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二号首(第一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以,官场需要扫黑。
唐小舟说,说到扫黑,雷江的情况怎么样?
钟绍基说,这个不好说,毕竟是省里抓的,各个市的党政领导,口头上说支持,实际上都在观望。谁心里不清楚,扫黑行动名义上是反黑恶势力,可黑恶势力凭什么存在?还不是凭官场保护伞?你在一个地方为官,当地黑恶势力盛行,真的与你无关?我看不一定。有很多黑恶势力,一开始都是以扶持经济增长的名义搞起来的,都是当地政府扶持的对象。许多时候,政府或者某个官员,自己也并不愿意扶持这样一些对象,可为了经济发展,为了政绩,为了GDP,不得不做一些违心的事,甚至违法的事。现在要扫黑,你能完全撇清你和这些黑恶势力的关系?不能。撇不清,就是你政治上的污点,可能影响你的政治前途。
唐小舟说,哥,你这种观点,我不赞成。
钟绍基问,那谈谈你不赞成的原因?
唐小舟说,扫黑是省委的决定,你作为市委书记,肯定要坚定地和省委站在同一条线上,这是最起码的。一个党的市委书记,如果不积极支持省委的工作,不和省委站在同一立场,本身就是错误。更何况,假若所有的市委书记都不执行,或者抵触,或者想置身事外,其中有一两个市委书记,做得很好,那他就脱颖而出了。
钟绍基说,这一点,我也想过。何况,雷江的过去,与我没什么关系,从理论上说,我不怕扫黑扫出我自己的某些错误。但有些情况,相信你也知道,扫黑令一下,那些有点黑势力背景的人,闻风而逃。大动干戈一场,连黑势力的鬼毛都没抓到一根。不说这次行动是否真能打击甚至遏制本省的黑恶势力发展,单从政治上评估,风险也确实太大了。你不认为,这次行动,搞不好就难以收场吗?
唐小舟说,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了。能不能收场,与你钟绍基钟书记有什么关系?最终承担政治风险的,肯定是省委对不对?既然你不需要承担任何政治风险,那你又何必替古人担忧?
钟绍基说,可是……后面的话,他打住了。
唐小舟自然明白钟绍基的可是,他自己心里也是这样想的。实际上,这是一次站队,站对了队伍,往后你肯定可以获得相当的回报,至少你的政治前途会顺一些。如果没有站对,后果是很麻烦的。这种事,有点像赌博,你将自己的筹码押下去,肯定是想赢,如果你的信心不足,又怎么可能往下押?唐小舟不一样,他是赵德良的秘书,赵德良要扫黑,他没有第二种选择,只能将自己押了下去,他只有主贵奴荣这条路可走。人家是另一种类型,人家原本就有自己的路,只不过现在需要判断,是不是应该将自己原来的路和赵德良的路合而为一。此时,如果一脚踏进去,自然就染上了赵德良烙印,带有赵德良的政治色彩。扫黑成功,自然好说,趁机捞足了政治筹码。赵德良一旦因为扫黑行动失败,在江南省呆不下去,留下来的人,要想将这种烙印褪除,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倒不是褪不掉,而是需要时间。官场人物,最缺的就是时间。眼前的例子是马昭武。当初,马昭武是德山的市委书记,袁百鸣来到江南省,他迅速站队,当然也获得了相当的回报,当上了组织部长。可没料到的是,袁百鸣最后是灰溜溜地离开了,马昭武便成了江南省的政坛另类、孤家寡人。
进入官场,就像进行一场跨越障碍的爬楼梯比赛,早期,跨越和上爬,都相对容易。可是,因为你缺少经验,往往会浪费大量时间。到了后来,你有丰富经验了,可时间也越来越紧,楼梯的跨度也越来越高,途中的障碍又更加复杂,而时间却会对你越来越吝啬,某一个梯级,你未能在规定时间里跨越,落后的结果是,你不得不和后面比你年轻、精力旺盛得多的人竞争。和后来人相比,他们的优势是时间,你的弱势却是心态。
既然他不说,唐小舟也不好就这个话题更进一步深入地谈,只好打住,换了个话题,问他,最近有一批去中央党校学习的名额,你们谁去了?
钟绍基说,文周同志去了。
文周是专职副书记,第三把手。丁应平在雷州的时候,文周就是三把手,现在还是三把手,在这个位置已经很多年了。雷江有一种说法,文周之所以能够当上副书记,是因为他除了会和稀泥,没什么别的本事;他之所以在副书记这个位置动不了,也恰恰因为他没什么本事。这次中央党校的高干班,最后名单都是赵德良敲定的,文周名列其中,正是赵德良钦点。这件事,唐小舟非常清楚,他之所以没话找话,有自己的目的。
唐小舟说,据说,中央党校的老师思维非常活跃,有很多出人意料的观点?
钟绍基说,是的,尤其是哲学和党史老师。
唐小舟说,是吗?可惜我没有机会,我倒是有些观点,很想和他们探讨一下。
钟绍基说,没事呀,下次去北京,我可以帮你引荐一下。你想探讨什么问题呢?
唐小舟说,太多了,比如抗日战争时,党的政策和策略。
钟绍基说,这个问题,教科书上都有呀。难道你有些别的看法?
唐小舟说,是啊,我有一种感觉,毛主席在判断抗战形势的时候,比蒋介石清晰、准确。他很清楚,战争是实力的比拼,既是军事实力,更是政治实力和经济实力。这三种实力中,日本有的是军事实力,缺乏的是政治实力,因为他们没有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没有政治实力,将直接影响经济实力。因为政治上没有后援,战争一定会将日本的经济拖垮,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也就是说,中国人的抗日战争,虽然没有军事实力,但有政治实力,可以利用自己的政治实力,想方设法消耗日本的经济实力。日本的经济实力一旦垮了,战争自然就失败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政策和策略,都是基于这一判断制定的。
钟绍基说,以时间换空间,大概就是你说的经济实力吧?这一点,毛主席很多关于抗战的政策和策略的文章,已经谈得很清楚。毛主席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唐小舟说,对,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再来讨论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政策和策略,是不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钟绍基说,老弟总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观点,说出来听听。
唐小舟说,抗战开始,共产党和军队可以说非常弱小,国民党却异常强大。共产党只有十几万军队,我估计可能还没有这么多,国民党却有几百万军队,共产党只是国民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阵线中一个小派别而已。这样的小派别,在这个阵线中,显然不止共产党一个,还有其他一些政治派别,同时也包括国民党内部的一些军事派系,例如阎锡山的晋系,李宗仁的桂系,龙云的滇系,以及其他一些政治或者军事派系。这些军事派系,哪一个都有几十上百万人,比当时的共产党强大得多。
钟绍基说,不错,当时共产党的军队实力,可能远不如这些军事派别。
唐小舟说,在当时的形势下,抗日,肯定是所有政治军事派系一致的目标。谁不抗日,谁就死路一条。这其实是不用讨论的,有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个人就是汪精卫。汪精卫选择了和抗日完全相反的路,选择了和日本人同流合污,结果,他败得很惨,成为了历史的罪人。当然,还有其他人或者其他政治派别,选择了投靠日本人,结果也都一样。所以说,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家,根本就不会选择一个必败的结局。这是要点之一。
钟绍基似乎有些明白了,问道,要点之二呢?
唐小舟说,要点之二,在抗日统一阵线内部呢?是不是和国民党紧密团结,就是惟一出路?共产党的经历告诉我们,绝非如此。
钟绍基说,这大概就是你的立点了。
唐小舟说,我一直在想,国民党为什么选择了正面抵抗?为什么不像共产党一样,选择侧后迂回?国民党的正面抵抗,可以说是在正面消耗,而共产党的侧面迂回,却是在侧面发展。
钟绍基说,国民党必须正面抵抗,它拥有一国的资源,如果不正面抵抗,用不了多久,日本就会占领中国的全部,那样的局面一旦出来,抗战就失去了意义,国民党作为政府也就失去了对全国的领导和控制。
唐小舟说,对,国民党作为中央政府,它必须正面抵抗,哪怕明知是巨大的消耗,他也必须消耗。这是一级政府对国民必须承担的。可是,国民党是否就只有正面抵抗一条路可走?这一点,就很有必要讨论了。现代战争是立体的全面的多方位的战争,是多种形式的结合。任何一个战略家,都应该明白一点,一条道走到黑的战争,肯定是失败的战争。可非常不幸,国民党却坚持正面抵抗,并没有很好地采取其他形式,尤其是像共产党那样,建立敌后根据地。我知道,国民党也曾想到过建立敌后根据地。可他们试了试,弄了一些所谓的游击队组织,可这些组织并不成功,他们最终放弃了。共产党却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走得非常艰难,非常曲折,毕竟成功了。正是借助抗战,共产党发展和壮大了自己。用今天的话,也许可以这样说,共产党利用抗战,经营了自己。
钟绍基说,这好像也不是什么新观点吧?
