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世家再醮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死忠粉、路人粉们自是忙不迭地答应了。又有人忍不住请教他书画之事,崔渊刚答了几句,县廨的功曹便出来让书吏们核对他们的名字以及报考文书了。众人目送崔渊勘验完文书之后走进县廨,不少人这才想到自己也是来考贡举的,赶紧也跟着进去了。
直到县廨外那些书吏将物什都收了起来,王玫才收回视线。她低下头,便瞧见身前三双乌溜溜的圆眼睛,不由得笑道:“你们都不想家去?”
三颗小脑袋齐齐地点点头。
“待四郎考完,我们还需来接他,也不能走得太远。正好,此处离东市也近,不如去东市的食肆里坐一坐,如何?”
三颗小脑袋再次齐齐地点点头。
王玫捏了捏他们的脸颊,这才放他们坐在车帘旁边看外头的风景。丹娘、青娘与他们的贴身侍婢都小心翼翼地看顾着他们的安全,不教他们坐得太近,以免摔出牛车外。王玫则靠在隐囊上,开始思索起了茶园之事。
当车轮再一次均匀滚动起来的时候,王旼忽然道:“去年我阿爷也考了县试。”他记性很好,又伸出指头数道:“后来考了府试,再后来考了省试,中了进士。然后就带着阿兄走了。”说着,他戳了戳崔简:“明年你也会跟着你阿爷出门去?”
“”崔简歪着脑袋想了想,见王旼、崔韧都眼巴巴地望着他,刚想出口的“是”也不得不改成了“应该不会”为了说服他们,他又补充道:“阿爷说过,我们一家人不会分开。母亲留在长安,我们就一定在长安。”他当然不会说,阿爷离开长安,我和母亲就离开长安。而且,自家人都在长安城里任京官,阿爷或许也不会例外吧。
王旼和崔韧毕竟年纪小,没能举一反三听出什么不对劲来,于是都满意地笑了。
王旼回过首,又问:“姑姑,阿爷和阿兄什么时候家来?”
“若有几日长假,便能赶回来瞧瞧。冬至、明年元日,都能家来。”王玫回道。
他折着又肥又短的手指头,算了半晌,撅起嘴:“还有大半年呢。”
崔简便道:“王二郎,你不是答应大郎表兄,每旬给他写一封信?写上几十封信,冬至、元日便到了。”他刚刚学数,算得不太明白,只能大概说个数字。当然,王旼比他更不明白,也听不出几十封信到底意味着什么,又道:“阿实,教我写信。”
崔简想起他上一封信中涂涂抹抹的墨汁,认真地点头:“这回你可得好好学。”
到了东市,王玫便寻了个崔渊曾经赞过的食肆,要了雅间。二十几个部曲护送着她们到得雅间中,崔简又让他们临时去买了些笔墨纸砚,想就地教学。待东西都买齐了,食肆的点心浆水也都端了上来。
王玫便笑盈盈地看崔简似模似样地教王旼、崔韧写字。王旼倒还好,毕竟已经快要五岁了,能握得住笔了;崔韧才四岁不到,小胖手根本拿不稳笔,只能在纸上涂鸦。崔简倒也不气馁,便让崔韧学画画,又让王旼仔细想想要在信里说些什么,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他。这却是很有些因材施教的意思了,王玫心中十分欣慰,对自家小家伙的未来也更加期许了。心中暗道,说不定小家伙日后便能青出于蓝胜于蓝了。
到得下午,王旼好不容易涂出了几句话来,他与崔简两人都松了口气。崔韧自得其乐,已经“画”了十几幅图,连送谁都打定了主意。王玫便让人将他们的大作都收起来,又带着他们回到万年县廨前等候。
