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我不是汉献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人的名,树的影,贾诩一到宛城就给诸葛亮来了个下马威,不仅解了宛城西门的危机,更一把火烧了刘备的大营,让刘备不得不另选地点安营扎寨。而诸葛亮在得知自己的对手变成了贾诩后,态度也不再似之前那样轻松。
对“平生大敌”,不管是刘备还是诸葛亮都是十分重视的,刘协身边的那些能人,刘备、诸葛亮自然不会放过关注。其中贾诩就是刘备、诸葛亮重点关注的人之一。
若是用一句成语来形容贾诩,那就是老谋深算。此人颇晓进退之道,精通自保之术。起初让刘协命人“请”到身边为其出谋划策,贾诩尚有几分保留,并未将刘协视为可辅佐之人。可随着对刘协的了解,尤其是刘协力排众议任命其为凉州牧后,贾诩这才算是认可了刘协这位主公。
贾诩就如同一条变色龙,十分善于融入周遭的环境当中。说直白点就是他会随着主公的变化而随时更改为人处事的态度。这样说好像有些难听,但事实就是如此,想当初贾诩在董卓手下效命时,贾诩发现董卓行事暴虐,料定这位得势亦不能长久,故只在牛辅帐下担任幕僚混些钱粮度日。
若不是演义中王允誓要清算西凉军,贾诩不会为了自保向李傕郭汜献计,助其击败吕布。而在张绣手下做事时,张绣对其言听计从,可贾诩发现张绣亦不是可保他一生平安的明主,这才在曹操征讨张绣时劝张绣向曹操投降,只是如此又显不出自己的能耐,这才有了张绣降而复叛之事。至于说张绣是为了叔母被曹操所占愤而反叛,反正笔者是不信的。
而在“如愿以偿”的投入曹操麾下以后,贾诩发现曹操为人多疑,自己多次易主,想要得其信任十分困难。于是便反其道而行之,保持低调,但曹操每每问计又言之有物,这样一来,曹操对贾诩的意见颇为重视,慢慢的也就开始信任贾诩。
但刘协不是曹操,来自后世的他并未学过帝王之术,在后世也不过是个穷屌丝的他没有过过真正的贵族生活,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贵族气质。而到了东汉末年以后,为了摆脱不利于自己的命运,刘协的表现在许多人眼中自然就是不似人君。
贵族气质,帝王风范,那不是喝几杯咖啡,吃几顿西餐,或者读几本名著就能培养起来的。真正想要养出贵族风范,至少需要三代才能学会穿衣吃饭。可刘协在成为汉天子之前,他还只是个为养家糊口而奔忙的穷屌丝。
既然装不像,那索性就别装。刘协不知道该如何才能笼络住人心不散,但他深信以诚待人这四个字。君不负我,我不负君。在对待荀彧、贾诩、赵云、吕布这些人的态度上,刘协始终坚持一个诚字。
或许在后世,待人真诚会被人在人前尊敬,人后说傻。但在古代,在伦理道德尚未完全丧尽的时候,人们对真诚二字还是很看重的。在后世,笑贫不笑娼,而在古代,却是笑娼不笑贫。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人们的道德底限似乎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不能不承认,古代人的物质生活的确不如现代人丰富,但在精神层面上,现代人的确不如古代人有素质。
刘协很幸运,他选对了,以诚相待。不仅让他得到了大批谋臣猛将的忠心,还让他“惜才”的好名声被世人皆知。虽然他的表现还是那样不似人君,但却有大批愿意为他卖命的死忠。
人,要学会藏拙,仗着身份任性妄为,嚣张跋扈的一般最后都不会落什么好结果。而一个人也是不可能样样精通的,总有擅长的和不擅长的,适当的将表现的机会让给下属,这也是作为一名领导者必须要学会的一门本事。你样样精通,英明神武,那还要手下做什么?随便找一帮应声虫带着去打天下不就好了。可那样现实吗?