唐小舟说,可能不是。但我想,共产党如果不这样走呢?他会怎么走,能怎么走?恐怕只有两条路,要么走汪精卫的路,不和蒋介石合作,就和日本人合作。要么走晋系桂系的路,和蒋介石紧密合作。这三条路,只有一条路,后来的历史证明,是完全错误的,那就是和日本人合作。也只有一条路,证明是最正确的,那就是既和蒋介石合作,又保留自己的特点和策略,有相对的独立性。
钟绍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时那种形势下,要能判断出哪条路是最正确的,实在太难了。像汪精卫陈公博这样一些人,都不是傻子,而且是非常杰出的人。
唐小舟说,是,只要能够在社会的顶端领导潮流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汪精卫没有看明白,毛主席看明白了?我注意到一点,像汪精卫蒋介石这样一些人,是一些读洋书的人,受的是日本教育。毛主席呢?受的是中国教育,甚至教育程度远远不如汪精卫蒋介石,因为不足,所以他更加努力勤奋。他对于古代一些东西的研究和理解,恐怕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比如三国史。如果撇开某些因素进行一番比较的话,三国的历史,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是不是有很多相似之处?
钟绍基说,也是三股力量,而且是对比极其悬殊的三种力量。
唐小舟说,仅以军事政治力量判断,曹操势力如同日本,强大无比。孙权势力就如国民党,虽然远远比不上曹操,却比第三股势力强得多。最弱的是刘备,弱得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如果历史能够重来的话,曹操应该怎么干?联合孙权,把刘备先干掉,然后再和孙权争天下。
钟绍基点起一支烟,猛地吸了几口,说,你这样一说,我还真有点明白了。
唐小舟说,当然,三国和抗日战争,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我同时也想,或许毛主席当年并没有从三国受到多少借鉴,只是处境和刘备以及诸葛亮极其相似,被逼出来的。阎锡山、龙云、李宗仁那些人,虽然和蒋介石有政治分歧,但他们同属于国民党。只不过国民党不同的派系而已,总体来说,他们既会有斗争,又会有共同的政治利益,所以,他们无论怎样斗来斗去,也是在一口锅里搅和。共产党不同,属于完全不同的政党,共产党如果走阎锡山他们的路,最终不是被国民党同化,就是被国民党消灭。如果被国民党同化,就只可能成为国民党内的另一个政治派系,其实力,甚至会远远弱于晋、桂、滇。像东北系、四川系、广东系这样强大的派系,都能被蒋介石逐步蚕食,何况实力最弱的一个派系。如果不愿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政治派系,结局肯定就是被消灭。如此一来,还有什么好研究的?既不想当汪精卫,又不想成为国民党内的另一个阎锡山、李宗仁甚至更不想成为杨虎城张学良,就只有另辟蹊径。
钟绍基说,有道理,有道理,每次和你谈话,都让我学到很多。老弟呀,干脆,我向赵书记把你要来如何?先当副秘书长,过几年再给你解决。
唐小舟说,好呀,哪一天,赵书记同意放我的时候,我一定到你这里来。
第二天,唐小舟在市公安局转了一天,下午回了高岚,晚上和刘凤民一起吃饭,在家里住了一晚,次日返回雍州。
夏天说到就到了,天气热了起来。知了整天叫得人心烦。
扫黑行动已经开始几个月,唐小舟也将所有的市州全都跑过了,有些重点地方,跑了几次,结果让他充满了忧虑。惟一有成绩的是柳泉,基本将该抓的人都抓了。可是,审讯工作遇到了难题,那些人很会使用缄默权,无论问什么,就是不开口。其他地方,泸源和雷江虽然有些进展,可嫌犯都跑了,抓不到人,工作也无法打开局面。
最让唐小舟困惑的是赵德良的态度。两个多月过去了,扫黑工作毫无进展,赵德良却不发出收兵指令。刚开始还有些人在赵德良耳边说,这个黑是扫不下去了,不如趁早收官。到了现在,所有人不再在赵德良面前提起此事,大家对此讳莫如深。赵德良也几乎不召见杨泰丰等人,偶尔,杨泰丰要求向他汇报,他也是找借口推掉。
最终的结案陈词,渐渐送到了公安厅,一切都没有脱离当初的预想,大部分汇报材料,都只有一个结论,经过两个月的调查,本市虽然有一些犯罪团伙,但还没有形成黑恶势力。
终于,唐小舟接到侯正德的电话。
侯正德问他,你在哪里?
唐小舟说,我在闻州。
侯正德说,赵书记叫你回来。
唐小舟有点意外,问道,什么事?
侯正德说,没说,只是叫你今天赶回来,晚上,他要和你谈一谈。
晚上谈?
现在已经快五点了,外面下大雨。进入六月,就是南方的汛期,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防汛都是头等大事。就算能够避免发生大面积的洪涝灾害,也很难避免次生灾害。连续几天,省委都在开会,研究防汛减灾工作。这种时候,赵德良把他叫回去,目的何在?
这次的雨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时断时续,时大时小。唐小舟驾车上路后,恰好赶上了大雨,高速公路上积了一层水,新的雨点落在上面,溅起一层水雾,降低了能见度。唐小舟不得不异常小心地开车。一路上,看到好几起车祸现场,要么追尾,要么撞向了路边护栏,最惨的一起,一辆大货车倾倒在路面以外,四轮朝天。
路上走得慢,回到雍州,已经晚上十点,顾不上吃饭,唐小舟立即和侯正德联系。
侯正德说,赵书记还在开会,阳通市发生山体滑坡,有十几个人被埋,几十间房屋被毁。东涟市有一段公路被山洪冲毁,一辆长途客车被水冲翻。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次生灾害,省里在开紧急会议。
唐小舟找个路边摊吃了一碗粉,赶到省委。省委常委会还没有散,因为阳通市被埋在泥石流中的人,还没有下落,现场抢救工作,仍然在紧张进行。
唐小舟坐在办公室里和侯正德聊天。他问侯正德,赵书记把我叫回来,可能是什么事。
侯正德说,具体情况,赵书记没有说,我估计,可能与扫黑有关。公安厅送了一份报告过来,扫黑的形势很严峻,下面的意见很大,公安厅也出现了分歧。此外,最近一段防汛形势严峻,到处需要人,大量警力陷在了扫黑工作中,这几天的防汛工作会议上,不断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不谈扫黑工作成效,只是说,在这种形势下,扫黑工作应该暂停,所有一切工作,都要以防汛减灾为重。
唐小舟明白了,提这些意见的人,有些自然是替赵德良着想,不要给别人抓住把柄做你的文章,有些,肯定就是在做文章,给赵德良施加压力。赵德良承受的压力到底有多大,唐小舟没有直观感受,却可以想象。
直到十一点半钟,常委会才散了。唐小舟听到有人出门,立即和侯正德一起过去清理会场。赵德良虽然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事情显然还没有完,仍然有好几个常委在他的办公室里说事。
唐小舟对侯正德说,要不,你先回去吧,他这里还不知要到什么时候。
侯正德说,我还是等等吧,最近事多,每天都要到很晚的。
唐小舟说,防汛时期是非常时期,今年的雨水多,次生灾害又多。
侯正德说,是啊,今年也不知怎么啦,尽是灾害。我听到外面有人说,这都是因为江南省来了一个文弱书记,人太弱了,镇不住邪。
唐小舟说,胡说八道,这种话,你可不能乱说。
侯正德说,我当然只是跟你说说。
唐小舟说,有些人就是毛病,灾害年年都有,有几年没有这样大的降雨量了,今年特别一些也很正常。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次生灾害,说到底,还是前几年平安无事,大家都放松了警惕,与某个人有什么关系?
侯正德说,恐怕也不这么简单,有些人,把这些灾害和扫黑连在一起说事,明显是有目的性的。
唐小舟说,有些乱七八糟的话,你不要在老板面前说。
侯正德说,我肯定不会说,我傻呀。不过,就算我不说,也有人会对他说。
唐小舟说,别人说是别人的事。老板的事多,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我们不能拿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去烦他。
正说着,赵德良走过来了,站在门口,看着唐小舟说,小舟回来了?过来坐坐吧。
唐小舟端起自己的杯子,走到赵德良的办公室,侯正德帮赵德良续了水,也帮唐小舟的杯子里加了点水。
赵德良指了指沙发,对唐小舟说,小舟这段时间辛苦了,好像晒黑了不少嘛。坐,坐吧。
唐小舟坐下来,赵德良在旁边的沙发上坐下,对侯正德说,正德,我和小舟随便聊几句,小舟陪我回去就可以了,这些天你辛苦了,先回去吧。
侯正德离开后,赵德良说,怎么样?很辛苦吧。
唐小舟说,只是没把事办好。
赵德良说,这事,也不是你能够做到的。说说情况吧。
唐小舟说,情况和以前汇报的差不多,你猛然一问,我还真想不起有什么可说的。还是像我上次汇报的一样,全省能够算得上有成效的,只有一开始就采取行动的柳泉。柳泉一开始抢占了先机,把人抓了。可这些人,却很强硬,到现在都不肯开口,即使将证据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是一言不发。我和专案组的同志聊过几次,大家都觉得,那些人之所以如此,给人的感觉,他们是在等待什么。这大概属于第一种类型。第二种类型是泸源和雷江,这两个市,公安局长比较得力,又从原来的单位抽调了一名副局长和一个刑侦小组去工作,加上两市市委比较积极主动。雷江的钟绍基书记和泸源的文杰明副书记,对相关工作的支持力度很大。虽说要抓的人跑了,连影子都没有捞到,但绝大多数犯罪事实,已经查明,证据在握。只要相关犯罪分子归案,就可以算是大功告成。第三种类型,就是东涟和西梁自治州,这两个地方的治安情况一直比较好,市委市政府也很得力,至少目前,还没有发现有黑恶势力活动的迹象。其余的各个市,基本属于第四种类型,黑恶势力的活动,或多或少存在,扫黑之前,这些人全都逃走了,公安部门的扫黑行动,进展不大,市里的态度也比较微妙,下面缺乏动力。
赵德良说,后两种情形,我们暂时不考虑。今天,我们来好好讨论一下前两种类型。你在下面跑得多,对情况掌握比较全面。你想过没有,这两种类型,有没有突破的可能?如果有,应该怎样突破?
