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很显然,典韦也没预料到李素和关羽等人明明是从码头船上下来的,却会随身有战马——大部分走水路的客商,是不会再多此一举备马的。
典韦知道跑是没前途的,索性就放弃了,手持双铁戟护身,准备迎战关羽。
“我只是收了那顾雍钱财,听说你是个辱人名声的不义之徒,才来仗义相助,又没伤到你们。你连顾雍都不追究,追我作甚?”典韦先拿话挤兑一下,趁机喘匀了气息,免得真动起手来体力吃亏。
“你说若是兵刃趁手,便不惧我,这便给你个机会。”关羽只是遇到了对手,颇想分个胜负。
他如今是官军的身份,跟人比武完全没有心理压力。若是盘问出对方有劣迹,还能顺手拿了。
李素则在一旁劝诱:“我等也不是跟壮士计较,只是见你略有武艺,沦落到收人钱财为人寻仇的份上,颇为惋惜——天下大乱,北境三州各有胡人犯境,大丈夫为何不杀敌报国博取功名?”
典韦闻言大笑:“哈哈,昏君贪官当道,还杀贼报国?杀得完么!你当我不知道,当年剿黄巾得官那些人,有几个还依然在做官的?还不是给不起修宫钱,做个一年半载就又沙汰了!”
典韦这番话,其实也是有道理的。
就拿历史上刘备那个安喜县尉被沙汰的事儿来说,张纯固然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朝廷最初下普遍沙汰令时,很重要的一层考虑,便是觉得这些杀贼得官的官员做得太久了。
朝廷卖出去的那些官,都是每年要交租金的。而杀黄巾贼立功新授的官,后续是不给钱的。
刘备那个县尉一当就是两年多,也没续过租。
站在汉灵帝的角度,军功派的官数量一多,卖官财政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性,不沙汰他们沙汰谁?
典韦前几年其实也了解过杀贼当军官的路数,甚至想过如果因为身份洗不白,先干几票大的攒点钱买个出身也行。
但后来发现,就算铤而走险攒几年钱,最终到手的也不过是一年租期,那特么谁干啊!
不是永久产权的东西,犯不着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打拼!
李素听了典韦的愤懑,立刻就摸清了典韦的诉求。
他当了那么多年谈判专家,摸对方底牌的工夫还是很敏锐的。所以李素也就当机立断,改变了劝诱的说辞。
他原本是想提刘备如何招贤纳士、求才若渴,话到嘴边,立刻变成了吹刘虞:
“呵呵,井底之蛙,以偏概全。你没遇到赏罚分明之人,只能说你见识浅薄、豫州官场黑暗——我问你,你到过幽、并、凉这些边州么?边州的官场,大多是讲真本事的,靠阿谀奉承花钱买官的人,就算上任了,胡人的刀子也不认!只要遇到明主,何愁立功不赏!
便说这位关都尉,三年前也不过是个流亡江湖的游侠,以卒伍之身奋力杀贼,三年已积功升至军司马!在别处或许做不到,但在刘幽州帐下就是做得到!
刘幽州赏罚分明,仁信素著,之前担任大宗正,天子闻其谏亦正色察纳。刘幽州以涿郡孝廉刘备弃官守义、杀贼不顾自身荣辱,力谏天子使其得以特赦免纳修宫钱而上任。天子明诏世人皆知,到了幽州从军,只要真有本事立功,断然不会没有官做!”
李素之所以这么劝,一来是觉得以刚才典韦的反应,如果直接用刘备的名义劝诱,对方不会信任刘备给手下人弄官的本事,有些内幕也不方便说。
其次,如果李素真的委曲求全,倒也不是说服不了,但那样的话,容易伤害团队的团结,让关羽觉得不爽。
一个团队也是要讲究凝聚力的,不能为了拉新人而过于放低姿态,让老人觉得不舒服。
李素相信刘备笼络人心的本事。他要做的,就是以刘虞募兵为名,把典韦弄走,到时候具体安排在刘备手下。
如果这样刘备都拉拢不了典韦,不能让典韦一直跟着他走,那就是刘备自己的事儿了。
当然了,这一招也只能在招募武夫的时候用用,如果是招募文士绝对不能这么搞。
因为刘虞这人向来是喜欢搞“外交胜利”平叛的,不重视武夫,历史上公孙瓒就是因此与上司刘虞交恶。
所以武夫哪怕名义上到了刘虞那儿,刘虞也未必能礼遇重用,最终多半还是便宜了刘备这种善于笼络豪杰之人。
但文士就截然不同了,刘虞挺重视确有才干的文士,如果李素以刘虞的名义劝诱文士去做事,说不定最后人家就真的一直跟着刘虞,即使刘备调走也不肯跟刘备走了,岂不是弄巧成拙?