却不想,他们到的时候,崔渊早便已经交了卷子出来了,又被一群脑残粉、死忠粉、路人粉给围住了。这回却是好不容易才脱身回到牛车上,王玫便将从食肆里带过来的吃食、浆水都推到他身边:“且垫一垫。”
“就阿爷一人出来了?”崔简好奇地问。
崔渊挑眉:“试题太简单。”今日考的是时务策,他一见题目便文思如泉涌,洋洋洒洒地写了出来。等他收笔的时候,周围甚至还有不曾下笔者。他也不愿浪费时间,便径直将文卷交给功曹县尉,当场判卷通过,就出来了。
待他们回到别院后,真定长公主与郑夫人也并未多问,只让崔渊好好休息,以备明日考试。第二日,王玫又带着小家伙们送他去考试。下午回来后,带着的便是他以头名通过县试的好消息了。
于是,别院上上下下以及王家无不欢喜。胜业坊崔府那头得了消息之后,也赶在休沐之日过来举行了热闹而欢快的家宴。晋王、晋阳公主、衡山公主更是送来了贺礼,言语间仿佛就等着崔渊中状头,似乎完全忘了这不过是一场县试而已。
就在崔家欢欣雀跃的时候,王珂也收到了妹婿送来的信。他仔细地看了一遍,不得不按下额头上的青筋,将信烧掉,又将自己信重的部曲招来问元家的行踪。得知他们刚刚进入他所管辖的县之后,他忍不住笑了起来:“在元家仆婢中安插了人手或者收买了人心,他也确实做得够多的了。”否则,为何元家偏偏会路过他所在的县?
不错,听说自己所在的正是王珂当县丞之地,日日醉酒颓废不堪的元十九郎仿佛突然又振作起来。也不知听了谁的话,他趁着酒意带上部曲就想冲去县衙抓住王珂、王昉父子俩发泄愤怒。虽然怎么查也查不出来,但他根本不相信,自己这一年来遇到的那些事与王家毫无关联。只是,未等他到得县城外,又一场惊马事故发生了。包括他骑的马在内,十几匹马受惊奔逃,将醉得反应有些迟钝的他甩下马背,又踩又踏。等元家部曲将马匹杀掉,控制住局面的时候,元十九的尸首都已经血肉模糊了。
由此,元家不但失去了嫡长房嫡长子,又收获了监察御史的风闻奏事,只能拖着棺木回了老家。从此,一蹶不振。
、死忠粉、路人粉们自是忙不迭地答应了。又有人忍不住请教他书画之事,崔渊刚答了几句,县廨的功曹便出来让书吏们核对他们的名字以及报考文书了。众人目送崔渊勘验完文书之后走进县廨,不少人这才想到自己也是来考贡举的,赶紧也跟着进去了。
直到县廨外那些书吏将物什都收了起来,王玫才收回视线。她低下头,便瞧见身前三双乌溜溜的圆眼睛,不由得笑道:“你们都不想家去?”
三颗小脑袋齐齐地点点头。
“待四郎考完,我们还需来接他,也不能走得太远。正好,此处离东市也近,不如去东市的食肆里坐一坐,如何?”
三颗小脑袋再次齐齐地点点头。
王玫捏了捏他们的脸颊,这才放他们坐在车帘旁边看外头的风景。丹娘、青娘与他们的贴身侍婢都小心翼翼地看顾着他们的安全,不教他们坐得太近,以免摔出牛车外。王玫则靠在隐囊上,开始思索起了茶园之事。
当车轮再一次均匀滚动起来的时候,王旼忽然道:“去年我阿爷也考了县试。”他记性很好,又伸出指头数道:“后来考了府试,再后来考了省试,中了进士。然后就带着阿兄走了。”说着,他戳了戳崔简:“明年你也会跟着你阿爷出门去?”
“”崔简歪着脑袋想了想,见王旼、崔韧都眼巴巴地望着他,刚想出口的“是”也不得不改成了“应该不会”为了说服他们,他又补充道:“阿爷说过,我们一家人不会分开。母亲留在长安,我们就一定在长安。”他当然不会说,阿爷离开长安,我和母亲就离开长安。而且,自家人都在长安城里任京官,阿爷或许也不会例外吧。
王旼和崔韧毕竟年纪小,没能举一反三听出什么不对劲来,于是都满意地笑了。
王旼回过首,又问:“姑姑,阿爷和阿兄什么时候家来?”
