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草戈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往密切的人物,也许就更能够清晰地还原这座金楼的风流史。
三
史书关于金楼主人的记载不甚详细,然而与金楼交往密切的人物中不泛名重一时的重臣名流,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也许可以从这些人物身上看到金楼主人的风度。
这当中就有我们熟悉的浓墨宰相刘墉、淡墨探花王文治、翰林学士张岳崧以及金楼主人的岳父戴鸿慈。不知道清代书画家熊景星和道光时进士鲍俊是否为金楼常客,但能够为金楼主人的府第书写门额“退让明礼”、“视履考祥”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仔细琢磨,不难发现这些无不是名重一方的书画艺术家,金楼主人的品性和艺术修为可略见一斑。
这里且说说刘墉,这位清代出境率最高的大臣之一(其他两位是和珅和纪晓岚),就悠然地站在这里抒发他了对金楼的艳羡“翰墨丹青事事妍,湖山佳处寄才贤。几回禅院花争发,一夜山堂月正圆。”刘墉能够对金楼如此推崇,足见他和主人交情不薄,志趣颇合。
刘墉出身名门,其父刘统勋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备受皇帝信赖,乾隆就赞叹说:刘统勋不愧为真宰相。而刘墉颇有其父的风骨,在史册上能够留下“忠君、爱民、清廉”的评价着实不易。在地方为官二十余载,锐意进取,整官场积习,清士林痼疾,除地方恶霸,备受盛赞。尤其在有“三年江宁府,十年栋梁材”之称的江苏江宁,能够清廉刚正,斗豪门,扳总督,智断案,叫人拍手称快,曾被称为“百姓护法神”刘墉一生光明磊落,大公无私,节欲避色,受人敬重,民间出于对他的喜爱,在宰相刘罗锅中就刻画了一个机智、正直而多才的“刘罗锅儿”他还写得一手好书,为清代杰出的书法家,他书写的七言联就挂在金楼的门阁上,金楼主人能够与这样的一位人物吟风弄月,舞文弄墨,可见其不凡。
而来金楼最频繁也是分量最重的恐怕要数金楼主人的岳父戴鸿慈了。这位清末响当当的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能够将自己的女儿嫁到苏家,足见他对金楼主人的赏识。戴鸿慈这个女儿可不简单,不仅有沉鱼落雁之容又有知书达理之才,琴棋诗画样样精通,又是慈禧太后的干女儿,这样优秀的女人是不愁找婆家的。当时的婚姻还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按理说戴鸿慈的女儿戴佩琼是没有多少发言权的,一切都得听父亲的,而这位当父亲既然是朝廷总理级的人物,虽然日理万机,但毕竟也阅人无数,也有大把机会阅无数人,自然能够凭自己的火眼金睛给女儿物色一个如意郎君。身居要职的军机大臣,又是大学士,眼光自然不会低,金楼主人显然是戴鸿慈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不仅将女儿嫁了过去,还用重金陪嫁。戴鸿慈不是一般人物,这位晚清政坛上铁骨铮铮的重要人物钦定的女婿自然不会太差。关于金楼主人的相貌介绍不多,职方第的大座,也就是苏丕文的卧室挂着两张穿着晚清官服的画像,倒也威武伟岸,但我想能打动戴鸿慈的也许是他修为或者志趣。
