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汉皇刘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都背的什么?居然是《列女传》。这里面的东西,这么小的孩子能理解吗?也太为难孩子了吧,还不如学学《三字经》、《百家姓》呢。一念至此,忽然刘备便一愣,这里哪有什么三百千?三百千的出现,还要到几百年后呢。刘备忽然就兴奋了起来。怎么就把这给忘了呢?
自己规范了句读,弄出了格物,怎么偏偏就把三百千给忘了?刘备思索了一会,便笑了。自己忘记的原因是因为当初想把拼音给弄出来,后来发觉拼音在这里根本就不切实际。因为这里大家都讲河洛雅言。跟后世普通话完全不一样,跟自己家乡幽州涿县的本地话也不一样。而大家虽然方言千万种,但只要在朝为官,或者游学,河洛音那是必需学会的。在这里,河洛音就等同于后世拼音的地位。所以后世的拼音在这里根本就没有生存的环境。是以当时自己认真考虑了一番,便放弃了。结果连带着有着巨大影响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都没有想起来。
归根到底,还是自己以前没养过小孩啊。现在一看到自己两个宝贝女儿,这么点大就要背诵《列女传》,简直是不能忍。后世自己八岁多的时候在干嘛,还在幼儿园里玩泥巴呢。算了,《列女传》太复杂,自己闲来读读还差不多。还是别折磨孩子了。给她们弄点趣味读物吧。
嗯,《三字经》和《百家姓》这两种,目前看来不合适。《三字经》不说后面的很多典故这个时候还没有。就是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要是自己说出来。那也是不妥的。儒家已经够乱的了,古文、今文两派正在憋着劲儿互掐,自己又弄了个格物派。虽然信的人不少,但反对的也很多。而孟子与荀子,一个讲究性善,一个讲究性恶。以自己如今的身份,贸然提倡性本善,搞不好荀子门徒就得有意见了……
《百家姓》更不可能第一句来上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真要这样,只怕天下人会群起而攻之。第一个姓应该是国姓刘嘛,第二个,嗯,袁、杨、崔、李等世家,都有实力争一争。咳咳,还是算了,没必要和他们打口水战。既然无法让所有人满意,那么自己还是不捅这个蜂窝了。
至于《千字文》,嗯,很符合现在的环境。读来琅琅上口、字字压韵不说,关键是这内容无比正确,既能教育孩子,又不需要什么改动。简直是给孩子们启蒙的最好读物啊。从历代大家对此文的评价便可知道,确实是绝妙文章。嗯,改天找个机会,把它给抛出来,震一震学院里那些眼高过顶的家伙。
想着大家被自己《千字文》惊呆了的场景,刘备心中不禁偷偷暗笑起来……
夏五月,凉州密探传信回来,王允与士孙瑞等,密见频繁,看来王允等人是要准备下手了。刘备回信指示,随时关注吕布动向,尽最大可能,营救蔡邕。
消息传了回去,刘备也就放下心来。隔这么远,密探能不能成功,他也不知道。不过就算失败,自己也问心无愧了。毕竟自己已经尽力了。
却说吕布在长安,因投董卓时,誓为父子。因此甚得董卓之信爱。董卓也是自己知道自家事,自己搞得天怒人怨,搞不好哪天就有死士刺客冒出来。自己决不能给那些人机会。于是出入宫禁府邸,常以吕布侍卫,须臾不得离。然则董卓性格暴躁易怒,吕布进退稍有失董卓之意,便引来一顿劈头盖脸的痛骂。
有一次甚至董卓拨出身后手戟以掷吕布。要不是吕布敏捷,身手过人,搞不好就要重伤。虽然后来董卓怒气平了,又好言抚慰。吕布心中还是愤愤不能平。自己好歹也是纵横一方的勇将,如今拜你为义父,屈身在你跟前,护你周全。你不感激,好好待我也便罢了。反而三番五次的责骂。当我是你儿子还是猪狗啊?最让吕布心忧的是,董卓脾气说来就来了,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又要发疯?这一次躲过了手戟,下一次呢?再下一次呢?
吕布开始为自己的小命担忧了。再看朝中大臣绝大多数和董卓势同水火。吕布再傻,也知道不对头了。他开始怀疑起自己当初在洛阳投靠董卓是否正确?虽然自己跟了董卓,先为骑都尉,后又转中郎将,不久又得封亭侯。可是这都是自己应该得到的。自己为董卓除了丁原,率了并州军将投了董卓,使得董卓在洛阳无人能抗,这不全赖自己之力吗?
要是自己当初不投董卓,一心一意护卫丁原、朝廷和天子,说不定自己如今也一样是侯爵了。当今乱世,大丈夫还怕得不到重用,不能崛起乎?
一念至此,吕布就心中郁闷万分。正因为如此,吕布对司徒王允的刻意接近,并未拒绝。在他看来,能得司徒的拉拢,不正是自己能力的体现吗?
