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京城小摊儿美食日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道,“从一些人手中,流去另一些人手中。”
-从大理寺出来,林柳让马车先去了象福小市。见往日灯火通明的小市今夜只剩大雨如注,又见那素日一抬眼便能看到动人笑意的地方此时空空如也,不免心情复杂,合了帘子,让小厮继续走。
没走两步,忽而又想起什么似的,叫停了车。小厮便一脸莫名地看自家少郎君拿把油纸伞,却不打,只下了车,把伞撑开往一家铺子门前、黄绿的灯儿上面一挂,上车道:“现在可以走了。”
进了府,贴身伺候的小厮早已撑伞等着,说阿娘王氏差人来叫过三次,说有事,让他一回府就过去。
能有何事?
不就是那日林柳从夜市回来,便将方二娘的信物小盒拿给阿娘王氏,让她代为转交,并谢绝方小娘子的好意么。
他阿娘当时就急了,道:“子韧,不可使小性子!你与你阿兄不一样,你阿兄没福分,你同毓娘是有缘的。”
自林、方两家把姻亲的心思打到二人头上来,林柳还是头一次直抒胸臆。
从前总觉得男女之情消极、婚事消极,心中不情不愿,却也不敢多想,只拿冷脸去对付,东拉西扯地抵挡,藏着个大不了就跟阿兄一样上战场的念头。
可那日江满梨点醒了他。
方毓娘尚能表明心迹,他心中有亏欠、有拒绝,为何不敢言明?难道真要耽误了人家方小娘子才罢休么。
尝到了快意,便一股脑把话都挑明了,道:“儿子日后若真与哪家小娘子有缘,自然会告诉阿爹阿娘。在此之前,还是请二位莫要再擅做主张了。”
阿爹林大学士本就不爱掺和这些家长里短的事,又思及自己与王氏的姻亲,甚觉失败。
故而虽觉着与方家的面子上不大好看,但终归还没去提过亲,此时言明,也还说得过去。总比日后强迫着结了亲,再相看两厌强。
便与王氏道:“子韧如此说了,你就去如此办罢。”言下之意提亲的事也免了。
到头来生气的只有王氏一个。
小厮压低声音:“郎君若是不想去,就去阿郎那里躲躲罢,阿郎今日让老邓点了郭东楼的外送来。大娘子那边,小的去回。”
老邓正在给林舫波摆菜。
深红的食盒揭开来,取出一盘斩作齐整小块的“江记花蜜鸭”,一圆盘旋炸酥脆、撒了椒盐的小酥肉,和一大盘仍冒着温热气的剁椒鱼头。
见林柳来了,不慌不忙拿起摞在一旁的两只釉彩骏马小碗,一只搁到林舫波面前,另一只搁在对面,道:“阿郎一早就猜到郎君要来。”
“阿爷不愧是阿爷。”林柳坐下,一边看着老邓给二人盛稻米饭,一边赏味小碗上的骏马。
林舫波听林柳夸得敷衍,知他心情不佳,哼笑一声,道:“碗是今日新买得的,老夫很是喜爱,你若觉得好看,便送你一对。”
老邓赶忙小声补充:“阿郎在铺子里跟镇南候一通好抢。”
林柳忍俊不禁,道:“阿爷喜爱,留着罢。”
二人便低头吃菜。
小酥肉肉如其名,外酥里嫩。壳子炸得好,送过来一路竟也没有受潮回软,咔嚓咬下去,里头用的是五花,切斜方条,吃起来便肥瘦相间,润而不腻,韧而不柴。壳子上撒些椒盐,微微的麻,咸淡相宜。
鱼头则是霸道铺满红彤彤的辣,葱花翠绿点点剁椒间,一筷箸连肉带料地从鱼骨上那么夹起来,又鲜又辣的汤汁滴滴答答落下去,配白饭同吃,爽到令人魂销。
林柳吃得出奇地安静,倒不是为旁的,而是总觉得这道小酥肉并着这剁椒鱼头,怎么有些似曾相识。细思慢想,忽然忆起方才小厮说是从郭东楼点来的。
那就难怪了,原是与那干炸丸子、金汤肥牛同宗。
林柳那边意外尝出四道“江氏菜肴”,老爷子这边不知,看在眼中,就以为林柳仍在烦闷方二娘那事。
爷孙二人鲜少有这般沉默的时候,故而孙儿不高兴,林舫波就别扭,好生生的鱼头也吃不香。
“莫须听你阿娘的。”老爷子吃一半,扔了筷箸,与林柳道,“当年阿爷我就不该管你爹娘的婚事,落得他二人一辈子不痛快。你想自个做主,甚好。”
“与方家的小娘子无缘,咱们就看别家的去。”老爷子想从记忆里摸索出个例子,却一时想不起来京中还有哪家孙女与林柳年岁相当。
