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点卡目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余英茂,1964年生于河南商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会员。先修法律,后就读于郑州大学作家班,曾服务于党政、司法、军队、文学诸行当。近十年来以新闻为业,先后供职于解放军报和郑州日(晚)报社。已出版小说、诗歌、长篇纪实文学、散文、新闻等类作品集29部,主编大型丛书3部,另有上百万字作品散见于全国各类报刊,并有多篇作品获奖,涉及文学、新闻、青少年犯罪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
“我更在乎为百姓说话”
记者:作为一名记者,绝大多数情况下您都是采访别人,被采访是不是第一次?采访和被采访有着什么样的不同感受?
余英茂:事实上,在我做记者之前,我一直都在搞创作。可能是在创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吧,所以不止一次被采访过。但是近十年来,我几乎没有接受过采访。采访和被采访我都非常注重双方的沟通、交流与互动,采访和被采访都是一个互相了解、理解、谈心的过程。然后都能成为很好的朋友。
记者:郑州日报创刊56周年了,您什么时候进入报社或者什么时候开始记者的职业生涯的?
余英茂:我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从事记者这个行当。刚开始在解放军报社从事中国国防报编辑工作。1995年5月,调动到郑州日报社。
记者:古希腊曾被罗马统治,希腊的哲学家内心郁闷,清心寡欲,斯多葛学派应运而生。他们有一句名言“我们像狗一样地活着”国内一些记者觉得这句话很适合记者这个职业,并把自己比喻成狗。第一是猎狗,嗅觉灵敏。第二是哈巴狗,为了采写新闻不择手段。第三是癞皮狗,发现新闻缠住不放。你觉得您是哪条狗?或者具备了所有这些狗的优点才使您著作等身?
余英茂:“三狗”精神在新闻圈经常被提到。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游离于新闻、文学、企业、学术等多种行业的边缘。我没有很好地发挥“三狗”精神,新闻这一块工作我个人觉得做得也不甚让人满意。严格意义上来讲,我觉得我更像猎狗和癞皮狗,对新闻的敏感性和抓住新闻不放方面,大多数时候我都能做到。
记者:当记者多年,您获得的奖项肯定很多。与此同时,您获得的赞誉也会很多。也许有群众会称呼您为“大记者”、“无冕之王”、“能为老百姓说话的记者”等等不一而足,在这些赞誉里,您更在乎那一个?为什么?
余英茂:我更在乎“能为老百姓说话的记者”曾经有前辈为我的一本书作序的时候,评论说我“文人报国,一支铁笔”“铁笔”更多的是赞誉,我觉得最贴切的说法应该是“秃笔”在为老百姓说话方面,我还远远没有做到“铁笔”的程度。
“曾经有家不敢回”
记者:作为记者,在您的采访经历中,肯定有不少让您难忘的事情。那么,能否谈一谈您最难忘的一件事情?
余英茂:难忘的事情有很多,最难忘的应该是我在采访告倒一个犯罪警察有多难时所经历的事情。那些最需要帮助又缺少渠道的受害人,也许他们犹豫了很久,才有勇气向我说出郁闷已久的不公和不平,也许他们找了本村上识文断字的人代笔才写出这一份申诉材料,他们期待的神情、渴盼的眼睛让我终生难忘。其实他们的这种信任,仅仅是基于我曾经两次揭露过当地贪官的罪行,这个信任不是对我个人的,而是对报纸、对所有新闻传媒的,我是作为一个代表承受了这种信任。被信任是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可是我又能做什么?我不是法官、检察官,甚至不是一个评判者,我仅仅是一个记者啊!
记者:作为中国新闻特稿界的大腕,您的知名度不容置疑。您采访过诸如东北出了个“红太阳”、究竟谁该受到法律的审判、“议案大王”与他600多件建议、“反扒神警”与6000名小偷的较量、河南小伙叫板摩托罗拉、“6083部队”亟待关爱的农村留守族、爱的奇迹--我一定要让你站起来、“记忆奇人”的传奇故事等大量关注民生的特别报道稿件,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您关注民生、关爱民众、反映百姓生活?
