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钢琴协奏曲_第30章 (2/2)
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第二钢琴协奏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学生时代模仿别人所写的习作,这的确不能说是好的作品,谭硕自然会觉得它拿不出手。
秦海鸥十年前由于太喜爱《长夜之歌》,曾经反复研究过它的乐谱,也曾自己偷偷地练习过,后来师哥肖聪作为该作品的首演者为其录制了CD,秦海鸥还曾把那张CD翻来覆去地听了好一段时间。那时他向老师王一夫承诺,自己永远也不会演奏这个作品,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然而,这种只能听着别人演奏而自己却不能演奏的感觉,渐渐地令他感到难受起来。再后来,他反而开始刻意回避这个作品,将谱子和CD都束之高阁,很多年都没有再看过,也没有再听过。因此,乍看到谭硕的《星海》时,他只是感到亲切,并没有立刻想到《长夜之歌》。
然而,今天当他仔细地翻阅了谭硕的作品后,秦海鸥对《长夜之歌》的印象又被从记忆中唤醒了。而一旦想起了《长夜之歌》,这两部作品很相似的事实在他眼里便是一目了然。
《长夜之歌》当年获奖时就曾引起轰动,一时热评如潮,不少钢琴家都对其感兴趣,连乐评人和音乐理论家也都纷纷为这部作品写作评介和分析文章。对于一部新作品来说,《长夜之歌》算是出尽了风头。秦海鸥对那一年发生的事情记得很清楚,作曲大赛是在五月份,按时间推算,那应该是谭硕毕业的一个月前。原本在创作初期,有意或无意的模仿就很难避免,刚开始学习绘画的人都会临摹大师的作品,而在作曲大赛上出现了一个如此精彩的作品,学生们在写习作时跟着效仿一下,这也无可厚非。
只是时至今日,当秦海鸥在经历了这样一番曲折才终于拿到了这个作品,却发现它只是谭硕对他人的模仿时,他的心中还是难免感到了失望。
不过失望归失望,这其实不值得大惊小怪。在作曲系的学生当中,这种模仿的习作几乎人人都有,有的还是老师布置下来的作业。这只是作曲专业训练的一个阶段和一种方式,就算谭硕在学生时代模仿过别人,也不能否定他的其他作品和他的才华。秦海鸥想到这一点,心情便渐渐平静下来。他之所以如此失望,归根结底是由于在最初还没有弄清情况的时候就报了太高的期望。他认为谭硕是个很好的人,也很有才华,他太想看到谭硕所写的钢琴作品了,结果却阴差阳错地撞见了这部手稿。这也不能怪谭硕,只能说事情太巧,现在回想起来,秦海鸥自己也觉得有点好笑。
他一边想着,一边又坐直了身子,还是将这手稿继续看到了最后。只不过现在这个作品在他看来已经变得索然无味,他将第三乐章快速浏览了一下,便将手稿放到了一边。
秦海鸥没有将找回手稿的事告诉谭硕。既然谭硕已经不要这手稿了,他又是好不容易才从曹楠那里买回来的,就算知道了它是模仿之作,秦海鸥也舍不得再把手稿扔掉。
他将手稿收在自己的房间里,第二天上午照例去柳岸练琴。可就在他来到柳岸的后院,与平常一样和柳阳打招呼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他想起柳阳收藏的那些杂志,在十年前的那一期有肖聪专访的杂志上,收录了一篇关于《长夜之歌》的分析文章,文章中引用了这个作品的谱例。
秦海鸥从柳阳那里将这本杂志借了出来。人的记忆是靠不住的,尤其是这么多年过去,秦海鸥对《长夜之歌》的记忆多少有些模糊了,当初很熟悉的一些细节现在都已经记不清楚。谭硕的手稿让他对这个作品产生了强烈的怀念,他将杂志带回了客栈,晚上闲下来的时候,便将那篇文章和那些谱例拿出来重温,又将谭硕的手稿与文章中的谱例对比了一下。他本来是想顺便看看谭硕是怎样进行模仿练习的,可是当他在手稿中逐一找到与谱例相对应的部分时,他的心里却隐隐有了一种不好的感觉。
