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5du5.co,甲申天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sp; 动辄就是多少多少万的“动员能力”,到了战后损失也是同样达到万级的规模,直接的伤亡就有七八千,还有几千干脆就不知道哪里去了。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张大贼来说也不稀奇,反而是奋起余勇,一路追击了下去……
当战报送到李四案头的时候,李四微微皱眉。
这一仗是打胜了,取得的利益也不在少数,把赴死军的实际控制范围又往西推进了几百里之遥。可战损也比想象之中要大,而且要大很多,照这么打下去,在不久的将来,李四还要再做一次战争动员……
“拓地千里,摧敌于域外,看起来确实是风光的很,可承受的损失也相当庞大。”现在的长平公主更专注于对于战争的总体研究和预测,对于这些详细的战报已经没有什么兴趣了。就是看这些个东西,也是为了推演出最终的结局:“照这么下去,忠诚伯根本就无力支撑日此规模的大征。并非是赴死军不能战,也不是你忠诚伯不够睿智,而是因为敌人太过庞大。用不了几年,大帅将耗尽赴死军的战斗力,也会耗尽民资民财,穷兵黩武是什么下场,想必大帅必我更加清楚……”
长平公主没有任何褒贬的意思,完全是就很平静的就事论事:“对于大势的把握,忠诚伯的智慧胜我百倍,这样的结局想必早就料到了。既然如此还要大征,想来忠诚伯早就有了应对之策吧?”
“以我之力,确实无法征服白食,反而会耗尽军民潜力,这是事实,”李四一笑说道:“可殿下也不要忘记了,我李四还是有些个手段的。只要我全力施为,就算不能彻底征服白食,也能撕下一大块肥肉来……”
随着时间的延伸,长平公主和李四在一起的时间愈长,就越是发觉李四这个的深不可测。无论是大局还是细节,都有异乎寻常的敏感和精准都神鬼莫测的把握能力,尤其是对大局的把握,当世无出其右者。
“忠诚伯你这个人,足当十万大军,这个我信,全天下人都不会怀疑。”长平公主微笑着说道:“我真的想知道精明睿智无所不能的忠诚伯到底还有什么手段?到底是用什么法子能够把大征继续推行下去?难道就真的不怕战争的反噬?”
李四哈哈大笑,罕见的嚣张跋扈,简直是狂妄之极的大笑:“我怕?我有什么好怕的?要对付满清或者张李之流,或许我还真的有很多顾忌,若是对付白食人,我有七八种手段还没有用呢。哈哈,真要是需要的话,在你我有生之年,当可见到日月血旗飘扬在白食国都的盛景……”
白食帝国何其庞大,要是别人说出这样的话来,绝对会被听者啐一脸口水,可是李四这么直白的说出,就表示他有十分的把握,想不信都不行。
“也好,那我就看着,看看忠诚伯到底有何等通天的手段……”长平公主低下头,继续整理手头的文稿。
“殿下,这些个东西你学不完的,就算是你穷尽一生心力,也学不完的……”李四的话音稍微顿了一顿,旋即大大方方的说道:“你我已有夫妻之礼,却无夫妻之实……”
“非是我李四要逼迫殿下做出抉择,若是殿下不愿,就当我没有说起过,若是殿下有心,娥子那边也不必顾忌……”
长平公主当然知道李四是想说什么,脸色微微一红,立刻就抬起头来,没有半点儿应有的矜持腼腆或者羞涩之类的表情,坦然言道:“我晓得忠诚伯的意思,这事情我再想想吧,先不说了。”
“由殿下做主。”
“路涧不是给你送过来一对儿男女奴隶么?我听说是白食贵族的后裔……”
路涧这小子,打胜了也就打胜了,还闹了这么一出,送过来一对儿童男童女,据说是白食贵族,说是献给四叔的礼物。
这都好几天了,李四一直在盘审这一对儿童男童女,为的就是从这俩孩子嘴里知道一些白食帝国高层的详细信息……
“把那俩孩子交给我吧。”
“行。”
对于大征,赴死军内部早就有了预料,路涧的胜利也不过充分准备的直接后果而已,没有什么值得庆贺和惊喜之处。不过在忠诚伯的授意之下,这场胜利愈发显得辉煌了。
这完全就李四一手鼓捣出来的“辉煌”。
西征大军确实是胜利了,不过绝对没有对外宣扬的那么辉煌。而且西征大军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更没有占据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要地,仅仅是一次常规的局部胜利而已。
不管怎么说,胜利是实打实的,好处和利益也是可以看得见的。
“摧敌百万,拓地千里!”人们都被这样巨大的战果给吓住了,眼看着那些破家追随西征大军的家伙们一个一个都有模有样的回来,确实是发了大财,由不得你不相信。
就是退一万步讲,忠诚伯没有必要在这种事情谎报军情,因为他再怎么夸张也不可能“冒领”到朝廷的“军功”。
尤其是那些个从西边回来的家伙们,本是地方上的青皮无赖赌棍恶汉之流,去了一趟西边,一回来可就不一样了。要是平日里,谁拿眼皮看这些人一下?
