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窗纸松痕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个单字。想着单字这么少,水族人应该人人都会的吧,可是阿妈告诉我,这种文字日常生活中根本就不用,它们主要被用在“巫术”上,而且只有手工抄录,所以他们水族人很少有人见过,更别提认识了。那一会,心里真的是有些痛惜,我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但是真正有自己文字和语言的民族却是少之又少,为什么就连就仅有的几种文字也不向他们本族人普及却让它成为化石呢?值得欣慰的是水族的马尾绣传承得不错,这种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的刺绣方法,是一种以马尾为重要原材料的特殊刺绣技艺,也是水族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已成为水族人民判断一个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阿妈身上背的这个包,就是她自己亲手绣的,结实又漂亮,让我很是羡慕呢。
跟着阿妈,听她一路的介绍,倒也不觉得累,大概一个多小时吧,我们就爬到了山顶观景台。观景台是用三角铁搭建而成的,共两层,每层面积大约有3平方米的样子。上第一层的时候倒没有什么,到了第二层,就觉得脚下的踏板颤颤悠悠的,开始还以为是底下有人在摇晃三角铁的柱子呢,再看并没有人在下面,这才明白,原来是风吹的。因为海拔太高的缘故,风稍一吹,台子就会晃悠。站在观景台上,极目远眺,让人心生一种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慨。浩浩山林,尽扑入眼帘。绵延的群峰,苍翠的植被,层层的绿浪,蓝得没有一丝杂色的天空,绘就了一副巨大的天然油画。回望来时路,有一条如彩带般穿行在群峰间的小路,那便是山里这唯一的通道了。
下山时,才注意到山中裸露的岩石上长满了茂密的树木。这些树的树根能伸进石缝,顺势将岩石挤裂,看上去好像“石包树”树根又能攀越岩石,延伸到很远,寻找适合生长的地方,又形成“树包石”我想,这就该是石上森林得名的原因吧。
从石上森林景区出来,经过尧所古桥、黄杨沟、空穴谷、螃蟹沟,来到与石上森林相对的另一个景点--水中林。这是难得一见的岩溶地貌水上森林区。这里的树,全都植根于水中的顽石上,又透过顽石扎根于水底的河床。水中有石,石上有树,树植水中,形成了一种树在石中长,水在石上流的美景。遗憾的是,贵州今年天旱,森林里的水已基本枯竭,水中林的美景是看不到了。不过,树根深扎在裸露的岩石中的景象倒是看得更清了,也算是不虚此行吧。
顺着水中林边上的小道往前走,尽头处便是拉滩瀑布。因为无水,这个瀑布也不能称其为瀑布了,还是叫作两股细流更贴切些吧。
从拉滩瀑布出来,谢师傅便带着我们去五眼桥午餐。我们就餐的这家农家乐餐馆是一对布依族父女开的。父亲有五十多岁的样子吧,瘦瘦的脸上总是带着一股憨憨的笑意。女儿大概只有十七八岁,有着贵州女子特有的细嫩皮肤和微微上翘的眼角。姑娘很灵巧,未语先笑的模样让你不自禁的就会喜欢上她。手脚也麻利,我们点的四道菜不一会儿就端上来了。清炖土仔鸡、红烧排骨、素炒山厥菜、香菇白菜,味道还行,只是偏辣了些,这对于一向饮食清淡的我是个考验。好在那个鸡汤没放辣子,我是饱饱的喝了几碗,呵呵。饭菜价格也还可以接受,加师傅五个人,130元,比内地餐馆的价格是低了太多了哦。