戴鸿慈欣赏的是什么,我们倒可以回顾一下这位晚清名人。当欧美列强明目张胆,大张旗鼓来劫掠瓜分中国领土的时候,算是大清国的外交部长,慈禧身边的主心骨李鸿章张罗着割地赔款事宜,众人皆在胆战心惊地祈求安宁的时候,戴鸿慈仿佛顺流中屹立的峥嵘巨礁,拍案而起坚决反对,甚至义正词严地上书要求严惩这位软弱退让卖国者。这等气概这片爱国的赤忱之心感天动地。而戴鸿慈并非闭目塞听盲目自大的愚忠者,目睹清朝廷危机,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经济的重要,国富才能国强,为此他提倡兴办实业,还跑遍十五国,走了十二万里,编成列国政要133卷、欧美政治要义18章,甚至奏请皇帝学习英国、日本,的君主立宪,思想之开放,胆略之远大让固守自大家园的醉梦者惊魂失魄。遗憾的是,这位忧国忧民的政治家年仅58岁就心力交瘁远离尘嚣。我是见过戴鸿慈墓的,在广州白云山一个偏僻的角落,周边为山林草木所遮掩,没有豪华的装饰,没有明显的标志,一个布满苔痕的墓碑斑驳地显露出几个苍老的大字,表示这是戴鸿慈墓。幽静倒有,只是过于荒僻,没有人会想到这里长眠着这样一位如此显要的人物。
苏家对这样人家的女儿自然宠爱有加,亦将她安置在金楼陪读,才子佳人,红袖添香,也为后人留下了“金屋藏娇”的美谈。这些显赫人物的光临无疑更为金楼增添了不少光彩和内容,我们在瞻仰金楼时,不免会想想这些风云人物的傲骨,这翩翩远逝而又仿佛在眼前的风度。
四
其实,碧江留给后人的绝非仅有的一座金楼。虽然这里曾经历战乱的摧残,但其遗迹仍存。此外就有职方第、泥楼、慕堂苏公祠、砖雕照壁、亦渔遗塾、三兴大宅(怡堂)等六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皆为广东典型的历史建筑物,专家总结为古、博、精、真四大特点。
这里就说说泥楼。这座瘦削伶仃的建筑物看起来古朴得近乎笨拙,不过是一幢二层的“镬耳”封火山墙建筑,基石点缀着顽固的苔藓痕迹,墙壁满脸沧桑,无声地诉说着遥远的岁月。该是这片建筑群里的老大哥吧,年迈到说不清自己的年龄,有人说最迟也要从明末算起。然而正是这如此相貌如此平凡能够历经明清风雨直至如今依旧屹立不倒让人惊讶,整幢楼房用泥、砂掺以糯米粉夯垒而成,竟然可以坚如磐石,据说主人出高价找人开窗,竟无人理会。就在这个传统的国产建筑里,你会看到四根欧式水泥柱和门拱。据说是泥楼主人的子孙从日本留学回来,见到楼前两廊颓危,便将它改作柱廊。这位学建筑的留学生正好发挥自己的才学,特意把柱子建成罗马式,前廊用圆柱而后廊用方柱,又融合了中国儒道两家天圆地方刚柔相济的博大思想。
而独具广东特色要说说这泥楼的围墙,一面完全用蚝壳垒砌的墙。这种曾经是珠三角富有阶层钟爱的围墙不仅大方气派美观,而且坚固耐用、冬暖夏凉,又能防火防风防盗,因此有“千年砖,万年蚝”之说。说起这“蚝壳墙”也要赞一赞我们先辈的聪颖。据考证,在明代以前,这可能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常见的建筑方式。唐人刘恂岭表异录说:“卢亭者,卢循背据广州,既败,余党奔入海岛野居,惟食蚝蛎,垒壳为墙壁。”说明蚝壳墙确实有一段悠久的历史。清初大学问家屈大均就对蚝进行了仔细的考证,说蚝是咸水所结,以其壳垒墙,高至五六丈不倒。而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蚝壳,这恐怕和蚝的美味有关,西方人称蚝为“海洋牛奶”“神赐魔食”“海洋的玛娜”(上帝赐予的珍贵之物),古罗马人把它誉为“海上美味——圣鱼”日本人则称蚝为“根之源”、“海洋之超米”可见其尊贵。而我国在古代就已认为它是“海族中之最贵者”汉代伤寒论中就已有记载,宋人苏颂本草图经中曾经描述“(牡蛎)初生海边才如拳石,四面见长有一二丈者,崭岩如山,每一房间内有蚝肉一块,大房如马蹄,小者如人指面”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记述就更详细了,不仅记其形记其味更记其养生功效,如:“肉治虚损,壳化痰,清热除湿,止心脾气痛,痢下赤白浊,消疝积块”关于蚝的记载现在就更多了,只是这种“蚝壳墙”现能保存完好的已寥寥无几,除了碧江,南海大沥的曹边、广州黄埔村古港、深圳沙井镇沙井村、珠海斗门南门村等还零星散落着些,承载着历史的风霜,见证历史的变迁,成为蚝文化的最佳见证者和珠三角特殊文化的记述者。