虽说是模仿,二者之间有些类似也属正常,可是每一个谱例竟都能在手稿里找到与之对应并且极其相似的部分,这就显得有些奇怪了。文章中所引用的谱例既有《长夜之歌》的主题,也有非常精彩和具有独创性的部分。秦海鸥发现,在谭硕手稿中处于相同位置的主题,只是在《长夜之歌》主题的基础上改动了几个音,而旋律的主体部分和旋律的走向都完全一致。而那些精彩的段落,无论是旋律、和声还是钢琴的织体都几乎一模一样。
这令秦海鸥感到非常不安。他的心里有了一个念头,一个猜测。这不安不断滋长着,他却努力想回避它,试图抑制这种感觉。他对自己说,谱例毕竟只是原作中很小的一部分,仅仅将这些谱例与谭硕的手稿进行对比,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想要得出更准确的结论,就必须对比这两部作品中更多的细节。这不是几条谱例所能提供的,他需要看到《长夜之歌》的总谱才行。
秦海鸥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托经纪人快递一份《长夜之歌》的乐谱过来。他想求证一件事,却又害怕去面对它。可是如果不把这件事弄明白,他的心里就无法得到安宁。
这种感觉很煎熬。在等待快递的这两天,秦海鸥只要见到谭硕便觉得心里惴惴,借口自己有事,也没有去米粉店帮厨。他不知道如果事情真的如自己所猜测的那样,他又该怎么办。他甚至不敢去想最后的结果,只是焦虑地等待着。
两天后,《长夜之歌》的乐谱终于到了。秦海鸥回到客栈的房间,将《长夜之歌》与谭硕的手稿并排摊开在桌面上,对照着翻阅。
望着眼前的两份乐谱,秦海鸥的心沉到了谷底。从最初发现手稿的惊喜,到丢失手稿时的失落与不解,再到失而复得时的激动,直至又一次的失望,一切归于平静后又突然降临的疑虑——所有这些起起落落的情绪,在这一刻,都被一片彻底的空白取代。
谭硕的手稿与《长夜之歌》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模仿。
秦海鸥不肯去相信,可是事实就摆在他的面前。
谭硕不是在模仿。
他是在抄袭。
。学生时代模仿别人所写的习作,这的确不能说是好的作品,谭硕自然会觉得它拿不出手。
秦海鸥十年前由于太喜爱《长夜之歌》,曾经反复研究过它的乐谱,也曾自己偷偷地练习过,后来师哥肖聪作为该作品的首演者为其录制了CD,秦海鸥还曾把那张CD翻来覆去地听了好一段时间。那时他向老师王一夫承诺,自己永远也不会演奏这个作品,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然而,这种只能听着别人演奏而自己却不能演奏的感觉,渐渐地令他感到难受起来。再后来,他反而开始刻意回避这个作品,将谱子和CD都束之高阁,很多年都没有再看过,也没有再听过。因此,乍看到谭硕的《星海》时,他只是感到亲切,并没有立刻想到《长夜之歌》。
然而,今天当他仔细地翻阅了谭硕的作品后,秦海鸥对《长夜之歌》的印象又被从记忆中唤醒了。而一旦想起了《长夜之歌》,这两部作品很相似的事实在他眼里便是一目了然。
《长夜之歌》当年获奖时就曾引起轰动,一时热评如潮,不少钢琴家都对其感兴趣,连乐评人和音乐理论家也都纷纷为这部作品写作评介和分析文章。对于一部新作品来说,《长夜之歌》算是出尽了风头。秦海鸥对那一年发生的事情记得很清楚,作曲大赛是在五月份,按时间推算,那应该是谭硕毕业的一个月前。原本在创作初期,有意或无意的模仿就很难避免,刚开始学习绘画的人都会临摹大师的作品,而在作曲大赛上出现了一个如此精彩的作品,学生们在写习作时跟着效仿一下,这也无可厚非。
只是时至今日,当秦海鸥在经历了这样一番曲折才终于拿到了这个作品,却发现它只是谭硕对他人的模仿时,他的心中还是难免感到了失望。