可现在不一样了,这些个家伙一个一个都抖了起来,眼珠子都长到了后脑勺上,走路的时候叉腰扎膀,恨不得横起来走。见到熟不熟的就亟不可待的显摆起来,在最好的酒楼大摆流水宴席,逢人就炫耀抢了多少多少财物,弄了多少多少奴隶。
每到酒靡耳热之极,这些暴富之辈就开始炫耀:“你们是没有看到哇,西边简直是发财的宝地。只要过去了,那些个蛮夷的财富就随便拿,那些个奴隶就可以随便挑。我这点儿小钱算个什么?那些个胆子大的根本就不在乎这个,只捡着金子装,成锭成锭的银子看到不看,一脚就踢到沙子里……”
“放着银子不要,这是为甚?”有人就不明白了。
“要不怎么说你就是没有见过世面呢,成堆成堆的金子都装不完扛不动,傻子才要银子呢……”
牛皮把三十三重天都吹破了,虽然没有几个人真的信了这种鬼话,可去西边能发财确实是铁一般的事实。
“人家那些下了本钱有大本事的,根本就不看这些个奴隶,只要健壮的年轻的男奴,再就是年轻貌美的女奴,那些个年老的年幼的,还有不够俊俏的,看也不看就丢给我们了……”
这种话,十句里头有九句听不得,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可是人家发了大财是真的,这个做不了假。光是身上这一大套光鲜的衣裳,要是不发财的话,他砸锅卖铁也买不起。
虽然还是看不起这种小人乍富的嘴脸,可每个人心里都活泛了:“这样不学无术之辈,有什么狗屁的本事?既然他都能发一笔横财,我哪一点儿不比他强上百倍?要是去了西边,还不比他要强的多?”
这种念头就如火一般,一旦烧了起来就压制不住。尤其是那白花花的银子,折磨的人就安生不下来,吃饭不香睡觉不甜,这了魔一样的坐立不安。
有这么大好的机会,要是不到西边去捞一比,这一辈子算是白活了,连老婆孩子也跟着受穷。就是家里的婆姨也不住的念叨碎嘴子,哪家哪家发财了,给老婆买了什么样什么样时新的衣裳,置办了多么贵重的首饰,人家那男人才是真正的爷们儿……
男人最受不了的就是这个,家里的婆姨一嘟囔,就是还有些个犹豫和顾虑,也就顾不得细想了,把大腿一拍:“穷嘟囔个啥?我早就想西边发财了,这不是一直在观望的么。如今风也顺了路也平了,刚好过去,我的本事不比隔壁的那个家伙强的多?他能发财咱们肯定要发财,而且要发大财……”
这边的豪言壮语还没有说完,家里的婆姨早就把行囊准备的妥妥当当,撵人一样:“都给你准备好了,就等你过去呢,快去吧,记的捎上孩子他舅舅……”
对于民间这种对财富的疯狂热切,南都朝廷还是保持了最起码的冷静。战不可久,兵不可远,这是老学官们所奉行的真理。
兵家不祥,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打仗征战之事最是劳民伤财,无论胜负都会给民间留下极大的创伤,能不用最好还是不用。更何况由李四所挑起的战争完全就是**裸的入侵和掠夺,不仅违背了千百年来的圣人教诲,连国朝的《祖训》都没有放在眼里,虽说现在的赴死军兵强马壮,可倚仗武力逞一时疆域之快者,自古以来就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所以这种事情,朝廷绝对不能搅和进去。
可老学官们的压力也不小,首先就是要面对来自民间要求参战的声音。因为受到利益的其实,很多人都迷失了心智,只看到白花花的银子,其他什么都看不见了。与其把机会给别人,还不如朝廷自组大军参与大征……
这种说法完全就是无视朝廷的现状,一种市井小民想当然的说法而已,要是只有这些小民的呼声也就罢了,偏偏文官系统也有同样的诉求。
很明显这是受到那些东林人的影响,这种影响已经渗透到了各部各司,虽然学官们可以用强力手段压服下去,可也得顾忌到影响,必须对这种事情做一个很明确的解释,起码要给出一个不参战的理由……
问题的根子就是在于,这个时候的人们根本就不想听到什么解释,只想见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和一夜暴富的机会。兴武朝廷不是喊着民本的口号么?为什么要阻止人们发财?还算哪门子的民本?
