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陈强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丝路漫漫,驼铃悠悠。在天苍苍、野茫茫的苍凉朔漠,总会出现人们称之为“边陲锁钥”的咽喉要道。兵家对此便钟爱有加。于是,置关隘,筑土城,起楼宇,派兵驻守,一夫当关。嘉裕关就是这样地势天成地在河西走廊中段雄伟挺立了起来,它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成为“天下第一雄关”
嘉裕关是一座历史丰碑,它记载了历史的兴衰,书写了民族的辉煌。在告别了人欢马嘶的巨大喧嚣之后,唯留下无边的沉静。
阅读嘉裕关,需要穿过历史的烟云,走进遥远的古代。否则,我们始终揭不开它的面纱,无法倾听历史的沧桑。雄伟的嘉裕关,雄伟只能说明它的存在,古老只是证明它的外表,然而它内里所包涵的神秘与悲壮,又有多少前来此地旅游的人能够读懂。
面对眼前的巍巍关城,除了用眼光去细细抚摸,更需要用一颗去除浮躁的心灵去慢慢品味琢磨。比如,我在这里读到了一个词:水。
“现存的嘉裕关城楼,最初兴建于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征虏大将军冯胜下河西,以嘉裕关山下为咽喉之地,选九眼泉西北坡上,置关首筑土城。”这是嘉裕关由来的一段记述。在这里,冯胜大将军一定是功不可没的,嘉裕关地处咽喉要冲也是得天之独厚了。但是,历史有时也会在碧水蓝天之中让我们为之感动。试想当初,如果没有九眼泉澄湖碧波编织起巨大的生命绿洲,在如此瀚海戈壁中筑城,岂非闹天方夜谭的大笑话。那么我们可以猜想,当年的征虏大将军率领千军万马经过漫长的跋涉,于大漠孤烟中,忽见碧湖一片,烟波浩渺,那该是怎样的为之振奋和欢呼呀?因为水的存在,使得军卒得以生存,田地得以灌溉。这真是一湖生命的源头活水,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防守。水不可或缺,水的存在,才是嘉裕关的最初由来。
水的作用远不止此。从明洪武五年开始的160多年间,嘉裕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夯筑时代。当初,修筑长城所用的黄土和石条,一般尽量就地取材。但是由于军事和防御的需要,它们却多处于戈壁滩和山坡之上,土石方的运输相当困难。传说人们为了把黑山采石场的石料运到关城,在滴水成冰的寒冷冬季,就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们调动车辆人夫,拉水,担水,往路面上一泼,水很快凝结成冰,一条冰道出现在山间。人们站在冰道两边,手持撬杠使巨大的石条沿冰道向山下滑行,然后用牛车驮运。就用这样的办法,把所有的石条一块接一块地运到了关城的工地上,保证了关城工期的按期完工。
冰道运石果然可以省时省力,一定程度上也让劳动人民少流了散发恶臭的血汗。但冬天过去,面临毒日当头,承受万般苦役,又天生的干旱无雨,那么取而代之的,必然是另一番感天地泣鬼神的挥汗如雨。嘉裕关的修筑,不知道渗透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多少血汗,这些血汗滴在荒漠里,滴在砖石上,倾刻间就化为子虚乌有,我们现在无论如何也寻觅不到其踪影,也许它成就了一棵骆驼草,也许它消亡在了阳光里,也许它们汇聚成了九眼泉。此时此刻,当我们遥望嘉裕关时,看到的便是一座湿漉漉的城楼。一道修筑了长达160年的嘉裕关,它的建筑材料,一半是砖,而另一半无疑就是血汗了,是血汗凝结了这天下第一雄关,然后万里巍巍蔓延。是多少汗水,多少血泪,为历史,为长城,留下不可磨灭的见证。我们没有理由忘记浸透在城墙中的水份。
雨,在这里有甘露般珍贵,泪,在这里恰如江南霏霏雨,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嘉裕关经历的二百年风风雨雨,怎超得过它所承受的二百年的泪水洗礼。
