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华夏立国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如果百姓们饥寒交迫,你叫他们怎么去爱国?”曾华本来想给他们讲一讲马洛斯的需求层次论,但是怕把他们吓着了,只好转用先贤管子的话来表达。
听到这里,曾闻笑了笑说道:“父亲大人,这该是二弟去考虑的事情,我只想在父亲身边多学学如何打仗?”
车苗在一旁接言道:“大公子说的是,咱们俩都是武夫,用不着来治国理政,这些东西懂一点就行了。”
曾华看着这两位侍从武官,有点无可奈何,各人有各自的志向,看来老大长大了,明白很多东西了。想到这里,曾华不由地感叹,时间过得真是快,自己的孩子们都要长大了,看来自己得好好思量一下,不能跟某些明君们一样,到时搞得晚节不保。
到了十里铺,豫州刺史江灌在这里设席,率豫州刺史府一干官员相送曾华。
曾华执着江灌的手,指着南边说道:“豫州与江左相近,还请道群(江灌字)多操心。”
江灌是江逌的从弟,少小便大有名气,只是在才学方面要逊于已拜为北府学部侍郎的兄长江逌,但是却更擅于处理政务,于是便接替王猛出任豫州刺史。江灌属于保守派,对江左有一定好感,曾华把他放在豫州,就是考虑到江灌是江左朝廷比较放心的人物。要是王猛或者谢艾等新派人物蹲在豫州,江左朝廷肯定一夜三惊。曾华也不怕他暗通江左,毕竟江家一门是曾华保荐提携出来的,做为保守派代表人物的江氏兄弟自然能遵守门生故吏这一潜规则,而且经过十几年,江家一族早就绑在了北府这部战车上,不为自己,江氏兄弟们还要为族人和子孙后代们打算一下。而且豫州的兵权掌握在豫州提督和许昌都督手里,江灌就是有这个心恐怕也没有这个力。
只听到江灌长叹一声说道:“大将军请放心,我一定会为豫州数十万百姓们尽职。我们南边是寿春的袁真,此人圆滑,表面上严守边界,实际上对北归流民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求不得罪我北府,与徐州的庾希截然不一样,所以才免了与庾希一样的下场。”
曾华知道江灌说的是怎么一回事。自从北府收复关东中原之后,大行均田制,民心皆附。然后又请废侨籍州郡,允许南逃流民北归。江左朝廷开始还没有当一回事,也便依表行事。结果到谢安上表提醒的时候,南逃的北民已经跑回去大半了。朝廷这才知道知道百姓们的用处,下令行《庚戌土断制》,迫使南逃流民留在南地,留底生根。但是已经为时已晚,不但南逃的流民没了,就是江左的百姓们也纷纷相携北附,谁不想过好日子?相对江左朝廷的土地政策,北府的均田制和平赋税实在是好太多了。
相对于不愿意得罪北府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南豫州刺史袁真,驻扎在下邳的徐州刺史庾希算得上是一位尽忠为江左的好官。他下令严守徐州与北府兖、青、豫州的边境,严禁辖下百姓北逃。
但是兖州刺史钟启科没有那么好相与,探马司监事出身的他派出大批细作,鼓惑引诱徐州的百姓们投奔北府兖州治下的鲁郡和高平郡。
看着源源不绝“北逃”的治下百姓,庾希急了,于是下令派军严守边界,看到百姓便追回来。钟启便针锋相对,请兖州府兵“护收”北逃的百姓。一来两往,两军便在本来就稀里糊涂的边境上干上了几仗。虽然北府兖州军占了大便宜,但是钟启却“得势不饶人”,还通过长安上表江左,把庾希告了一仗,说他私自遣兵越境,扬武挑衅。
庾希这个冤啊,却被桓温抓住了机会,上表参他是擅开边事,破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江左无法,只好罢了这位后族的显贵。
曾华和江灌对视一笑,摇摇头,感叹可怜的庾希,最后还是曾华说出了关键:“桓公势盛啊。”
江灌知道曾华话中所包含的意思。桓温在知道曾华和北府不愿南顾的意向后,便更加紧迫地威逼江左朝廷。庾希只是其中的一个牺牲品,谁叫他家是江左朝廷中赫赫有名的后族,家里专出皇后。
先是范汪,接着是庾希,接下来不知道是谁?看来桓温要和自己比手脚快了。
“大将军,你此去洛阳,安抚城中百姓后是否要将洛阳重新还于江左呢?”江灌转移话题道。
