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笨的掉渣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编者按:笔者在暑假的时候在一家书吧里边做了一个小伙计有感而发送给大家。
(一)论读书与环境
林清玄说:“能感受山之美的不一定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也不一定要住在水旁,只要心中有山有水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活在心中,不是在眼里。”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故以我眼观之,万物皆著我之风采。”
陶渊明说:“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六耳禅师有一句诗写的更妙:“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上边的这些人,有学问家,有禅师,有隐士,而且基本上都给冠以大师的称号,对上边这些话,我一直是深信不疑的,以为环境不过是影响我们判断力的一种外界因素罢了,真正的宁静,永远潜藏在心灵深处,完全可以以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去过着随遇而安的生活,从而即使身处闹市心境也能柔和稚嫩如同林间清风,深谷百云。
于是,带着这样的想法,我试图在熙攘的人群中手捧一本尼采,或者静坐在夜灯下面对着一对对如胶似漆的小情侣品悟而庄子,想通过如此渠道去锻炼古人所谓的定力,却发现,这是一种十分可笑的办法,再加上后来学了哲学,知道了所谓的那些万物由心,不过是属于唯心主义范畴的一种错误认知罢了。从小的时候,就喜欢一个人躺在被窝里边,用趴似乎更恰当一些,开着一个并不是很亮但足以让自己的一个精神世界透透彻彻的小台灯,在别人的鼾声中守护着一方心灵的净土,现在呢?一直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也独守不住了,宿舍里边电脑吵杂的嗡嗡声,手机短信千奇百怪的铃声更是此起彼伏,至于图书馆,人群熙熙攘攘的,成了莺莺燕燕们卿卿我我的一个最佳地点。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养成的读书习惯似乎已经无法继续了。
暑假的时候,在校外杂志社做了一个小编辑,因为业务需要,无意中邂逅了茶韵书吧,在旁边小商吵杂的为了一两毛钱争执不休的时候,这个小店居然孤傲的紧,门外是一副对子: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家无需花,上边则是茶韵书吧四个字,字体有些类似于篆体,生硬的和这个世俗的社会抵触着,不禁对这个有些脾气的小店产生了兴趣,上了二楼,外边的酷热在瞬间如同水汽一般蒸发的干干净净,墙壁上的几张字画则诉说着他的文化气韵,桌椅走的也是古朴主义路线,清漆在木质的原本色彩上晕染开来,还原了生命的本真,墙上、书架上干干净净的摆着类似于叔本华作品集,易中天品三国之类的文化书籍,至于像现在学生甚至少许社会人士热衷的玄幻、言情之类的垃圾书刊给他里里索索的拒绝到了门外,店里边回旋着古筝高山流水的曲子,桌子旁的翠竹却蓦然让人眼前一亮,一个一百平方的小店居然集清新,自然,古朴,优雅等诸多风格于一身,而且丝毫让人不感觉杂乱无章,很有几分小窗幽记的风格,让我大为心折。
和老板谭叔简单的沟通之后,知道了他开这家店的初衷—想给杨凌的读书人一个交流的平台,也是为了自己曾经的一个读书梦。试想一下,一个人静处在竹帘之中,泡上一壶简单的菊花茶,心灵给古筝那独有的宁静魅力濡染着、浸泡着,捧上一本好书,坐上个几个小时;或者邀上三五知己,互相探讨一些学业,工作的问题,互相受益,杯子里茶叶起伏,杯子外浮梦翻飞。
坐了一个小时,没有借助任何的东西,心竟然给净化的如同三岁赤婴,再后来我就成了这家店的一个小员工,每天和书和茶打交道,更是惬意。
读书和环境毕竟还是难以分割的,真正能够做到不为外界环境所动的就成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只有两种人能这样,圣人或者傻子,相信大多数人对于前者是仰望的,后者则忒过不堪,所以,在这里,我把这些写出来,只是希望分享给更多的书友和茶友。古人言:“经目之事,尤恐为真”更何况我只是凭借着自己的笔来写的,喜欢读书喝茶的朋友没事来转转,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二)书香
进了茶韵书吧外门的时候,眼前又是另外的一副对子,本身就把书香、茶道和人生的关系诠释的很好:饮扬子江心水品蒙山顶上茶==读诸子百家书悟天地人间道,这个联子从楹联角度倒也对的不是很公正,比如第三个字“子”就重叠了,然世俗之物,往往不能对之要求太过苛刻,比如对联,上联一般都是人有感而发,完全是兴之所至,不羁绊,不受制,但是到了下联,就必须和上联按照一定的格律、对仗、平仄,所以对联的上联一般比下联的意境要好上很多。饮扬子江心水品蒙山顶上茶,隐者风范;读诸子百家书悟天地人间道,大家气魄。
这幅对联的更重要之处就是点出了读书和道的关系,道本身是一个很过飘渺的词汇,浅显一些可以理解成一种万物的规律以及一种豁然的境界,读诸子百家书,然后再悟天地人间道,是很有必要的,前者是一种积累,一种隐忍的过程,在我们对前人的经验和他们对人生的思考积攒到一定程度上的时候,自己的思维的境界也就不自然的升华了起来,然后在选择性的接受中才能养成属于自己的思考模式,这个过程是无法跳过的,起码对于我们平凡人来说确实如此。