“若有几日长假,便能赶回来瞧瞧。冬至、明年元日,都能家来。”王玫回道。
他折着又肥又短的手指头,算了半晌,撅起嘴:“还有大半年呢。”
崔简便道:“王二郎,你不是答应大郎表兄,每旬给他写一封信?写上几十封信,冬至、元日便到了。”他刚刚学数,算得不太明白,只能大概说个数字。当然,王旼比他更不明白,也听不出几十封信到底意味着什么,又道:“阿实,教我写信。”
崔简想起他上一封信中涂涂抹抹的墨汁,认真地点头:“这回你可得好好学。”
到了东市,王玫便寻了个崔渊曾经赞过的食肆,要了雅间。二十几个部曲护送着她们到得雅间中,崔简又让他们临时去买了些笔墨纸砚,想就地教学。待东西都买齐了,食肆的点心浆水也都端了上来。
王玫便笑盈盈地看崔简似模似样地教王旼、崔韧写字。王旼倒还好,毕竟已经快要五岁了,能握得住笔了;崔韧才四岁不到,小胖手根本拿不稳笔,只能在纸上涂鸦。崔简倒也不气馁,便让崔韧学画画,又让王旼仔细想想要在信里说些什么,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他。这却是很有些因材施教的意思了,王玫心中十分欣慰,对自家小家伙的未来也更加期许了。心中暗道,说不定小家伙日后便能青出于蓝胜于蓝了。
到得下午,王旼好不容易涂出了几句话来,他与崔简两人都松了口气。崔韧自得其乐,已经“画”了十几幅图,连送谁都打定了主意。王玫便让人将他们的大作都收起来,又带着他们回到万年县廨前等候。
却不想,他们到的时候,崔渊早便已经交了卷子出来了,又被一群脑残粉、死忠粉、路人粉给围住了。这回却是好不容易才脱身回到牛车上,王玫便将从食肆里带过来的吃食、浆水都推到他身边:“且垫一垫。”
“就阿爷一人出来了?”崔简好奇地问。
崔渊挑眉:“试题太简单。”今日考的是时务策,他一见题目便文思如泉涌,洋洋洒洒地写了出来。等他收笔的时候,周围甚至还有不曾下笔者。他也不愿浪费时间,便径直将文卷交给功曹县尉,当场判卷通过,就出来了。
待他们回到别院后,真定长公主与郑夫人也并未多问,只让崔渊好好休息,以备明日考试。第二日,王玫又带着小家伙们送他去考试。下午回来后,带着的便是他以头名通过县试的好消息了。
于是,别院上上下下以及王家无不欢喜。胜业坊崔府那头得了消息之后,也赶在休沐之日过来举行了热闹而欢快的家宴。晋王、晋阳公主、衡山公主更是送来了贺礼,言语间仿佛就等着崔渊中状头,似乎完全忘了这不过是一场县试而已。
就在崔家欢欣雀跃的时候,王珂也收到了妹婿送来的信。他仔细地看了一遍,不得不按下额头上的青筋,将信烧掉,又将自己信重的部曲招来问元家的行踪。得知他们刚刚进入他所管辖的县之后,他忍不住笑了起来:“在元家仆婢中安插了人手或者收买了人心,他也确实做得够多的了。”否则,为何元家偏偏会路过他所在的县?
不错,听说自己所在的正是王珂当县丞之地,日日醉酒颓废不堪的元十九郎仿佛突然又振作起来。也不知听了谁的话,他趁着酒意带上部曲就想冲去县衙抓住王珂、王昉父子俩发泄愤怒。虽然怎么查也查不出来,但他根本不相信,自己这一年来遇到的那些事与王家毫无关联。只是,未等他到得县城外,又一场惊马事故发生了。包括他骑的马在内,十几匹马受惊奔逃,将醉得反应有些迟钝的他甩下马背,又踩又踏。等元家部曲将马匹杀掉,控制住局面的时候,元十九的尸首都已经血肉模糊了。
由此,元家不但失去了嫡长房嫡长子,又收获了监察御史的风闻奏事,只能拖着棺木回了老家。从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