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穿到明朝考科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林先生笑了笑,温煦地说:“我知道给你加的功课比别人多,你天天学得也累,可先生这也是为了你的前程。光咱们书孰里就十几个童生,本县在城十四社,县城外十二村社,三民屯,还有军屯子弟,加在一起至少也有几百童生,而每年迁安县学只许录二十名生员。你底子这般薄弱,若不比别人学得多,学得深,又如何拼得过这一县的人?”
是啊,迁安这么个学风不算盛的地方升学率就低到这地步。崔家二少爷是落籍在顺天府的,考试难度更高,难怪徐夫人为了给儿子抢个国子监的名额就能杀人呢。
可他也是从高考里拼杀过来的人,被985的录取的难度比这可还要高得多,哪儿能因为这点淘汰率就害怕的?他咬着唇笑了笑,抬眼看向先生,坚定地说:“先生只管放心,加多少功课我也应付得过来。明年那场岁试,学生一定要考过。”
林先生看着他灼灼的眉眼,仿佛看到了多年前初入科场,不知畏惧的自己。他心里也是一阵激动:“好!科场上就要有这么股一往无前的心气儿!今日为师便教你八比作法,往后你就要学作整篇的文章,我看你的功课时也不会再较别人放松,而是要拿你的跟那些考过童生弟子的一般看待了。”
作者有话要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连同破题都出自《明清八股小题文研究》侯美珍
第41章
崔燮这样的亲传弟子,待遇自然也和别人不同。林先生给其他学生布置完功课,便叫他们自习,只把他带进有火炕的内室里,叫他坐在炕边听私房辅导。
他们师生俩早有默契,学习的一切目的都是以考过这次生员试为准,所以平常崔燮连诗都不怎么学:作诗和作文章的要求不同,诗句贵在简明,经义文中相依相比的对偶句却要写得纡回婉转。学多了才子之诗,容易影响文章的句法。
林先生先拿了他写的“题前”作业说:“你作的文字,好在紧扣圣人章句,用词也处处有典,是堂皇正大的路子。只是我看你词句不够雅致婉转,而以气脉取胜,像是走了唐宋古文一脉的路子。
“可时文是当今的文体,是要写给当今的考官看的。若是考官不喜古文,就会嫌弃你的文字过于质朴。所以正文的八比对偶句一定要对得工整精丽,把题前质胜于文的印象拉回来。”
崔燮认认真真地记下,老实承认:“学生刚来县里时,县尊大人说时文脱胎于古文,要我把邹阳子先生的《六先生文集》背下来。学生许是文章背多了,写时不自觉地带了古文的痕迹。”
林先生淡淡问道:“背了几篇了?”
他垂下眼,看着雪白的纸页说:“都已背熟了。”
《六先生文集》共三百二十篇,他是从闰八月下旬开始背的,最开始每天坚持背三篇新文,后几个月功课太忙,便减到了两篇,寒假里才刚背完。他不只是背过一遍,还是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巩固着背的。这中间只有少数几天因事停背新文,夜里吹了灯还要复习旧文,最多时一天得背二十几篇文章,现在也仍要每天复习十几篇旧文。
有时他自己回想起来,都不知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可他知道,以后他还要坚持这么背下去、学下去,因为科举是他面前最宽阔……甚至是唯一的一条路了。
林先生微微动容,感叹道:“我也没想到你有这样的志气。背古文不是错,破题到入题部分要精炼、有力,一气呵成地摄领全篇,学古人文章未尝不可。只是到了正文八比对句时,要工整严密,精炼文字,讲究音韵节奏。古文有古文的好处,时文也有时文的好处,不要一味地崇古抑今。”
崔燮对八股的敬畏可远胜于古文,好歹古文是从中学开始零零散散背过的,八股这高级文体都活了二十多年还没正经学完呢,哪儿敢贬抑它。他态度极好地应道:“学生懂了,往后一定注重雕琢词章。”
林先生又说:“也不可过于雕琢,若是太纤弱靡丽也是落于下乘了。”
……这是两头儿堵呢?
雕也不对不雕也不对,那该怎么写?作个时文简直跟给甲方做方案一样,还没写就心塞了!
林先生颇有心得地叹了口气:“到了考场上就看你撞得上撞不上主考的喜好。撞上了你就是闭着眼作也能取中,撞不上就如新妇嫁进了丈夫薄情、婆母苛刻的家里一样:清丽不是,庄重不是,用典不是,不用典也不是……怎么做都是错。”
他素来严肃的脸上竟露出一丝幽怨神色,仿佛怀念着某任蹂躏过他的考官,崔燮忍不住偷看了两眼。他稍稍察觉,便借着喝茶掩饰面色,缓声说道:“县尊这样看重你,想来你县试一步是不成问题了,只是府试、道试时还要多揣摩府尊和提学官素日作的文章,迎合其喜好。”
林先生说到这里,崔燮倒想起戚县令平常也爱作文章。他还曾跟县里的书童说过,等县尊出了文集,自己也要买一本。既然他现在有了书坊,县试前也该揣摩一下主考的文章,那还不索性给戚县令印一套书?
反正《沈园诗集》都能卖出二百多本,戚大人那些游记包装个小清新风格,应该也能卖出不少。
读书人不都讲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么?他虽然没法帮戚县令捞什么政绩,进迁安的名宦祠,但至少能让他的文章流传下去,将来编地方志,说不定编者也会在《艺文》卷里录他个一篇半篇文章。
他稍稍走神了一会儿,很快又警醒过来,盯着林先生,生怕自己方才听漏了什么。好在林先生自己也正沉浸在对不知哪任考官抑或是科考本身的怨慕情结里... -->>
林先生笑了笑,温煦地说:“我知道给你加的功课比别人多,你天天学得也累,可先生这也是为了你的前程。光咱们书孰里就十几个童生,本县在城十四社,县城外十二村社,三民屯,还有军屯子弟,加在一起至少也有几百童生,而每年迁安县学只许录二十名生员。你底子这般薄弱,若不比别人学得多,学得深,又如何拼得过这一县的人?”
