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为夫后悔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老爷齐允寿慌了神,老母亲平日里虽说看着还硬朗,实则内里藏着旧疾,眼看人干黄枯瘦,所有的病症都发了出来又都不明了,熬了两日,请遍金陵名医都是摇头,不敢下药,口中亦不过是些安抚之言。齐允寿再不敢担着,派人连夜快马往京师齐允年处报病危,嘱他速速归乡侍母。
老太太这一躺倒,大太太阮夫人和二太太闵夫人自是寸步不离守在跟前儿,孙辈们除了长孙齐天佑将将升了新职不敢怠慢依旧每日往府衙去,其他孙辈们都早起就候在正院厢房,随时侍奉;只不过早就是府外之人的齐天睿头几日还常进府请安,问医问药,后来几日便不见了踪影,家人习以为常,亦不曾有人问一声。
老人这一病,闵夫人自是不想老人家当真有个好歹,毕竟这些年齐二老爷于她虽不冷不热,婆婆却是待她不薄,只是守在病榻旁,老人也一时半刻地不睁眼,难免有自己的心思。琢磨着若是老太太真过去了,这府里一孝三年,天睿的婚事该是又拖下了,宁家那女孩儿怕是也耽搁得岁数大了,倚着这个,托人说些好话不知可能就势将婚退了?到时候便是一个府里住着,东西两院毕竟各房是各房,大老爷大太太又如何能强人所难?这比进门再休了她便宜得多,这么想着,竟是叹老天果然自有安排,不至薄待她如此。
老太太的病就这么一日拖着一日,眼看着出气比进气多。齐允寿每日早早守在堂屋,亲奉汤药,不敢走动,用几口粥几块点心便是一整天。莫说年过半百的身子,便是这心里头也有些撑不住。倒并非久病床前不耐,只是齐允寿应着名儿是齐府大老爷,实则是做了一辈子的公子。自小聪慧异常,十月开口,三岁识千字,六岁便在翰林院中与老学究们辩驳,世人皆叹文曲再世。齐老太爷自是最为得意,实指望他博览群书能博古通今,却不曾想越长大越成了书痴,终究读成了书虫,只认得书。当年十四岁一甲一名高中会元,先皇听说是翰林院齐师傅的大公子,十分赞赏,本是要钦点状元委以重任,谁曾想殿试之上,齐允寿拙口笨腮、木讷不敢言,全然不如文章上的锦心绣口。先皇大失所望,惜才之心不得已,点做榜眼,放到翰林院下的书院编书。
一个榜眼,一个闲职,齐允寿算是给老父做了交代,从此鱼儿归水,只钻书堆,再不曾在世上露面。曾经是凡事倚着老父,只要有书,万事足以;老父走后,有老母亲掌家坐镇,并有二弟帮持,遂齐允寿从不曾当真为着什么事烦恼,做过什么主。谁曾想,二弟罹患恶疾先走一步,三弟远在他乡,如今老母亲又病危在床,真真是一桩接着一桩。
夜里齐允寿长吁短叹,不成寐,一坐就是大半宿。姨娘方氏瞧在眼中不免心疼,为他披衣奉汤,软声开解。因劝道:老太太年过古稀已是高寿,如今亦尽了人事,儿孙们只能求福。与其空坐着发愁叹气,不如张罗身后之事,冲一冲,若是冲好了自是大家的福,若是当真不好了,亦不至手忙脚乱,弄得不好给人瞧了去,不说儿子伤心不支,倒似不懂事、不够尊重。齐允寿不觉悲从中来,仿佛天地四面坍塌,哽咽难言。
方姨娘瞧着脸色,又道:虽说三老爷说话儿就到了,可他毕竟不曾在金陵久住,人生地不熟,凡事还是得咱们府里操持。场面上的应酬自是有老爷您和天佑,剩下的事不如交给天悦,一来横竖祖坟早就派好,外头的杂事由他张罗,里头自然有大太太二太太,我在一旁也帮持着,再不会有错;二来孩子大了,也该历练历练。齐允寿听了,无他法,又觉安排得极是,便道:明日我与你太太商议便是。
