匮乏理精神是影评人的悲哀
吾读小说网 5du5.co,cy2210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写影评有三种状态,一是观后感式的直觉印象,一是吹鼓手式的受人之托,一是具有独立品格的自主评说。
小时候,看电影是至高无上的精神享受,一年也看不上几部电影。但是看电影的快乐的另一头,老师总是要坠上一份沉沉的负担,让我们不能痛痛快快地去过瘾,这就是看完电影后要写观后感。实在不知道写什么,就是照着影院出售的几分钱一张的剧情介绍,抄上几句故事梗概,再写上“这部影片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今后我们要”这样的八股就是我关于影评的最初记忆。
工作后因写影评加入了影评学会,影剧公司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观摩影片的条件和机会。遇到重点影片,还特意通知我们去看片,组织我们去写影评,联系媒体刊发我们的文章。你说,我们能拆人家台,说“这部影片不值得一看”之类的话吗?显然不能。再说,就是你写了,影剧公司联系的媒体能给你发吗?下次人家还会请你来看片吗?
在网上写影评就不同了,不用顾忌许多,不用违心,想写则写,不用逼自己;想批评就批评,不用支支吾吾。应该说抛开了利益的影评,是纯粹的、真实的。如果说小时候写观后感是看着老师的眼色,受人之托的影评得看影剧公司的脸色,那么网上影评,可以谁的脸色都不用看,可以公允地评说
我们的影评一旦撇开了直接的功利性后,我在想,我们的影评写给谁看。影片的创作者?有的演员坦言影片拍完后,自己都没有完整地看过电影,哪有功夫看影评。观众?相较于观众,我们写评论的优越感又来自于何方?是我们的感觉优于别人?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谈观感的文字。
不久前在论坛见到两位网友为影片史密斯夫妇,正谈的起劲的时候,我随口说了句“以这种方式消解夫妻生活的平淡,以这种方式找回爱的感觉,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两人回过头来,异口同声地说“这是部商业娱乐片,讲大道理的闪开。”这难道不是照着真实的谎言这部影片画虎成犬的劣作吗?他们沉醉于复述情节来释放未尽的余兴,还如此痴迷。
小时候,电影少,一部电影看完,在小朋友一遍遍的相互复述下,台词几乎都背得出来。这种口述的快感,让我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将看电影的几小时攫取的快乐,保鲜到几天。以这种方式填补了电影匮乏年代的饥荒。现在再这么做,有点怪怪的感觉。
我忽然觉得写影评是件挺无聊的事。在这种寥落的心境下,我对当下影评的处境深感担忧。影评人同票友的自得其乐毕竟不是一回事。王朔的“我就是一个写字的”、“千万别把我当人”这种玩世不恭的写作态度,仅是他个人的一种姿态,决不能成为我们写影评的路向。有道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同影片的创作者是平等的,我们首先要自己把自己当回事,那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论坛里,有位网友对我说,写影评无聊,不写影评更无聊。其实现在网上影评的真实处境就是这般尴尬,影评文章只有影评人自己看。果真这样下去,那真是影评人的悲哀。
遗憾的是,谈个人感受的影评,乃至复述性影评在我们的周围泛滥了。复述故事情节,再加上搜罗来的关于影片、演员的传闻、花絮,胡乱地咀嚼一通,然后像在电视里品尝菜肴的人一般,冲着镜头,装模作样地说“好吃!”——真的好吃吗?好不好吃,因人而异。你无法改变并替代别人的感觉,因为这是很私人化的独特感受和偏好取向。我们的许多影评误入歧途,以自己的个人主观感受,来替代对影片本身价值的理性判断和客观评说。问题是,那些从影片的表层无法直接感知的理性内容,你能提供给别人吗?在电闪雷鸣的当口、在四顾茫然的关头,在期待影评出场时,只有那些以条分缕析的酣畅文字,让创作者颔首认同,使观众释然于兹的影评,才能体现影评的力量和存在价值。
如果大伙一任影评的车轮在感性的泥潭里空转,还自鸣得意。如果我们不改变眼下的这种自恋式的絮絮叨叨状态,耽于感性地宣泄自己的情绪,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把握,我们将永远是环伺在电影市场边缘的浮游生物。我们无法形成影评的独立品格,无法影响和改变电影市场的趋势和走向,反倒成了夹在电影创作者和观众间的不受欢迎的多余角色,成了干扰别人视听的叽叽喳喳、一无所用的累赘。我们若受制于个人主观感受的左右,那只能充当一群追逐于艺人身后的fans,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影评人。
写影评有三种状态,一是观后感式的直觉印象,一是吹鼓手式的受人之托,一是具有独立品格的自主评说。
小时候,看电影是至高无上的精神享受,一年也看不上几部电影。但是看电影的快乐的另一头,老师总是要坠上一份沉沉的负担,让我们不能痛痛快快地去过瘾,这就是看完电影后要写观后感。实在不知道写什么,就是照着影院出售的几分钱一张的剧情介绍,抄上几句故事梗概,再写上“这部影片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今后我们要”这样的八股就是我关于影评的最初记忆。
工作后因写影评加入了影评学会,影剧公司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观摩影片的条件和机会。遇到重点影片,还特意通知我们去看片,组织我们去写影评,联系媒体刊发我们的文章。你说,我们能拆人家台,说“这部影片不值得一看”之类的话吗?显然不能。再说,就是你写了,影剧公司联系的媒体能给你发吗?下次人家还会请你来看片吗?