碧江可说的自然远不止这些,譬如昆岗那万鹤归巢的生态奇观,宋末崖门失玺后赵氏建都的都宁山遗址,叶剑英、郭沫若等革命家进行抗日演讲的振响楼,有鲜为人知的泰兴街明清祠堂群,正在修缮的华夏医药文化村等等,可称得上佛山东大门的一颗历史文化明珠。
从金楼出来,已是午后两点,在碧江宽敞的大道上兜转时,被一个中华传统小食店吸引,小店卖的是类似云南米线和桂林米线的米粉,看起来还不错,三块钱一碗,倒不贵,而让我惊讶的是这样一个小店人家中午饭的丰盛。青椒红烧鱼、梅菜扣肉煲、凉瓜炒蛋、雕花白切鸡、猪骨老火汤,两叠青菜,满满一大桌,而用餐者就店主夫妇、一小孩和两个可爱活泼的女服务员。这时候小店食客稀少,热情的店主就邀请我们一起用餐,我不由心里慨叹,碧江的大气由此可见。虽然二十四咏铜壁里描述舟楫纵横,屋第毗连,人群涌动的繁华景象不再,但如今的碧江也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地方政府也能够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对金楼的开放和推广就是明显的例子,有人称此举“不仅仅是一座古代豪宅的修复和开放,而且是一种精神,一种文明的延伸和发扬光大。”相信碧江人能够在传承先人古风同时,能够拓宽弘扬碧江人的傲骨和精神,奏响传承文明,创造文明的强音。
碧江,因此而有了一张叫文化的名片,有了推介和诠释自己的窗口。
往密切的人物,也许就更能够清晰地还原这座金楼的风流史。
三
史书关于金楼主人的记载不甚详细,然而与金楼交往密切的人物中不泛名重一时的重臣名流,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也许可以从这些人物身上看到金楼主人的风度。
这当中就有我们熟悉的浓墨宰相刘墉、淡墨探花王文治、翰林学士张岳崧以及金楼主人的岳父戴鸿慈。不知道清代书画家熊景星和道光时进士鲍俊是否为金楼常客,但能够为金楼主人的府第书写门额“退让明礼”、“视履考祥”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仔细琢磨,不难发现这些无不是名重一方的书画艺术家,金楼主人的品性和艺术修为可略见一斑。
这里且说说刘墉,这位清代出境率最高的大臣之一(其他两位是和珅和纪晓岚),就悠然地站在这里抒发他了对金楼的艳羡“翰墨丹青事事妍,湖山佳处寄才贤。几回禅院花争发,一夜山堂月正圆。”刘墉能够对金楼如此推崇,足见他和主人交情不薄,志趣颇合。
刘墉出身名门,其父刘统勋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备受皇帝信赖,乾隆就赞叹说:刘统勋不愧为真宰相。而刘墉颇有其父的风骨,在史册上能够留下“忠君、爱民、清廉”的评价着实不易。在地方为官二十余载,锐意进取,整官场积习,清士林痼疾,除地方恶霸,备受盛赞。尤其在有“三年江宁府,十年栋梁材”之称的江苏江宁,能够清廉刚正,斗豪门,扳总督,智断案,叫人拍手称快,曾被称为“百姓护法神”刘墉一生光明磊落,大公无私,节欲避色,受人敬重,民间出于对他的喜爱,在宰相刘罗锅中就刻画了一个机智、正直而多才的“刘罗锅儿”他还写得一手好书,为清代杰出的书法家,他书写的七言联就挂在金楼的门阁上,金楼主人能够与这样的一位人物吟风弄月,舞文弄墨,可见其不凡。
