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情深 (2/2)
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沧浪之水(赵)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么,那一刻我强忍住了泪水,学会控制自己,让泪水留在心里。
对什么叫一穷二白的理解,我很早就领会了。母亲告诉我,分家的时候,爷爷只给了我们50斤白面、50斤豆面,三个碗,三双筷子,还有一个装油的坛子。我简直不敢相信,但从父亲那里得到了验证,的确是这样的一个结局,当时的爷爷还是家里的掌柜的,听母亲说,不至于分的这么少,但爷爷接口要供养三叔上学等就这样无情分家了。面对如此贫瘠的家境,母亲说分家的第一夜是整夜未眠的,看着熟睡的姐姐和我,她内心痛苦极了,女人软弱的泪水再也止不住的流了下来。父亲毕竟经过部队的锤炼自然很坚强,也没有和爷爷奶奶大叔他们争吵,默然的接受了这一现实,只是不停的卷起农村的旱烟不停的抽着,那时候的父亲心情自然也是难过的,但他很坚强的在支撑着自己,也是让母亲能够有个安慰吧。黑夜的漫长总是能够等到黎明的到来,第二天,母亲不堪生活的压力抱着我就到了姥姥家诉说分家的事情,也许女人的本能,遇到挫折自然会想到回娘家诉说,姥姥一家人听说了分家消息,都很气氛,为了照顾父亲的感受,也就在没有说什么。好在当时姥爷姥姥的生活开始好转,随后的日子我和姐姐时常就会被母亲送到姥姥家照看,家在姥爷姥姥的接济下就这样艰难的开始了。
母亲很勤劳,在我的脑海里,母亲每天都起得很早。要挑水、做饭、喂猪等都是母亲的活,好像她已经习惯于把这些都当作了自己的职责。父亲俨然是西北农村封建家长制影响的结果,大男子主义很浓,每天早上等着享受母亲劳动的成果,就是给他烧水泡茶,烙早餐饼。在我们那里,这几乎成了男人们的专利,除非母亲生病或者不在家的时候,父亲才会下厨做饭。母亲在农活方面没得挑,村里人都对她很佩服,在乡亲们眼里母亲是个很“麻利”的女人。每到麦收的季节,母亲每天一个都要割两亩地的小麦,这个标准村里的小伙子都赶不上。父亲和母亲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干活总是慢条斯理,也许是性格内向的缘故,从来都是这样,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特别耿直,因此也很少和村里人来往,母亲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才有了大家对父亲的理解和对母亲的认可。多年来,不管春夏秋冬,母亲就这么忙碌的奔波着。
从小学到大学,母亲为了我读书,学费的事自然也成了她心头大事,也让母亲吃尽了苦头,让我永生难忘。我在县城读高一的时候,由于离县城要60多里地,只能住校,周末才能回来一趟。每次回家都是让我感到既幸福又心酸,幸福的是能够回家每每饱餐一顿,最喜欢的就是母亲做的“臊子面”和“油饼子”至今难以忘怀。但心酸的是每次怕看到母亲目送离开时的泪水。由于一周才回一次家,母亲每次都要给我烙好多饼子,把我的包装的满满的,生怕我挨饿,并且还要带上面、土豆交给学校食堂,够一周用。母亲生怕我背不动,总是自己先背着几十斤重的东西到了山顶,才肯放心让我走,当我沿着山梁消失在她的视线里,城然后才依依不舍的离去。后来姐姐告诉我,母亲每次回到家里的时候眼睛都哭得红红的,我能理解那是母亲心痛的泪水。那时候的我很小,但也很坚强,懵懂的意识到只要在这三十里蜿蜒的山路上坚定的走下去,才会有走出大山的机会和看看外面的世界,才能让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次回家,母亲说我要的学费还没有凑齐,母亲强装着安慰我,生怕我不高兴,其实我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知道自己家里已经没有什么粮食可买了,家里正好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准备给班主任在说说,班主任老师知道我家的情况还是十分体谅的,也是我一生忘不了的恩人。但要强的母亲看到父亲无奈的哀叹着,显然父亲是借不出钱来,由于家里穷,乡亲们多不是很乐意借给父亲,生怕我们一时半会还不上。母亲只好想再试试,就去了邻村半山腰住的一家,母亲的远方妹妹,听说她丈夫在外做工前几天刚回来,应该手头宽裕,应该能借点。然而这一去,令人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母亲也吃了闭门羹,内心沮丧的母亲再回来的路上可能由于心急,走路踉跄,加之心脏病突发,就掉进了路边的小沟里。得知消息,父亲把母亲背回家里,董事的姐姐由于家庭贫寒辍学在家,但也很坚强,迅速找来了大夫,给母亲输液,看着母亲缓过来的神情,我很董事的安慰了母亲说道“老师说不着急交,时间还早,妈你一定好好养病,没事。”看着我很平静的样子,母亲似乎也从我的眼神里读懂了什么,大概是怕我失去了她,读书分心,就开始安慰我,我很能理解母亲的心思,只好在母亲的劝慰下,让姐姐帮我打理好行头,送我上了山,那一程,我走的很坚强,心情也很沉重。后来班主任得知我的情况,通过学校给我面了学费,那时候的我学习很刻苦,成绩也很优秀,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关心帮助,也算是给了母亲很大的安慰。
如今已经十五年过去了,回想那些如歌的岁月,母亲时刻都会回荡在我的脑海,始终难以忘怀。母亲这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勤劳的一生,与病痛抗争的一生,她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坚强,给了我生活的勇气。让我懂得了母子情深,懂得了母爱的博大,也懂了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报答。