刘协从不敢小瞧古人的智慧!别看在后世看书本的时候觉得古人用计也就那么回事,可旁观者清,我们都是站在上帝的角度观看这件事,自然可以看到许多当事者无法所知的事情。就好比上当受骗,骗术也就那么些,没上当之前不当回事,等上当后再想就会后悔,暗骂自己当时怎么就那么傻,是一个道理,当局者迷。
刘协所知道的历史走向,现如今已经完全失去了任何的参考价值,刘协现在所能依靠,就是那些先期被他招揽到麾下的能人。对于没有招揽到诸葛亮一事,刘协有些遗憾。但也仅仅是遗憾,演义里的诸葛亮被形容成智多近乎妖,但通过与司马懿、庞统等人的闲聊,刘协发现诸葛亮其实也没有历史上所描述的那样完美。在拥有了贾诩、荀彧、司马懿、庞统等在智略上不输甚至超过诸葛亮的这些谋臣以后,刘协对诸葛亮的渴望自然也就不会那么强烈。就和对待为曹操效力的郭嘉一样,刘协除了感到有些遗憾外,也没觉得还有什么。
没有王霸之气就别学旁人乱抖,那容易被人误会是犯病的前兆。刘协没有打算被人当病人看待,更不清楚究竟该如何做才算是有个皇帝样。但他清楚,一天到晚就知道说这个讲那个的,基本上都是闲人。所不同的只不过是有的是忙完了正事才闲着,有的是从头到尾就一直没事才闲着。
是非功过皆由后人评说。但现在,刘协要活在当下,做好自己,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至于后世的评价,反正就是想听也听不到,爱说说去呗。
为了对付郭嘉,在陈留留下了庞统;为了对付周瑜,在汝南留下了陆逊;为了对付诸葛亮,刘协派出了李儒。原本刘协是想让李儒躲在幕后搞风搅雨,不给刘备一统荆州后来找自己麻烦的机会,却不想荆州的刘表是那么倒霉,偏偏在这时挂了,李儒也不得不走上前台。而李儒在遇刺身亡以后,刘协不得不更改原定的人员安排,调贾诩去对付诸葛亮。
这几路应对,刘协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拖延时间。如今这天下算上刘协自己,能够完成一统大业也就五方势力,原本刘表也算是一方,可现在他挂了,荆州成了刘备的地盘,刘备自然也就取代了刘表的位置。
五方势力,若是让刘协独立面对四方联军,还真是有些吃力。但若是这四方联军并没有兵和一处,那就等于是给了刘协逐个击破的机会。而刘协目前在做的,就是让贾诩、庞统等人先拖住除河北袁熙以外的三路诸侯,而他自己则带着精兵猛将先破了袁熙,然后再继续收拾下一个诸侯。
任何计划,都必须要符合当前的形势,一旦形势出现了变化,计划也要进行相应的变化。原本刘协这次出兵的目的是对付曹操,可随着河北、江东的相继出战,原先的计划自然也要有相应的更改。
如今刘协就正带着手下的精兵猛将攻打河北袁熙的大营,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先将河北袁熙打回老家去。面对汉军的猛烈攻势,袁熙叫苦不迭,手下谋士田丰与沮授苦思应敌之策,可面对汉军实打实的攻击,二人一时还真是一筹莫展。
“公与,你在长安待过,可知如今朝廷到底有多少兵马?”田丰问重归河北的沮授道。
沮授闻言苦笑道:“元皓,我怕我说了你可能不信。”
“公与先生,不妨先说说。”一旁的袁熙听到后说道。
“好,既然主公想听,那沮授就说,不过这些也多是沮授道听途说,具体是否真如此,那沮授也不敢保证。”
“公与先生请讲。”
见袁熙这样说,沮授只好说道:“沮授在长安时并未被汉军苛待,除了有些地方不能去外,大部分时候只要不是独自出门,都可以出去走动。而我所知的汉军底细,也是从长安百姓的闲谈中所得。如今的汉军并不是采用征兵制,而是使用募兵制,但在... -->>