唐小舟说,这个事,我也想过。像柳泉这种情况,非常特殊,黑恶势力的首要分子,几乎全部落网,就是一些次要甚至不太重要的角色,也都在掌控之中。专案组的工作之所以陷入被动,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已经落网的犯罪分子不肯配合,始终不肯交待他们的罪行。就现已掌握的证据来看,要向法院证明他们有罪,证据是很充分的。但要证明他们是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尤其是打掉他们背后的保护伞,有相当难度。案子卡在这里,要进一步突破,专案组找不到方向。另一个原因,柳泉市委市政府不太配合,他们显然有抵触情绪,任何时候,总是同样的说词,公安部门是单独办案,我们不宜过问。我和柳泉市很多领导人接触过,也做过一些工作,成效不是太大。市委市政府对这件事比较热心的,只有王增方副书记。可王增方并不是专职副书记,而是国家发改委下派来挂职的副书记,在柳泉,基本属于无职无权的一个闲人。我想,对柳泉,一定要采取措施。
赵德良问,你想到什么办法没有?
唐小舟说,我想过,也想到一个办法。但毕竟我不太熟悉相关业务,不知道这样的办法是否可行。
赵德良问,什么办法?你说说看。
唐小舟说,柳泉市将那么多人关在一起,肯定不是办法,大家经常碰面,还容易产生侥幸心理。尤其是那些犯罪轻微者和那些重罪嫌犯关在一起,他们就会觉得,其实公安局什么都没有掌握,不然,为什么迟迟不见行动?那些人关在柳泉,心理上就会有一种依赖,他们的保护伞,肯定会在背后替他们活动。说不定,还真有人向他们通风报信,否则,为什么那么多人,竟然是铁板一块?这难道不是很奇怪吗?王增方副书记也曾和我讨论过这一现象,他同样认为,如果几个十几个人不肯开口,可以认为这些人全是顽固分子。但几十人甚至一两百人,同时闭口,事情就不会那么简单了。我想,这么多人,肯定不会是铁板一块,只要把这块板打破了,使之失去平衡,才有可能发生逆转。
赵德良问,你有什么好办法打破这种平衡?
唐小舟说,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对那些已经调查清楚并且犯罪情节轻微的,先处理一批。该移送法院的,移送法院,要求法院尽快审理,在短期内判一批。另外有一些情节不足以够得上刑罚的,也可以按照治安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处理。这样一来,他们之间,可能出现分化。
赵德良说,那么,还有那些没有查清楚的呢?怎么办?
唐小舟说,留在柳泉肯定不行。我觉得柳泉的风气很怪,前次出了个王会庄,后来出了个曹满江,这次又闹出一个黑社会势力。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样的事,为什么不出现在东涟不出现在和柳泉相邻的德山,却一定出现在柳泉?某个地方有苍蝇飞,首先应该考虑蛋是否出了问题。如果蛋出了问题,那些人留在柳泉肯定是不适合的。沿着这个角度思考,那些人之所以不配合,会不会因为他们能够及时和外面通消息?会不会是某种渠道的消息,给了他们希望?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应该把他们这个连接希望的渠道断掉。最简单的办法,异地办案。既然处理了一批,剩下的,不是很多,完全可以转移到雍州或者别的地方。
后来唐小舟才知道,自己说这些,还是显得幼稚。他以为自己给赵德良出了一个多么高明的主意,却不知赵德良早已经行动了。就在这天上午,杨泰丰已经下达命令,部分犯罪情节较轻而且案情基本落实的,一部分递交柳泉市检察院,另一部分交给柳泉市公安局,另外犯罪情节较重且需要更进一步调查的,转往东涟市看守所。可见,赵德良问他,并不是要听取他的意见,只是想了解他的思路。
谈过这一问题,赵德良进一步问他,对于第二种类型,你有什么想法?
唐小舟说,现在最大的问题,也就是怎样实施逮捕的问题。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往往是不惜一切进行追捕。可在反黑案件中,追捕不太适用,人数太多,费用太大,还不一定能达到效果。有人提了一个建议,是不是用一种办法,让他们相信,案子已经了结,事情过去了,不会再追究了。那些外逃者如果确认已经安全,就可能陆续返回。毕竟,在外的日子不好过,加上家里还有他们的巨大利益,能回,他们肯定求之不得。现在的问题是,有什么办法,能够让那些人相信扫黑已经结束,而不是一个诱敌深入之计?
赵德良说,可不可以这样?你不是建议柳泉市采取更进一步行动吗?我们在行动的同时,利用媒体进行宣传,向外界宣布,扫黑行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的工作,将转移到防汛减灾上面来。
唐小舟说,我也曾想过一些办法,包括你所说的办法。但是,我又有一些忧虑。这次之所以功败垂成,根本原因不在于那些人多么狡猾,而在于我们的消息泄露了。在这种情况下,别人会得出什么样的判断,我们不知道。如果要采取这种策略,就一定要找到一种方法,让所有人都相信,扫黑行动,真的结束了。最好不由我们来宣布结束,而由他们得出结论。
赵德良站起来,走到办公桌前,开始清理东西。唐小舟知道,这是准备离开了。他迅速站起来,将茶杯拿过,到厕所里去洗,返回时,赵德良已经整理好,对他说,我们走吧。
外面在下雨,赵德良坐上了唐小舟的车。赵德良问,这段时间你在外面跑,家里怎么样?
唐小舟耸了耸肩,说,就那样吧,凑合着过。
赵德良说,家庭问题,还是要处理好。
唐小舟不想谈这个问题,自己那个家,能处理好吗?现在这么拖着,谷瑞丹似乎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真是一个奇怪的女人。他想,自己将这个问题交给她去处理吧,她想这么过,就这么过好了,她如果觉得过下去实在没意思,主动提出离婚,他自然会非常乐意。
他说,我也想处理好。可是,她心里有别的男人,心不在我这里。
到了房间门口,唐小舟小心地将车停在门前,以便赵德良一步便可以跨到门檐下。他正要下去替赵德良开门,赵德良说,算了,在下雨,又这么晚了,你不下来了。明天下午,常委会继续开会,你来一下吧。上午,你可以在家睡觉,下午来就行了。
唐小舟仍然准备下车,赵德良已经自己打开了车门。赵薇听到汽车声,立即打开门出来,恰好见赵德良下车,她伸出一只手,扶了赵德良。赵德良跟着她进了房间,唐小舟只好启动汽车,向前驶去。
他不想回家,便给徐雅宫打了个电话。徐雅宫和另一个女孩合租房子,他开了车到她的门口,将她接了,一起来到喜来登。因为第二天上午不必去,唐小舟放心大胆地睡觉。
下午到了省委,唐小舟才知道赵德良为什么叫他上午不必去。说是常委会,实际上只是常委值班会,到场的只有几个常委。非常时期,在家的常委们集中在一起,遇到突发情况,临时决策。绝大多数常委和省政府的副省长们,已经深入到第一线。
唐小舟在这里,帮不上什么忙,仅仅只是给他们倒水。
直到吃过晚饭,常委们才陆续从各地赶回来。有些人甚至忙得连晚饭都没顾上吃,唐小舟又去替他们张罗,让食堂做些饭菜送上来。常委们凑在一起,谈的还是防汛减灾。哪些地方受灾了,采取了哪些措施,哪些地方还存在隐患,正在想办法。大家所谈的一切,全部由余丹鸿记录下来,第二天以明传电报的方式,冠以省委常委会纪要的名称,发送到县一级,再由县委发送给各乡镇。
晚上十点,防汛的事谈得差不多了,赵德良说,正好,大多数常委都在,我们来讨论一下扫黑的事吧。小舟,你做一下记录。丹鸿同志,你记得会后和未到的常委们通一下气,看他们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看法。
唐小舟立即拿出笔记本,准备记录。
赵德良说,扫黑的情况,公安厅每期的情况通报,相信大家都已经看过。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我想,也不需要让公安厅的同志来介绍了吧?
常委们纷纷表示已经了解大致情况,公安厅的情况通报很清楚。
赵德良说,那好,时间不早了,最近事情比较多,我们就省了这道手续,直接进入正题。正题是什么呢?有关扫黑行动,目前的认识比较混乱,各种想法各种意见或者说各种建议都有。我归纳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条。一条,主要是基层公安部门的意见,他们认为,扫黑工作进行了一个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说柳泉市的扫黑行动,成果是有目共睹的。而另一些市州,不能说没有成果,但也基本告一段落,是不是就此收兵?第二条,有些市州,虽然未能查到黑恶势力,还是查清了一批大案要案,只是相关案犯,闻风而逃,是追逃,还是暂时放一放?如果追逃,办案经费的压力巨大,省里恐怕得拨一笔专款,而且,这笔款的数目不会小。还有一种意见,现在到了汛期,各地的防汛任务压头,尤其是公安部门,往往是防汛主力。到了七月,属于主汛期,防汛任务会更重。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各市的公安主官都不在岗,很让人不放心。此时,是不是把扫黑工作暂停下来,集中力量防汛?第四条意见,柳泉市的相关案情,基本已经查清了,是不是应该结案?我估计,大家可能还听到其他一些意见,都说说吧,你们怎么看?