在网上写影评就不同了,不用顾忌许多,不用违心,想写则写,不用逼自己;想批评就批评,不用支支吾吾。应该说抛开了利益的影评,是纯粹的、真实的。如果说小时候写观后感是看着老师的眼色,受人之托的影评得看影剧公司的脸色,那么网上影评,可以谁的脸色都不用看,可以公允地评说
我们的影评一旦撇开了直接的功利性后,我在想,我们的影评写给谁看。影片的创作者?有的演员坦言影片拍完后,自己都没有完整地看过电影,哪有功夫看影评。观众?相较于观众,我们写评论的优越感又来自于何方?是我们的感觉优于别人?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谈观感的文字。
不久前在论坛见到两位网友为影片史密斯夫妇,正谈的起劲的时候,我随口说了句“以这种方式消解夫妻生活的平淡,以这种方式找回爱的感觉,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两人回过头来,异口同声地说“这是部商业娱乐片,讲大道理的闪开。”这难道不是照着真实的谎言这部影片画虎成犬的劣作吗?他们沉醉于复述情节来释放未尽的余兴,还如此痴迷。
小时候,电影少,一部电影看完,在小朋友一遍遍的相互复述下,台词几乎都背得出来。这种口述的快感,让我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将看电影的几小时攫取的快乐,保鲜到几天。以这种方式填补了电影匮乏年代的饥荒。现在再这么做,有点怪怪的感觉。
我忽然觉得写影评是件挺无聊的事。在这种寥落的心境下,我对当下影评的处境深感担忧。影评人同票友的自得其乐毕竟不是一回事。王朔的“我就是一个写字的”、“千万别把我当人”这种玩世不恭的写作态度,仅是他个人的一种姿态,决不能成为我们写影评的路向。有道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同影片的创作者是平等的,我们首先要自己把自己当回事,那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论坛里,有位网友对我说,写影评无聊,不写影评更无聊。其实现在网上影评的真实处境就是这般尴尬,影评文章只有影评人自己看。果真这样下去,那真是影评人的悲哀。
遗憾的是,谈个人感受的影评,乃至复述性影评在我们的周围泛滥了。复述故事情节,再加上搜罗来的关于影片、演员的传闻、花絮,胡乱地咀嚼一通,然后像在电视里品尝菜肴的人一般,冲着镜头,装模作样地说“好吃!”——真的好吃吗?好不好吃,因人而异。你无法改变并替代别人的感觉,因为这是很私人化的独特感受和偏好取向。我们的许多影评误入歧途,以自己的个人主观感受,来替代对影片本身价值的理性判断和客观评说。问题是,那些从影片的表层无法直接感知的理性内容,你能提供给别人吗?在电闪雷鸣的当口、在四顾茫然的关头,在期待影评出场时,只有那些以条分缕析的酣畅文字,让创作者颔首认同,使观众释然于兹的影评,才能体现影评的力量和存在价值。
如果大伙一任影评的车轮在感性的泥潭里空转,还自鸣得意。如果我们不改变眼下的这种自恋式的絮絮叨叨状态,耽于感性地宣泄自己的情绪,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把握,我们将永远是环伺在电影市场边缘的浮游生物。我们无法形成影评的独立品格,无法影响和改变电影市场的趋势和走向,反倒成了夹在电影创作者和观众间的不受欢迎的多余角色,成了干扰别人视听的叽叽喳喳、一无所用的累赘。我们若受制于个人主观感受的左右,那只能充当一群追逐于艺人身后的fans,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