稍事休息了会,就准备上演今天下半天的重头戏--探索茂兰喀斯特溶洞群。溶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之一,是地下水对可溶性块状石灰岩溶蚀的结果。由于行前功课做的不足,到茂兰来时我穿的还是双低跟的凉鞋。细心的谢师傅注意到了这一细节,赶忙去找老板女儿借鞋子让我换。那姑娘听说我穿的是凉鞋,就把自己所有的旅游鞋都拿出来让我试,把我给感动的稀里哗啦的。行前听人说,这里的少数名族的民风十分淳朴,时常帮助游客,我还半信半疑呢,现在可是全信了。
换好鞋子,跟着向导,一行几人就向溶洞进发。一路虽是累得不轻,可深山里的美景,却让人觉着累得值。一个小时以后,我们便来到位于半山腰的溶洞群。第一个洞是黑洞,真的是名如其洞啊,麻漆乌黑的。虽然向导带了几个电筒,可走在里面还是觉得有些毛骨竦然。光是黑倒还没事,关键是那洞里的气味,怪得让我无法忍受,所以快快地跑了出来。这之后的神仙洞、九洞天、金狮洞,每个洞的气味都差不多,我几乎是什么也没看就出来了,一个最有看头的重头戏就这样被我白白的浪费掉了。洞内的奇观我只是大致看了一眼,有的如人,有的如莲,有的如佛,还有一头大象和一只狮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不过,再美的景致也得有心情看不是?建议景区管理部门将里面清理一下,至少不能让那些野牛粪一直堆在那吧。
从溶洞出来,我们就直奔本次行程的最后一个景点--青龙潭景区。这个景区包括青龙桥、青龙潭、青龙瀑以及青龙涧。青龙桥是座很普通的吊桥,没什么特别之处,特别的是它桥下的那潭潭水,有着如宝石一般莹莹的蓝色,纯净,晶亮。这就是青龙潭了。潭中那些蓝得发亮的潭水,又像是透明的,你能很清晰的看到潭底的落叶、岩石、游动的生物以及两岸的倒影。沿着潭边的便道往前走,大约200米之后,就到了青龙瀑。青龙潭的水那样安静,即使有风吹过,也几乎见不到水动的痕迹。青龙瀑则大不一样,很远处就能听到它奔腾呼啸的声音。走到近处,更能感觉到这个瀑布的狂野和粗暴。落差虽不太大,水势却着实不小,站在离它还有几十米距离的地方照相,镜头还被它给喷得全湿了。水流冲过岩石的时候,溅起的水花水雾让我们的眼睛都模糊起来。再顺着往前走,发现原来青龙瀑的水都是从暗河中涌出来的,经过河道,形成青龙涧,再汇聚成青龙瀑。瀑布流下的大,在深处汇集起来,就是青龙潭了。
走出景区,已是17:40了,别人用八个小时就能看完的景点,我们却是从早晨7点消磨到下午近六点,比别的游客多耗用了近乎一半的时间,就这,带我们来的谢师傅没有半点抱怨,仍是乐呵呵地向我们介绍当地少数名族的风土人情。回程途中,说起第二天的行程,我告诉谢师傅,想游完小七孔后能乘上下午一点左右的车赶往凯里,然后从凯里去往镇远。他一听,马上替我们着急起来,小七孔景区的开放时间是早晨7点,游小七孔至少也得四个多小时,从县城到景区来回至少需要一个小时,这样我们的时间就非常紧了。还有就是荔波到凯里每天只有一班车,现在是旅游旺季,能不能乘上还是未知数呢。这一说,我们也紧张起来。谢师傅马上给小七孔景区打电话,再三向景区解释我们的情况,终于说通景区管理员,同意我们明早六点进入景区。想起早晨太早很难找到车去往景区,谢师傅二话没说就答应明早五点半过来送我们并替我们买好去凯里的车票。再有就是我们的行李,如果寄存在宾馆,待游完景点之后再去取的话,时间一定不够,谢师傅又自告奋勇的答应帮我们免费保存。这个憨厚真诚的水族汉子,用他再朴实不过的语言和行动,展示了少数民族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意。