这件事,确实敏感,常委们虽然个个都发了言,但所说的话,基本没什么内容,只是将某些人的话或者赵德良的话重复一下。唐小舟算是看明白了,大家抱定的宗旨只有一个:扫黑行动,是你赵德良的行动,现在搞成这样,屁股还是你自己来揩吧。
赵德良见大家都表了态,并没有什么新东西,便说,那好,我来归纳一下。第一,关于柳泉市,就按公安厅的意见办,已经查明了的,够刑罚的,交给检察院起诉,不够刑罚的,由柳泉市公安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个别没有查清的或者有疑点的,由公安厅决定,酌情处理。第二,各市公安局的专案小组,暂停工作,相关人员归位,将主要精力,放在日常工作以及当前的防汛减灾工作中去。第三,相关公安局长,各回各的岗位吧。目前防汛减灾工作的任务非常繁重,公安局长,要尽快起到应有的作用。第四,必须强调,扫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目前只是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还没有取得根本性胜利。各市州县公安局,务必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做到有黑必扫,逢黑必办,决不姑息。对这几条,同志们都有些什么意见?
每位常委都表态了,归纳起来就只一句话,同意。唐小舟看出来了,这个结论对于大多数常委来说,下得极其勉强。他们心里是有不同意见的,有些人是不想让赵德良太难堪,另一些人,恐怕不会就这么轻易放过此事吧。
赵德良说,那好,丹鸿同志草拟一个决定,以省委的名义发下去。
余丹鸿问,发到哪个级别?
赵德良说,发到市委以及相关厅局一级吧,各市公安局,由政法委和公安厅根据省委精神进行安排,我们就不必给他们发文件了。
丁应平问,扫黑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是不是需要宣传方面配合一下?
赵德良说,宣传就算了。当前的首要任务是防汛减灾。不要把这个主题冲淡了。
唐小舟想,果然收了。这个结果,早在几个月前,他已经预料到了。同时,他也为此忧心忡忡,表面上看,事情就这么过去了,问题在于,赵德良想这么过去,别人也这么想吗?如果有人不想划上句号,而想借机生事的话,会生出什么事来?
进入七月之后,防汛工作更加严峻,江南省有一湖三江四水,一湖是岳衡湖,三江分别是长江、雍江和柳江,四水是境内的四条支流。因为连日暴雨,江水涨猛,各地段水位严重超警戒线,整个江南省,四处告急。省委省政府所有领导,全部下到抗洪前线现场指挥,赵德良留余丹鸿和侯正德守在家里,他带着唐小舟去了岳衡湖。枯水季节,岳衡湖湖面都有二千多平方公里,现在,湖面面积,已经超过了四千平方公里。湖区沿线,被划分成了几十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又划分了责任段,其中有十几段,属于历史上的高险段。
那段时间,赵德良几乎每天都呆在冲锋舟上,一会儿跑到这个责任段指挥,一会儿又跑到那个责任段查看险情。整个岳衡湖建立了一个总指挥部,赵德良几乎没有在总指挥部里呆过。唐小舟不得不紧紧地跟着赵德良,最让他心惊肉跳的是乘冲锋舟。倒不是他自己怕有危险,而是必须保证赵德良的绝对安全,随时做好为赵德良牺牲自己的准备。那几天,因为精神高度紧张,晚上做梦,自己都是在冲锋舟上。
洪峰过去后,长江的水位开始下降,警戒已经解除,但是,江水仍然很满,为了不给长江造成压力,沿线各湖区排洪按照国家防总的统一部署进行,任何单位都不能自行其事,如此一来,岳衡湖的水位并没有下降,压力未能解除。赵德良丝毫不敢松懈,仍然带着唐小舟在湖区走动,不放过每一个可能的隐患。
正在此时,唐小舟的手机响了,他拿起一看,是余丹鸿。
余丹鸿问,赵书记在你身边吗?
唐小舟说,在。
余丹鸿说,你把电话给赵书记。
赵德良接过电话,表情显得很凝重,一直是嗯嗯嗯地答应,并没有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挂断电话后,赵德良对唐小舟说,你去准备一下,我们赶回去。
唐小舟暗吃一惊,现在赶回去?已经到了晚饭时间呀。他问,吃了晚饭就走吗?
赵德良说,不吃了,你去找点东西,我们在路上吃吧。
唐小舟再次惊了一下,什么事这么急?这里是湖区,路况不好,需要五个小时左右,才能绕上高速公路,上了高速,还需要三个小时才能到达省城外围,进城大概还需要一个小时。回到家,岂不是凌晨三四点了?难道还有比抗洪更大的事吗?
当晚将赵德良送达后,他很想给侯正德打个电话问一问情况,再一想,现在是凌晨四点钟,把人家从床上叫起来,太不人道了。唐小舟并没有回家,住在赵德良那里。一大早,赵德良还没有起床,他便爬起来,捂着话筒,给侯正德打电话。
侯正德说,好像是北京有个调查组下来了,具体情况,我不是太清楚。
唐小舟不甘心,问道,北京的调查组?有说法吗?
侯正德说,我听韦成鹏冒了一句,说是来调查扫黑行动的。好像有人把这事捅到上面去了。
唐小舟心里一凉,暗想,难道真的出招了?这一招够毒够绝,可算是一剑封喉呀。
唐小舟已经意识到,这是继自然洪峰之后的一次政治洪峰。难怪当初赵德良那么长时间下不了扫黑的决心,此事竟然如此凶险,官场的水,实在太深了。赵德良之所以犹豫,正在于看到了今天可能存在的危机吧?这恰好说明,赵德良这个人,实在是太有远见了。
通过电话,唐小舟迅速洗漱,然后候着赵德良,并且小心地观察他,希望从他的表情、行为等方面,判断出他对此次调查组进驻的态度以及做法。可是,赵德良显得异常平静,仍然是一早出门锻炼身体,唐小舟随行。
在这方面,侯正德不如唐小舟。唐小舟是从早晨六点钟起,便跟着赵德良,侯正德并没有过来陪同赵德良锻炼,通常是赵德良早餐吃到一半的时候,侯正德和冯彪才会到达。今天情况略有不同,冯彪长时间开车,十分疲劳,昨晚分别时,赵德良已经吩咐过他,早晨他将步行上班,不用来接。侯正德并不清楚赵德良昨天半夜时回来了,早晨接到唐小舟的电话后才知道此事,所以急急地赶了过来。到达时,赵德良和唐小舟刚刚晨运结束。
回到住地,赵薇已经摆好了早餐。赵德良看到侯正德,主动说,正德来了?吃早餐没有?一起吃。
侯正德说已经吃过了。唐小舟便陪着赵德良一起吃早餐。这件事,令侯正德羡慕不已,要知道,陪一号首长吃早餐,那可是一种待遇,这种待遇,自己是没法得到的,整个江南省,大概也没几个人能够享受这种待遇。侯正德也因此看出,唐小舟在赵德良身边的地位,绝对不是其他人可比。
赵德良一边吃早餐,一边问侯正德,正德,这段时间,没什么特别的事吧?
唐小舟知道,赵德良这是无话找话。他虽然好几天不在省委,省里一天好多次电话电报以及其他方式向他汇报。所有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能有什么大事?
侯正德并不完全明白这一点,竟然向他汇报了一大堆。一旁的唐小舟看着心急,暗想,都是些什么鸡毛蒜皮,这也值得说?
吃过早餐去上班,赵德良独自在前面走,侯正德和唐小舟在后面跟着。
唐小舟仔细观察赵德良走路的步幅身态,步幅还是那么细碎,每一次向前伸脚的时候,脚尖微微有点外八,有种京剧中小生迈着方步的感觉。他的双手还是向后摆动,手掌一如既往地像鸭蹼一般在后背翻动,显得那么自如那么淡然又是那么自信,丝毫看不出他正面临巨大压力。
扫黑行动虽然停止了,唐小舟的职位并没有确定,侯正德仍然跟着赵德良,所坐的也是唐小舟以前的办公室。如此一来,唐小舟在三楼就没有位置了。好在他是一处处长,在二楼还有一个位置。
陪着赵德良在三楼转了一圈,感觉没什么特别的事,唐小舟回到二楼,坐下来,打开报纸,看着上面的标题。报纸上全是抗洪的消息,军民抗洪的大幅照片,领导人的视察,抗洪中涌现的各种英雄事迹。再没有一个字提到扫黑,更不可能提到北京调查组的事。
看着报纸,唐小舟心里觉得好笑,媒体做的是新闻,可这里登出来的东西,对老百姓确实算是新闻,对于官场尤其是官场核心来说,全都是旧闻,一点新的感觉都没有。所有新闻,就像防洪大堤的管涌一样,全都隐藏在下面,不到总暴发的时候,你根本看不出来。以前自己还一门心事为这个新闻事业而奋斗,可他又哪里料到,这个所谓的新闻事业,其实是在拾人牙慧,是在炒剩饭?
韦成鹏进来了。他并没有敲门,脚步放得很轻,进门之后,还向后望了一眼,然后将门小心地关上。
以,官场需要扫黑。
唐小舟说,说到扫黑,雷江的情况怎么样?