战争的硝烟并没有泯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在嘉裕关,古老的戏台在尘埃落定之后,看上去是那样的韵味无穷。然而,当初这台上台下,又洒播了多少别一番辛酸的泪花?戏台左右有一副被誉为楹联佳作的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遇贤忠佞认当场。”读后使人浮想联翩。它说出了当年演戏的真谛——在我国古代戏台上,不是演才子佳人,就是演帝王将相。在帝王将相中,于国于民功过首在辨忠奸;在才子佳人戏中,当然也是分离的痛苦与团聚的欢乐最是关情。可以想见,思乡心切的戍边将士在看了一场场悲欢离合的文武之戏后,必是思归多苦颜,眼泪就那么不争气地夺眶而出,所谓现实与往事,总是那么如出一辙,谁叫历史总是那样惊人地相似呢。戏子们哭着故事,看戏人哭着自己,一个“情”字,把嘉裕关也哭得朦朦胧胧迷迷糊糊了。
如烟往事,不堪回首。在古代,在漫长的旅途中,人们对一座关口的眺望,无疑充满着巨大的期待与梦想,充满着无限的幽怨和凄凉。远行的路是那样艰难,回家的路则更为漫长。嘉裕关城门西向而开“出了嘉裕关,两眼泪不干”对于那些西行出征者来说,出了嘉裕关就意味着远离故土中原而进入不可预知的荒凉之地。这远离故土、别离亲人的悲寂与忧伤,只在那五步一回头的遥望中,便将身后的风景融于骨血。在通往和平与文明的道路上,留下的便是那无数戍边者、旅行者或悲壮的身影,或匆忙的脚步,或两行流不尽的热泪。雄壮与凄婉,生离与死别,杯酒与泪花,尽在一门之隔,这人世间悲欢离合也全让这座关楼见证了。那西门外“天下雄关”四个雄健挺拔的大字,曾令多少商旅驿使感慨万千,激情难抑。这是一块汇聚智慧激情的石碑,在嘉裕关下的戈壁滩上兀自独立,二百年过去了,已经让泪水与身影洗净了往日的铅华,如今迎来的却是不识其真面目的各式人等。。
巍巍雄关“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伴,风头如刀面如割”的边塞戍守,早已成为过去。今天,我们只有通过这寂寞的城楼,重温那不堪回首的岁月。遗憾的是,在行色匆匆的旅行队伍中,人们把古今多少事都付诸了笑谈,而我也只能尾随其后,硬是从干坼的风沙和角楼中,读出了它的一捧泉水,一身汗水,还有那两行热泪。
丝路漫漫,驼铃悠悠。在天苍苍、野茫茫的苍凉朔漠,总会出现人们称之为“边陲锁钥”的咽喉要道。兵家对此便钟爱有加。于是,置关隘,筑土城,起楼宇,派兵驻守,一夫当关。嘉裕关就是这样地势天成地在河西走廊中段雄伟挺立了起来,它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成为“天下第一雄关”
嘉裕关是一座历史丰碑,它记载了历史的兴衰,书写了民族的辉煌。在告别了人欢马嘶的巨大喧嚣之后,唯留下无边的沉静。
阅读嘉裕关,需要穿过历史的烟云,走进遥远的古代。否则,我们始终揭不开它的面纱,无法倾听历史的沧桑。雄伟的嘉裕关,雄伟只能说明它的存在,古老只是证明它的外表,然而它内里所包涵的神秘与悲壮,又有多少前来此地旅游的人能够读懂。
面对眼前的巍巍关城,除了用眼光去细细抚摸,更需要用一颗去除浮躁的心灵去慢慢品味琢磨。比如,我在这里读到了一个词:水。
“现存的嘉裕关城楼,最初兴建于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征虏大将军冯胜下河西,以嘉裕关山下为咽喉之地,选九眼泉西北坡上,置关首筑土城。”这是嘉裕关由来的一段记述。在这里,冯胜大将军一定是功不可没的,嘉裕关地处咽喉要冲也是得天之独厚了。但是,历史有时也会在碧水蓝天之中让我们为之感动。试想当初,如果没有九眼泉澄湖碧波编织起巨大的生命绿洲,在如此瀚海戈壁中筑城,岂非闹天方夜谭的大笑话。那么我们可以猜想,当年的征虏大将军率领千军万马经过漫长的跋涉,于大漠孤烟中,忽见碧湖一片,烟波浩渺,那该是怎样的为之振奋和欢呼呀?因为水的存在,使得军卒得以生存,田地得以灌溉。这真是一湖生命的源头活水,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防守。水不可或缺,水的存在,才是嘉裕关的最初由来。