在谢师傅周到妥贴的安排之后,荔波的第二夜,我们睡得安稳、香甜。
个单字。想着单字这么少,水族人应该人人都会的吧,可是阿妈告诉我,这种文字日常生活中根本就不用,它们主要被用在“巫术”上,而且只有手工抄录,所以他们水族人很少有人见过,更别提认识了。那一会,心里真的是有些痛惜,我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但是真正有自己文字和语言的民族却是少之又少,为什么就连就仅有的几种文字也不向他们本族人普及却让它成为化石呢?值得欣慰的是水族的马尾绣传承得不错,这种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的刺绣方法,是一种以马尾为重要原材料的特殊刺绣技艺,也是水族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已成为水族人民判断一个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阿妈身上背的这个包,就是她自己亲手绣的,结实又漂亮,让我很是羡慕呢。
跟着阿妈,听她一路的介绍,倒也不觉得累,大概一个多小时吧,我们就爬到了山顶观景台。观景台是用三角铁搭建而成的,共两层,每层面积大约有3平方米的样子。上第一层的时候倒没有什么,到了第二层,就觉得脚下的踏板颤颤悠悠的,开始还以为是底下有人在摇晃三角铁的柱子呢,再看并没有人在下面,这才明白,原来是风吹的。因为海拔太高的缘故,风稍一吹,台子就会晃悠。站在观景台上,极目远眺,让人心生一种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慨。浩浩山林,尽扑入眼帘。绵延的群峰,苍翠的植被,层层的绿浪,蓝得没有一丝杂色的天空,绘就了一副巨大的天然油画。回望来时路,有一条如彩带般穿行在群峰间的小路,那便是山里这唯一的通道了。
下山时,才注意到山中裸露的岩石上长满了茂密的树木。这些树的树根能伸进石缝,顺势将岩石挤裂,看上去好像“石包树”树根又能攀越岩石,延伸到很远,寻找适合生长的地方,又形成“树包石”我想,这就该是石上森林得名的原因吧。
从石上森林景区出来,经过尧所古桥、黄杨沟、空穴谷、螃蟹沟,来到与石上森林相对的另一个景点--水中林。这是难得一见的岩溶地貌水上森林区。这里的树,全都植根于水中的顽石上,又透过顽石扎根于水底的河床。水中有石,石上有树,树植水中,形成了一种树在石中长,水在石上流的美景。遗憾的是,贵州今年天旱,森林里的水已基本枯竭,水中林的美景是看不到了。不过,树根深扎在裸露的岩石中的景象倒是看得更清了,也算是不虚此行吧。
顺着水中林边上的小道往前走,尽头处便是拉滩瀑布。因为无水,这个瀑布也不能称其为瀑布了,还是叫作两股细流更贴切些吧。
从拉滩瀑布出来,谢师傅便带着我们去五眼桥午餐。我们就餐的这家农家乐餐馆是一对布依族父女开的。父亲有五十多岁的样子吧,瘦瘦的脸上总是带着一股憨憨的笑意。女儿大概只有十七八岁,有着贵州女子特有的细嫩皮肤和微微上翘的眼角。姑娘很灵巧,未语先笑的模样让你不自禁的就会喜欢上她。手脚也麻利,我们点的四道菜不一会儿就端上来了。清炖土仔鸡、红烧排骨、素炒山厥菜、香菇白菜,味道还行,只是偏辣了些,这对于一向饮食清淡的我是个考验。好在那个鸡汤没放辣子,我是饱饱的喝了几碗,呵呵。饭菜价格也还可以接受,加师傅五个人,130元,比内地餐馆的价格是低了太多了哦。