次日一早,齐允寿便来到大太太房中。阮夫人将将起身,正捡着衣裳,一听这话,心中不大痛快。这姨娘原是家学一位师傅的女儿,因着一手漂亮的小楷书常为书本做批注,一天入了这书呆子老爷的眼,便勾了魂儿,又约了几篇文章来去,木讷之人按捺不得竟是未见人就到父母处去讨要。巧不巧的当时阮夫人自己身子不济,便只得应了,将她纳进了门。原以为穷酸书生家出身必是中规中矩,谁曾想这女子极会撩人,哄得这呆老爷千好万好。到今日,自己膝下只有儿子天佑,虽说是长房长孙占尽势头,可那边却是一个又一个地生,先是儿子天悦,又添了女儿秀筠,老了老了前几年竟是又生了个小的天旭。原先还知道收敛从不插手府中事,如今儿子大了,知道动手了。只是这如何是争得的?却如今天佑忙,分不了身,当下计较也计较不出什么,不如就给天悦,老太太丧礼事大,不出岔子才怪!遂阮夫人赔笑道,也好,就依老爷的。见夫人应允,齐允寿更觉此事甚周到,放下心来。
齐允寿又往前头去瞧过老太太,这便将天佑天悦兄弟二人叫到了自己房中商议。天佑一听皱了眉,这是大事,天悦一人如何撑得住?天悦倒似平和,只道,大哥放心,这不是还有二哥么?二叔的丧礼不就是他一手张罗的。天佑摆手道:不提倒罢。二叔是官中人,丧礼是有例的,天睿不循例办得如此张扬,如今官中尚有微词。老太太身上有诰命之封,又是咱家老祖宗,他又要折腾得怎样?老太爷身为翰林师傅,一生清廉,如今朝中同僚仍在,差池一分都使不得!更况,三叔将将领了圣命外任西北,此时再张扬生事,不知深浅,坏了事谁担待得起?齐允寿闻言吓得一身冷汗,赶紧道:天佑所言极是,此事不必牵扯天睿,还是你兄弟二人操办,一定要小心行事。天悦挣了挣眉,没再做声。
而后父子三人传了早饭,边吃边议。眼下最当紧的一是寿衣装殓,二就是摆布道场。有传道,道场器乐一起,经文广诵便阴阳相通,来索命的无常被拖延,为一口残息的人与阎王再通融几年阳寿。寿衣一事老太太早有预备,至于棺木,天佑道待他今日办差后亲自去寻,齐允寿拦了,说也交由天悦去办。天佑应下,只又嘱咐:先循例,去年转运使韩大人家老太夫人是如何操办,咱们要更收敛,切莫逾矩。
三人正说着,就听院子里吧嗒嗒急匆匆奔来的人声带着哭腔:“大老爷!大老爷!”齐允寿大惊,猛起身,一阵头晕脚软。天佑天悦赶紧扶了,便见帘子外扑进一个人,三人定睛瞧正是老太太身边的丫头双玉,天佑紧问:“出什么事了??“
“大老爷!大爷!三爷!”双玉连哭带喊,“大太太让您们快去瞧瞧,睿二爷带了个疯癫老和尚来要给老太太下火针呢!大老爷……”
☆、第7章贵人相助
双玉的哭喊搅得齐允寿一股急火,推开两个儿子拔腿就走,天佑天悦赶紧跟上。
这一路,齐允寿心里火烧火燎。二弟允康家的这位小侄天睿打小就是个惹祸的猴子,家学里的师傅被他气走无数,便是圣典经书在手也能把出一副浪荡的样子!一府上下简直是无孔不入,折腾得神鬼皆愁!想来当年二弟亦是忍无可忍,毕竟在官中统管江南乡试,是一众书生的父母,若是自己的儿子都不学无术,如何服人?只是,千不该万不该将他撵出门去,原本在府中好歹有约束,这一出去,竟似放虎归山,不几年便名声大噪。齐允寿自认并非清高不屑商贾,只是典当与古玩,此等肆人之奢欲与苦困行“辩”“诈”之术,怎该是读书人家子弟当为的?二弟撒手而去却偏偏把这小爷招了回来,如今落在他肩头,如何招架得住?