这些诉求逐渐汇集,起影响力很快就显现出来。朝廷要是再坚持下去话,就是真正要于民作对了。尤其是现在民风极为开放,文禁言禁也取消了很久,很多好说不好听的话儿也传的有鼻子有眼儿……
譬如说,圣君天子本是同意大征的,连兵将都准备好了,偏偏那些老学官们阻挠,所以一直不能成事。这些老东西们为什么要阻挠呢?还不是因为他们想继续把持朝政?还不是他们想把圣君当成一个不懂事的娃娃一样架空?
这话实在是难听的很,可也不算是冤枉了这些老学官们。
对于大征之事,兴武小皇帝确实是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这也不难理解,少年天子嘛,心高血热是在所难免。尤其是碰到这中开疆拓土扬国威于域外的事情,心里头肯定是热切的很,恨不得能够御驾亲征指挥万千虎贲打下如画河山。
当然,这也仅仅是一个很美好的想法罢了,永远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因为老派学官们所奉行的就是一个稳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自然是不能让小皇帝“拿祖宗的基业作此孤注一掷”之举。老学官们千般阻挠万般规劝,总算是让小皇帝打消了这个心思。
可民间的风声又起来了,紧接着朝廷内部也出现了这样的声音,这已经涉及到朝廷稳定的局面了,不得不有所表示。
出兵参战是绝对不可能的,资助钱粮换取战争红利,在老学官们看来,和直接参战也没有多大的区别,如果想要两面不得罪的解决此事,只有在名义上占据一个高位。
对于赴死军的此次大胜,朝廷里还专门出了旨意,温言勉励赴死军以及各军各部将士,望其莫负圣恩,继续报效国家云云。
这道圣旨从表面看确实是没有什么,可掐算一下时机,却发现另有深意。
朝廷虽然没有说的多么直眉白眼,也没有对赴死军的大征做出任何表示,可这圣旨已经八旗该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了,最起码也是一个“你做吧,我知道了”的含义。
最起码,这是从名义上放行了此时,至于实质性的东西,就不是老百姓们能够知道的了。
切不说民间对这道旨意的反响如何,就李四个人来说,这道圣旨至关重要。
并不是说需要江南出什么力气,大征本就没有江南朝廷什么事情,就算是有所牵连那也是在民间。朝廷的这道旨意解决不了任何实质性的问题,但是意义深远之处也就在这里了。
不管朝廷本身对大征是如何的抵制态度,这一次终究是和赴死军站在一个队伍里。虽然朝廷在旨意里还是耍了滑头,有随时抽身的意思,可这种事情,只要站在一起了,李四就有法子加深这种联系。
大征是实质就是掠夺和侵占,这是怎么样也无法掩饰的事实,何况李四唯恐张扬的不够,根本就不想掩饰。大征的前提是要实现内部的统一,尤其是对外策略的协调一致,哪怕这种协调仅仅是名义和纸面儿上的。
只要有了这表面上的统一,剩下的事情会有资本力量和民间舆论去做,而且这两种力量会做的很好很彻底。到时候是赴死军归附江南朝廷,还是江南朝廷俯首赴死军,就要看各方的手腕了,这是很久以后的事情,还有很长的路途要走,现在还看不出什么,也不着急。
关键是让整个民族参与到了大征之中,让这个民族开始认识到冒险和扩张的好处,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无论是民间还是高层,最基本的冒险精神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萌发,而不再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伴随着冒险的脚步,人们的眼界会更加开阔,心胸也会更加宽广,希望也就越来越大……
这是李四最愿意看到的结果,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他就会看到……
bsp; 动辄就是多少多少万的“动员能力”,到了战后损失也是同样达到万级的规模,直接的伤亡就有七八千,还有几千干脆就不知道哪里去了。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张大贼来说也不稀奇,反而是奋起余勇,一路追击了下去……
