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穿越之帝王传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4章 文陆双杰
早朝之时,我见到了文天祥,陆秀夫这两位后世著名的南宋爱国志士。
文陆二人均是出生于1236年,又于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同中进士,文天祥文武双全,后世所留名作“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绝唱。至于陆秀夫,历史上记载则相对较少,名气也逊于文天祥,其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最后背负幼帝跳海而亡。
接到圣旨时,文天祥刚刚辞去瑞州知县,闲居在家,陆秀夫则在扬州李庭芝手下任职参议官。
文天祥所在的江西本来较之陆秀夫所在的扬州为远,只是陆秀夫在军中有事物需要交接,而文天祥基本闲野无事可以立即起程,所以两人几乎同时抵京。
“臣文天祥,臣陆秀夫,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位爱卿免礼,平身。”我看了看二人接着说道,“文爱卿,陆爱卿,朕封你们二位崇政殿说书,留朝听令。”
“谢陛下恩宠。”文,陆两人再拜于地。
文天祥身形较为高大,气宇轩昂,难怪当年宋理宗会钦点其为状元,曾经当堂说道,“天祥,天祥,这是天降的吉祥,是宋朝有瑞气的预兆。”而且还亲自为其赐字“宋瑞”,后来文天祥便以宋瑞为字。陆秀夫则较为矮小,一脸正气,性格沉稳干练,不善言语,深得李庭芝喜爱。
贾似道冷眼相看,面无表情,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虽然事先我以先帝之名和贾似道说过这二人,但其心中多少有些不快吧。
下朝后,我在御书房召见了何基,文天祥及陆秀夫三位崇政殿说书。
这何基也算是宋末大儒了,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门生,不遗余力,其治学笃实,有类汉儒,阐明发挥,多创新意,只是在后世的名气远远不及文陆二人。
文陆二人加上张世杰能够被后世称为宋末三杰,主要还是因为不屈的民族气节。
“三位爱卿请坐,小七,上茶。”
“谢皇上。”
“三位不必拘礼,这是御书房,随意即可。三位先生均是博学多才之人,自今日起,便请各位给朕讲解这治国之道。何爱卿,你年岁最长,就先来吧。”
何基年纪已近八旬,身体尚算硬朗。
我认真听完了三位的讲解,从其言论中可以看出,何基相对中庸,或许是在朝中的时间长,知道赵禥不学无术,所以只是浅显地讲述了为君,为臣,为民之本。而文陆二人则年轻气盛,加上少在京中,是以言谈尖锐,更多触及到民间疾苦以及对朝政提出委婉的批评。
“三位先生所言让朕感悟甚多,今日讲学先到此处。文爱卿,陆爱卿,你们二人刚刚进京,就给朕讲讲各自地区的风情吧,何爱卿辛苦了,先行告退,回去休息吧。”
文天祥有胆有识,日后也是文武双全的英雄,只是现在并未领兵打仗,还没有显示出军事方面的才能,那些流传后世的名作也都是其中后期在军营中有感所作,此时之言谈大都是些地方民政。
我突然想到,如果历史因我而变,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还会有吗?
陆秀夫字君实,性格内向,但条理清晰,对照着城防图,三言两语就将扬州城的布防讲述清楚。
扬州城制置使李庭芝不愧是宋末之名将,虽然我不懂军事,也能看出这扬州城的防御体系十分健全,布局合理,疏密相间,各个防御点之间易于联系而又不显局促... -->>
第14章 文陆双杰
早朝之时,我见到了文天祥,陆秀夫这两位后世著名的南宋爱国志士。
文陆二人均是出生于1236年,又于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同中进士,文天祥文武双全,后世所留名作“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绝唱。至于陆秀夫,历史上记载则相对较少,名气也逊于文天祥,其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最后背负幼帝跳海而亡。
接到圣旨时,文天祥刚刚辞去瑞州知县,闲居在家,陆秀夫则在扬州李庭芝手下任职参议官。
文天祥所在的江西本来较之陆秀夫所在的扬州为远,只是陆秀夫在军中有事物需要交接,而文天祥基本闲野无事可以立即起程,所以两人几乎同时抵京。
“臣文天祥,臣陆秀夫,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位爱卿免礼,平身。”我看了看二人接着说道,“文爱卿,陆爱卿,朕封你们二位崇政殿说书,留朝听令。”
“谢陛下恩宠。”文,陆两人再拜于地。
文天祥身形较为高大,气宇轩昂,难怪当年宋理宗会钦点其为状元,曾经当堂说道,“天祥,天祥,这是天降的吉祥,是宋朝有瑞气的预兆。”而且还亲自为其赐字“宋瑞”,后来文天祥便以宋瑞为字。陆秀夫则较为矮小,一脸正气,性格沉稳干练,不善言语,深得李庭芝喜爱。
贾似道冷眼相看,面无表情,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虽然事先我以先帝之名和贾似道说过这二人,但其心中多少有些不快吧。
下朝后,我在御书房召见了何基,文天祥及陆秀夫三位崇政殿说书。
这何基也算是宋末大儒了,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门生,不遗余力,其治学笃实,有类汉儒,阐明发挥,多创新意,只是在后世的名气远远不及文陆二人。
文陆二人加上张世杰能够被后世称为宋末三杰,主要还是因为不屈的民族气节。
“三位爱卿请坐,小七,上茶。”
“谢皇上。”
“三位不必拘礼,这是御书房,随意即可。三位先生均是博学多才之人,自今日起,便请各位给朕讲解这治国之道。何爱卿,你年岁最长,就先来吧。”
何基年纪已近八旬,身体尚算硬朗。
我认真听完了三位的讲解,从其言论中可以看出,何基相对中庸,或许是在朝中的时间长,知道赵禥不学无术,所以只是浅显地讲述了为君,为臣,为民之本。而文陆二人则年轻气盛,加上少在京中,是以言谈尖锐,更多触及到民间疾苦以及对朝政提出委婉的批评。
“三位先生所言让朕感悟甚多,今日讲学先到此处。文爱卿,陆爱卿,你们二人刚刚进京,就给朕讲讲各自地区的风情吧,何爱卿辛苦了,先行告退,回去休息吧。”
文天祥有胆有识,日后也是文武双全的英雄,只是现在并未领兵打仗,还没有显示出军事方面的才能,那些流传后世的名作也都是其中后期在军营中有感所作,此时之言谈大都是些地方民政。
我突然想到,如果历史因我而变,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还会有吗?
陆秀夫字君实,性格内向,但条理清晰,对照着城防图,三言两语就将扬州城的布防讲述清楚。
扬州城制置使李庭芝不愧是宋末之名将,虽然我不懂军事,也能看出这扬州城的防御体系十分健全,布局合理,疏密相间,各个防御点之间易于联系而又不显局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