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采采流水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他生活了86年的世界,把无尽的哀思和怀念留给了世人。神秘秀丽的湘西凤凰城角,漫江碧透的沱江江畔,秀竹遍野的听涛山上,一块天然五彩玛瑙石墓碑——他长眠的地方,无数崇仰他的中外游客陆续来到这儿哀悼追思他那传奇的一生。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说过的一句话:“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背面是他的姨妹张允和的题词:“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这样的撰联真真切切地道出了沈从文先生的性情品格和文章造诣,是沈从文一生的真实写照。
他去了。好在历史不是由人打扮的小姑娘,它毕竟是明鉴的。前半生作为仅次于鲁迅的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以及后半生作为文物考古专家的历史地位,赋予沈从文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以公正的评价。2002年12月,北京举办的“沈从文生平与创作展”以“流宕湘西的寻路人”、“闯入文坛的乡巴佬”、“寂寞路上的独行客”、“默默无闻的耕耘者”、“生命不息的常青树”这五个部分很好地概括、展现了沈从文的一生。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出生在湘西凤凰城一个行伍之家。15岁从军,20岁离湘进京,著文执教,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之路。沈从文一生出版各类作品80多种,500多万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成书最多的作家。沈从文的笔下,湘西是一个理想的王国,蕴涵了永恒的意象和美好的追忆。他的代表作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作品以清新的文笔,悠然的语态,透明的境地,描述的淳朴民情犹如一副恬美的风景画,好像一卷灵动的江村图,闪烁着人性的美和人间的幽怨,使得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迷醉。沈从文的作品中,营造的那种自然与人性、风情与风俗完美结合的意境,宛如一颗晶莹剔透的珠玉,充满令人陶醉诗意,带给我们恒定而久远的感动。他使我们相信了纯情的力量,一种超然物外的纯粹的美和清洁的魂。他的作品往往以不痛表现痛,以不苦折射苦,使读者在潺潺流水般的文字流淌之间感悟人性、触摸灵魂。他始终以一双“乡下人”的眼睛打量世界,一贯以一颗恬淡平和之心拥抱故园的山山水水和恒久乡情。在那个人们纠缠于概念、迷恋于理论、沉溺于政治的年代,他却写出了超于意象之外的纯粹的美,跨越了时代,展示了清魂。对于那个一味物质化的世界而言,他是诗意的太阳,逆流而上的清乐,一切丑陋与鄙俗,都在他的光泽里均消融了。
1949年后,由于历史原因,沈从文被迫离开了文坛,他作为作家的“从文”生涯结束了,弃文改做文物考古工作。对于这个人生及其突兀离奇的转折,沈从文也曾失意,也曾痛苦,但他最终选择了顺应,并以自己顽强的毅力,勇对磨难的精神,为自己的后半生书写了灿烂的一笔。在这段默默无闻的日子里,沈从文品尝了难耐的寂寞、遭遇了令人心痛的冷落、也经历了巨大的困难,但他终于挺过来了,他凭着一颗对于古代文物的拳拳之心,含着一腔对祖国考古事业的炽炽之情,度过了许多平凡而伟大的岁月。他从一个普通的讲解员做起,在那些貌似琐碎的花花朵朵、瓶瓶罐罐中挖掘,用一双善于发现、一个勇于推敲的头脑,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事文物工作的38年间,他涉及的领域很多,如服饰史,山水画史,家具发展史,绸缎史,漆工艺史,陶瓷加工艺术史,扇子、灯的历史,金石加工艺术史,马的应用和装备进展史,乐舞杂技发展史等等,他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过手了数不清的珍贵文物,撰写了很多宝贵的文献,孜孜不倦,厚积薄发,为民族文化的研究洒下了辛劳的、智慧的汗水。其中,他的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我国古代服饰研究的空白,开辟了新的学术研究方向和方法,为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林林总总,巍巍大气,像他的小说一样,流动着祥... -->>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他生活了86年的世界,把无尽的哀思和怀念留给了世人。