么,那一刻我强忍住了泪水,学会控制自己,让泪水留在心里。
对什么叫一穷二白的理解,我很早就领会了。母亲告诉我,分家的时候,爷爷只给了我们50斤白面、50斤豆面,三个碗,三双筷子,还有一个装油的坛子。我简直不敢相信,但从父亲那里得到了验证,的确是这样的一个结局,当时的爷爷还是家里的掌柜的,听母亲说,不至于分的这么少,但爷爷接口要供养三叔上学等就这样无情分家了。面对如此贫瘠的家境,母亲说分家的第一夜是整夜未眠的,看着熟睡的姐姐和我,她内心痛苦极了,女人软弱的泪水再也止不住的流了下来。父亲毕竟经过部队的锤炼自然很坚强,也没有和爷爷奶奶大叔他们争吵,默然的接受了这一现实,只是不停的卷起农村的旱烟不停的抽着,那时候的父亲心情自然也是难过的,但他很坚强的在支撑着自己,也是让母亲能够有个安慰吧。黑夜的漫长总是能够等到黎明的到来,第二天,母亲不堪生活的压力抱着我就到了姥姥家诉说分家的事情,也许女人的本能,遇到挫折自然会想到回娘家诉说,姥姥一家人听说了分家消息,都很气氛,为了照顾父亲的感受,也就在没有说什么。好在当时姥爷姥姥的生活开始好转,随后的日子我和姐姐时常就会被母亲送到姥姥家照看,家在姥爷姥姥的接济下就这样艰难的开始了。
母亲很勤劳,在我的脑海里,母亲每天都起得很早。要挑水、做饭、喂猪等都是母亲的活,好像她已经习惯于把这些都当作了自己的职责。父亲俨然是西北农村封建家长制影响的结果,大男子主义很浓,每天早上等着享受母亲劳动的成果,就是给他烧水泡茶,烙早餐饼。在我们那里,这几乎成了男人们的专利,除非母亲生病或者不在家的时候,父亲才会下厨做饭。母亲在农活方面没得挑,村里人都对她很佩服,在乡亲们眼里母亲是个很“麻利”的女人。每到麦收的季节,母亲每天一个都要割两亩地的小麦,这个标准村里的小伙子都赶不上。父亲和母亲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干活总是慢条斯理,也许是性格内向的缘故,从来都是这样,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特别耿直,因此也很少和村里人来往,母亲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才有了大家对父亲的理解和对母亲的认可。多年来,不管春夏秋冬,母亲就这么忙碌的奔波着。
从小学到大学,母亲为了我读书,学费的事自然也成了她心头大事,也让母亲吃尽了苦头,让我永生难忘。我在县城读高一的时候,由于离县城要60多里地,只能住校,周末才能回来一趟。每次回家都是让我感到既幸福又心酸,幸福的是能够回家每每饱餐一顿,最喜欢的就是母亲做的“臊子面”和“油饼子”至今难以忘怀。但心酸的是每次怕看到母亲目送离开时的泪水。由于一周才回一次家,母亲每次都要给我烙好多饼子,把我的包装的满满的,生怕我挨饿,并且还要带上面、土豆交给学校食堂,够一周用。母亲生怕我背不动,总是自己先背着几十斤重的东西到了山顶,才肯放心让我走,当我沿着山梁消失在她的视线里,城然后才依依不舍的离去。后来姐姐告诉我,母亲每次回到家里的时候眼睛都哭得红红的,我能理解那是母亲心痛的泪水。那时候的我很小,但也很坚强,懵懂的意识到只要在这三十里蜿蜒的山路上坚定的走下去,才会有走出大山的机会和看看外面的世界,才能让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次回家,母亲说我要的学费还没有凑齐,母亲强装着安慰我,生怕我不高兴,其实我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知道自己家里已经没有什么粮食可买了,家里正好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准备给班主任在说说,班主任老师知道我家的情况还是十分体谅的,也是我一生忘不了的恩人。但要强的母亲看到父亲无奈的哀叹着,显然父亲是借不出钱来,由于家里穷,乡亲们多不是很乐意借给父亲,生怕我们一时半会还不上。母亲只好想再试试,就去了邻村半山腰住的一家,母亲的远方妹妹,听说她丈夫在外做工前几天刚回来,应该手头宽裕,应该能借点。然而这一去,令人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母亲也吃了闭门羹,内心沮丧的母亲再回来的路上可能由于心急,走路踉跄,加之心脏病突发,就掉进了路边的小沟里。得知消息,父亲把母亲背回家里,董事的姐姐由于家庭贫寒辍学在家,但也很坚强,迅速找来了大夫,给母亲输液,看着母亲缓过来的神情,我很董事的安慰了母亲说道“老师说不着急交,时间还早,妈你一定好好养病,没事。”看着我很平静的样子,母亲似乎也从我的眼神里读懂了什么,大概是怕我失去了她,读书分心,就开始安慰我,我很能理解母亲的心思,只好在母亲的劝慰下,让姐姐帮我打理好行头,送我上了山,那一程,我走的很坚强,心情也很沉重。后来班主任得知我的情况,通过学校给我面了学费,那时候的我学习很刻苦,成绩也很优秀,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关心帮助,也算是给了母亲很大的安慰。
如今已经十五年过去了,回想那些如歌的岁月,母亲时刻都会回荡在我的脑海,始终难以忘怀。母亲这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勤劳的一生,与病痛抗争的一生,她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坚强,给了我生活的勇气。让我懂得了母子情深,懂得了母爱的博大,也懂了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