当战报送到李四案头的时候,李四微微皱眉。
这一仗是打胜了,取得的利益也不在少数,把赴死军的实际控制范围又往西推进了几百里之遥。可战损也比想象之中要大,而且要大很多,照这么打下去,在不久的将来,李四还要再做一次战争动员……
“拓地千里,摧敌于域外,看起来确实是风光的很,可承受的损失也相当庞大。”现在的长平公主更专注于对于战争的总体研究和预测,对于这些详细的战报已经没有什么兴趣了。就是看这些个东西,也是为了推演出最终的结局:“照这么下去,忠诚伯根本就无力支撑日此规模的大征。并非是赴死军不能战,也不是你忠诚伯不够睿智,而是因为敌人太过庞大。用不了几年,大帅将耗尽赴死军的战斗力,也会耗尽民资民财,穷兵黩武是什么下场,想必大帅必我更加清楚……”
长平公主没有任何褒贬的意思,完全是就很平静的就事论事:“对于大势的把握,忠诚伯的智慧胜我百倍,这样的结局想必早就料到了。既然如此还要大征,想来忠诚伯早就有了应对之策吧?”
“以我之力,确实无法征服白食,反而会耗尽军民潜力,这是事实,”李四一笑说道:“可殿下也不要忘记了,我李四还是有些个手段的。只要我全力施为,就算不能彻底征服白食,也能撕下一大块肥肉来……”
随着时间的延伸,长平公主和李四在一起的时间愈长,就越是发觉李四这个的深不可测。无论是大局还是细节,都有异乎寻常的敏感和精准都神鬼莫测的把握能力,尤其是对大局的把握,当世无出其右者。
“忠诚伯你这个人,足当十万大军,这个我信,全天下人都不会怀疑。”长平公主微笑着说道:“我真的想知道精明睿智无所不能的忠诚伯到底还有什么手段?到底是用什么法子能够把大征继续推行下去?难道就真的不怕战争的反噬?”
李四哈哈大笑,罕见的嚣张跋扈,简直是狂妄之极的大笑:“我怕?我有什么好怕的?要对付满清或者张李之流,或许我还真的有很多顾忌,若是对付白食人,我有七八种手段还没有用呢。哈哈,真要是需要的话,在你我有生之年,当可见到日月血旗飘扬在白食国都的盛景……”
白食帝国何其庞大,要是别人说出这样的话来,绝对会被听者啐一脸口水,可是李四这么直白的说出,就表示他有十分的把握,想不信都不行。
“也好,那我就看着,看看忠诚伯到底有何等通天的手段……”长平公主低下头,继续整理手头的文稿。
“殿下,这些个东西你学不完的,就算是你穷尽一生心力,也学不完的……”李四的话音稍微顿了一顿,旋即大大方方的说道:“你我已有夫妻之礼,却无夫妻之实……”
“非是我李四要逼迫殿下做出抉择,若是殿下不愿,就当我没有说起过,若是殿下有心,娥子那边也不必顾忌……”
长平公主当然知道李四是想说什么,脸色微微一红,立刻就抬起头来,没有半点儿应有的矜持腼腆或者羞涩之类的表情,坦然言道:“我晓得忠诚伯的意思,这事情我再想想吧,先不说了。”
“由殿下做主。”
“路涧不是给你送过来一对儿男女奴隶么?我听说是白食贵族的后裔……”
路涧这小子,打胜了也就打胜了,还闹了这么一出,送过来一对儿童男童女,据说是白食贵族,说是献给四叔的礼物。
这都好几天了,李四一直在盘审这一对儿童男童女,为的就是从这俩孩子嘴里知道一些白食帝国高层的详细信息……
“把那俩孩子交给我吧。”
“行。”
对于大征,赴死军内部早就有了预料,路涧的胜利也不过充分准备的直接后果而已,没有什么值得庆贺和惊喜之处。不过在忠诚伯的授意之下,这场胜利愈发显得辉煌了。
这完全就李四一手鼓捣出来的“辉煌”。
西征大军确实是胜利了,不过绝对没有对外宣扬的那么辉煌。而且西征大军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更没有占据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要地,仅仅是一次常规的局部胜利而已。
不管怎么说,胜利是实打实的,好处和利益也是可以看得见的。
“摧敌百万,拓地千里!”人们都被这样巨大的战果给吓住了,眼看着那些破家追随西征大军的家伙们一个一个都有模有样的回来,确实是发了大财,由不得你不相信。
就是退一万步讲,忠诚伯没有必要在这种事情谎报军情,因为他再怎么夸张也不可能“冒领”到朝廷的“军功”。
尤其是那些个从西边回来的家伙们,本是地方上的青皮无赖赌棍恶汉之流,去了一趟西边,一回来可就不一样了。要是平日里,谁拿眼皮看这些人一下?