人的名,树的影,贾诩一到宛城就给诸葛亮来了个下马威,不仅解了宛城西门的危机,更一把火烧了刘备的大营,让刘备不得不另选地点安营扎寨。而诸葛亮在得知自己的对手变成了贾诩后,态度也不再似之前那样轻松。
对“平生大敌”,不管是刘备还是诸葛亮都是十分重视的,刘协身边的那些能人,刘备、诸葛亮自然不会放过关注。其中贾诩就是刘备、诸葛亮重点关注的人之一。
若是用一句成语来形容贾诩,那就是老谋深算。此人颇晓进退之道,精通自保之术。起初让刘协命人“请”到身边为其出谋划策,贾诩尚有几分保留,并未将刘协视为可辅佐之人。可随着对刘协的了解,尤其是刘协力排众议任命其为凉州牧后,贾诩这才算是认可了刘协这位主公。
贾诩就如同一条变色龙,十分善于融入周遭的环境当中。说直白点就是他会随着主公的变化而随时更改为人处事的态度。这样说好像有些难听,但事实就是如此,想当初贾诩在董卓手下效命时,贾诩发现董卓行事暴虐,料定这位得势亦不能长久,故只在牛辅帐下担任幕僚混些钱粮度日。
若不是演义中王允誓要清算西凉军,贾诩不会为了自保向李傕郭汜献计,助其击败吕布。而在张绣手下做事时,张绣对其言听计从,可贾诩发现张绣亦不是可保他一生平安的明主,这才在曹操征讨张绣时劝张绣向曹操投降,只是如此又显不出自己的能耐,这才有了张绣降而复叛之事。至于说张绣是为了叔母被曹操所占愤而反叛,反正笔者是不信的。
而在“如愿以偿”的投入曹操麾下以后,贾诩发现曹操为人多疑,自己多次易主,想要得其信任十分困难。于是便反其道而行之,保持低调,但曹操每每问计又言之有物,这样一来,曹操对贾诩的意见颇为重视,慢慢的也就开始信任贾诩。
但刘协不是曹操,来自后世的他并未学过帝王之术,在后世也不过是个穷屌丝的他没有过过真正的贵族生活,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贵族气质。而到了东汉末年以后,为了摆脱不利于自己的命运,刘协的表现在许多人眼中自然就是不似人君。
贵族气质,帝王风范,那不是喝几杯咖啡,吃几顿西餐,或者读几本名著就能培养起来的。真正想要养出贵族风范,至少需要三代才能学会穿衣吃饭。可刘协在成为汉天子之前,他还只是个为养家糊口而奔忙的穷屌丝。
既然装不像,那索性就别装。刘协不知道该如何才能笼络住人心不散,但他深信以诚待人这四个字。君不负我,我不负君。在对待荀彧、贾诩、赵云、吕布这些人的态度上,刘协始终坚持一个诚字。
或许在后世,待人真诚会被人在人前尊敬,人后说傻。但在古代,在伦理道德尚未完全丧尽的时候,人们对真诚二字还是很看重的。在后世,笑贫不笑娼,而在古代,却是笑娼不笑贫。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人们的道德底限似乎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不能不承认,古代人的物质生活的确不如现代人丰富,但在精神层面上,现代人的确不如古代人有素质。
刘协很幸运,他选对了,以诚相待。不仅让他得到了大批谋臣猛将的忠心,还让他“惜才”的好名声被世人皆知。虽然他的表现还是那样不似人君,但却有大批愿意为他卖命的死忠。
人,要学会藏拙,仗着身份任性妄为,嚣张跋扈的一般最后都不会落什么好结果。而一个人也是不可能样样精通的,总有擅长的和不擅长的,适当的将表现的机会让给下属,这也是作为一名领导者必须要学会的一门本事。你样样精通,英明神武,那还要手下做什么?随便找一帮应声虫带着去打天下不就好了。可那样现实吗?