典韦闻言果然动容:“你是说天子特赦免纳修宫钱的良乡令刘备?原来竟是刘幽州为部下争取的,那幽州倒还真是立功出头的好地方——你们若肯放我离开,我便去投奔刘幽州从军。”
刘备免纳修宫钱这个新闻实在是太劲爆了,毕竟是全天下第一次破例,以至于豫州之地的读书人也都在传说,羡慕嫉妒恨。
典韦虽然不读书,也免不了听说,至少昨天顾雍他的雇佣就羡慕吐槽过,天下人都认为这是用士的楷模。
;很显然,典韦也没预料到李素和关羽等人明明是从码头船上下来的,却会随身有战马——大部分走水路的客商,是不会再多此一举备马的。
典韦知道跑是没前途的,索性就放弃了,手持双铁戟护身,准备迎战关羽。
“我只是收了那顾雍钱财,听说你是个辱人名声的不义之徒,才来仗义相助,又没伤到你们。你连顾雍都不追究,追我作甚?”典韦先拿话挤兑一下,趁机喘匀了气息,免得真动起手来体力吃亏。
“你说若是兵刃趁手,便不惧我,这便给你个机会。”关羽只是遇到了对手,颇想分个胜负。
他如今是官军的身份,跟人比武完全没有心理压力。若是盘问出对方有劣迹,还能顺手拿了。
李素则在一旁劝诱:“我等也不是跟壮士计较,只是见你略有武艺,沦落到收人钱财为人寻仇的份上,颇为惋惜——天下大乱,北境三州各有胡人犯境,大丈夫为何不杀敌报国博取功名?”
典韦闻言大笑:“哈哈,昏君贪官当道,还杀贼报国?杀得完么!你当我不知道,当年剿黄巾得官那些人,有几个还依然在做官的?还不是给不起修宫钱,做个一年半载就又沙汰了!”
典韦这番话,其实也是有道理的。
就拿历史上刘备那个安喜县尉被沙汰的事儿来说,张纯固然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朝廷最初下普遍沙汰令时,很重要的一层考虑,便是觉得这些杀贼得官的官员做得太久了。
朝廷卖出去的那些官,都是每年要交租金的。而杀黄巾贼立功新授的官,后续是不给钱的。
刘备那个县尉一当就是两年多,也没续过租。
站在汉灵帝的角度,军功派的官数量一多,卖官财政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性,不沙汰他们沙汰谁?
典韦前几年其实也了解过杀贼当军官的路数,甚至想过如果因为身份洗不白,先干几票大的攒点钱买个出身也行。
但后来发现,就算铤而走险攒几年钱,最终到手的也不过是一年租期,那特么谁干啊!
不是永久产权的东西,犯不着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打拼!
李素听了典韦的愤懑,立刻就摸清了典韦的诉求。
他当了那么多年谈判专家,摸对方底牌的工夫还是很敏锐的。所以李素也就当机立断,改变了劝诱的说辞。
他原本是想提刘备如何招贤纳士、求才若渴,话到嘴边,立刻变成了吹刘虞:
“呵呵,井底之蛙,以偏概全。你没遇到赏罚分明之人,只能说你见识浅薄、豫州官场黑暗——我问你,你到过幽、并、凉这些边州么?边州的官场,大多是讲真本事的,靠阿谀奉承花钱买官的人,就算上任了,胡人的刀子也不认!只要遇到明主,何愁立功不赏!
便说这位关都尉,三年前也不过是个流亡江湖的游侠,以卒伍之身奋力杀贼,三年已积功升至军司马!在别处或许做不到,但在刘幽州帐下就是做得到!
刘幽州赏罚分明,仁信素著,之前担任大宗正,天子闻其谏亦正色察纳。刘幽州以涿郡孝廉刘备弃官守义、杀贼不顾自身荣辱,力谏天子使其得以特赦免纳修宫钱而上任。天子明诏世人皆知,到了幽州从军,只要真有本事立功,断然不会没有官做!”
李素之所以这么劝,一来是觉得以刚才典韦的反应,如果直接用刘备的名义劝诱,对方不会信任刘备给手下人弄官的本事,有些内幕也不方便说。
其次,如果李素真的委曲求全,倒也不是说服不了,但那样的话,容易伤害团队的团结,让关羽觉得不爽。
一个团队也是要讲究凝聚力的,不能为了拉新人而过于放低姿态,让老人觉得不舒服。
李素相信刘备笼络人心的本事。他要做的,就是以刘虞募兵为名,把典韦弄走,到时候具体安排在刘备手下。
如果这样刘备都拉拢不了典韦,不能让典韦一直跟着他走,那就是刘备自己的事儿了。
当然了,这一招也只能在招募武夫的时候用用,如果是招募文士绝对不能这么搞。
因为刘虞这人向来是喜欢搞“外交胜利”平叛的,不重视武夫,历史上公孙瓒就是因此与上司刘虞交恶。
所以武夫哪怕名义上到了刘虞那儿,刘虞也未必能礼遇重用,最终多半还是便宜了刘备这种善于笼络豪杰之人。
但文士就截然不同了,刘虞挺重视确有才干的文士,如果李素以刘虞的名义劝诱文士去做事,说不定最后人家就真的一直跟着刘虞,即使刘备调走也不肯跟刘备走了,岂不是弄巧成拙?
典韦闻言果然动容:“你是说天子特赦免纳修宫钱的良乡令刘备?原来竟是刘幽州为部下争取的,那幽州倒还真是立功出头的好地方——你们若肯放我离开,我便去投奔刘幽州从军。”
刘备免纳修宫钱这个新闻实在是太劲爆了,毕竟是全天下第一次破例,以至于豫州之地的读书人也都在传说,羡慕嫉妒恨。
典韦虽然不读书,也免不了听说,至少昨天顾雍他的雇佣就羡慕吐槽过,天下人都认为这是用士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