而来金楼最频繁也是分量最重的恐怕要数金楼主人的岳父戴鸿慈了。这位清末响当当的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能够将自己的女儿嫁到苏家,足见他对金楼主人的赏识。戴鸿慈这个女儿可不简单,不仅有沉鱼落雁之容又有知书达理之才,琴棋诗画样样精通,又是慈禧太后的干女儿,这样优秀的女人是不愁找婆家的。当时的婚姻还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按理说戴鸿慈的女儿戴佩琼是没有多少发言权的,一切都得听父亲的,而这位当父亲既然是朝廷总理级的人物,虽然日理万机,但毕竟也阅人无数,也有大把机会阅无数人,自然能够凭自己的火眼金睛给女儿物色一个如意郎君。身居要职的军机大臣,又是大学士,眼光自然不会低,金楼主人显然是戴鸿慈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不仅将女儿嫁了过去,还用重金陪嫁。戴鸿慈不是一般人物,这位晚清政坛上铁骨铮铮的重要人物钦定的女婿自然不会太差。关于金楼主人的相貌介绍不多,职方第的大座,也就是苏丕文的卧室挂着两张穿着晚清官服的画像,倒也威武伟岸,但我想能打动戴鸿慈的也许是他修为或者志趣。
戴鸿慈欣赏的是什么,我们倒可以回顾一下这位晚清名人。当欧美列强明目张胆,大张旗鼓来劫掠瓜分中国领土的时候,算是大清国的外交部长,慈禧身边的主心骨李鸿章张罗着割地赔款事宜,众人皆在胆战心惊地祈求安宁的时候,戴鸿慈仿佛顺流中屹立的峥嵘巨礁,拍案而起坚决反对,甚至义正词严地上书要求严惩这位软弱退让卖国者。这等气概这片爱国的赤忱之心感天动地。而戴鸿慈并非闭目塞听盲目自大的愚忠者,目睹清朝廷危机,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经济的重要,国富才能国强,为此他提倡兴办实业,还跑遍十五国,走了十二万里,编成列国政要133卷、欧美政治要义18章,甚至奏请皇帝学习英国、日本,的君主立宪,思想之开放,胆略之远大让固守自大家园的醉梦者惊魂失魄。遗憾的是,这位忧国忧民的政治家年仅58岁就心力交瘁远离尘嚣。我是见过戴鸿慈墓的,在广州白云山一个偏僻的角落,周边为山林草木所遮掩,没有豪华的装饰,没有明显的标志,一个布满苔痕的墓碑斑驳地显露出几个苍老的大字,表示这是戴鸿慈墓。幽静倒有,只是过于荒僻,没有人会想到这里长眠着这样一位如此显要的人物。
苏家对这样人家的女儿自然宠爱有加,亦将她安置在金楼陪读,才子佳人,红袖添香,也为后人留下了“金屋藏娇”的美谈。这些显赫人物的光临无疑更为金楼增添了不少光彩和内容,我们在瞻仰金楼时,不免会想想这些风云人物的傲骨,这翩翩远逝而又仿佛在眼前的风度。
四
其实,碧江留给后人的绝非仅有的一座金楼。虽然这里曾经历战乱的摧残,但其遗迹仍存。此外就有职方第、泥楼、慕堂苏公祠、砖雕照壁、亦渔遗塾、三兴大宅(怡堂)等六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皆为广东典型的历史建筑物,专家总结为古、博、精、真四大特点。
这里就说说泥楼。这座瘦削伶仃的建筑物看起来古朴得近乎笨拙,不过是一幢二层的“镬耳”封火山墙建筑,基石点缀着顽固的苔藓痕迹,墙壁满脸沧桑,无声地诉说着遥远的岁月。该是这片建筑群里的老大哥吧,年迈到说不清自己的年龄,有人说最迟也要从明末算起。然而正是这如此相貌如此平凡能够历经明清风雨直至如今依旧屹立不倒让人惊讶,整幢楼房用泥、砂掺以糯米粉夯垒而成,竟然可以坚如磐石,据说主人出高价找人开窗,竟无人理会。就在这个传统的国产建筑里,你会看到四根欧式水泥柱和门拱。据说是泥楼主人的子孙从日本留学回来,见到楼前两廊颓危,便将它改作柱廊。这位学建筑的留学生正好发挥自己的才学,特意把柱子建成罗马式,前廊用圆柱而后廊用方柱,又融合了中国儒道两家天圆地方刚柔相济的博大思想。