忽而想到林柳今日晚归是因为增税、各处小市歇业,又想到已经两日没有吃到江记小摊的朝食了。
心思一动,添道:“即便你娶个摆摊的庖厨小娘子回来,阿爷也绝不拦着。”
-江满梨自是不晓得已经被当作“即便”“也不”的例子,放进了林少卿婚事的可能性里,还在竹娘家绘声绘色地给众人解释何为大排档。
大排档这种叫法,起源说法有二。一说是地区年代原因,导致街边小摊需悬挂醒目的招牌才能合法营业,大排档,即“大招牌”的“档口”。
二说“排当”一词,乃是宦官排队当值请官家、朝臣用饭,渐成风气引入民间,便将摆了大量桌凳的地方称作“排挡”。1然无论哪一种,江满梨提及大排档一词,要取的都是只其“多档合为一家”的经营模式。
“我那间铺子里有三眼灶,”江满梨道,“若想要宽敞些,便只让竹娘二人来同用。竹娘忙时,我便多让出一眼来,我忙时,竹娘又让让我。若不怕挤,只管再加一人就是。”
“云婶家也有两眼灶罢?若用着正好,便不用往外让,若能匀出一个,咱们便还能再加人进来。”
又道:“我与云婶的铺子正好是对过。桌凳便往中央放,两家都能兼顾,不够再添。”
“尤其是,”江满梨愈说愈发兴冲冲,“如此一来,不仅咱们能把市税均摊,还能每家分管一隅,有人管售饮子、有人管售汤饼,客人只要来咱们一家铺子,就能吃到三家口味,不是妙哉?”
云婶、竹娘两家听得一愣一愣,江满梨有煽动力,认真说起话来眼中亮晶晶,引得人跟着她忽上忽下。
讲到合用灶房,几人便跟着幻想三五人在后厨你推我挤、热闹有趣。讲到两家铺子中间放桌椅,又跟着想到食客满街坐、忙不迭上菜。
直至江满梨几乎讲完了,句子慢下来,几人才想起,好些个疑惑还没问。
周大山率先发言:“阿梨啊,你再说说那市税是怎么分摊的?”
众人点头。
江满梨道:“便是按着人数来。看咱们是三家、还是两家合用一铺?不计旁的,就将铺子的市税均匀分到各家便是。”
江满梨和云婶的铺子都是买下的,本就无需额外交租。“市税同租,半月一交”,如此一分,若是两家,倒正好相当于每家各交一次。若是三家分摊,还要合算许多。
众人再次点头。
,道,“从一些人手中,流去另一些人手中。”
-从大理寺出来,林柳让马车先去了象福小市。见往日灯火通明的小市今夜只剩大雨如注,又见那素日一抬眼便能看到动人笑意的地方此时空空如也,不免心情复杂,合了帘子,让小厮继续走。
没走两步,忽而又想起什么似的,叫停了车。小厮便一脸莫名地看自家少郎君拿把油纸伞,却不打,只下了车,把伞撑开往一家铺子门前、黄绿的灯儿上面一挂,上车道:“现在可以走了。”
进了府,贴身伺候的小厮早已撑伞等着,说阿娘王氏差人来叫过三次,说有事,让他一回府就过去。
能有何事?
不就是那日林柳从夜市回来,便将方二娘的信物小盒拿给阿娘王氏,让她代为转交,并谢绝方小娘子的好意么。
他阿娘当时就急了,道:“子韧,不可使小性子!你与你阿兄不一样,你阿兄没福分,你同毓娘是有缘的。”
自林、方两家把姻亲的心思打到二人头上来,林柳还是头一次直抒胸臆。
从前总觉得男女之情消极、婚事消极,心中不情不愿,却也不敢多想,只拿冷脸去对付,东拉西扯地抵挡,藏着个大不了就跟阿兄一样上战场的念头。
可那日江满梨点醒了他。
方毓娘尚能表明心迹,他心中有亏欠、有拒绝,为何不敢言明?难道真要耽误了人家方小娘子才罢休么。
尝到了快意,便一股脑把话都挑明了,道:“儿子日后若真与哪家小娘子有缘,自然会告诉阿爹阿娘。在此之前,还是请二位莫要再擅做主张了。”
阿爹林大学士本就不爱掺和这些家长里短的事,又思及自己与王氏的姻亲,甚觉失败。
故而虽觉着与方家的面子上不大好看,但终归还没去提过亲,此时言明,也还说得过去。总比日后强迫着结了亲,再相看两厌强。
便与王氏道:“子韧如此说了,你就去如此办罢。”言下之意提亲的事也免了。
到头来生气的只有王氏一个。
小厮压低声音:“郎君若是不想去,就去阿郎那里躲躲罢,阿郎今日让老邓点了郭东楼的外送来。大娘子那边,小的去回。”
老邓正在给林舫波摆菜。
