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5du5.co,冠绝新汉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话几乎难以反驳,因为这项将豪强迁徙的制度,确实没有传下来,所以拓跋郁律只好回到之前的话题,又道:“但这些世族中,有很多像杨家这样的,是从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
“杨家有传承,但能扬名至今,靠的已经不是血脉。”陈止摇了摇头,“如今的杨家,和先秦的杨家,血脉想通,而本质不同,我知道你觉得此言笼统,那就再说一家,这一家,你肯定熟悉。”
陈止笑了笑,压低声音继续道:“既然提及杨家,那有个家族,更该提及了,汉有三兴,你觉得季汉选错了制度,为何光武复兴汉室的时候,没有恢复古老的迁徙制度呢?不仅如此,世家的成长,大部分还是在次汉完成的,你总不会以为,天下诸多世家大族,是季汉建立之后突然冒出来的吧?他们是从什么时候发展的?甚至季汉之前,群雄割据,那些人又都是出自哪里?”
拓跋郁律一愣,正要说话,但心中一想,嗓子却是怎么都发不出声音来。
“光武之家在南阳,其实南阳宛城,为天下富豪汇聚之地,光武外祖樊家,家田广阔,闭门成市,其姊丈邓晨为巨富,后结交各家,至河北群豪归附,乃成大势,其本身就是世家大族聚集在一起的势力,此乃根基,以此成事,比起刘氏宗亲,更似地方豪强,这与杨家比起,岂不是更为迥异?豪强立国,如何反过去迁徙豪族?不是自掘根基么?事实上,光武皇帝不仅没有迁徙豪族、打压世家,还规定了田租三十税一,重士善卿,美名传扬。”
“陈君所说也不过两家,而且那邓惠侯,还因光武皇帝起兵,被抄了家。”拓跋郁律本能的反驳,但语气已经弱了很多,同时着眼的地方,也不再是大的制度,而是纠结于历史细节。
“只有两家?”陈止摇了摇头,不客气的指出,“云台二十八将,豪族者十之六七,皆立大族,指责季汉未能治理世家豪族,纯属冤枉,按这个说法,那宣武一统前,几十年战乱,莫非是光武之错?因他不灭云台众将、不绝公卿士族,不断王朝根基,以至王朝二百年灭亡?岂不可笑?再者,董卓乱政,军阀割据,哪家不是世家出身?麾下又有几个不以世家为重?”
拓跋郁律嘴唇微动,抬手擦汗,终究说不出话来了。
陈止却没有停下,依旧说着:“曹操重荀氏,荀氏加入之后,广引乡党,叔举荐其侄,侄举荐其友,友又有亲,亲又有其友,最终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若是布衣起家,这群人岂能服气?”
“袁绍兄弟,四世三公,累世望族,门生故吏遍及天下,是以众望所归,北霸几州,南称皇帝,普通小族,岂能效仿?”
“刘表汉室宗亲、名望传天下,为八骏之一,因此以客身镇荆襄,娶大族之女,方能有人相从,若是无名小卒,岂可为之?”
“孙氏父子,前后三代,经营多年,那孙策借兵归家,靠乡亲友人,才能以小博大,期间不知多少次搏命,就为弥补家世与名望的不足,最终乃至身死,托弟于故交与宿老,叮嘱孙权,内事、外事,皆与世家妥协,方可行之,否则昭烈皇帝未必能取而代之!”
“这般几家,若他们一统天下,是否就没有九品之法?就没有世家之大?”
一口气说了军阀割据时的几大势力,陈止微微停歇,看着额头见汗的拓跋郁律,他微微摇头,有些感慨的道:“便是昭烈皇帝,斩黄巾起家,因无名无财,更无家世,连宗亲之名都无人相信,朝廷说好的封赏,得在洛阳苦求多月,勉强得一县尉之职,后来朝廷为理秩序,将黄巾军功得官之人罢黜,派督邮去各地,以种种借口,削减职位,昭烈皇帝无从拒绝,只好自编一场鞭打之戏,在去官职前勉强谋一点名声,前路漫漫,但靠着名声,他才能渐入世家之眼啊。”
拓跋郁律越听,这脸色越是变幻,这些人的名字,他当然知道,都是历史上的人物,留下了名号,但过去观史,只是看到他们如何叱咤风云,如何金戈铁马,现在听陈止这么一说,才惊觉,这些个人,确实都有着相通之处,心里的惊疑,逐步平息,开始信服起来。
陈止则被勾起思绪,脸上浮现出追忆之色。
前世,他也曾妄想做番事业,但了解现实之后,就息了念头,他一个没有名声和背景,乃至来历都说不清的人,在那个世道直接被看做流民,哪里有成事的可能?
世家,不是两晋突然冒出来的,东汉末年就已彻底掌控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制定无数规则,没有九品,亦不逞多让,不是一个穿越者,靠着一个口号、两块玻璃、三个肥皂,就能打破的。
于是,陈止只能退而求其次,择一家诸侯投靠,即便这样,也需要极高门槛,比如曹操麾下,有招贤馆之说,但敢去的人,多有跟脚来历,更不要说,更多的人是彼此推荐,陈止一介白衣,怕是有招贤馆也进不去,进去了也无人举荐,有人举荐……
都有人举荐了,还要去召贤馆?
慢慢的,他的目光落到了刘备的身上。
和后世认知不同,这位刘皇叔算是群雄中根基最差的,所谓皇叔,最初无人相信,也无人在意,更别说靠个皇叔名号招摇撞骗,皇帝都不顶用,何况你个皇叔?