提起齐天睿,齐允寿心中似堵了一团乱麻,连那传话中的细症都不及琢磨,脚下只赶。三人匆匆来到福鹤堂,石阶上已是传来房中争执,只听得大太太阮夫人的声儿不知是挑得太高还是气得发抖,颤巍巍地变了调:“你倒不必与我摆你那小爷的架子!老爷们都还在,哪里就轮到小辈来指派!你当是你在外头那三尺的铺子?!”
一家子再不睦和总还顾着大家的体面,虽说偌大的齐府几年前便由阮夫人当家,威严自是,可平日里隔着房又有老太太在,遂与西院二房从来都在面子上铺得平平整整、多有照顾,便是妯娌不亲也断不会去招惹齐天睿。这一听竟是语不择言,甚而有些气急败坏,让门外的三个男人不由得三步并作两步赶紧进了门。
老太太的卧房绵帘紧掩,堂屋上一众人,一边是阮夫人,一边是齐天睿和闵夫人,方姨娘带着小儿子天旭夹在中间,不知所向。众人身后的太师椅上一团东西入眼,定睛瞧,与其说是坐着倒不如说是蜷缩着一个干瘦如柴的小老儿,一顶斗笠破烂不堪、毡片儿似地扣在头上,又破又旧的和尚袍子早已污得瞧不出颜色,一双草鞋赤着脚,粗筋黑甲,简直不堪入目。此刻这小老儿似与堂上全无瓜葛,端着白玉瓷碗咂咂地嘬着茶,热气熏得眉毛胡子湿哒哒的粘在脸上,猥琐至极,莫说佛气,便是一点正经人气都不见!
齐允寿即刻皱了眉,沉声道:“何事吵嚷?”
老爷齐允寿慌了神,老母亲平日里虽说看着还硬朗,实则内里藏着旧疾,眼看人干黄枯瘦,所有的病症都发了出来又都不明了,熬了两日,请遍金陵名医都是摇头,不敢下药,口中亦不过是些安抚之言。齐允寿再不敢担着,派人连夜快马往京师齐允年处报病危,嘱他速速归乡侍母。
老太太这一躺倒,大太太阮夫人和二太太闵夫人自是寸步不离守在跟前儿,孙辈们除了长孙齐天佑将将升了新职不敢怠慢依旧每日往府衙去,其他孙辈们都早起就候在正院厢房,随时侍奉;只不过早就是府外之人的齐天睿头几日还常进府请安,问医问药,后来几日便不见了踪影,家人习以为常,亦不曾有人问一声。
老人这一病,闵夫人自是不想老人家当真有个好歹,毕竟这些年齐二老爷于她虽不冷不热,婆婆却是待她不薄,只是守在病榻旁,老人也一时半刻地不睁眼,难免有自己的心思。琢磨着若是老太太真过去了,这府里一孝三年,天睿的婚事该是又拖下了,宁家那女孩儿怕是也耽搁得岁数大了,倚着这个,托人说些好话不知可能就势将婚退了?到时候便是一个府里住着,东西两院毕竟各房是各房,大老爷大太太又如何能强人所难?这比进门再休了她便宜得多,这么想着,竟是叹老天果然自有安排,不至薄待她如此。
老太太的病就这么一日拖着一日,眼看着出气比进气多。齐允寿每日早早守在堂屋,亲奉汤药,不敢走动,用几口粥几块点心便是一整天。莫说年过半百的身子,便是这心里头也有些撑不住。倒并非久病床前不耐,只是齐允寿应着名儿是齐府大老爷,实则是做了一辈子的公子。自小聪慧异常,十月开口,三岁识千字,六岁便在翰林院中与老学究们辩驳,世人皆叹文曲再世。齐老太爷自是最为得意,实指望他博览群书能博古通今,却不曾想越长大越成了书痴,终究读成了书虫,只认得书。当年十四岁一甲一名高中会元,先皇听说是翰林院齐师傅的大公子,十分赞赏,本是要钦点状元委以重任,谁曾想殿试之上,齐允寿拙口笨腮、木讷不敢言,全然不如文章上的锦心绣口。先皇大失所望,惜才之心不得已,点做榜眼,放到翰林院下的书院编书。
