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草戈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编者按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之高洁品性自古为文人墨客称道。本文说竹赞竹,言之确确。 竹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可见人们对其评价不薄,古人认为,竹空心,象征虚心好学;竹有节,象征节操高尚;竹修长秀美,姿态动人,诗意无限;竹性坚韧,可编可织。因其可赞、可赏、可画、可诗、可味、可用,而独得古今文人雅士青睐。
依依君子德
古语有“君子比德于竹”之说,世说新语说王子猷爱竹,就是临时寓居都要种竹数丛,人问何故,指竹曰:“不可一日无此君”后来即以“此君”为竹的别称。吴孔嘉咏竹“相对此君殊不俗,幽斋松径伴梅花”就用此典故。
君子,古时有品德高尚的人之意。竹,以其性情淳朴温和,品骨清奇典雅,形体文静端庄而让人心旷神怡;又以节高而虚心不慕荣华不争艳丽不媚不谄让人敬爱有加。君子比竹,故竹有高风亮节之意理所当然。诗经?卫风?淇奥中“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有以竹暗喻美貌男子品德高尚如骨气象牙如翠玉奇石之意。竹独具的品德与古代贤哲“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情操吻合。因此,咏竹赞竹赏竹者屡见不数。白居易在养竹记中,将竹比作“贤人君子”欣赞其“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品德。有赞竹宠辱不惊不卑不亢者如东坡“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瘦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有赞竹坚韧者如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有赞竹新老交替无私奉献的如“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有赞竹谦逊节高者如国画大师李苦禅“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晋陶渊明独爱莲不外是爱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不枝不蔓、中通外直”的耿直和气节。北宋诗人林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亦是梅鹤仰慕梅鹤的高雅,借物言志。而以竹自喻明志者数不胜数。晋代的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等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为的是不媚于世俗,保持独立的人格,被称“竹林七贤”;唐代李白仕途不顺,与孔巢父、裴政、张叔明、韩准、陶沔等人隐居徂徕山竹溪,终日饮酒游乐,被世人称为“竹溪六逸”唐代王维经“安史之乱”后,抛弃功名利禄之念,隐居蓝田乡下建竹里馆,潜心悟禅。“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爱竹成癖,须臾不离“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诗人东坡,以竹为友:“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扬州的个园之所以称之为“个园”主要因为园主黄至筠爱竹,个乃竹之一半。黄至筠虽然是商人,却大有文士之风,爱竹所象征的德行-“本固”、“心虚”、“体直”、“节贞”可见,文人雅士不论在失意还是得志都好以竹自喻,以竹明志,以竹修心,以竹养性,以竹怡情。
盈盈君子韵
竹,可谓形神兼备,不仅可诗,而且入画。
竹可赏,可画。竹叶,修长纤细,姿态婀娜,随风摇曳,能够荡涤心肠,让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竹干,骨质清奇,坚韧挺拔,傲然独立,能够激荡壮志,让人豪情万丈奋发向上;竹绿,凝翠聚黛,如碧玉似翡翠,郁郁葱葱,让人觉得朝气蓬勃青春永驻。正因为如此,古人好画,唐宋以来,名家辈出。唐画竹名家萧锐就倍受白居易的称赞,并作画竹歌:“植物之中最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笔下独逼真,丹青以来第一人。人画竹身肥臃肿,萧画茎瘦节节疏;不根而生随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五代丁谦亦是画竹名家,可惜的是据说此两人都无画传世。北宋有画墨竹名家文与可,在指点苏轼画竹时说的“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深受苏轼认同。文同曾画了一幅迎风仰斜的偃竹图赠给苏轼,并说:“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苏轼就十分欣赏,并曰:“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可见不仅画出竹之形神,更渗透了画家处事经世的哲学。人们熟知的郑板桥可谓画竹之专家了,板桥一生画竹,平日无竹不居,他做过官的范县、潍县也处处种竹。他71岁时,说自己一生画竹“不学他技,不宗一家”人们形容他“以情入画、以情写竹”形容其画“不仅是一枝竹,而是一种人,一种品格,一种力量,一种趣味,一种追求,一种意境,一种祝愿。”中国画流派中就有“湖州竹派”这一专门以竹画规类的流派,可见竹在传统文化中影响之大。
竹可听,可品。清风徐徐拂过细细的竹叶,笛声悠悠飘过轻轻的纱窗,明月一轮,抑或星星几颗,此情此景怎么不叫人陶醉呢。再多的烦恼,再多的苦衷,再多的赘累都可以得到暂时的遗忘;再多的欲望... -->>