一花一世界未免太过浪漫主义,但一书一人... -->>
编者按:笔者在暑假的时候在一家书吧里边做了一个小伙计有感而发送给大家。
(一)论读书与环境
林清玄说:“能感受山之美的不一定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也不一定要住在水旁,只要心中有山有水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活在心中,不是在眼里。”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故以我眼观之,万物皆著我之风采。”
陶渊明说:“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六耳禅师有一句诗写的更妙:“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上边的这些人,有学问家,有禅师,有隐士,而且基本上都给冠以大师的称号,对上边这些话,我一直是深信不疑的,以为环境不过是影响我们判断力的一种外界因素罢了,真正的宁静,永远潜藏在心灵深处,完全可以以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去过着随遇而安的生活,从而即使身处闹市心境也能柔和稚嫩如同林间清风,深谷百云。
于是,带着这样的想法,我试图在熙攘的人群中手捧一本尼采,或者静坐在夜灯下面对着一对对如胶似漆的小情侣品悟而庄子,想通过如此渠道去锻炼古人所谓的定力,却发现,这是一种十分可笑的办法,再加上后来学了哲学,知道了所谓的那些万物由心,不过是属于唯心主义范畴的一种错误认知罢了。从小的时候,就喜欢一个人躺在被窝里边,用趴似乎更恰当一些,开着一个并不是很亮但足以让自己的一个精神世界透透彻彻的小台灯,在别人的鼾声中守护着一方心灵的净土,现在呢?一直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也独守不住了,宿舍里边电脑吵杂的嗡嗡声,手机短信千奇百怪的铃声更是此起彼伏,至于图书馆,人群熙熙攘攘的,成了莺莺燕燕们卿卿我我的一个最佳地点。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养成的读书习惯似乎已经无法继续了。
暑假的时候,在校外杂志社做了一个小编辑,因为业务需要,无意中邂逅了茶韵书吧,在旁边小商吵杂的为了一两毛钱争执不休的时候,这个小店居然孤傲的紧,门外是一副对子: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家无需花,上边则是茶韵书吧四个字,字体有些类似于篆体,生硬的和这个世俗的社会抵触着,不禁对这个有些脾气的小店产生了兴趣,上了二楼,外边的酷热在瞬间如同水汽一般蒸发的干干净净,墙壁上的几张字画则诉说着他的文化气韵,桌椅走的也是古朴主义路线,清漆在木质的原本色彩上晕染开来,还原了生命的本真,墙上、书架上干干净净的摆着类似于叔本华作品集,易中天品三国之类的文化书籍,至于像现在学生甚至少许社会人士热衷的玄幻、言情之类的垃圾书刊给他里里索索的拒绝到了门外,店里边回旋着古筝高山流水的曲子,桌子旁的翠竹却蓦然让人眼前一亮,一个一百平方的小店居然集清新,自然,古朴,优雅等诸多风格于一身,而且丝毫让人不感觉杂乱无章,很有几分小窗幽记的风格,让我大为心折。
和老板谭叔简单的沟通之后,知道了他开这家店的初衷—想给杨凌的读书人一个交流的平台,也是为了自己曾经的一个读书梦。试想一下,一个人静处在竹帘之中,泡上一壶简单的菊花茶,心灵给古筝那独有的宁静魅力濡染着、浸泡着,捧上一本好书,坐上个几个小时;或者邀上三五知己,互相探讨一些学业,工作的问题,互相受益,杯子里茶叶起伏,杯子外浮梦翻飞。
坐了一个小时,没有借助任何的东西,心竟然给净化的如同三岁赤婴,再后来我就成了这家店的一个小员工,每天和书和茶打交道,更是惬意。
读书和环境毕竟还是难以分割的,真正能够做到不为外界环境所动的就成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只有两种人能这样,圣人或者傻子,相信大多数人对于前者是仰望的,后者则忒过不堪,所以,在这里,我把这些写出来,只是希望分享给更多的书友和茶友。古人言:“经目之事,尤恐为真”更何况我只是凭借着自己的笔来写的,喜欢读书喝茶的朋友没事来转转,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二)书香
进了茶韵书吧外门的时候,眼前又是另外的一副对子,本身就把书香、茶道和人生的关系诠释的很好:饮扬子江心水品蒙山顶上茶==读诸子百家书悟天地人间道,这个联子从楹联角度倒也对的不是很公正,比如第三个字“子”就重叠了,然世俗之物,往往不能对之要求太过苛刻,比如对联,上联一般都是人有感而发,完全是兴之所至,不羁绊,不受制,但是到了下联,就必须和上联按照一定的格律、对仗、平仄,所以对联的上联一般比下联的意境要好上很多。饮扬子江心水品蒙山顶上茶,隐者风范;读诸子百家书悟天地人间道,大家气魄。
这幅对联的更重要之处就是点出了读书和道的关系,道本身是一个很过飘渺的词汇,浅显一些可以理解成一种万物的规律以及一种豁然的境界,读诸子百家书,然后再悟天地人间道,是很有必要的,前者是一种积累,一种隐忍的过程,在我们对前人的经验和他们对人生的思考积攒到一定程度上的时候,自己的思维的境界也就不自然的升华了起来,然后在选择性的接受中才能养成属于自己的思考模式,这个过程是无法跳过的,起码对于我们平凡人来说确实如此。
一花一世界未免太过浪漫主义,但一书一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