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博雅斋主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从江油到九寨沟的途中,地接导游小钟就极力撺掇大家,这里的藏羌风情歌舞晚会,非常值得一看,明晚上大家一定要去看一看,要不然等于白来一趟九寨沟。还告诉大家,这里晚会的门票要提前预订,否则到时后可能买不上票。有人问,有什么值得一看的呢?小钟说,除了有完整的藏羌风情表演外,还有许多互动节目,既热闹又有趣,比如跳锅庄舞、抢新娘等。另外还有牦牛肉吃,有青稞酒喝,还可以免费与那些藏羌演员合影照相。有人问“票价多少钱?”小钟答:“180元。”“团体能优惠吗?”“不行。不管团体还是个人一个价,只是团体购票可以优先。”在小钟不停地鼓动下,多数人终于同意去看这场晚会,也有人坚决不看。我和夫人讲,我们出来就是来看没见过的事物,管他便宜贵贱咱都去。在武夷山时,我们去看了那场晚会不是就很值得吗?近距离的感受一下藏羌风情,很有必要。当然,大家心里也明白,小钟之所以极力鼓动大家去看晚会的用意,除了让大家感受藏羌风情外,他自己也有好处,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晚6点半,我们在饭店门前集中,旅行车将我们一行拉到离九寨沟景区入口不远的一个叫“藏王宴舞”的地方。
剧院门口,身着民族盛装的年轻漂亮男女演员,分列两排,脸露微笑迎接观众。进得门厅,又有身着藏族服装的姑娘向每位到来的观众献上洁白的哈达,这是藏族同胞迎接宾客的最高礼仪。我和夫人都是头一回接受这样的礼遇,真有点儿当“上帝”的飘飘然的感觉。就凭这,咱花180元也值!
我们的座位是13排,离舞台还是有点儿远。小钟说,这就不错了,因为我们联系的比较晚。上次来的,都坐到剧场的最后一排去了。
这是个可容纳千把人的剧场,剧场内的装饰有着典型的藏羌风格。在每位观众的座位前,还摆放着几粒牦牛肉,一小碗青稞酒。说实在的,我还从没尝过青稞酒,于是端起自己座位前的青稞酒尝了尝,或许这是大众酒吧,那味儿不敢恭维。当然也许是我不会喝酒,尝不出味罢了。倒是那牦牛肉还有些味道,只是数量太少。也许嫌不卫生,也许是不好意思,多数人竟然连动也没动面前的青稞酒和牦牛肉,实在是有些委屈人家的一片心意。
七点十五分,晚会准时开始。
在一幅巨大的唐卡背景下,随着一阵悠远的古乐,一队身着唐朝服饰的武士和宫廷仕女,簇拥着一位典雅端庄的公主款款而来。虽然没看过这场戏,但故事却十分的熟悉,一看就知道这是盛唐时的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的故事。再随着一阵激昂浑厚的长号声,威武英俊的吐蕃王松赞干布带着军队,远行河源,亲自迎娶公主。在宫女侍从的簇拥下,松赞干布手携公主登上王座,接受土司官员的朝贺。藏王宫内,一片欢腾。一队队身着节日盛装的藏族姑娘载歌载舞,一队队戴着面具的藏族小伙,欢腾雀跃。整个这场戏,既气势恢宏,又富有民族特色,再现了盛唐时的繁荣和藏汉一家的亲密、友好。
接下来的节目有藏族歌手的独唱,藏族姑娘小伙的舞蹈。其中最有特色和互动性的节目,当数观众与演员一同携手表演的藏族锅庄舞和羌族民间婚俗节目--抢新娘,当然还有那悠扬动听的羌笛独奏和藏羌民族服饰表演。
锅庄舞是藏族民间婚娶或庆祝节日时的一种群众舞蹈,类似于汉族的秧歌,高兴了,谁都可以参与。锅庄舞节奏舒缓,动作简单,在民间应该是围着篝火大家一起转圈吧。不过在晚会现场,观众和演员都上到舞台,围着舞台转圈。由于这种节目参与性强,气氛十分热烈,一个小小的舞台,至少挤了一百多人,到后来简直挤成一锅粥了,连圈都转不动了。