神秘秀丽的湘西凤凰城角,漫江碧透的沱江江畔,秀竹遍野的听涛山上,一块天然五彩玛瑙石墓碑——他长眠的地方,无数崇仰他的中外游客陆续来到这儿哀悼追思他那传奇的一生。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说过的一句话:“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背面是他的姨妹张允和的题词:“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这样的撰联真真切切地道出了沈从文先生的性情品格和文章造诣,是沈从文一生的真实写照。
他去了。好在历史不是由人打扮的小姑娘,它毕竟是明鉴的。前半生作为仅次于鲁迅的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以及后半生作为文物考古专家的历史地位,赋予沈从文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以公正的评价。2002年12月,北京举办的“沈从文生平与创作展”以“流宕湘西的寻路人”、“闯入文坛的乡巴佬”、“寂寞路上的独行客”、“默默无闻的耕耘者”、“生命不息的常青树”这五个部分很好地概括、展现了沈从文的一生。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出生在湘西凤凰城一个行伍之家。15岁从军,20岁离湘进京,著文执教,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之路。沈从文一生出版各类作品80多种,500多万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成书最多的作家。沈从文的笔下,湘西是一个理想的王国,蕴涵了永恒的意象和美好的追忆。他的代表作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作品以清新的文笔,悠然的语态,透明的境地,描述的淳朴民情犹如一副恬美的风景画,好像一卷灵动的江村图,闪烁着人性的美和人间的幽怨,使得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迷醉。沈从文的作品中,营造的那种自然与人性、风情与风俗完美结合的意境,宛如一颗晶莹剔透的珠玉,充满令人陶醉诗意,带给我们恒定而久远的感动。他使我们相信了纯情的力量,一种超然物外的纯粹的美和清洁的魂。他的作品往往以不痛表现痛,以不苦折射苦,使读者在潺潺流水般的文字流淌之间感悟人性、触摸灵魂。他始终以一双“乡下人”的眼睛打量世界,一贯以一颗恬淡平和之心拥抱故园的山山水水和恒久乡情。在那个人们纠缠于概念、迷恋于理论、沉溺于政治的年代,他却写出了超于意象之外的纯粹的美,跨越了时代,展示了清魂。对于那个一味物质化的世界而言,他是诗意的太阳,逆流而上的清乐,一切丑陋与鄙俗,都在他的光泽里均消融了。
1949年后,由于历史原因,沈从文被迫离开了文坛,他作为作家的“从文”生涯结束了,弃文改做文物考古工作。对于这个人生及其突兀离奇的转折,沈从文也曾失意,也曾痛苦,但他最终选择了顺应,并以自己顽强的毅力,勇对磨难的精神,为自己的后半生书写了灿烂的一笔。在这段默默无闻的日子里,沈从文品尝了难耐的寂寞、遭遇了令人心痛的冷落、也经历了巨大的困难,但他终于挺过来了,他凭着一颗对于古代文物的拳拳之心,含着一腔对祖国考古事业的炽炽之情,度过了许多平凡而伟大的岁月。他从一个普通的讲解员做起,在那些貌似琐碎的花花朵朵、瓶瓶罐罐中挖掘,用一双善于发现、一个勇于推敲的头脑,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事文物工作的38年间,他涉及的领域很多,如服饰史,山水画史,家具发展史,绸缎史,漆工艺史,陶瓷加工艺术史,扇子、灯的历史,金石加工艺术史,马的应用和装备进展史,乐舞杂技发展史等等,他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过手了数不清的珍贵文物,撰写了很多宝贵的文献,孜孜不倦,厚积薄发,为民族文化的研究洒下了辛劳的、智慧的汗水。其中,他的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我国古代服饰研究的空白,开辟了新的学术研究方向和方法,为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林林总总,巍巍大气,像他的小说一样,流动着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