稍事休息了会,就准备上演今天下半天的重头戏--探索茂兰喀斯特溶洞群。溶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之一,是地下水对可溶性块状石灰岩溶蚀的结果。由于行前功课做的不足,到茂兰来时我穿的还是双低跟的凉鞋。细心的谢师傅注意到了这一细节,赶忙去找老板女儿借鞋子让我换。那姑娘听说我穿的是凉鞋,就把自己所有的旅游鞋都拿出来让我试,把我给感动的稀里哗啦的。行前听人说,这里的少数名族的民风十分淳朴,时常帮助游客,我还半信半疑呢,现在可是全信了。
换好鞋子,跟着向导,一行几人就向溶洞进发。一路虽是累得不轻,可深山里的美景,却让人觉着累得值。一个小时以后,我们便来到位于半山腰的溶洞群。第一个洞是黑洞,真的是名如其洞啊,麻漆乌黑的。虽然向导带了几个电筒,可走在里面还是觉得有些毛骨竦然。光是黑倒还没事,关键是那洞里的气味,怪得让我无法忍受,所以快快地跑了出来。这之后的神仙洞、九洞天、金狮洞,每个洞的气味都差不多,我几乎是什么也没看就出来了,一个最有看头的重头戏就这样被我白白的浪费掉了。洞内的奇观我只是大致看了一眼,有的如人,有的如莲,有的如佛,还有一头大象和一只狮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不过,再美的景致也得有心情看不是?建议景区管理部门将里面清理一下,至少不能让那些野牛粪一直堆在那吧。
从溶洞出来,我们就直奔本次行程的最后一个景点--青龙潭景区。这个景区包括青龙桥、青龙潭、青龙瀑以及青龙涧。青龙桥是座很普通的吊桥,没什么特别之处,特别的是它桥下的那潭潭水,有着如宝石一般莹莹的蓝色,纯净,晶亮。这就是青龙潭了。潭中那些蓝得发亮的潭水,又像是透明的,你能很清晰的看到潭底的落叶、岩石、游动的生物以及两岸的倒影。沿着潭边的便道往前走,大约200米之后,就到了青龙瀑。青龙潭的水那样安静,即使有风吹过,也几乎见不到水动的痕迹。青龙瀑则大不一样,很远处就能听到它奔腾呼啸的声音。走到近处,更能感觉到这个瀑布的狂野和粗暴。落差虽不太大,水势却着实不小,站在离它还有几十米距离的地方照相,镜头还被它给喷得全湿了。水流冲过岩石的时候,溅起的水花水雾让我们的眼睛都模糊起来。再顺着往前走,发现原来青龙瀑的水都是从暗河中涌出来的,经过河道,形成青龙涧,再汇聚成青龙瀑。瀑布流下的大,在深处汇集起来,就是青龙潭了。
走出景区,已是17:40了,别人用八个小时就能看完的景点,我们却是从早晨7点消磨到下午近六点,比别的游客多耗用了近乎一半的时间,就这,带我们来的谢师傅没有半点抱怨,仍是乐呵呵地向我们介绍当地少数名族的风土人情。回程途中,说起第二天的行程,我告诉谢师傅,想游完小七孔后能乘上下午一点左右的车赶往凯里,然后从凯里去往镇远。他一听,马上替我们着急起来,小七孔景区的开放时间是早晨7点,游小七孔至少也得四个多小时,从县城到景区来回至少需要一个小时,这样我们的时间就非常紧了。还有就是荔波到凯里每天只有一班车,现在是旅游旺季,能不能乘上还是未知数呢。这一说,我们也紧张起来。谢师傅马上给小七孔景区打电话,再三向景区解释我们的情况,终于说通景区管理员,同意我们明早六点进入景区。想起早晨太早很难找到车去往景区,谢师傅二话没说就答应明早五点半过来送我们并替我们买好去凯里的车票。再有就是我们的行李,如果寄存在宾馆,待游完景点之后再去取的话,时间一定不够,谢师傅又自告奋勇的答应帮我们免费保存。这个憨厚真诚的水族汉子,用他再朴实不过的语言和行动,展示了少数民族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意。
在谢师傅周到妥贴的安排之后,荔波的第二夜,我们睡得安稳、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