水的作用远不止此。从明洪武五年开始的160多年间,嘉裕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夯筑时代。当初,修筑长城所用的黄土和石条,一般尽量就地取材。但是由于军事和防御的需要,它们却多处于戈壁滩和山坡之上,土石方的运输相当困难。传说人们为了把黑山采石场的石料运到关城,在滴水成冰的寒冷冬季,就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们调动车辆人夫,拉水,担水,往路面上一泼,水很快凝结成冰,一条冰道出现在山间。人们站在冰道两边,手持撬杠使巨大的石条沿冰道向山下滑行,然后用牛车驮运。就用这样的办法,把所有的石条一块接一块地运到了关城的工地上,保证了关城工期的按期完工。
冰道运石果然可以省时省力,一定程度上也让劳动人民少流了散发恶臭的血汗。但冬天过去,面临毒日当头,承受万般苦役,又天生的干旱无雨,那么取而代之的,必然是另一番感天地泣鬼神的挥汗如雨。嘉裕关的修筑,不知道渗透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多少血汗,这些血汗滴在荒漠里,滴在砖石上,倾刻间就化为子虚乌有,我们现在无论如何也寻觅不到其踪影,也许它成就了一棵骆驼草,也许它消亡在了阳光里,也许它们汇聚成了九眼泉。此时此刻,当我们遥望嘉裕关时,看到的便是一座湿漉漉的城楼。一道修筑了长达160年的嘉裕关,它的建筑材料,一半是砖,而另一半无疑就是血汗了,是血汗凝结了这天下第一雄关,然后万里巍巍蔓延。是多少汗水,多少血泪,为历史,为长城,留下不可磨灭的见证。我们没有理由忘记浸透在城墙中的水份。
雨,在这里有甘露般珍贵,泪,在这里恰如江南霏霏雨,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嘉裕关经历的二百年风风雨雨,怎超得过它所承受的二百年的泪水洗礼。
战争的硝烟并没有泯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在嘉裕关,古老的戏台在尘埃落定之后,看上去是那样的韵味无穷。然而,当初这台上台下,又洒播了多少别一番辛酸的泪花?戏台左右有一副被誉为楹联佳作的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遇贤忠佞认当场。”读后使人浮想联翩。它说出了当年演戏的真谛——在我国古代戏台上,不是演才子佳人,就是演帝王将相。在帝王将相中,于国于民功过首在辨忠奸;在才子佳人戏中,当然也是分离的痛苦与团聚的欢乐最是关情。可以想见,思乡心切的戍边将士在看了一场场悲欢离合的文武之戏后,必是思归多苦颜,眼泪就那么不争气地夺眶而出,所谓现实与往事,总是那么如出一辙,谁叫历史总是那样惊人地相似呢。戏子们哭着故事,看戏人哭着自己,一个“情”字,把嘉裕关也哭得朦朦胧胧迷迷糊糊了。
如烟往事,不堪回首。在古代,在漫长的旅途中,人们对一座关口的眺望,无疑充满着巨大的期待与梦想,充满着无限的幽怨和凄凉。远行的路是那样艰难,回家的路则更为漫长。嘉裕关城门西向而开“出了嘉裕关,两眼泪不干”对于那些西行出征者来说,出了嘉裕关就意味着远离故土中原而进入不可预知的荒凉之地。这远离故土、别离亲人的悲寂与忧伤,只在那五步一回头的遥望中,便将身后的风景融于骨血。在通往和平与文明的道路上,留下的便是那无数戍边者、旅行者或悲壮的身影,或匆忙的脚步,或两行流不尽的热泪。雄壮与凄婉,生离与死别,杯酒与泪花,尽在一门之隔,这人世间悲欢离合也全让这座关楼见证了。那西门外“天下雄关”四个雄健挺拔的大字,曾令多少商旅驿使感慨万千,激情难抑。这是一块汇聚智慧激情的石碑,在嘉裕关下的戈壁滩上兀自独立,二百年过去了,已经让泪水与身影洗净了往日的铅华,如今迎来的却是不识其真面目的各式人等。。
巍巍雄关“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伴,风头如刀面如割”的边塞戍守,早已成为过去。今天,我们只有通过这寂寞的城楼,重温那不堪回首的岁月。遗憾的是,在行色匆匆的旅行队伍中,人们把古今多少事都付诸了笑谈,而我也只能尾随其后,硬是从干坼的风沙和角楼中,读出了它的一捧泉水,一身汗水,还有那两行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