不过失望归失望,这其实不值得大惊小怪。在作曲系的学生当中,这种模仿的习作几乎人人都有,有的还是老师布置下来的作业。这只是作曲专业训练的一个阶段和一种方式,就算谭硕在学生时代模仿过别人,也不能否定他的其他作品和他的才华。秦海鸥想到这一点,心情便渐渐平静下来。他之所以如此失望,归根结底是由于在最初还没有弄清情况的时候就报了太高的期望。他认为谭硕是个很好的人,也很有才华,他太想看到谭硕所写的钢琴作品了,结果却阴差阳错地撞见了这部手稿。这也不能怪谭硕,只能说事情太巧,现在回想起来,秦海鸥自己也觉得有点好笑。
他一边想着,一边又坐直了身子,还是将这手稿继续看到了最后。只不过现在这个作品在他看来已经变得索然无味,他将第三乐章快速浏览了一下,便将手稿放到了一边。
秦海鸥没有将找回手稿的事告诉谭硕。既然谭硕已经不要这手稿了,他又是好不容易才从曹楠那里买回来的,就算知道了它是模仿之作,秦海鸥也舍不得再把手稿扔掉。
他将手稿收在自己的房间里,第二天上午照例去柳岸练琴。可就在他来到柳岸的后院,与平常一样和柳阳打招呼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他想起柳阳收藏的那些杂志,在十年前的那一期有肖聪专访的杂志上,收录了一篇关于《长夜之歌》的分析文章,文章中引用了这个作品的谱例。
秦海鸥从柳阳那里将这本杂志借了出来。人的记忆是靠不住的,尤其是这么多年过去,秦海鸥对《长夜之歌》的记忆多少有些模糊了,当初很熟悉的一些细节现在都已经记不清楚。谭硕的手稿让他对这个作品产生了强烈的怀念,他将杂志带回了客栈,晚上闲下来的时候,便将那篇文章和那些谱例拿出来重温,又将谭硕的手稿与文章中的谱例对比了一下。他本来是想顺便看看谭硕是怎样进行模仿练习的,可是当他在手稿中逐一找到与谱例相对应的部分时,他的心里却隐隐有了一种不好的感觉。
虽说是模仿,二者之间有些类似也属正常,可是每一个谱例竟都能在手稿里找到与之对应并且极其相似的部分,这就显得有些奇怪了。文章中所引用的谱例既有《长夜之歌》的主题,也有非常精彩和具有独创性的部分。秦海鸥发现,在谭硕手稿中处于相同位置的主题,只是在《长夜之歌》主题的基础上改动了几个音,而旋律的主体部分和旋律的走向都完全一致。而那些精彩的段落,无论是旋律、和声还是钢琴的织体都几乎一模一样。
这令秦海鸥感到非常不安。他的心里有了一个念头,一个猜测。这不安不断滋长着,他却努力想回避它,试图抑制这种感觉。他对自己说,谱例毕竟只是原作中很小的一部分,仅仅将这些谱例与谭硕的手稿进行对比,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想要得出更准确的结论,就必须对比这两部作品中更多的细节。这不是几条谱例所能提供的,他需要看到《长夜之歌》的总谱才行。
秦海鸥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托经纪人快递一份《长夜之歌》的乐谱过来。他想求证一件事,却又害怕去面对它。可是如果不把这件事弄明白,他的心里就无法得到安宁。
这种感觉很煎熬。在等待快递的这两天,秦海鸥只要见到谭硕便觉得心里惴惴,借口自己有事,也没有去米粉店帮厨。他不知道如果事情真的如自己所猜测的那样,他又该怎么办。他甚至不敢去想最后的结果,只是焦虑地等待着。
两天后,《长夜之歌》的乐谱终于到了。秦海鸥回到客栈的房间,将《长夜之歌》与谭硕的手稿并排摊开在桌面上,对照着翻阅。
望着眼前的两份乐谱,秦海鸥的心沉到了谷底。从最初发现手稿的惊喜,到丢失手稿时的失落与不解,再到失而复得时的激动,直至又一次的失望,一切归于平静后又突然降临的疑虑——所有这些起起落落的情绪,在这一刻,都被一片彻底的空白取代。
谭硕的手稿与《长夜之歌》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模仿。
秦海鸥不肯去相信,可是事实就摆在他的面前。
谭硕不是在模仿。
他是在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