编者按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之高洁品性自古为文人墨客称道。本文说竹赞竹,言之确确。 竹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可见人们对其评价不薄,古人认为,竹空心,象征虚心好学;竹有节,象征节操高尚;竹修长秀美,姿态动人,诗意无限;竹性坚韧,可编可织。因其可赞、可赏、可画、可诗、可味、可用,而独得古今文人雅士青睐。
依依君子德
古语有“君子比德于竹”之说,世说新语说王子猷爱竹,就是临时寓居都要种竹数丛,人问何故,指竹曰:“不可一日无此君”后来即以“此君”为竹的别称。吴孔嘉咏竹“相对此君殊不俗,幽斋松径伴梅花”就用此典故。
君子,古时有品德高尚的人之意。竹,以其性情淳朴温和,品骨清奇典雅,形体文静端庄而让人心旷神怡;又以节高而虚心不慕荣华不争艳丽不媚不谄让人敬爱有加。君子比竹,故竹有高风亮节之意理所当然。诗经?卫风?淇奥中“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有以竹暗喻美貌男子品德高尚如骨气象牙如翠玉奇石之意。竹独具的品德与古代贤哲“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情操吻合。因此,咏竹赞竹赏竹者屡见不数。白居易在养竹记中,将竹比作“贤人君子”欣赞其“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品德。有赞竹宠辱不惊不卑不亢者如东坡“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瘦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有赞竹坚韧者如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有赞竹新老交替无私奉献的如“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有赞竹谦逊节高者如国画大师李苦禅“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晋陶渊明独爱莲不外是爱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不枝不蔓、中通外直”的耿直和气节。北宋诗人林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亦是梅鹤仰慕梅鹤的高雅,借物言志。而以竹自喻明志者数不胜数。晋代的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等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为的是不媚于世俗,保持独立的人格,被称“竹林七贤”;唐代李白仕途不顺,与孔巢父、裴政、张叔明、韩准、陶沔等人隐居徂徕山竹溪,终日饮酒游乐,被世人称为“竹溪六逸”唐代王维经“安史之乱”后,抛弃功名利禄之念,隐居蓝田乡下建竹里馆,潜心悟禅。“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爱竹成癖,须臾不离“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诗人东坡,以竹为友:“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扬州的个园之所以称之为“个园”主要因为园主黄至筠爱竹,个乃竹之一半。黄至筠虽然是商人,却大有文士之风,爱竹所象征的德行-“本固”、“心虚”、“体直”、“节贞”可见,文人雅士不论在失意还是得志都好以竹自喻,以竹明志,以竹修心,以竹养性,以竹怡情。
盈盈君子韵
竹,可谓形神兼备,不仅可诗,而且入画。
竹可赏,可画。竹叶,修长纤细,姿态婀娜,随风摇曳,能够荡涤心肠,让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竹干,骨质清奇,坚韧挺拔,傲然独立,能够激荡壮志,让人豪情万丈奋发向上;竹绿,凝翠聚黛,如碧玉似翡翠,郁郁葱葱,让人觉得朝气蓬勃青春永驻。正因为如此,古人好画,唐宋以来,名家辈出。唐画竹名家萧锐就倍受白居易的称赞,并作画竹歌:“植物之中最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笔下独逼真,丹青以来第一人。人画竹身肥臃肿,萧画茎瘦节节疏;不根而生随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五代丁谦亦是画竹名家,可惜的是据说此两人都无画传世。北宋有画墨竹名家文与可,在指点苏轼画竹时说的“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深受苏轼认同。文同曾画了一幅迎风仰斜的偃竹图赠给苏轼,并说:“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苏轼就十分欣赏,并曰:“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可见不仅画出竹之形神,更渗透了画家处事经世的哲学。人们熟知的郑板桥可谓画竹之专家了,板桥一生画竹,平日无竹不居,他做过官的范县、潍县也处处种竹。他71岁时,说自己一生画竹“不学他技,不宗一家”人们形容他“以情入画、以情写竹”形容其画“不仅是一枝竹,而是一种人,一种品格,一种力量,一种趣味,一种追求,一种意境,一种祝愿。”中国画流派中就有“湖州竹派”这一专门以竹画规类的流派,可见竹在传统文化中影响之大。
竹可听,可品。清风徐徐拂过细细的竹叶,笛声悠悠飘过轻轻的纱窗,明月一轮,抑或星星几颗,此情此景怎么不叫人陶醉呢。再多的烦恼,再多的苦衷,再多的赘累都可以得到暂时的遗忘;再多的欲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