江灌说的是刚发生久的洛阳事件。
北府收复关东中原后,故都洛阳一直处于扬武将军沈劲的治下,算是江左或者是荆襄在北府腹地的一块飞地。后来曾华将关东世家士族分成第一等,第二等和第三等共三级,先将第一等七百六十九户,如荣阳郑氏、河东裴氏、范阳卢氏、晋阳王氏、赵郡李氏,清河、博陵崔氏等尽数迁入长安,第二等两千六百八十七户,如晋阳郭氏和弘农杨氏等,以恢复故都之名,全部迁于洛阳,第三等三千九百八十二户,则分别迁入各州州治。
这些士族世家是曾华按照他们在江右文人学子中的声望而定的,为的就是让这一群华夏文明的继承和保持者们能为北府所用。而这些士族世家们一是看清楚了天下大势,二是迫于曾华的毒辣手段(你要是不迁,北府就定你个前燕石赵的余孽,满门问罪。试问这些世家,谁没有曾经出仕“前朝”?),纷纷按照曾华的要求,迁徒各地,然后将各族子弟送入北府各级学校,抢占失去的有利地形。
曾华在洛阳设立了洛阳大学,以便满足洛阳士族子弟们进学的要求。相对这些来说,沈劲是不管也不问,只管守好洛阳就行了。
进入了太和年间,关东中原不知怎的就爆发了一阵“叛乱造反”风潮,虽然很快被北府镇压了,但是一少部分叛贼悄悄地逃入了洛阳这座北府暂时管不着的城池。北府军也不派兵入城搜捕,只是行文给沈劲,要他去执行搜捕任务。
沈劲认为这是件小事情,于是就将任务布置给部将。部将领着荆襄军四处搜捕叛贼,结果却引出了一件大祸事。
由于北府不准沈劲在洛阳本地招募军士,因此洛阳守军都是荆襄派遣过来的,属于外来户,与地方的关系本来就不融洽。幸好沈劲也是一代将才,治军甚严,所以也没有什么大错。
后来中原第二等士族世家被迁入洛阳,这些人原本在中原就声名显赫,威望甚好,一来就把自己当成洛阳的主人了,连桓温都看不上,更何况是沈劲和他手下的军士呢?关系更是紧张。
这次搜捕,洛阳守军领了令,便狐假虎威,四处扰民,大索民间,结果激起了民愤。刚好曾华巡视到了兖州,于情于理,沈劲都得去拜见大将军,于是便离了洛阳去了濮阳。没有沈劲的弹压,憋了数年气的洛阳守军一下子爆发了,借口平乱事靖地方的名义大开杀戒,甚至攻破了两家士族世家。
这下事件闹大发了,迁来洛阳的士族世家们虽然大部分的部曲和族人都留在了原籍,但是做为大户人家,上阵的兄弟兵还是有几个,于是世家们便联合起来,纠集了上千人,加上被鼓动的洛阳百姓,竟然有数千人,居然和三千洛阳守军打了个难解难分。
闻讯赶回来的沈劲勃然大怒,一口气处死了数十名相关的军士将领们,并向士族世家们道歉,好容易平息这次乱事。谁知道守军中有人不服,又愤于沈劲杀了他们的兄弟好友,于是便密谋,刺杀了沈劲,然后举兵作乱,大索城中士族世家。
一时洛阳火起,上千百姓和士族子弟死于乱事中,后面还是沈劲的儿子沈赤黔会同洛阳士族等人,联络了城外的北府驻军,请其入城平乱,这才安定了洛阳。这次曾华要去洛阳,正是要好好处理这件事情。
“可怜沈将军,一时英名,居然死在几名宵小手里,真是可惜。”曾华长叹道。
江灌也是感叹不已,这位沈劲也算是一位人物。当年桓温在枋头大败,兵退荆襄,只留下沈劲孤守洛阳。后来燕军势大,翟斌、姚苌纷纷侵犯山陵,沈劲募得壮士千余人,死守洛阳,并上表江左,表示愿与故都共存亡。各路燕军人马迫于洛阳城雄,加上沈劲布军有方,竟然不敢窥视,让江左保住了祖宗陵园,其名一时传遍天下。
“我此次去洛阳,一是安抚洛阳地方,二是上表朝廷,请迁回故都。朝廷老是背离中原神州,这总不是个事情。”曾华继续说道。
江灌听到这里,也明白曾华的意思了。看来这孤悬北府“虎口”数年的故都洛阳,终于要被曾华收回去了。因为不管曾华的上表是多么诚恳,江左朝廷是怎么也不敢迁回洛阳。但是这洛阳还得有人管,桓温现在是不会再去管这个“闲事”,那么江左朝廷就只能托管给北府了。
谈了一会后,曾华在江灌等人的礼送下,由三千侍卫军护卫,直奔洛阳而去。
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如果百姓们饥寒交迫,你叫他们怎么去爱国?”曾华本来想给他们讲一讲马洛斯的需求层次论,但是怕把他们吓着了,只好转用先贤管子的话来表达。
听到这里,曾闻笑了笑说道:“父亲大人,这该是二弟去考虑的事情,我只想在父亲身边多学学如何打仗?”