钟绍基说,这个不好说,毕竟是省里抓的,各个市的党政领导,口头上说支持,实际上都在观望。谁心里不清楚,扫黑行动名义上是反黑恶势力,可黑恶势力凭什么存在?还不是凭官场保护伞?你在一个地方为官,当地黑恶势力盛行,真的与你无关?我看不一定。有很多黑恶势力,一开始都是以扶持经济增长的名义搞起来的,都是当地政府扶持的对象。许多时候,政府或者某个官员,自己也并不愿意扶持这样一些对象,可为了经济发展,为了政绩,为了GDP,不得不做一些违心的事,甚至违法的事。现在要扫黑,你能完全撇清你和这些黑恶势力的关系?不能。撇不清,就是你政治上的污点,可能影响你的政治前途。
唐小舟说,哥,你这种观点,我不赞成。
钟绍基问,那谈谈你不赞成的原因?
唐小舟说,扫黑是省委的决定,你作为市委书记,肯定要坚定地和省委站在同一条线上,这是最起码的。一个党的市委书记,如果不积极支持省委的工作,不和省委站在同一立场,本身就是错误。更何况,假若所有的市委书记都不执行,或者抵触,或者想置身事外,其中有一两个市委书记,做得很好,那他就脱颖而出了。
钟绍基说,这一点,我也想过。何况,雷江的过去,与我没什么关系,从理论上说,我不怕扫黑扫出我自己的某些错误。但有些情况,相信你也知道,扫黑令一下,那些有点黑势力背景的人,闻风而逃。大动干戈一场,连黑势力的鬼毛都没抓到一根。不说这次行动是否真能打击甚至遏制本省的黑恶势力发展,单从政治上评估,风险也确实太大了。你不认为,这次行动,搞不好就难以收场吗?
唐小舟说,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了。能不能收场,与你钟绍基钟书记有什么关系?最终承担政治风险的,肯定是省委对不对?既然你不需要承担任何政治风险,那你又何必替古人担忧?
钟绍基说,可是……后面的话,他打住了。
唐小舟自然明白钟绍基的可是,他自己心里也是这样想的。实际上,这是一次站队,站对了队伍,往后你肯定可以获得相当的回报,至少你的政治前途会顺一些。如果没有站对,后果是很麻烦的。这种事,有点像赌博,你将自己的筹码押下去,肯定是想赢,如果你的信心不足,又怎么可能往下押?唐小舟不一样,他是赵德良的秘书,赵德良要扫黑,他没有第二种选择,只能将自己押了下去,他只有主贵奴荣这条路可走。人家是另一种类型,人家原本就有自己的路,只不过现在需要判断,是不是应该将自己原来的路和赵德良的路合而为一。此时,如果一脚踏进去,自然就染上了赵德良烙印,带有赵德良的政治色彩。扫黑成功,自然好说,趁机捞足了政治筹码。赵德良一旦因为扫黑行动失败,在江南省呆不下去,留下来的人,要想将这种烙印褪除,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倒不是褪不掉,而是需要时间。官场人物,最缺的就是时间。眼前的例子是马昭武。当初,马昭武是德山的市委书记,袁百鸣来到江南省,他迅速站队,当然也获得了相当的回报,当上了组织部长。可没料到的是,袁百鸣最后是灰溜溜地离开了,马昭武便成了江南省的政坛另类、孤家寡人。
进入官场,就像进行一场跨越障碍的爬楼梯比赛,早期,跨越和上爬,都相对容易。可是,因为你缺少经验,往往会浪费大量时间。到了后来,你有丰富经验了,可时间也越来越紧,楼梯的跨度也越来越高,途中的障碍又更加复杂,而时间却会对你越来越吝啬,某一个梯级,你未能在规定时间里跨越,落后的结果是,你不得不和后面比你年轻、精力旺盛得多的人竞争。和后来人相比,他们的优势是时间,你的弱势却是心态。
既然他不说,唐小舟也不好就这个话题更进一步深入地谈,只好打住,换了个话题,问他,最近有一批去中央党校学习的名额,你们谁去了?
钟绍基说,文周同志去了。
文周是专职副书记,第三把手。丁应平在雷州的时候,文周就是三把手,现在还是三把手,在这个位置已经很多年了。雷江有一种说法,文周之所以能够当上副书记,是因为他除了会和稀泥,没什么别的本事;他之所以在副书记这个位置动不了,也恰恰因为他没什么本事。这次中央党校的高干班,最后名单都是赵德良敲定的,文周名列其中,正是赵德良钦点。这件事,唐小舟非常清楚,他之所以没话找话,有自己的目的。
唐小舟说,据说,中央党校的老师思维非常活跃,有很多出人意料的观点?
钟绍基说,是的,尤其是哲学和党史老师。
唐小舟说,是吗?可惜我没有机会,我倒是有些观点,很想和他们探讨一下。
钟绍基说,没事呀,下次去北京,我可以帮你引荐一下。你想探讨什么问题呢?
唐小舟说,太多了,比如抗日战争时,党的政策和策略。
钟绍基说,这个问题,教科书上都有呀。难道你有些别的看法?
唐小舟说,是啊,我有一种感觉,毛主席在判断抗战形势的时候,比蒋介石清晰、准确。他很清楚,战争是实力的比拼,既是军事实力,更是政治实力和经济实力。这三种实力中,日本有的是军事实力,缺乏的是政治实力,因为他们没有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没有政治实力,将直接影响经济实力。因为政治上没有后援,战争一定会将日本的经济拖垮,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也就是说,中国人的抗日战争,虽然没有军事实力,但有政治实力,可以利用自己的政治实力,想方设法消耗日本的经济实力。日本的经济实力一旦垮了,战争自然就失败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政策和策略,都是基于这一判断制定的。
钟绍基说,以时间换空间,大概就是你说的经济实力吧?这一点,毛主席很多关于抗战的政策和策略的文章,已经谈得很清楚。毛主席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唐小舟说,对,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再来讨论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政策和策略,是不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钟绍基说,老弟总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观点,说出来听听。
唐小舟说,抗战开始,共产党和军队可以说非常弱小,国民党却异常强大。共产党只有十几万军队,我估计可能还没有这么多,国民党却有几百万军队,共产党只是国民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阵线中一个小派别而已。这样的小派别,在这个阵线中,显然不止共产党一个,还有其他一些政治派别,同时也包括国民党内部的一些军事派系,例如阎锡山的晋系,李宗仁的桂系,龙云的滇系,以及其他一些政治或者军事派系。这些军事派系,哪一个都有几十上百万人,比当时的共产党强大得多。
钟绍基说,不错,当时共产党的军队实力,可能远不如这些军事派别。
唐小舟说,在当时的形势下,抗日,肯定是所有政治军事派系一致的目标。谁不抗日,谁就死路一条。这其实是不用讨论的,有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个人就是汪精卫。汪精卫选择了和抗日完全相反的路,选择了和日本人同流合污,结果,他败得很惨,成为了历史的罪人。当然,还有其他人或者其他政治派别,选择了投靠日本人,结果也都一样。所以说,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家,根本就不会选择一个必败的结局。这是要点之一。
钟绍基似乎有些明白了,问道,要点之二呢?
唐小舟说,要点之二,在抗日统一阵线内部呢?是不是和国民党紧密团结,就是惟一出路?共产党的经历告诉我们,绝非如此。
钟绍基说,这大概就是你的立点了。
唐小舟说,我一直在想,国民党为什么选择了正面抵抗?为什么不像共产党一样,选择侧后迂回?国民党的正面抵抗,可以说是在正面消耗,而共产党的侧面迂回,却是在侧面发展。
钟绍基说,国民党必须正面抵抗,它拥有一国的资源,如果不正面抵抗,用不了多久,日本就会占领中国的全部,那样的局面一旦出来,抗战就失去了意义,国民党作为政府也就失去了对全国的领导和控制。
唐小舟说,对,国民党作为中央政府,它必须正面抵抗,哪怕明知是巨大的消耗,他也必须消耗。这是一级政府对国民必须承担的。可是,国民党是否就只有正面抵抗一条路可走?这一点,就很有必要讨论了。现代战争是立体的全面的多方位的战争,是多种形式的结合。任何一个战略家,都应该明白一点,一条道走到黑的战争,肯定是失败的战争。可非常不幸,国民党却坚持正面抵抗,并没有很好地采取其他形式,尤其是像共产党那样,建立敌后根据地。我知道,国民党也曾想到过建立敌后根据地。可他们试了试,弄了一些所谓的游击队组织,可这些组织并不成功,他们最终放弃了。共产党却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走得非常艰难,非常曲折,毕竟成功了。正是借助抗战,共产党发展和壮大了自己。用今天的话,也许可以这样说,共产党利用抗战,经营了自己。
钟绍基说,这好像也不是什么新观点吧?