余英茂:信阳是河南最偏远的一个市,商城县是信阳最偏远的县城,我所出生的乡镇又是商城县最偏远的乡镇。我是一步步从社会的最底层走出来的,自小和最底层的父老乡亲就有着血肉联系。能够为他们鼓与呼,是我的责任。
记者:您还写过贫困县凭什么撑起天大的面子、一个县委书记和他的“形象工程”、“官帽批发”大揭底等不少反腐败题材的稿件,做过记者的都知道,写这样的稿件需要面对有邪恶的巨大勇气和直面黑暗的社会良知。写这些稿件,遇到过威胁... -->>
余英茂,1964年生于河南商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会员。先修法律,后就读于郑州大学作家班,曾服务于党政、司法、军队、文学诸行当。近十年来以新闻为业,先后供职于解放军报和郑州日(晚)报社。已出版小说、诗歌、长篇纪实文学、散文、新闻等类作品集29部,主编大型丛书3部,另有上百万字作品散见于全国各类报刊,并有多篇作品获奖,涉及文学、新闻、青少年犯罪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
“我更在乎为百姓说话”
记者:作为一名记者,绝大多数情况下您都是采访别人,被采访是不是第一次?采访和被采访有着什么样的不同感受?
余英茂:事实上,在我做记者之前,我一直都在搞创作。可能是在创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吧,所以不止一次被采访过。但是近十年来,我几乎没有接受过采访。采访和被采访我都非常注重双方的沟通、交流与互动,采访和被采访都是一个互相了解、理解、谈心的过程。然后都能成为很好的朋友。
记者:郑州日报创刊56周年了,您什么时候进入报社或者什么时候开始记者的职业生涯的?
余英茂:我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从事记者这个行当。刚开始在解放军报社从事中国国防报编辑工作。1995年5月,调动到郑州日报社。
记者:古希腊曾被罗马统治,希腊的哲学家内心郁闷,清心寡欲,斯多葛学派应运而生。他们有一句名言“我们像狗一样地活着”国内一些记者觉得这句话很适合记者这个职业,并把自己比喻成狗。第一是猎狗,嗅觉灵敏。第二是哈巴狗,为了采写新闻不择手段。第三是癞皮狗,发现新闻缠住不放。你觉得您是哪条狗?或者具备了所有这些狗的优点才使您著作等身?
余英茂:“三狗”精神在新闻圈经常被提到。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游离于新闻、文学、企业、学术等多种行业的边缘。我没有很好地发挥“三狗”精神,新闻这一块工作我个人觉得做得也不甚让人满意。严格意义上来讲,我觉得我更像猎狗和癞皮狗,对新闻的敏感性和抓住新闻不放方面,大多数时候我都能做到。
记者:当记者多年,您获得的奖项肯定很多。与此同时,您获得的赞誉也会很多。也许有群众会称呼您为“大记者”、“无冕之王”、“能为老百姓说话的记者”等等不一而足,在这些赞誉里,您更在乎那一个?为什么?
余英茂:我更在乎“能为老百姓说话的记者”曾经有前辈为我的一本书作序的时候,评论说我“文人报国,一支铁笔”“铁笔”更多的是赞誉,我觉得最贴切的说法应该是“秃笔”在为老百姓说话方面,我还远远没有做到“铁笔”的程度。
“曾经有家不敢回”
记者:作为记者,在您的采访经历中,肯定有不少让您难忘的事情。那么,能否谈一谈您最难忘的一件事情?
余英茂:难忘的事情有很多,最难忘的应该是我在采访告倒一个犯罪警察有多难时所经历的事情。那些最需要帮助又缺少渠道的受害人,也许他们犹豫了很久,才有勇气向我说出郁闷已久的不公和不平,也许他们找了本村上识文断字的人代笔才写出这一份申诉材料,他们期待的神情、渴盼的眼睛让我终生难忘。其实他们的这种信任,仅仅是基于我曾经两次揭露过当地贪官的罪行,这个信任不是对我个人的,而是对报纸、对所有新闻传媒的,我是作为一个代表承受了这种信任。被信任是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可是我又能做什么?我不是法官、检察官,甚至不是一个评判者,我仅仅是一个记者啊!
记者:作为中国新闻特稿界的大腕,您的知名度不容置疑。您采访过诸如东北出了个“红太阳”、究竟谁该受到法律的审判、“议案大王”与他600多件建议、“反扒神警”与6000名小偷的较量、河南小伙叫板摩托罗拉、“6083部队”亟待关爱的农村留守族、爱的奇迹--我一定要让你站起来、“记忆奇人”的传奇故事等大量关注民生的特别报道稿件,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您关注民生、关爱民众、反映百姓生活?
余英茂:信阳是河南最偏远的一个市,商城县是信阳最偏远的县城,我所出生的乡镇又是商城县最偏远的乡镇。我是一步步从社会的最底层走出来的,自小和最底层的父老乡亲就有着血肉联系。能够为他们鼓与呼,是我的责任。
记者:您还写过贫困县凭什么撑起天大的面子、一个县委书记和他的“形象工程”、“官帽批发”大揭底等不少反腐败题材的稿件,做过记者的都知道,写这样的稿件需要面对有邪恶的巨大勇气和直面黑暗的社会良知。写这些稿件,遇到过威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