可现在不一样了,这些个家伙一个一个都抖了起来,眼珠子都长到了后脑勺上,走路的时候叉腰扎膀,恨不得横起来走。见到熟不熟的就亟不可待的显摆起来,在最好的酒楼大摆流水宴席,逢人就炫耀抢了多少多少财物,弄了多少多少奴隶。
每到酒靡耳热之极,这些暴富之辈就开始炫耀:“你们是没有看到哇,西边简直是发财的宝地。只要过去了,那些个蛮夷的财富就随便拿,那些个奴隶就可以随便挑。我这点儿小钱算个什么?那些个胆子大的根本就不在乎这个,只捡着金子装,成锭成锭的银子看到不看,一脚就踢到沙子里……”
“放着银子不要,这是为甚?”有人就不明白了。
“要不怎么说你就是没有见过世面呢,成堆成堆的金子都装不完扛不动,傻子才要银子呢……”
牛皮把三十三重天都吹破了,虽然没有几个人真的信了这种鬼话,可去西边能发财确实是铁一般的事实。
“人家那些下了本钱有大本事的,根本就不看这些个奴隶,只要健壮的年轻的男奴,再就是年轻貌美的女奴,那些个年老的年幼的,还有不够俊俏的,看也不看就丢给我们了……”
这种话,十句里头有九句听不得,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可是人家发了大财是真的,这个做不了假。光是身上这一大套光鲜的衣裳,要是不发财的话,他砸锅卖铁也买不起。
虽然还是看不起这种小人乍富的嘴脸,可每个人心里都活泛了:“这样不学无术之辈,有什么狗屁的本事?既然他都能发一笔横财,我哪一点儿不比他强上百倍?要是去了西边,还不比他要强的多?”
这种念头就如火一般,一旦烧了起来就压制不住。尤其是那白花花的银子,折磨的人就安生不下来,吃饭不香睡觉不甜,这了魔一样的坐立不安。
有这么大好的机会,要是不到西边去捞一比,这一辈子算是白活了,连老婆孩子也跟着受穷。就是家里的婆姨也不住的念叨碎嘴子,哪家哪家发财了,给老婆买了什么样什么样时新的衣裳,置办了多么贵重的首饰,人家那男人才是真正的爷们儿……
男人最受不了的就是这个,家里的婆姨一嘟囔,就是还有些个犹豫和顾虑,也就顾不得细想了,把大腿一拍:“穷嘟囔个啥?我早就想西边发财了,这不是一直在观望的么。如今风也顺了路也平了,刚好过去,我的本事不比隔壁的那个家伙强的多?他能发财咱们肯定要发财,而且要发大财……”
这边的豪言壮语还没有说完,家里的婆姨早就把行囊准备的妥妥当当,撵人一样:“都给你准备好了,就等你过去呢,快去吧,记的捎上孩子他舅舅……”
对于民间这种对财富的疯狂热切,南都朝廷还是保持了最起码的冷静。战不可久,兵不可远,这是老学官们所奉行的真理。
兵家不祥,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打仗征战之事最是劳民伤财,无论胜负都会给民间留下极大的创伤,能不用最好还是不用。更何况由李四所挑起的战争完全就是**裸的入侵和掠夺,不仅违背了千百年来的圣人教诲,连国朝的《祖训》都没有放在眼里,虽说现在的赴死军兵强马壮,可倚仗武力逞一时疆域之快者,自古以来就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所以这种事情,朝廷绝对不能搅和进去。
可老学官们的压力也不小,首先就是要面对来自民间要求参战的声音。因为受到利益的其实,很多人都迷失了心智,只看到白花花的银子,其他什么都看不见了。与其把机会给别人,还不如朝廷自组大军参与大征……
这种说法完全就是无视朝廷的现状,一种市井小民想当然的说法而已,要是只有这些小民的呼声也就罢了,偏偏文官系统也有同样的诉求。
很明显这是受到那些东林人的影响,这种影响已经渗透到了各部各司,虽然学官们可以用强力手段压服下去,可也得顾忌到影响,必须对这种事情做一个很明确的解释,起码要给出一个不参战的理由……
问题的根子就是在于,这个时候的人们根本就不想听到什么解释,只想见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和一夜暴富的机会。兴武朝廷不是喊着民本的口号么?为什么要阻止人们发财?还算哪门子的民本?