唐小舟说,可能不是。但我想,共产党如果不这样走呢?他会怎么走,能怎么走?恐怕只有两条路,要么走汪精卫的路,不和蒋介石合作,就和日本人合作。要么走晋系桂系的路,和蒋介石紧密合作。这三条路,只有一条路,后来的历史证明,是完全错误的,那就是和日本人合作。也只有一条路,证明是最正确的,那就是既和蒋介石合作,又保留自己的特点和策略,有相对的独立性。
钟绍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时那种形势下,要能判断出哪条路是最正确的,实在太难了。像汪精卫陈公博这样一些人,都不是傻子,而且是非常杰出的人。
唐小舟说,是,只要能够在社会的顶端领导潮流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汪精卫没有看明白,毛主席看明白了?我注意到一点,像汪精卫蒋介石这样一些人,是一些读洋书的人,受的是日本教育。毛主席呢?受的是中国教育,甚至教育程度远远不如汪精卫蒋介石,因为不足,所以他更加努力勤奋。他对于古代一些东西的研究和理解,恐怕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比如三国史。如果撇开某些因素进行一番比较的话,三国的历史,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是不是有很多相似之处?
钟绍基说,也是三股力量,而且是对比极其悬殊的三种力量。
唐小舟说,仅以军事政治力量判断,曹操势力如同日本,强大无比。孙权势力就如国民党,虽然远远比不上曹操,却比第三股势力强得多。最弱的是刘备,弱得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如果历史能够重来的话,曹操应该怎么干?联合孙权,把刘备先干掉,然后再和孙权争天下。
钟绍基点起一支烟,猛地吸了几口,说,你这样一说,我还真有点明白了。
唐小舟说,当然,三国和抗日战争,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我同时也想,或许毛主席当年并没有从三国受到多少借鉴,只是处境和刘备以及诸葛亮极其相似,被逼出来的。阎锡山、龙云、李宗仁那些人,虽然和蒋介石有政治分歧,但他们同属于国民党。只不过国民党不同的派系而已,总体来说,他们既会有斗争,又会有共同的政治利益,所以,他们无论怎样斗来斗去,也是在一口锅里搅和。共产党不同,属于完全不同的政党,共产党如果走阎锡山他们的路,最终不是被国民党同化,就是被国民党消灭。如果被国民党同化,就只可能成为国民党内的另一个政治派系,其实力,甚至会远远弱于晋、桂、滇。像东北系、四川系、广东系这样强大的派系,都能被蒋介石逐步蚕食,何况实力最弱的一个派系。如果不愿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政治派系,结局肯定就是被消灭。如此一来,还有什么好研究的?既不想当汪精卫,又不想成为国民党内的另一个阎锡山、李宗仁甚至更不想成为杨虎城张学良,就只有另辟蹊径。
钟绍基说,有道理,有道理,每次和你谈话,都让我学到很多。老弟呀,干脆,我向赵书记把你要来如何?先当副秘书长,过几年再给你解决。
唐小舟说,好呀,哪一天,赵书记同意放我的时候,我一定到你这里来。
第二天,唐小舟在市公安局转了一天,下午回了高岚,晚上和刘凤民一起吃饭,在家里住了一晚,次日返回雍州。
夏天说到就到了,天气热了起来。知了整天叫得人心烦。
扫黑行动已经开始几个月,唐小舟也将所有的市州全都跑过了,有些重点地方,跑了几次,结果让他充满了忧虑。惟一有成绩的是柳泉,基本将该抓的人都抓了。可是,审讯工作遇到了难题,那些人很会使用缄默权,无论问什么,就是不开口。其他地方,泸源和雷江虽然有些进展,可嫌犯都跑了,抓不到人,工作也无法打开局面。
最让唐小舟困惑的是赵德良的态度。两个多月过去了,扫黑工作毫无进展,赵德良却不发出收兵指令。刚开始还有些人在赵德良耳边说,这个黑是扫不下去了,不如趁早收官。到了现在,所有人不再在赵德良面前提起此事,大家对此讳莫如深。赵德良也几乎不召见杨泰丰等人,偶尔,杨泰丰要求向他汇报,他也是找借口推掉。
最终的结案陈词,渐渐送到了公安厅,一切都没有脱离当初的预想,大部分汇报材料,都只有一个结论,经过两个月的调查,本市虽然有一些犯罪团伙,但还没有形成黑恶势力。
终于,唐小舟接到侯正德的电话。
侯正德问他,你在哪里?
唐小舟说,我在闻州。
侯正德说,赵书记叫你回来。
唐小舟有点意外,问道,什么事?
侯正德说,没说,只是叫你今天赶回来,晚上,他要和你谈一谈。
晚上谈?
现在已经快五点了,外面下大雨。进入六月,就是南方的汛期,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防汛都是头等大事。就算能够避免发生大面积的洪涝灾害,也很难避免次生灾害。连续几天,省委都在开会,研究防汛减灾工作。这种时候,赵德良把他叫回去,目的何在?
这次的雨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时断时续,时大时小。唐小舟驾车上路后,恰好赶上了大雨,高速公路上积了一层水,新的雨点落在上面,溅起一层水雾,降低了能见度。唐小舟不得不异常小心地开车。一路上,看到好几起车祸现场,要么追尾,要么撞向了路边护栏,最惨的一起,一辆大货车倾倒在路面以外,四轮朝天。
路上走得慢,回到雍州,已经晚上十点,顾不上吃饭,唐小舟立即和侯正德联系。
侯正德说,赵书记还在开会,阳通市发生山体滑坡,有十几个人被埋,几十间房屋被毁。东涟市有一段公路被山洪冲毁,一辆长途客车被水冲翻。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次生灾害,省里在开紧急会议。
唐小舟找个路边摊吃了一碗粉,赶到省委。省委常委会还没有散,因为阳通市被埋在泥石流中的人,还没有下落,现场抢救工作,仍然在紧张进行。
唐小舟坐在办公室里和侯正德聊天。他问侯正德,赵书记把我叫回来,可能是什么事。
侯正德说,具体情况,赵书记没有说,我估计,可能与扫黑有关。公安厅送了一份报告过来,扫黑的形势很严峻,下面的意见很大,公安厅也出现了分歧。此外,最近一段防汛形势严峻,到处需要人,大量警力陷在了扫黑工作中,这几天的防汛工作会议上,不断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不谈扫黑工作成效,只是说,在这种形势下,扫黑工作应该暂停,所有一切工作,都要以防汛减灾为重。
唐小舟明白了,提这些意见的人,有些自然是替赵德良着想,不要给别人抓住把柄做你的文章,有些,肯定就是在做文章,给赵德良施加压力。赵德良承受的压力到底有多大,唐小舟没有直观感受,却可以想象。
直到十一点半钟,常委会才散了。唐小舟听到有人出门,立即和侯正德一起过去清理会场。赵德良虽然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事情显然还没有完,仍然有好几个常委在他的办公室里说事。
唐小舟对侯正德说,要不,你先回去吧,他这里还不知要到什么时候。
侯正德说,我还是等等吧,最近事多,每天都要到很晚的。
唐小舟说,防汛时期是非常时期,今年的雨水多,次生灾害又多。
侯正德说,是啊,今年也不知怎么啦,尽是灾害。我听到外面有人说,这都是因为江南省来了一个文弱书记,人太弱了,镇不住邪。
唐小舟说,胡说八道,这种话,你可不能乱说。
侯正德说,我当然只是跟你说说。
唐小舟说,有些人就是毛病,灾害年年都有,有几年没有这样大的降雨量了,今年特别一些也很正常。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次生灾害,说到底,还是前几年平安无事,大家都放松了警惕,与某个人有什么关系?
侯正德说,恐怕也不这么简单,有些人,把这些灾害和扫黑连在一起说事,明显是有目的性的。
唐小舟说,有些乱七八糟的话,你不要在老板面前说。
侯正德说,我肯定不会说,我傻呀。不过,就算我不说,也有人会对他说。
唐小舟说,别人说是别人的事。老板的事多,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我们不能拿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去烦他。
正说着,赵德良走过来了,站在门口,看着唐小舟说,小舟回来了?过来坐坐吧。
唐小舟端起自己的杯子,走到赵德良的办公室,侯正德帮赵德良续了水,也帮唐小舟的杯子里加了点水。
赵德良指了指沙发,对唐小舟说,小舟这段时间辛苦了,好像晒黑了不少嘛。坐,坐吧。
唐小舟坐下来,赵德良在旁边的沙发上坐下,对侯正德说,正德,我和小舟随便聊几句,小舟陪我回去就可以了,这些天你辛苦了,先回去吧。
侯正德离开后,赵德良说,怎么样?很辛苦吧。
唐小舟说,只是没把事办好。
赵德良说,这事,也不是你能够做到的。说说情况吧。
唐小舟说,情况和以前汇报的差不多,你猛然一问,我还真想不起有什么可说的。还是像我上次汇报的一样,全省能够算得上有成效的,只有一开始就采取行动的柳泉。柳泉一开始抢占了先机,把人抓了。可这些人,却很强硬,到现在都不肯开口,即使将证据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是一言不发。我和专案组的同志聊过几次,大家都觉得,那些人之所以如此,给人的感觉,他们是在等待什么。这大概属于第一种类型。第二种类型是泸源和雷江,这两个市,公安局长比较得力,又从原来的单位抽调了一名副局长和一个刑侦小组去工作,加上两市市委比较积极主动。雷江的钟绍基书记和泸源的文杰明副书记,对相关工作的支持力度很大。虽说要抓的人跑了,连影子都没有捞到,但绝大多数犯罪事实,已经查明,证据在握。只要相关犯罪分子归案,就可以算是大功告成。第三种类型,就是东涟和西梁自治州,这两个地方的治安情况一直比较好,市委市政府也很得力,至少目前,还没有发现有黑恶势力活动的迹象。其余的各个市,基本属于第四种类型,黑恶势力的活动,或多或少存在,扫黑之前,这些人全都逃走了,公安部门的扫黑行动,进展不大,市里的态度也比较微妙,下面缺乏动力。
赵德良说,后两种情形,我们暂时不考虑。今天,我们来好好讨论一下前两种类型。你在下面跑得多,对情况掌握比较全面。你想过没有,这两种类型,有没有突破的可能?如果有,应该怎样突破?