。这都背的什么?居然是《列女传》。这里面的东西,这么小的孩子能理解吗?也太为难孩子了吧,还不如学学《三字经》、《百家姓》呢。一念至此,忽然刘备便一愣,这里哪有什么三百千?三百千的出现,还要到几百年后呢。刘备忽然就兴奋了起来。怎么就把这给忘了呢?
自己规范了句读,弄出了格物,怎么偏偏就把三百千给忘了?刘备思索了一会,便笑了。自己忘记的原因是因为当初想把拼音给弄出来,后来发觉拼音在这里根本就不切实际。因为这里大家都讲河洛雅言。跟后世普通话完全不一样,跟自己家乡幽州涿县的本地话也不一样。而大家虽然方言千万种,但只要在朝为官,或者游学,河洛音那是必需学会的。在这里,河洛音就等同于后世拼音的地位。所以后世的拼音在这里根本就没有生存的环境。是以当时自己认真考虑了一番,便放弃了。结果连带着有着巨大影响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都没有想起来。
归根到底,还是自己以前没养过小孩啊。现在一看到自己两个宝贝女儿,这么点大就要背诵《列女传》,简直是不能忍。后世自己八岁多的时候在干嘛,还在幼儿园里玩泥巴呢。算了,《列女传》太复杂,自己闲来读读还差不多。还是别折磨孩子了。给她们弄点趣味读物吧。
嗯,《三字经》和《百家姓》这两种,目前看来不合适。《三字经》不说后面的很多典故这个时候还没有。就是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要是自己说出来。那也是不妥的。儒家已经够乱的了,古文、今文两派正在憋着劲儿互掐,自己又弄了个格物派。虽然信的人不少,但反对的也很多。而孟子与荀子,一个讲究性善,一个讲究性恶。以自己如今的身份,贸然提倡性本善,搞不好荀子门徒就得有意见了……
《百家姓》更不可能第一句来上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真要这样,只怕天下人会群起而攻之。第一个姓应该是国姓刘嘛,第二个,嗯,袁、杨、崔、李等世家,都有实力争一争。咳咳,还是算了,没必要和他们打口水战。既然无法让所有人满意,那么自己还是不捅这个蜂窝了。
至于《千字文》,嗯,很符合现在的环境。读来琅琅上口、字字压韵不说,关键是这内容无比正确,既能教育孩子,又不需要什么改动。简直是给孩子们启蒙的最好读物啊。从历代大家对此文的评价便可知道,确实是绝妙文章。嗯,改天找个机会,把它给抛出来,震一震学院里那些眼高过顶的家伙。
想着大家被自己《千字文》惊呆了的场景,刘备心中不禁偷偷暗笑起来……
夏五月,凉州密探传信回来,王允与士孙瑞等,密见频繁,看来王允等人是要准备下手了。刘备回信指示,随时关注吕布动向,尽最大可能,营救蔡邕。
消息传了回去,刘备也就放下心来。隔这么远,密探能不能成功,他也不知道。不过就算失败,自己也问心无愧了。毕竟自己已经尽力了。
却说吕布在长安,因投董卓时,誓为父子。因此甚得董卓之信爱。董卓也是自己知道自家事,自己搞得天怒人怨,搞不好哪天就有死士刺客冒出来。自己决不能给那些人机会。于是出入宫禁府邸,常以吕布侍卫,须臾不得离。然则董卓性格暴躁易怒,吕布进退稍有失董卓之意,便引来一顿劈头盖脸的痛骂。
有一次甚至董卓拨出身后手戟以掷吕布。要不是吕布敏捷,身手过人,搞不好就要重伤。虽然后来董卓怒气平了,又好言抚慰。吕布心中还是愤愤不能平。自己好歹也是纵横一方的勇将,如今拜你为义父,屈身在你跟前,护你周全。你不感激,好好待我也便罢了。反而三番五次的责骂。当我是你儿子还是猪狗啊?最让吕布心忧的是,董卓脾气说来就来了,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又要发疯?这一次躲过了手戟,下一次呢?再下一次呢?
吕布开始为自己的小命担忧了。再看朝中大臣绝大多数和董卓势同水火。吕布再傻,也知道不对头了。他开始怀疑起自己当初在洛阳投靠董卓是否正确?虽然自己跟了董卓,先为骑都尉,后又转中郎将,不久又得封亭侯。可是这都是自己应该得到的。自己为董卓除了丁原,率了并州军将投了董卓,使得董卓在洛阳无人能抗,这不全赖自己之力吗?
要是自己当初不投董卓,一心一意护卫丁原、朝廷和天子,说不定自己如今也一样是侯爵了。当今乱世,大丈夫还怕得不到重用,不能崛起乎?
一念至此,吕布就心中郁闷万分。正因为如此,吕布对司徒王允的刻意接近,并未拒绝。在他看来,能得司徒的拉拢,不正是自己能力的体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