这些诉求逐渐汇集,起影响力很快就显现出来。朝廷要是再坚持下去话,就是真正要于民作对了。尤其是现在民风极为开放,文禁言禁也取消了很久,很多好说不好听的话儿也传的有鼻子有眼儿……
譬如说,圣君天子本是同意大征的,连兵将都准备好了,偏偏那些老学官们阻挠,所以一直不能成事。这些老东西们为什么要阻挠呢?还不是因为他们想继续把持朝政?还不是他们想把圣君当成一个不懂事的娃娃一样架空?
这话实在是难听的很,可也不算是冤枉了这些老学官们。
对于大征之事,兴武小皇帝确实是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这也不难理解,少年天子嘛,心高血热是在所难免。尤其是碰到这中开疆拓土扬国威于域外的事情,心里头肯定是热切的很,恨不得能够御驾亲征指挥万千虎贲打下如画河山。
当然,这也仅仅是一个很美好的想法罢了,永远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因为老派学官们所奉行的就是一个稳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自然是不能让小皇帝“拿祖宗的基业作此孤注一掷”之举。老学官们千般阻挠万般规劝,总算是让小皇帝打消了这个心思。
可民间的风声又起来了,紧接着朝廷内部也出现了这样的声音,这已经涉及到朝廷稳定的局面了,不得不有所表示。
出兵参战是绝对不可能的,资助钱粮换取战争红利,在老学官们看来,和直接参战也没有多大的区别,如果想要两面不得罪的解决此事,只有在名义上占据一个高位。
对于赴死军的此次大胜,朝廷里还专门出了旨意,温言勉励赴死军以及各军各部将士,望其莫负圣恩,继续报效国家云云。
这道圣旨从表面看确实是没有什么,可掐算一下时机,却发现另有深意。
朝廷虽然没有说的多么直眉白眼,也没有对赴死军的大征做出任何表示,可这圣旨已经八旗该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了,最起码也是一个“你做吧,我知道了”的含义。
最起码,这是从名义上放行了此时,至于实质性的东西,就不是老百姓们能够知道的了。
切不说民间对这道旨意的反响如何,就李四个人来说,这道圣旨至关重要。
并不是说需要江南出什么力气,大征本就没有江南朝廷什么事情,就算是有所牵连那也是在民间。朝廷的这道旨意解决不了任何实质性的问题,但是意义深远之处也就在这里了。
不管朝廷本身对大征是如何的抵制态度,这一次终究是和赴死军站在一个队伍里。虽然朝廷在旨意里还是耍了滑头,有随时抽身的意思,可这种事情,只要站在一起了,李四就有法子加深这种联系。
大征是实质就是掠夺和侵占,这是怎么样也无法掩饰的事实,何况李四唯恐张扬的不够,根本就不想掩饰。大征的前提是要实现内部的统一,尤其是对外策略的协调一致,哪怕这种协调仅仅是名义和纸面儿上的。
只要有了这表面上的统一,剩下的事情会有资本力量和民间舆论去做,而且这两种力量会做的很好很彻底。到时候是赴死军归附江南朝廷,还是江南朝廷俯首赴死军,就要看各方的手腕了,这是很久以后的事情,还有很长的路途要走,现在还看不出什么,也不着急。
关键是让整个民族参与到了大征之中,让这个民族开始认识到冒险和扩张的好处,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无论是民间还是高层,最基本的冒险精神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萌发,而不再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伴随着冒险的脚步,人们的眼界会更加开阔,心胸也会更加宽广,希望也就越来越大……
这是李四最愿意看到的结果,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他就会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