刘协从不敢小瞧古人的智慧!别看在后世看书本的时候觉得古人用计也就那么回事,可旁观者清,我们都是站在上帝的角度观看这件事,自然可以看到许多当事者无法所知的事情。就好比上当受骗,骗术也就那么些,没上当之前不当回事,等上当后再想就会后悔,暗骂自己当时怎么就那么傻,是一个道理,当局者迷。
刘协所知道的历史走向,现如今已经完全失去了任何的参考价值,刘协现在所能依靠,就是那些先期被他招揽到麾下的能人。对于没有招揽到诸葛亮一事,刘协有些遗憾。但也仅仅是遗憾,演义里的诸葛亮被形容成智多近乎妖,但通过与司马懿、庞统等人的闲聊,刘协发现诸葛亮其实也没有历史上所描述的那样完美。在拥有了贾诩、荀彧、司马懿、庞统等在智略上不输甚至超过诸葛亮的这些谋臣以后,刘协对诸葛亮的渴望自然也就不会那么强烈。就和对待为曹操效力的郭嘉一样,刘协除了感到有些遗憾外,也没觉得还有什么。
没有王霸之气就别学旁人乱抖,那容易被人误会是犯病的前兆。刘协没有打算被人当病人看待,更不清楚究竟该如何做才算是有个皇帝样。但他清楚,一天到晚就知道说这个讲那个的,基本上都是闲人。所不同的只不过是有的是忙完了正事才闲着,有的是从头到尾就一直没事才闲着。
是非功过皆由后人评说。但现在,刘协要活在当下,做好自己,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至于后世的评价,反正就是想听也听不到,爱说说去呗。
为了对付郭嘉,在陈留留下了庞统;为了对付周瑜,在汝南留下了陆逊;为了对付诸葛亮,刘协派出了李儒。原本刘协是想让李儒躲在幕后搞风搅雨,不给刘备一统荆州后来找自己麻烦的机会,却不想荆州的刘表是那么倒霉,偏偏在这时挂了,李儒也不得不走上前台。而李儒在遇刺身亡以后,刘协不得不更改原定的人员安排,调贾诩去对付诸葛亮。
这几路应对,刘协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拖延时间。如今这天下算上刘协自己,能够完成一统大业也就五方势力,原本刘表也算是一方,可现在他挂了,荆州成了刘备的地盘,刘备自然也就取代了刘表的位置。
五方势力,若是让刘协独立面对四方联军,还真是有些吃力。但若是这四方联军并没有兵和一处,那就等于是给了刘协逐个击破的机会。而刘协目前在做的,就是让贾诩、庞统等人先拖住除河北袁熙以外的三路诸侯,而他自己则带着精兵猛将先破了袁熙,然后再继续收拾下一个诸侯。
任何计划,都必须要符合当前的形势,一旦形势出现了变化,计划也要进行相应的变化。原本刘协这次出兵的目的是对付曹操,可随着河北、江东的相继出战,原先的计划自然也要有相应的更改。
如今刘协就正带着手下的精兵猛将攻打河北袁熙的大营,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先将河北袁熙打回老家去。面对汉军的猛烈攻势,袁熙叫苦不迭,手下谋士田丰与沮授苦思应敌之策,可面对汉军实打实的攻击,二人一时还真是一筹莫展。
“公与,你在长安待过,可知如今朝廷到底有多少兵马?”田丰问重归河北的沮授道。
沮授闻言苦笑道:“元皓,我怕我说了你可能不信。”
“公与先生,不妨先说说。”一旁的袁熙听到后说道。
“好,既然主公想听,那沮授就说,不过这些也多是沮授道听途说,具体是否真如此,那沮授也不敢保证。”
“公与先生请讲。”
见袁熙这样说,沮授只好说道:“沮授在长安时并未被汉军苛待,除了有些地方不能去外,大部分时候只要不是独自出门,都可以出去走动。而我所知的汉军底细,也是从长安百姓的闲谈中所得。如今的汉军并不是采用征兵制,而是使用募兵制,但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