是啊,迁安这么个学风不算盛的地方升学率就低到这地步。崔家二少爷是落籍在顺天府的,考试难度更高,难怪徐夫人为了给儿子抢个国子监的名额就能杀人呢。
可他也是从高考里拼杀过来的人,被985的录取的难度比这可还要高得多,哪儿能因为这点淘汰率就害怕的?他咬着唇笑了笑,抬眼看向先生,坚定地说:“先生只管放心,加多少功课我也应付得过来。明年那场岁试,学生一定要考过。”
林先生看着他灼灼的眉眼,仿佛看到了多年前初入科场,不知畏惧的自己。他心里也是一阵激动:“好!科场上就要有这么股一往无前的心气儿!今日为师便教你八比作法,往后你就要学作整篇的文章,我看你的功课时也不会再较别人放松,而是要拿你的跟那些考过童生弟子的一般看待了。”
作者有话要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连同破题都出自《明清八股小题文研究》侯美珍
第41章
崔燮这样的亲传弟子,待遇自然也和别人不同。林先生给其他学生布置完功课,便叫他们自习,只把他带进有火炕的内室里,叫他坐在炕边听私房辅导。
他们师生俩早有默契,学习的一切目的都是以考过这次生员试为准,所以平常崔燮连诗都不怎么学:作诗和作文章的要求不同,诗句贵在简明,经义文中相依相比的对偶句却要写得纡回婉转。学多了才子之诗,容易影响文章的句法。
林先生先拿了他写的“题前”作业说:“你作的文字,好在紧扣圣人章句,用词也处处有典,是堂皇正大的路子。只是我看你词句不够雅致婉转,而以气脉取胜,像是走了唐宋古文一脉的路子。
“可时文是当今的文体,是要写给当今的考官看的。若是考官不喜古文,就会嫌弃你的文字过于质朴。所以正文的八比对偶句一定要对得工整精丽,把题前质胜于文的印象拉回来。”
崔燮认认真真地记下,老实承认:“学生刚来县里时,县尊大人说时文脱胎于古文,要我把邹阳子先生的《六先生文集》背下来。学生许是文章背多了,写时不自觉地带了古文的痕迹。”
林先生淡淡问道:“背了几篇了?”
他垂下眼,看着雪白的纸页说:“都已背熟了。”
《六先生文集》共三百二十篇,他是从闰八月下旬开始背的,最开始每天坚持背三篇新文,后几个月功课太忙,便减到了两篇,寒假里才刚背完。他不只是背过一遍,还是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巩固着背的。这中间只有少数几天因事停背新文,夜里吹了灯还要复习旧文,最多时一天得背二十几篇文章,现在也仍要每天复习十几篇旧文。
有时他自己回想起来,都不知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可他知道,以后他还要坚持这么背下去、学下去,因为科举是他面前最宽阔……甚至是唯一的一条路了。
林先生微微动容,感叹道:“我也没想到你有这样的志气。背古文不是错,破题到入题部分要精炼、有力,一气呵成地摄领全篇,学古人文章未尝不可。只是到了正文八比对句时,要工整严密,精炼文字,讲究音韵节奏。古文有古文的好处,时文也有时文的好处,不要一味地崇古抑今。”
崔燮对八股的敬畏可远胜于古文,好歹古文是从中学开始零零散散背过的,八股这高级文体都活了二十多年还没正经学完呢,哪儿敢贬抑它。他态度极好地应道:“学生懂了,往后一定注重雕琢词章。”
林先生又说:“也不可过于雕琢,若是太纤弱靡丽也是落于下乘了。”
……这是两头儿堵呢?
雕也不对不雕也不对,那该怎么写?作个时文简直跟给甲方做方案一样,还没写就心塞了!
林先生颇有心得地叹了口气:“到了考场上就看你撞得上撞不上主考的喜好。撞上了你就是闭着眼作也能取中,撞不上就如新妇嫁进了丈夫薄情、婆母苛刻的家里一样:清丽不是,庄重不是,用典不是,不用典也不是……怎么做都是错。”
他素来严肃的脸上竟露出一丝幽怨神色,仿佛怀念着某任蹂躏过他的考官,崔燮忍不住偷看了两眼。他稍稍察觉,便借着喝茶掩饰面色,缓声说道:“县尊这样看重你,想来你县试一步是不成问题了,只是府试、道试时还要多揣摩府尊和提学官素日作的文章,迎合其喜好。”
林先生说到这里,崔燮倒想起戚县令平常也爱作文章。他还曾跟县里的书童说过,等县尊出了文集,自己也要买一本。既然他现在有了书坊,县试前也该揣摩一下主考的文章,那还不索性给戚县令印一套书?
反正《沈园诗集》都能卖出二百多本,戚大人那些游记包装个小清新风格,应该也能卖出不少。
读书人不都讲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么?他虽然没法帮戚县令捞什么政绩,进迁安的名宦祠,但至少能让他的文章流传下去,将来编地方志,说不定编者也会在《艺文》卷里录他个一篇半篇文章。
他稍稍走神了一会儿,很快又警醒过来,盯着林先生,生怕自己方才听漏了什么。好在林先生自己也正沉浸在对不知哪任考官抑或是科考本身的怨慕情结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