唐小舟说,这个事,我也想过。像柳泉这种情况,非常特殊,黑恶势力的首要分子,几乎全部落网,就是一些次要甚至不太重要的角色,也都在掌控之中。专案组的工作之所以陷入被动,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已经落网的犯罪分子不肯配合,始终不肯交待他们的罪行。就现已掌握的证据来看,要向法院证明他们有罪,证据是很充分的。但要证明他们是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尤其是打掉他们背后的保护伞,有相当难度。案子卡在这里,要进一步突破,专案组找不到方向。另一个原因,柳泉市委市政府不太配合,他们显然有抵触情绪,任何时候,总是同样的说词,公安部门是单独办案,我们不宜过问。我和柳泉市很多领导人接触过,也做过一些工作,成效不是太大。市委市政府对这件事比较热心的,只有王增方副书记。可王增方并不是专职副书记,而是国家发改委下派来挂职的副书记,在柳泉,基本属于无职无权的一个闲人。我想,对柳泉,一定要采取措施。
赵德良问,你想到什么办法没有?
唐小舟说,我想过,也想到一个办法。但毕竟我不太熟悉相关业务,不知道这样的办法是否可行。
赵德良问,什么办法?你说说看。
唐小舟说,柳泉市将那么多人关在一起,肯定不是办法,大家经常碰面,还容易产生侥幸心理。尤其是那些犯罪轻微者和那些重罪嫌犯关在一起,他们就会觉得,其实公安局什么都没有掌握,不然,为什么迟迟不见行动?那些人关在柳泉,心理上就会有一种依赖,他们的保护伞,肯定会在背后替他们活动。说不定,还真有人向他们通风报信,否则,为什么那么多人,竟然是铁板一块?这难道不是很奇怪吗?王增方副书记也曾和我讨论过这一现象,他同样认为,如果几个十几个人不肯开口,可以认为这些人全是顽固分子。但几十人甚至一两百人,同时闭口,事情就不会那么简单了。我想,这么多人,肯定不会是铁板一块,只要把这块板打破了,使之失去平衡,才有可能发生逆转。
赵德良问,你有什么好办法打破这种平衡?
唐小舟说,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对那些已经调查清楚并且犯罪情节轻微的,先处理一批。该移送法院的,移送法院,要求法院尽快审理,在短期内判一批。另外有一些情节不足以够得上刑罚的,也可以按照治安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处理。这样一来,他们之间,可能出现分化。
赵德良说,那么,还有那些没有查清楚的呢?怎么办?
唐小舟说,留在柳泉肯定不行。我觉得柳泉的风气很怪,前次出了个王会庄,后来出了个曹满江,这次又闹出一个黑社会势力。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样的事,为什么不出现在东涟不出现在和柳泉相邻的德山,却一定出现在柳泉?某个地方有苍蝇飞,首先应该考虑蛋是否出了问题。如果蛋出了问题,那些人留在柳泉肯定是不适合的。沿着这个角度思考,那些人之所以不配合,会不会因为他们能够及时和外面通消息?会不会是某种渠道的消息,给了他们希望?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应该把他们这个连接希望的渠道断掉。最简单的办法,异地办案。既然处理了一批,剩下的,不是很多,完全可以转移到雍州或者别的地方。
后来唐小舟才知道,自己说这些,还是显得幼稚。他以为自己给赵德良出了一个多么高明的主意,却不知赵德良早已经行动了。就在这天上午,杨泰丰已经下达命令,部分犯罪情节较轻而且案情基本落实的,一部分递交柳泉市检察院,另一部分交给柳泉市公安局,另外犯罪情节较重且需要更进一步调查的,转往东涟市看守所。可见,赵德良问他,并不是要听取他的意见,只是想了解他的思路。
谈过这一问题,赵德良进一步问他,对于第二种类型,你有什么想法?
唐小舟说,现在最大的问题,也就是怎样实施逮捕的问题。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往往是不惜一切进行追捕。可在反黑案件中,追捕不太适用,人数太多,费用太大,还不一定能达到效果。有人提了一个建议,是不是用一种办法,让他们相信,案子已经了结,事情过去了,不会再追究了。那些外逃者如果确认已经安全,就可能陆续返回。毕竟,在外的日子不好过,加上家里还有他们的巨大利益,能回,他们肯定求之不得。现在的问题是,有什么办法,能够让那些人相信扫黑已经结束,而不是一个诱敌深入之计?
赵德良说,可不可以这样?你不是建议柳泉市采取更进一步行动吗?我们在行动的同时,利用媒体进行宣传,向外界宣布,扫黑行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的工作,将转移到防汛减灾上面来。
唐小舟说,我也曾想过一些办法,包括你所说的办法。但是,我又有一些忧虑。这次之所以功败垂成,根本原因不在于那些人多么狡猾,而在于我们的消息泄露了。在这种情况下,别人会得出什么样的判断,我们不知道。如果要采取这种策略,就一定要找到一种方法,让所有人都相信,扫黑行动,真的结束了。最好不由我们来宣布结束,而由他们得出结论。
赵德良站起来,走到办公桌前,开始清理东西。唐小舟知道,这是准备离开了。他迅速站起来,将茶杯拿过,到厕所里去洗,返回时,赵德良已经整理好,对他说,我们走吧。
外面在下雨,赵德良坐上了唐小舟的车。赵德良问,这段时间你在外面跑,家里怎么样?
唐小舟耸了耸肩,说,就那样吧,凑合着过。
赵德良说,家庭问题,还是要处理好。
唐小舟不想谈这个问题,自己那个家,能处理好吗?现在这么拖着,谷瑞丹似乎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真是一个奇怪的女人。他想,自己将这个问题交给她去处理吧,她想这么过,就这么过好了,她如果觉得过下去实在没意思,主动提出离婚,他自然会非常乐意。
他说,我也想处理好。可是,她心里有别的男人,心不在我这里。
到了房间门口,唐小舟小心地将车停在门前,以便赵德良一步便可以跨到门檐下。他正要下去替赵德良开门,赵德良说,算了,在下雨,又这么晚了,你不下来了。明天下午,常委会继续开会,你来一下吧。上午,你可以在家睡觉,下午来就行了。
唐小舟仍然准备下车,赵德良已经自己打开了车门。赵薇听到汽车声,立即打开门出来,恰好见赵德良下车,她伸出一只手,扶了赵德良。赵德良跟着她进了房间,唐小舟只好启动汽车,向前驶去。
他不想回家,便给徐雅宫打了个电话。徐雅宫和另一个女孩合租房子,他开了车到她的门口,将她接了,一起来到喜来登。因为第二天上午不必去,唐小舟放心大胆地睡觉。
下午到了省委,唐小舟才知道赵德良为什么叫他上午不必去。说是常委会,实际上只是常委值班会,到场的只有几个常委。非常时期,在家的常委们集中在一起,遇到突发情况,临时决策。绝大多数常委和省政府的副省长们,已经深入到第一线。
唐小舟在这里,帮不上什么忙,仅仅只是给他们倒水。
直到吃过晚饭,常委们才陆续从各地赶回来。有些人甚至忙得连晚饭都没顾上吃,唐小舟又去替他们张罗,让食堂做些饭菜送上来。常委们凑在一起,谈的还是防汛减灾。哪些地方受灾了,采取了哪些措施,哪些地方还存在隐患,正在想办法。大家所谈的一切,全部由余丹鸿记录下来,第二天以明传电报的方式,冠以省委常委会纪要的名称,发送到县一级,再由县委发送给各乡镇。
晚上十点,防汛的事谈得差不多了,赵德良说,正好,大多数常委都在,我们来讨论一下扫黑的事吧。小舟,你做一下记录。丹鸿同志,你记得会后和未到的常委们通一下气,看他们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看法。
唐小舟立即拿出笔记本,准备记录。
赵德良说,扫黑的情况,公安厅每期的情况通报,相信大家都已经看过。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我想,也不需要让公安厅的同志来介绍了吧?
常委们纷纷表示已经了解大致情况,公安厅的情况通报很清楚。
赵德良说,那好,时间不早了,最近事情比较多,我们就省了这道手续,直接进入正题。正题是什么呢?有关扫黑行动,目前的认识比较混乱,各种想法各种意见或者说各种建议都有。我归纳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条。一条,主要是基层公安部门的意见,他们认为,扫黑工作进行了一个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说柳泉市的扫黑行动,成果是有目共睹的。而另一些市州,不能说没有成果,但也基本告一段落,是不是就此收兵?第二条,有些市州,虽然未能查到黑恶势力,还是查清了一批大案要案,只是相关案犯,闻风而逃,是追逃,还是暂时放一放?如果追逃,办案经费的压力巨大,省里恐怕得拨一笔专款,而且,这笔款的数目不会小。还有一种意见,现在到了汛期,各地的防汛任务压头,尤其是公安部门,往往是防汛主力。到了七月,属于主汛期,防汛任务会更重。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各市的公安主官都不在岗,很让人不放心。此时,是不是把扫黑工作暂停下来,集中力量防汛?第四条意见,柳泉市的相关案情,基本已经查清了,是不是应该结案?我估计,大家可能还听到其他一些意见,都说说吧,你们怎么看?