抢新娘则是羌族的民间婚俗。羌族实际是半母系社会,说抢新娘其实不够准确,应该说是“比武招亲”可能更贴切一些。如果几个小伙同时看中某个姑娘,而姑娘又很难作出抉择时,就采取“比武招亲”看谁的能耐大就嫁谁。为了增强这一节目的互动性,节目主持人极力鼓动观众上台参与“比武招亲”比武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用一根绳子,两头各打一个大扣,分别套在两人的脖子上,然后从胯下穿过,各自以拉犁状方式拔河,采取淘汰制,最后胜出者才能当“新郎”一场场角逐,引得台上台下欢声不断。当晚,来自哈尔滨的一位小伙子,凭借年轻气盛,终于当上了“新郞”
羌笛传说是秦汉之际游牧在西北高原的羌人所发明,故名羌笛。对羌笛的认识我一直停留在唐人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里,和宋人范仲淹“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词里。而今晚,我却真真切切地听到了羌笛,有幸近距离的欣赏到了羌笛的演奏。
羌笛是一种6音阶的双管竖笛,长不足20厘米,竖吹,一般为独奏。主持人介绍说,羌笛演奏,无论曲目多长,都是一口气演奏完,中间不停顿。我在想,羌笛吹奏时可能与我们这里唢呐演奏类似,一般都是演奏期间不停顿,给人一口气演奏完的感觉,实际是用的特殊的换气方法,使人感觉不出换气罢了。果然,演员在表演时我就看到了,演员正在用特殊的“鼓腮换气法”吹奏,从而实现了换气。
从过去诗歌中听到的羌笛,总是与深沉抑郁、荒野苍凉、风霜雨雪,悲怆辛酸相连。而现在听到的羌笛,却是音色柔和纤细,悠扬婉转动听。或许这正是时代的变迁,新生活赋予了羌笛新的音律吧?
晚会中的藏羌民族服饰表演,更是藏羌民族风情的集中展示,让人赏心悦目。
晚会在热烈的民族歌舞中谢幕。
实事求是讲,这场晚会虽然没有在武夷山看的那场晚会文化含量高,但也还是不虚此行。虽然只是一场晚会,但还是为我们揭开了藏羌风情的面纱。
(2006-05-17晚)
在从江油到九寨沟的途中,地接导游小钟就极力撺掇大家,这里的藏羌风情歌舞晚会,非常值得一看,明晚上大家一定要去看一看,要不然等于白来一趟九寨沟。还告诉大家,这里晚会的门票要提前预订,否则到时后可能买不上票。有人问,有什么值得一看的呢?小钟说,除了有完整的藏羌风情表演外,还有许多互动节目,既热闹又有趣,比如跳锅庄舞、抢新娘等。另外还有牦牛肉吃,有青稞酒喝,还可以免费与那些藏羌演员合影照相。有人问“票价多少钱?”小钟答:“180元。”“团体能优惠吗?”“不行。不管团体还是个人一个价,只是团体购票可以优先。”在小钟不停地鼓动下,多数人终于同意去看这场晚会,也有人坚决不看。我和夫人讲,我们出来就是来看没见过的事物,管他便宜贵贱咱都去。在武夷山时,我们去看了那场晚会不是就很值得吗?近距离的感受一下藏羌风情,很有必要。当然,大家心里也明白,小钟之所以极力鼓动大家去看晚会的用意,除了让大家感受藏羌风情外,他自己也有好处,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晚6点半,我们在饭店门前集中,旅行车将我们一行拉到离九寨沟景区入口不远的一个叫“藏王宴舞”的地方。
剧院门口,身着民族盛装的年轻漂亮男女演员,分列两排,脸露微笑迎接观众。进得门厅,又有身着藏族服装的姑娘向每位到来的观众献上洁白的哈达,这是藏族同胞迎接宾客的最高礼仪。我和夫人都是头一回接受这样的礼遇,真有点儿当“上帝”的飘飘然的感觉。就凭这,咱花180元也值!