一个榜眼,一个闲职,齐允寿算是给老父做了交代,从此鱼儿归水,只钻书堆,再不曾在世上露面。曾经是凡事倚着老父,只要有书,万事足以;老父走后,有老母亲掌家坐镇,并有二弟帮持,遂齐允寿从不曾当真为着什么事烦恼,做过什么主。谁曾想,二弟罹患恶疾先走一步,三弟远在他乡,如今老母亲又病危在床,真真是一桩接着一桩。
夜里齐允寿长吁短叹,不成寐,一坐就是大半宿。姨娘方氏瞧在眼中不免心疼,为他披衣奉汤,软声开解。因劝道:老太太年过古稀已是高寿,如今亦尽了人事,儿孙们只能求福。与其空坐着发愁叹气,不如张罗身后之事,冲一冲,若是冲好了自是大家的福,若是当真不好了,亦不至手忙脚乱,弄得不好给人瞧了去,不说儿子伤心不支,倒似不懂事、不够尊重。齐允寿不觉悲从中来,仿佛天地四面坍塌,哽咽难言。
方姨娘瞧着脸色,又道:虽说三老爷说话儿就到了,可他毕竟不曾在金陵久住,人生地不熟,凡事还是得咱们府里操持。场面上的应酬自是有老爷您和天佑,剩下的事不如交给天悦,一来横竖祖坟早就派好,外头的杂事由他张罗,里头自然有大太太二太太,我在一旁也帮持着,再不会有错;二来孩子大了,也该历练历练。齐允寿听了,无他法,又觉安排得极是,便道:明日我与你太太商议便是。
次日一早,齐允寿便来到大太太房中。阮夫人将将起身,正捡着衣裳,一听这话,心中不大痛快。这姨娘原是家学一位师傅的女儿,因着一手漂亮的小楷书常为书本做批注,一天入了这书呆子老爷的眼,便勾了魂儿,又约了几篇文章来去,木讷之人按捺不得竟是未见人就到父母处去讨要。巧不巧的当时阮夫人自己身子不济,便只得应了,将她纳进了门。原以为穷酸书生家出身必是中规中矩,谁曾想这女子极会撩人,哄得这呆老爷千好万好。到今日,自己膝下只有儿子天佑,虽说是长房长孙占尽势头,可那边却是一个又一个地生,先是儿子天悦,又添了女儿秀筠,老了老了前几年竟是又生了个小的天旭。原先还知道收敛从不插手府中事,如今儿子大了,知道动手了。只是这如何是争得的?却如今天佑忙,分不了身,当下计较也计较不出什么,不如就给天悦,老太太丧礼事大,不出岔子才怪!遂阮夫人赔笑道,也好,就依老爷的。见夫人应允,齐允寿更觉此事甚周到,放下心来。
齐允寿又往前头去瞧过老太太,这便将天佑天悦兄弟二人叫到了自己房中商议。天佑一听皱了眉,这是大事,天悦一人如何撑得住?天悦倒似平和,只道,大哥放心,这不是还有二哥么?二叔的丧礼不就是他一手张罗的。天佑摆手道:不提倒罢。二叔是官中人,丧礼是有例的,天睿不循例办得如此张扬,如今官中尚有微词。老太太身上有诰命之封,又是咱家老祖宗,他又要折腾得怎样?老太爷身为翰林师傅,一生清廉,如今朝中同僚仍在,差池一分都使不得!更况,三叔将将领了圣命外任西北,此时再张扬生事,不知深浅,坏了事谁担待得起?齐允寿闻言吓得一身冷汗,赶紧道:天佑所言极是,此事不必牵扯天睿,还是你兄弟二人操办,一定要小心行事。天悦挣了挣眉,没再做声。