而独具广东特色要说说这泥楼的围墙,一面完全用蚝壳垒砌的墙。这种曾经是珠三角富有阶层钟爱的围墙不仅大方气派美观,而且坚固耐用、冬暖夏凉,又能防火防风防盗,因此有“千年砖,万年蚝”之说。说起这“蚝壳墙”也要赞一赞我们先辈的聪颖。据考证,在明代以前,这可能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常见的建筑方式。唐人刘恂岭表异录说:“卢亭者,卢循背据广州,既败,余党奔入海岛野居,惟食蚝蛎,垒壳为墙壁。”说明蚝壳墙确实有一段悠久的历史。清初大学问家屈大均就对蚝进行了仔细的考证,说蚝是咸水所结,以其壳垒墙,高至五六丈不倒。而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蚝壳,这恐怕和蚝的美味有关,西方人称蚝为“海洋牛奶”“神赐魔食”“海洋的玛娜”(上帝赐予的珍贵之物),古罗马人把它誉为“海上美味——圣鱼”日本人则称蚝为“根之源”、“海洋之超米”可见其尊贵。而我国在古代就已认为它是“海族中之最贵者”汉代伤寒论中就已有记载,宋人苏颂本草图经中曾经描述“(牡蛎)初生海边才如拳石,四面见长有一二丈者,崭岩如山,每一房间内有蚝肉一块,大房如马蹄,小者如人指面”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记述就更详细了,不仅记其形记其味更记其养生功效,如:“肉治虚损,壳化痰,清热除湿,止心脾气痛,痢下赤白浊,消疝积块”关于蚝的记载现在就更多了,只是这种“蚝壳墙”现能保存完好的已寥寥无几,除了碧江,南海大沥的曹边、广州黄埔村古港、深圳沙井镇沙井村、珠海斗门南门村等还零星散落着些,承载着历史的风霜,见证历史的变迁,成为蚝文化的最佳见证者和珠三角特殊文化的记述者。
碧江可说的自然远不止这些,譬如昆岗那万鹤归巢的生态奇观,宋末崖门失玺后赵氏建都的都宁山遗址,叶剑英、郭沫若等革命家进行抗日演讲的振响楼,有鲜为人知的泰兴街明清祠堂群,正在修缮的华夏医药文化村等等,可称得上佛山东大门的一颗历史文化明珠。
从金楼出来,已是午后两点,在碧江宽敞的大道上兜转时,被一个中华传统小食店吸引,小店卖的是类似云南米线和桂林米线的米粉,看起来还不错,三块钱一碗,倒不贵,而让我惊讶的是这样一个小店人家中午饭的丰盛。青椒红烧鱼、梅菜扣肉煲、凉瓜炒蛋、雕花白切鸡、猪骨老火汤,两叠青菜,满满一大桌,而用餐者就店主夫妇、一小孩和两个可爱活泼的女服务员。这时候小店食客稀少,热情的店主就邀请我们一起用餐,我不由心里慨叹,碧江的大气由此可见。虽然二十四咏铜壁里描述舟楫纵横,屋第毗连,人群涌动的繁华景象不再,但如今的碧江也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地方政府也能够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对金楼的开放和推广就是明显的例子,有人称此举“不仅仅是一座古代豪宅的修复和开放,而且是一种精神,一种文明的延伸和发扬光大。”相信碧江人能够在传承先人古风同时,能够拓宽弘扬碧江人的傲骨和精神,奏响传承文明,创造文明的强音。
碧江,因此而有了一张叫文化的名片,有了推介和诠释自己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