车苗在一旁接言道:“大公子说的是,咱们俩都是武夫,用不着来治国理政,这些东西懂一点就行了。”
曾华看着这两位侍从武官,有点无可奈何,各人有各自的志向,看来老大长大了,明白很多东西了。想到这里,曾华不由地感叹,时间过得真是快,自己的孩子们都要长大了,看来自己得好好思量一下,不能跟某些明君们一样,到时搞得晚节不保。
到了十里铺,豫州刺史江灌在这里设席,率豫州刺史府一干官员相送曾华。
曾华执着江灌的手,指着南边说道:“豫州与江左相近,还请道群(江灌字)多操心。”
江灌是江逌的从弟,少小便大有名气,只是在才学方面要逊于已拜为北府学部侍郎的兄长江逌,但是却更擅于处理政务,于是便接替王猛出任豫州刺史。江灌属于保守派,对江左有一定好感,曾华把他放在豫州,就是考虑到江灌是江左朝廷比较放心的人物。要是王猛或者谢艾等新派人物蹲在豫州,江左朝廷肯定一夜三惊。曾华也不怕他暗通江左,毕竟江家一门是曾华保荐提携出来的,做为保守派代表人物的江氏兄弟自然能遵守门生故吏这一潜规则,而且经过十几年,江家一族早就绑在了北府这部战车上,不为自己,江氏兄弟们还要为族人和子孙后代们打算一下。而且豫州的兵权掌握在豫州提督和许昌都督手里,江灌就是有这个心恐怕也没有这个力。
只听到江灌长叹一声说道:“大将军请放心,我一定会为豫州数十万百姓们尽职。我们南边是寿春的袁真,此人圆滑,表面上严守边界,实际上对北归流民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求不得罪我北府,与徐州的庾希截然不一样,所以才免了与庾希一样的下场。”
曾华知道江灌说的是怎么一回事。自从北府收复关东中原之后,大行均田制,民心皆附。然后又请废侨籍州郡,允许南逃流民北归。江左朝廷开始还没有当一回事,也便依表行事。结果到谢安上表提醒的时候,南逃的北民已经跑回去大半了。朝廷这才知道知道百姓们的用处,下令行《庚戌土断制》,迫使南逃流民留在南地,留底生根。但是已经为时已晚,不但南逃的流民没了,就是江左的百姓们也纷纷相携北附,谁不想过好日子?相对江左朝廷的土地政策,北府的均田制和平赋税实在是好太多了。
相对于不愿意得罪北府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南豫州刺史袁真,驻扎在下邳的徐州刺史庾希算得上是一位尽忠为江左的好官。他下令严守徐州与北府兖、青、豫州的边境,严禁辖下百姓北逃。
但是兖州刺史钟启科没有那么好相与,探马司监事出身的他派出大批细作,鼓惑引诱徐州的百姓们投奔北府兖州治下的鲁郡和高平郡。
看着源源不绝“北逃”的治下百姓,庾希急了,于是下令派军严守边界,看到百姓便追回来。钟启便针锋相对,请兖州府兵“护收”北逃的百姓。一来两往,两军便在本来就稀里糊涂的边境上干上了几仗。虽然北府兖州军占了大便宜,但是钟启却“得势不饶人”,还通过长安上表江左,把庾希告了一仗,说他私自遣兵越境,扬武挑衅。
庾希这个冤啊,却被桓温抓住了机会,上表参他是擅开边事,破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江左无法,只好罢了这位后族的显贵。
曾华和江灌对视一笑,摇摇头,感叹可怜的庾希,最后还是曾华说出了关键:“桓公势盛啊。”
江灌知道曾华话中所包含的意思。桓温在知道曾华和北府不愿南顾的意向后,便更加紧迫地威逼江左朝廷。庾希只是其中的一个牺牲品,谁叫他家是江左朝廷中赫赫有名的后族,家里专出皇后。
先是范汪,接着是庾希,接下来不知道是谁?看来桓温要和自己比手脚快了。
“大将军,你此去洛阳,安抚城中百姓后是否要将洛阳重新还于江左呢?”江灌转移话题道。
江灌说的是刚发生久的洛阳事件。