而后父子三人传了早饭,边吃边议。眼下最当紧的一是寿衣装殓,二就是摆布道场。有传道,道场器乐一起,经文广诵便阴阳相通,来索命的无常被拖延,为一口残息的人与阎王再通融几年阳寿。寿衣一事老太太早有预备,至于棺木,天佑道待他今日办差后亲自去寻,齐允寿拦了,说也交由天悦去办。天佑应下,只又嘱咐:先循例,去年转运使韩大人家老太夫人是如何操办,咱们要更收敛,切莫逾矩。
三人正说着,就听院子里吧嗒嗒急匆匆奔来的人声带着哭腔:“大老爷!大老爷!”齐允寿大惊,猛起身,一阵头晕脚软。天佑天悦赶紧扶了,便见帘子外扑进一个人,三人定睛瞧正是老太太身边的丫头双玉,天佑紧问:“出什么事了??“
“大老爷!大爷!三爷!”双玉连哭带喊,“大太太让您们快去瞧瞧,睿二爷带了个疯癫老和尚来要给老太太下火针呢!大老爷……”
☆、第7章贵人相助
双玉的哭喊搅得齐允寿一股急火,推开两个儿子拔腿就走,天佑天悦赶紧跟上。
这一路,齐允寿心里火烧火燎。二弟允康家的这位小侄天睿打小就是个惹祸的猴子,家学里的师傅被他气走无数,便是圣典经书在手也能把出一副浪荡的样子!一府上下简直是无孔不入,折腾得神鬼皆愁!想来当年二弟亦是忍无可忍,毕竟在官中统管江南乡试,是一众书生的父母,若是自己的儿子都不学无术,如何服人?只是,千不该万不该将他撵出门去,原本在府中好歹有约束,这一出去,竟似放虎归山,不几年便名声大噪。齐允寿自认并非清高不屑商贾,只是典当与古玩,此等肆人之奢欲与苦困行“辩”“诈”之术,怎该是读书人家子弟当为的?二弟撒手而去却偏偏把这小爷招了回来,如今落在他肩头,如何招架得住?
提起齐天睿,齐允寿心中似堵了一团乱麻,连那传话中的细症都不及琢磨,脚下只赶。三人匆匆来到福鹤堂,石阶上已是传来房中争执,只听得大太太阮夫人的声儿不知是挑得太高还是气得发抖,颤巍巍地变了调:“你倒不必与我摆你那小爷的架子!老爷们都还在,哪里就轮到小辈来指派!你当是你在外头那三尺的铺子?!”
一家子再不睦和总还顾着大家的体面,虽说偌大的齐府几年前便由阮夫人当家,威严自是,可平日里隔着房又有老太太在,遂与西院二房从来都在面子上铺得平平整整、多有照顾,便是妯娌不亲也断不会去招惹齐天睿。这一听竟是语不择言,甚而有些气急败坏,让门外的三个男人不由得三步并作两步赶紧进了门。
老太太的卧房绵帘紧掩,堂屋上一众人,一边是阮夫人,一边是齐天睿和闵夫人,方姨娘带着小儿子天旭夹在中间,不知所向。众人身后的太师椅上一团东西入眼,定睛瞧,与其说是坐着倒不如说是蜷缩着一个干瘦如柴的小老儿,一顶斗笠破烂不堪、毡片儿似地扣在头上,又破又旧的和尚袍子早已污得瞧不出颜色,一双草鞋赤着脚,粗筋黑甲,简直不堪入目。此刻这小老儿似与堂上全无瓜葛,端着白玉瓷碗咂咂地嘬着茶,热气熏得眉毛胡子湿哒哒的粘在脸上,猥琐至极,莫说佛气,便是一点正经人气都不见!
齐允寿即刻皱了眉,沉声道:“何事吵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