因此在很长... -->>
这话几乎难以反驳,因为这项将豪强迁徙的制度,确实没有传下来,所以拓跋郁律只好回到之前的话题,又道:“但这些世族中,有很多像杨家这样的,是从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
“杨家有传承,但能扬名至今,靠的已经不是血脉。”陈止摇了摇头,“如今的杨家,和先秦的杨家,血脉想通,而本质不同,我知道你觉得此言笼统,那就再说一家,这一家,你肯定熟悉。”
陈止笑了笑,压低声音继续道:“既然提及杨家,那有个家族,更该提及了,汉有三兴,你觉得季汉选错了制度,为何光武复兴汉室的时候,没有恢复古老的迁徙制度呢?不仅如此,世家的成长,大部分还是在次汉完成的,你总不会以为,天下诸多世家大族,是季汉建立之后突然冒出来的吧?他们是从什么时候发展的?甚至季汉之前,群雄割据,那些人又都是出自哪里?”
拓跋郁律一愣,正要说话,但心中一想,嗓子却是怎么都发不出声音来。
“光武之家在南阳,其实南阳宛城,为天下富豪汇聚之地,光武外祖樊家,家田广阔,闭门成市,其姊丈邓晨为巨富,后结交各家,至河北群豪归附,乃成大势,其本身就是世家大族聚集在一起的势力,此乃根基,以此成事,比起刘氏宗亲,更似地方豪强,这与杨家比起,岂不是更为迥异?豪强立国,如何反过去迁徙豪族?不是自掘根基么?事实上,光武皇帝不仅没有迁徙豪族、打压世家,还规定了田租三十税一,重士善卿,美名传扬。”
“陈君所说也不过两家,而且那邓惠侯,还因光武皇帝起兵,被抄了家。”拓跋郁律本能的反驳,但语气已经弱了很多,同时着眼的地方,也不再是大的制度,而是纠结于历史细节。
“只有两家?”陈止摇了摇头,不客气的指出,“云台二十八将,豪族者十之六七,皆立大族,指责季汉未能治理世家豪族,纯属冤枉,按这个说法,那宣武一统前,几十年战乱,莫非是光武之错?因他不灭云台众将、不绝公卿士族,不断王朝根基,以至王朝二百年灭亡?岂不可笑?再者,董卓乱政,军阀割据,哪家不是世家出身?麾下又有几个不以世家为重?”
拓跋郁律嘴唇微动,抬手擦汗,终究说不出话来了。
陈止却没有停下,依旧说着:“曹操重荀氏,荀氏加入之后,广引乡党,叔举荐其侄,侄举荐其友,友又有亲,亲又有其友,最终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若是布衣起家,这群人岂能服气?”
“袁绍兄弟,四世三公,累世望族,门生故吏遍及天下,是以众望所归,北霸几州,南称皇帝,普通小族,岂能效仿?”
“刘表汉室宗亲、名望传天下,为八骏之一,因此以客身镇荆襄,娶大族之女,方能有人相从,若是无名小卒,岂可为之?”
“孙氏父子,前后三代,经营多年,那孙策借兵归家,靠乡亲友人,才能以小博大,期间不知多少次搏命,就为弥补家世与名望的不足,最终乃至身死,托弟于故交与宿老,叮嘱孙权,内事、外事,皆与世家妥协,方可行之,否则昭烈皇帝未必能取而代之!”
“这般几家,若他们一统天下,是否就没有九品之法?就没有世家之大?”
一口气说了军阀割据时的几大势力,陈止微微停歇,看着额头见汗的拓跋郁律,他微微摇头,有些感慨的道:“便是昭烈皇帝,斩黄巾起家,因无名无财,更无家世,连宗亲之名都无人相信,朝廷说好的封赏,得在洛阳苦求多月,勉强得一县尉之职,后来朝廷为理秩序,将黄巾军功得官之人罢黜,派督邮去各地,以种种借口,削减职位,昭烈皇帝无从拒绝,只好自编一场鞭打之戏,在去官职前勉强谋一点名声,前路漫漫,但靠着名声,他才能渐入世家之眼啊。”
拓跋郁律越听,这脸色越是变幻,这些人的名字,他当然知道,都是历史上的人物,留下了名号,但过去观史,只是看到他们如何叱咤风云,如何金戈铁马,现在听陈止这么一说,才惊觉,这些个人,确实都有着相通之处,心里的惊疑,逐步平息,开始信服起来。
陈止则被勾起思绪,脸上浮现出追忆之色。
前世,他也曾妄想做番事业,但了解现实之后,就息了念头,他一个没有名声和背景,乃至来历都说不清的人,在那个世道直接被看做流民,哪里有成事的可能?
世家,不是两晋突然冒出来的,东汉末年就已彻底掌控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制定无数规则,没有九品,亦不逞多让,不是一个穿越者,靠着一个口号、两块玻璃、三个肥皂,就能打破的。
于是,陈止只能退而求其次,择一家诸侯投靠,即便这样,也需要极高门槛,比如曹操麾下,有招贤馆之说,但敢去的人,多有跟脚来历,更不要说,更多的人是彼此推荐,陈止一介白衣,怕是有招贤馆也进不去,进去了也无人举荐,有人举荐……
都有人举荐了,还要去召贤馆?
慢慢的,他的目光落到了刘备的身上。
和后世认知不同,这位刘皇叔算是群雄中根基最差的,所谓皇叔,最初无人相信,也无人在意,更别说靠个皇叔名号招摇撞骗,皇帝都不顶用,何况你个皇叔?
因此在很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