北府收复关东中原后,故都洛阳一直处于扬武将军沈劲的治下,算是江左或者是荆襄在北府腹地的一块飞地。后来曾华将关东世家士族分成第一等,第二等和第三等共三级,先将第一等七百六十九户,如荣阳郑氏、河东裴氏、范阳卢氏、晋阳王氏、赵郡李氏,清河、博陵崔氏等尽数迁入长安,第二等两千六百八十七户,如晋阳郭氏和弘农杨氏等,以恢复故都之名,全部迁于洛阳,第三等三千九百八十二户,则分别迁入各州州治。
这些士族世家是曾华按照他们在江右文人学子中的声望而定的,为的就是让这一群华夏文明的继承和保持者们能为北府所用。而这些士族世家们一是看清楚了天下大势,二是迫于曾华的毒辣手段(你要是不迁,北府就定你个前燕石赵的余孽,满门问罪。试问这些世家,谁没有曾经出仕“前朝”?),纷纷按照曾华的要求,迁徒各地,然后将各族子弟送入北府各级学校,抢占失去的有利地形。
曾华在洛阳设立了洛阳大学,以便满足洛阳士族子弟们进学的要求。相对这些来说,沈劲是不管也不问,只管守好洛阳就行了。
进入了太和年间,关东中原不知怎的就爆发了一阵“叛乱造反”风潮,虽然很快被北府镇压了,但是一少部分叛贼悄悄地逃入了洛阳这座北府暂时管不着的城池。北府军也不派兵入城搜捕,只是行文给沈劲,要他去执行搜捕任务。
沈劲认为这是件小事情,于是就将任务布置给部将。部将领着荆襄军四处搜捕叛贼,结果却引出了一件大祸事。
由于北府不准沈劲在洛阳本地招募军士,因此洛阳守军都是荆襄派遣过来的,属于外来户,与地方的关系本来就不融洽。幸好沈劲也是一代将才,治军甚严,所以也没有什么大错。
后来中原第二等士族世家被迁入洛阳,这些人原本在中原就声名显赫,威望甚好,一来就把自己当成洛阳的主人了,连桓温都看不上,更何况是沈劲和他手下的军士呢?关系更是紧张。
这次搜捕,洛阳守军领了令,便狐假虎威,四处扰民,大索民间,结果激起了民愤。刚好曾华巡视到了兖州,于情于理,沈劲都得去拜见大将军,于是便离了洛阳去了濮阳。没有沈劲的弹压,憋了数年气的洛阳守军一下子爆发了,借口平乱事靖地方的名义大开杀戒,甚至攻破了两家士族世家。
这下事件闹大发了,迁来洛阳的士族世家们虽然大部分的部曲和族人都留在了原籍,但是做为大户人家,上阵的兄弟兵还是有几个,于是世家们便联合起来,纠集了上千人,加上被鼓动的洛阳百姓,竟然有数千人,居然和三千洛阳守军打了个难解难分。
闻讯赶回来的沈劲勃然大怒,一口气处死了数十名相关的军士将领们,并向士族世家们道歉,好容易平息这次乱事。谁知道守军中有人不服,又愤于沈劲杀了他们的兄弟好友,于是便密谋,刺杀了沈劲,然后举兵作乱,大索城中士族世家。
一时洛阳火起,上千百姓和士族子弟死于乱事中,后面还是沈劲的儿子沈赤黔会同洛阳士族等人,联络了城外的北府驻军,请其入城平乱,这才安定了洛阳。这次曾华要去洛阳,正是要好好处理这件事情。
“可怜沈将军,一时英名,居然死在几名宵小手里,真是可惜。”曾华长叹道。
江灌也是感叹不已,这位沈劲也算是一位人物。当年桓温在枋头大败,兵退荆襄,只留下沈劲孤守洛阳。后来燕军势大,翟斌、姚苌纷纷侵犯山陵,沈劲募得壮士千余人,死守洛阳,并上表江左,表示愿与故都共存亡。各路燕军人马迫于洛阳城雄,加上沈劲布军有方,竟然不敢窥视,让江左保住了祖宗陵园,其名一时传遍天下。
“我此次去洛阳,一是安抚洛阳地方,二是上表朝廷,请迁回故都。朝廷老是背离中原神州,这总不是个事情。”曾华继续说道。
江灌听到这里,也明白曾华的意思了。看来这孤悬北府“虎口”数年的故都洛阳,终于要被曾华收回去了。因为不管曾华的上表是多么诚恳,江左朝廷是怎么也不敢迁回洛阳。但是这洛阳还得有人管,桓温现在是不会再去管这个“闲事”,那么江左朝廷就只能托管给北府了。
谈了一会后,曾华在江灌等人的礼送下,由三千侍卫军护卫,直奔洛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