这件事,确实敏感,常委们虽然个个都发了言,但所说的话,基本没什么内容,只是将某些人的话或者赵德良的话重复一下。唐小舟算是看明白了,大家抱定的宗旨只有一个:扫黑行动,是你赵德良的行动,现在搞成这样,屁股还是你自己来揩吧。
赵德良见大家都表了态,并没有什么新东西,便说,那好,我来归纳一下。第一,关于柳泉市,就按公安厅的意见办,已经查明了的,够刑罚的,交给检察院起诉,不够刑罚的,由柳泉市公安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个别没有查清的或者有疑点的,由公安厅决定,酌情处理。第二,各市公安局的专案小组,暂停工作,相关人员归位,将主要精力,放在日常工作以及当前的防汛减灾工作中去。第三,相关公安局长,各回各的岗位吧。目前防汛减灾工作的任务非常繁重,公安局长,要尽快起到应有的作用。第四,必须强调,扫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目前只是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还没有取得根本性胜利。各市州县公安局,务必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做到有黑必扫,逢黑必办,决不姑息。对这几条,同志们都有些什么意见?
每位常委都表态了,归纳起来就只一句话,同意。唐小舟看出来了,这个结论对于大多数常委来说,下得极其勉强。他们心里是有不同意见的,有些人是不想让赵德良太难堪,另一些人,恐怕不会就这么轻易放过此事吧。
赵德良说,那好,丹鸿同志草拟一个决定,以省委的名义发下去。
余丹鸿问,发到哪个级别?
赵德良说,发到市委以及相关厅局一级吧,各市公安局,由政法委和公安厅根据省委精神进行安排,我们就不必给他们发文件了。
丁应平问,扫黑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是不是需要宣传方面配合一下?
赵德良说,宣传就算了。当前的首要任务是防汛减灾。不要把这个主题冲淡了。
唐小舟想,果然收了。这个结果,早在几个月前,他已经预料到了。同时,他也为此忧心忡忡,表面上看,事情就这么过去了,问题在于,赵德良想这么过去,别人也这么想吗?如果有人不想划上句号,而想借机生事的话,会生出什么事来?
进入七月之后,防汛工作更加严峻,江南省有一湖三江四水,一湖是岳衡湖,三江分别是长江、雍江和柳江,四水是境内的四条支流。因为连日暴雨,江水涨猛,各地段水位严重超警戒线,整个江南省,四处告急。省委省政府所有领导,全部下到抗洪前线现场指挥,赵德良留余丹鸿和侯正德守在家里,他带着唐小舟去了岳衡湖。枯水季节,岳衡湖湖面都有二千多平方公里,现在,湖面面积,已经超过了四千平方公里。湖区沿线,被划分成了几十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又划分了责任段,其中有十几段,属于历史上的高险段。
那段时间,赵德良几乎每天都呆在冲锋舟上,一会儿跑到这个责任段指挥,一会儿又跑到那个责任段查看险情。整个岳衡湖建立了一个总指挥部,赵德良几乎没有在总指挥部里呆过。唐小舟不得不紧紧地跟着赵德良,最让他心惊肉跳的是乘冲锋舟。倒不是他自己怕有危险,而是必须保证赵德良的绝对安全,随时做好为赵德良牺牲自己的准备。那几天,因为精神高度紧张,晚上做梦,自己都是在冲锋舟上。
洪峰过去后,长江的水位开始下降,警戒已经解除,但是,江水仍然很满,为了不给长江造成压力,沿线各湖区排洪按照国家防总的统一部署进行,任何单位都不能自行其事,如此一来,岳衡湖的水位并没有下降,压力未能解除。赵德良丝毫不敢松懈,仍然带着唐小舟在湖区走动,不放过每一个可能的隐患。
正在此时,唐小舟的手机响了,他拿起一看,是余丹鸿。
余丹鸿问,赵书记在你身边吗?
唐小舟说,在。
余丹鸿说,你把电话给赵书记。
赵德良接过电话,表情显得很凝重,一直是嗯嗯嗯地答应,并没有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挂断电话后,赵德良对唐小舟说,你去准备一下,我们赶回去。
唐小舟暗吃一惊,现在赶回去?已经到了晚饭时间呀。他问,吃了晚饭就走吗?
赵德良说,不吃了,你去找点东西,我们在路上吃吧。
唐小舟再次惊了一下,什么事这么急?这里是湖区,路况不好,需要五个小时左右,才能绕上高速公路,上了高速,还需要三个小时才能到达省城外围,进城大概还需要一个小时。回到家,岂不是凌晨三四点了?难道还有比抗洪更大的事吗?
当晚将赵德良送达后,他很想给侯正德打个电话问一问情况,再一想,现在是凌晨四点钟,把人家从床上叫起来,太不人道了。唐小舟并没有回家,住在赵德良那里。一大早,赵德良还没有起床,他便爬起来,捂着话筒,给侯正德打电话。
侯正德说,好像是北京有个调查组下来了,具体情况,我不是太清楚。
唐小舟不甘心,问道,北京的调查组?有说法吗?
侯正德说,我听韦成鹏冒了一句,说是来调查扫黑行动的。好像有人把这事捅到上面去了。
唐小舟心里一凉,暗想,难道真的出招了?这一招够毒够绝,可算是一剑封喉呀。
唐小舟已经意识到,这是继自然洪峰之后的一次政治洪峰。难怪当初赵德良那么长时间下不了扫黑的决心,此事竟然如此凶险,官场的水,实在太深了。赵德良之所以犹豫,正在于看到了今天可能存在的危机吧?这恰好说明,赵德良这个人,实在是太有远见了。
通过电话,唐小舟迅速洗漱,然后候着赵德良,并且小心地观察他,希望从他的表情、行为等方面,判断出他对此次调查组进驻的态度以及做法。可是,赵德良显得异常平静,仍然是一早出门锻炼身体,唐小舟随行。
在这方面,侯正德不如唐小舟。唐小舟是从早晨六点钟起,便跟着赵德良,侯正德并没有过来陪同赵德良锻炼,通常是赵德良早餐吃到一半的时候,侯正德和冯彪才会到达。今天情况略有不同,冯彪长时间开车,十分疲劳,昨晚分别时,赵德良已经吩咐过他,早晨他将步行上班,不用来接。侯正德并不清楚赵德良昨天半夜时回来了,早晨接到唐小舟的电话后才知道此事,所以急急地赶了过来。到达时,赵德良和唐小舟刚刚晨运结束。
回到住地,赵薇已经摆好了早餐。赵德良看到侯正德,主动说,正德来了?吃早餐没有?一起吃。
侯正德说已经吃过了。唐小舟便陪着赵德良一起吃早餐。这件事,令侯正德羡慕不已,要知道,陪一号首长吃早餐,那可是一种待遇,这种待遇,自己是没法得到的,整个江南省,大概也没几个人能够享受这种待遇。侯正德也因此看出,唐小舟在赵德良身边的地位,绝对不是其他人可比。
赵德良一边吃早餐,一边问侯正德,正德,这段时间,没什么特别的事吧?
唐小舟知道,赵德良这是无话找话。他虽然好几天不在省委,省里一天好多次电话电报以及其他方式向他汇报。所有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能有什么大事?
侯正德并不完全明白这一点,竟然向他汇报了一大堆。一旁的唐小舟看着心急,暗想,都是些什么鸡毛蒜皮,这也值得说?
吃过早餐去上班,赵德良独自在前面走,侯正德和唐小舟在后面跟着。
唐小舟仔细观察赵德良走路的步幅身态,步幅还是那么细碎,每一次向前伸脚的时候,脚尖微微有点外八,有种京剧中小生迈着方步的感觉。他的双手还是向后摆动,手掌一如既往地像鸭蹼一般在后背翻动,显得那么自如那么淡然又是那么自信,丝毫看不出他正面临巨大压力。
扫黑行动虽然停止了,唐小舟的职位并没有确定,侯正德仍然跟着赵德良,所坐的也是唐小舟以前的办公室。如此一来,唐小舟在三楼就没有位置了。好在他是一处处长,在二楼还有一个位置。
陪着赵德良在三楼转了一圈,感觉没什么特别的事,唐小舟回到二楼,坐下来,打开报纸,看着上面的标题。报纸上全是抗洪的消息,军民抗洪的大幅照片,领导人的视察,抗洪中涌现的各种英雄事迹。再没有一个字提到扫黑,更不可能提到北京调查组的事。
看着报纸,唐小舟心里觉得好笑,媒体做的是新闻,可这里登出来的东西,对老百姓确实算是新闻,对于官场尤其是官场核心来说,全都是旧闻,一点新的感觉都没有。所有新闻,就像防洪大堤的管涌一样,全都隐藏在下面,不到总暴发的时候,你根本看不出来。以前自己还一门心事为这个新闻事业而奋斗,可他又哪里料到,这个所谓的新闻事业,其实是在拾人牙慧,是在炒剩饭?
韦成鹏进来了。他并没有敲门,脚步放得很轻,进门之后,还向后望了一眼,然后将门小心地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