深红的食盒揭开来,取出一盘斩作齐整小块的“江记花蜜鸭”,一圆盘旋炸酥脆、撒了椒盐的小酥肉,和一大盘仍冒着温热气的剁椒鱼头。
见林柳来了,不慌不忙拿起摞在一旁的两只釉彩骏马小碗,一只搁到林舫波面前,另一只搁在对面,道:“阿郎一早就猜到郎君要来。”
“阿爷不愧是阿爷。”林柳坐下,一边看着老邓给二人盛稻米饭,一边赏味小碗上的骏马。
林舫波听林柳夸得敷衍,知他心情不佳,哼笑一声,道:“碗是今日新买得的,老夫很是喜爱,你若觉得好看,便送你一对。”
老邓赶忙小声补充:“阿郎在铺子里跟镇南候一通好抢。”
林柳忍俊不禁,道:“阿爷喜爱,留着罢。”
二人便低头吃菜。
小酥肉肉如其名,外酥里嫩。壳子炸得好,送过来一路竟也没有受潮回软,咔嚓咬下去,里头用的是五花,切斜方条,吃起来便肥瘦相间,润而不腻,韧而不柴。壳子上撒些椒盐,微微的麻,咸淡相宜。
鱼头则是霸道铺满红彤彤的辣,葱花翠绿点点剁椒间,一筷箸连肉带料地从鱼骨上那么夹起来,又鲜又辣的汤汁滴滴答答落下去,配白饭同吃,爽到令人魂销。
林柳吃得出奇地安静,倒不是为旁的,而是总觉得这道小酥肉并着这剁椒鱼头,怎么有些似曾相识。细思慢想,忽然忆起方才小厮说是从郭东楼点来的。
那就难怪了,原是与那干炸丸子、金汤肥牛同宗。
林柳那边意外尝出四道“江氏菜肴”,老爷子这边不知,看在眼中,就以为林柳仍在烦闷方二娘那事。
爷孙二人鲜少有这般沉默的时候,故而孙儿不高兴,林舫波就别扭,好生生的鱼头也吃不香。
“莫须听你阿娘的。”老爷子吃一半,扔了筷箸,与林柳道,“当年阿爷我就不该管你爹娘的婚事,落得他二人一辈子不痛快。你想自个做主,甚好。”
“与方家的小娘子无缘,咱们就看别家的去。”老爷子想从记忆里摸索出个例子,却一时想不起来京中还有哪家孙女与林柳年岁相当。
忽而想到林柳今日晚归是因为增税、各处小市歇业,又想到已经两日没有吃到江记小摊的朝食了。
心思一动,添道:“即便你娶个摆摊的庖厨小娘子回来,阿爷也绝不拦着。”
-江满梨自是不晓得已经被当作“即便”“也不”的例子,放进了林少卿婚事的可能性里,还在竹娘家绘声绘色地给众人解释何为大排档。
大排档这种叫法,起源说法有二。一说是地区年代原因,导致街边小摊需悬挂醒目的招牌才能合法营业,大排档,即“大招牌”的“档口”。
二说“排当”一词,乃是宦官排队当值请官家、朝臣用饭,渐成风气引入民间,便将摆了大量桌凳的地方称作“排挡”。1然无论哪一种,江满梨提及大排档一词,要取的都是只其“多档合为一家”的经营模式。
“我那间铺子里有三眼灶,”江满梨道,“若想要宽敞些,便只让竹娘二人来同用。竹娘忙时,我便多让出一眼来,我忙时,竹娘又让让我。若不怕挤,只管再加一人就是。”
“云婶家也有两眼灶罢?若用着正好,便不用往外让,若能匀出一个,咱们便还能再加人进来。”
又道:“我与云婶的铺子正好是对过。桌凳便往中央放,两家都能兼顾,不够再添。”
“尤其是,”江满梨愈说愈发兴冲冲,“如此一来,不仅咱们能把市税均摊,还能每家分管一隅,有人管售饮子、有人管售汤饼,客人只要来咱们一家铺子,就能吃到三家口味,不是妙哉?”
云婶、竹娘两家听得一愣一愣,江满梨有煽动力,认真说起话来眼中亮晶晶,引得人跟着她忽上忽下。
讲到合用灶房,几人便跟着幻想三五人在后厨你推我挤、热闹有趣。讲到两家铺子中间放桌椅,又跟着想到食客满街坐、忙不迭上菜。
直至江满梨几乎讲完了,句子慢下来,几人才想起,好些个疑惑还没问。
周大山率先发言:“阿梨啊,你再说说那市税是怎么分摊的?”
众人点头。
江满梨道:“便是按着人数来。看咱们是三家、还是两家合用一铺?不计旁的,就将铺子的市税均匀分到各家便是。”
江满梨和云婶的铺子都是买下的,本就无需额外交租。“市税同租,半月一交”,如此一分,若是两家,倒正好相当于每家各交一次。若是三家分摊,还要合算许多。
众人再次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