我们的座位是13排,离舞台还是有点儿远。小钟说,这就不错了,因为我们联系的比较晚。上次来的,都坐到剧场的最后一排去了。
这是个可容纳千把人的剧场,剧场内的装饰有着典型的藏羌风格。在每位观众的座位前,还摆放着几粒牦牛肉,一小碗青稞酒。说实在的,我还从没尝过青稞酒,于是端起自己座位前的青稞酒尝了尝,或许这是大众酒吧,那味儿不敢恭维。当然也许是我不会喝酒,尝不出味罢了。倒是那牦牛肉还有些味道,只是数量太少。也许嫌不卫生,也许是不好意思,多数人竟然连动也没动面前的青稞酒和牦牛肉,实在是有些委屈人家的一片心意。
七点十五分,晚会准时开始。
在一幅巨大的唐卡背景下,随着一阵悠远的古乐,一队身着唐朝服饰的武士和宫廷仕女,簇拥着一位典雅端庄的公主款款而来。虽然没看过这场戏,但故事却十分的熟悉,一看就知道这是盛唐时的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的故事。再随着一阵激昂浑厚的长号声,威武英俊的吐蕃王松赞干布带着军队,远行河源,亲自迎娶公主。在宫女侍从的簇拥下,松赞干布手携公主登上王座,接受土司官员的朝贺。藏王宫内,一片欢腾。一队队身着节日盛装的藏族姑娘载歌载舞,一队队戴着面具的藏族小伙,欢腾雀跃。整个这场戏,既气势恢宏,又富有民族特色,再现了盛唐时的繁荣和藏汉一家的亲密、友好。
接下来的节目有藏族歌手的独唱,藏族姑娘小伙的舞蹈。其中最有特色和互动性的节目,当数观众与演员一同携手表演的藏族锅庄舞和羌族民间婚俗节目--抢新娘,当然还有那悠扬动听的羌笛独奏和藏羌民族服饰表演。
锅庄舞是藏族民间婚娶或庆祝节日时的一种群众舞蹈,类似于汉族的秧歌,高兴了,谁都可以参与。锅庄舞节奏舒缓,动作简单,在民间应该是围着篝火大家一起转圈吧。不过在晚会现场,观众和演员都上到舞台,围着舞台转圈。由于这种节目参与性强,气氛十分热烈,一个小小的舞台,至少挤了一百多人,到后来简直挤成一锅粥了,连圈都转不动了。
抢新娘则是羌族的民间婚俗。羌族实际是半母系社会,说抢新娘其实不够准确,应该说是“比武招亲”可能更贴切一些。如果几个小伙同时看中某个姑娘,而姑娘又很难作出抉择时,就采取“比武招亲”看谁的能耐大就嫁谁。为了增强这一节目的互动性,节目主持人极力鼓动观众上台参与“比武招亲”比武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用一根绳子,两头各打一个大扣,分别套在两人的脖子上,然后从胯下穿过,各自以拉犁状方式拔河,采取淘汰制,最后胜出者才能当“新郎”一场场角逐,引得台上台下欢声不断。当晚,来自哈尔滨的一位小伙子,凭借年轻气盛,终于当上了“新郞”
羌笛传说是秦汉之际游牧在西北高原的羌人所发明,故名羌笛。对羌笛的认识我一直停留在唐人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里,和宋人范仲淹“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词里。而今晚,我却真真切切地听到了羌笛,有幸近距离的欣赏到了羌笛的演奏。
羌笛是一种6音阶的双管竖笛,长不足20厘米,竖吹,一般为独奏。主持人介绍说,羌笛演奏,无论曲目多长,都是一口气演奏完,中间不停顿。我在想,羌笛吹奏时可能与我们这里唢呐演奏类似,一般都是演奏期间不停顿,给人一口气演奏完的感觉,实际是用的特殊的换气方法,使人感觉不出换气罢了。果然,演员在表演时我就看到了,演员正在用特殊的“鼓腮换气法”吹奏,从而实现了换气。
从过去诗歌中听到的羌笛,总是与深沉抑郁、荒野苍凉、风霜雨雪,悲怆辛酸相连。而现在听到的羌笛,却是音色柔和纤细,悠扬婉转动听。或许这正是时代的变迁,新生活赋予了羌笛新的音律吧?
晚会中的藏羌民族服饰表演,更是藏羌民族风情的集中展示,让人赏心悦目。
晚会在热烈的民族歌舞中谢幕。
实事求是讲,这场晚会虽然没有在武夷山看的那场晚会文化含量高,但也还是不虚此行。虽然只是一场晚会,但还是为我们揭开了藏羌风情的面纱。
(2006-05-17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