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安德森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暮春时节,翠柳低垂,风吹絮落,碧绿的柳条扬起了柳花,柳花俗称柳絮,又叫杨花。在芬芳殆尽的晚春,柳絮似雪,无根无依,随风荡扬,引起了诗人们的联想和感概,表达着不同的感情。折柳赠别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行旅风俗,此风俗形成于秦汉。著名于西安市东郊的灞水上的灞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这里有“灞柳风雪”之称,已列入“关中八景”

    古人折柳送别有四意:

    一、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明朝的朱有纯杨柳枝“春来新尽更逢春,旧折长条又复新。唯有行人相送别,今年不是去年人。”晚唐诗人郑谷在与朋友分别时感到“杨花愁杀渡江人。”

    二、表示惜别。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写军人出征时看到柳条的柔弱,是“图貌”(描写形象,写景。),又反映了依依不舍的感情,是与“与心”(是表达情感,是抒情。),即情景交融,写出了意境。还反映了这种谐音取意的民俗文化内涵在西周时就已经产生。宋代大诗人苏轼在水龙吟中专咏柳花,其中有:“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表达了他的离情别绪。

    三、祝客随遇而安。清朝的褚人荻在坚瓠广集卷四云:“送别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折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去他乡,正如人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

    四、古人折柳赠别,不仅用于亲朋好友相别,还用于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如崔湿折杨柳诗:“二月风光半,三边戍不还;年华妾自惜,杨柳为君折。”李白宣城送刘副使人秦诗:“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这种怀远之情,是将折下的柳枝寄给所怀之人。唐诗中抒写这种情怀与风俗的诗篇还很多,如卢照邻:“攀折聊将寄,军中书信稀”;韦承庆:“万里边城池,三春杨柳节。不忍掷年华,含情寄攀折”;张九龄:“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由此引出折柳赠别习俗深层的文化内涵:柳是故乡和亲情的象征,行人游子不仅能够借以慰藉自己身在异乡的寂寞孤独,而且还能够时常激发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李白的:“此夜笛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寓意是最为贴切的解释了。

    唐朝的刘禹锡却一反前人咏柳格调,在三首柳花词里,写出了柳花的品格和精神,其中二,三首:“轻飞不假风,轻留不委地。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晴天暗暗雪,来送青春暮,无意是多情,千家万户去。”这是他由于参与变法革新失败被贬后,借题发挥,抒发己志。他把柳花写得多么高尚,多么有情啊!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晚春中写:“扬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这里说,春天即将逝去,柳花和榆钱却没有才情和思想,只知道像雪一样在空中狂飞乱舞。诗中流露出轻蔑和厌烦的情绪。女诗人薛涛也曾经把柳花看着无情物,叹息说:“柳花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柳絮是说那些飘飞不定,撩乱缠结的柳花往往牵动了诗人的愁思。

    周邦彦的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这是他和名妓李师师相好,得罪了宋徽宗,被押出都门,李师师来陈酒送行时,周写下了这词。这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是借柳咏伤别。一个“直”字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正午日当空,柳影直铺地,是一。长堤上柳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划出一道直线,此其二。“柳阴直”三字描绘了景色的透视效果。再写新生的柳丝细长柔嫩,好像故意飘拂碧色可人的美。柳丝透过春天的烟霭,更增加了蒙胧美。也反衬了他与心爱人分别的痛苦。

    “诗言志”可谓是至理名言,红楼梦的七十回中写几位主人公在大观园里填的柳絮词各抒其情。看破红尘,旷达的贾宝玉说:“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前途渺茫,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则深深叹息道:“漂泊亦如人命薄,空谴绻,说风流。”而那位等等选入宫中,在顺境中踌躇满志的薛宝钗高唱:“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同是吟咏柳花,却反映了迥然不同的思想感情。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