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不死狗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首先,山羊作为家畜,在人类豢养的一切牲畜中是最不驯顺的。关于山羊与生俱来的自由主义倾向,南方人用一句民谚进行了概括:
赶马有骑
赶牛有嬉
赶羊脚底心折脔皮。
这句话的涵义不言自明。远在大漠以西的草原游牧民族,在马背上成长并书写各自部落的壮阔历史,再狂烈的马种一一譬如汗血马也被驯服了;而中原一带的汉族先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涯中与牛群结下深不可测的友谊,以至于把牛所具有的温柔敦厚的性格特征,编织进自己的伦理道德体系。山羊作为家畜,与上述两类牲畜的差距就此拉开了。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提及的不是黄土高原一带习见的绵羊。绵羊还生活在蒙古草原、青藏高原,性情温柔,甚至比牛类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点自有古书可征可稽,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中与恶狼在同一条河边喝水的小羊、希伯莱的新约全书中一再被耶酥基督称扬的羔羊,自然都属于绵羊一类,逆来顺受、任劳任怨。耶酥就十分武断地把世上的众生喻为“迷途的羔羊”南方地区自古以来少见绵羊的踪迹,农家豢养的都是山羊,体格壮硕,性情急躁,性欲旺盛,从形象到精神气质都与“潘”极为相像。山羊体型中等,行动敏捷,跨山越岭如履平地,极难驯服。放羊的过程中,牧羊人一个不留意,贪嘴的山羊就会瞅准机会蹿到农田里糟蹋庄稼,甚至举家逃蹿到荒山野岭上,重新过上祖宗们的生活,死不归圈。牧羊的儿童手捏羊鞭,东奔西顾,一刻不得松懈,脚底心常常被山石割破。至于两只陌生的公羊见面时发生的激烈角斗,实非言语所能细述,强势的一方非把对手的眼珠用尖角挑出来,不肯罢休。而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的草原上牧放绵羊的场面,与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牧羊的少年骑在马背上悠闲地唱歌,歌声引来情人的应和,同时也惊飞了云雀。
山羊作为脊椎动物,食欲最为旺盛,食性最为驳杂。在我有限的一年为生产队放羊的生活经验中,每天清晨山羊一从羊圈中放出来,立刻就会伸嘴去啃咬栅栏边的羊齿藤,从羊圈到放牧地,山羊群一路上不是“走”过去的,而是“啃”过去的。傍晚归圈的路上,腹部滚圆的只只肥羊又一路“啃”回来,晚上投在羊圈里催肥的干草,到天亮时往往一茎不剩,假如投料不够,急躁的山羊极有可能把垫栏的烂稻杆与糊壁的黄泥啃吃一过。在山羊不算短暂的一生中,即使是牧羊人也难得见到它有歇嘴的时刻,这种饕餮的习惯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山羊的体型受到了损害,它臃肿的腹部极不自然地四向凸出,松软的肚皮象一条麻袋挂到了地面上,说是畸型也不为过。
山羊的食性驳杂,这个不算缺点。田埂上的四棱草,稻茬边的水蜜草、稗子,坎坝上的羊齿藤,树荫下的长春藤,墙缝里的海金沙,还有几乎所有的树叶,从甜蜜的柚子叶到生刺的杉树叶,山羊都吃得津津有味。反正是,春天的嫩芽,夏天的肥叶,秋天的落英,冬天的枯枝,都不能使它靥足。到了年寿满足的那一天,说白了就是死期来临之际,所有的山羊(所有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无一例外)会瞪着一双火红的眼睛,仰视苍天,死不瞑目。它死不瞑目的原因非常简单:地上的百草都吃过了,只剩下月亮上那棵桉椤树的滋味没有尝过,总不甘心。这真是一个种族的悲剧啊。
山羊的性欲旺盛得令人吃惊。到了发情季节,母羊的阴部红肿胀大,细水长流;公羊们的眼珠子盯得发红,活象两粒炭火,整天在放牧地的草坪上抵角打架,以死相拼。唯有最强壮的个体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作为对这种胜利的奖赏,它获得了做ài的优先权。我们曾经在某些落后民族的初夜权上看出人类对性权利的这种幼稚的执拗争夺,虽然这样的方式符合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在东方的古代王朝,皇帝后宫的性奴隶则多得无力享用,唐朝诗人元稹在诗中写道: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说明人性中一直存在着强力的动物性因素。然而,公山羊的性欲虽然旺盛,事实上却是一个可耻的早泄者,其自私程度同样令人吃惊,从公羊蹿到母羊背脊上算起,到它幸福地撤离,整个过程不到五秒钟,这种情形要是用一条成语来概括,恰如其分的成语必然是“蜻蜒点水”试想一下,母羊在惊恐之中遭遇激情,如何体会爱的快乐?假如羊群中萌发女权主义意识,毫无疑问这种意识将发端于对平等性权利的争取。
在遥远的古希腊,羊群发情的季节大约是四月,古希腊的恋歌中这样吟唱道:
山羊最肥,酒最美
女人最多情,男人最虚弱。
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觉,这支爱的歌曲中提到了四个概念:山羊、酒、女人、男人。这四个概念在人类的爱情生活中占据什么位置呢?中国人一向把爱喻为干柴烈火,那么我可以负责地这样解释,在干柴烈火一般强烈的爱情的祭坛上,山羊肉是干柴,酒是火种,而爱中的男女是燃烧中的火,最终必将身心俱焚,将自己烧成一捧飞灰。由此看来,山羊肉的壮阳效果是世界上所有民族共同认可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酒色之徒的菜谱上没有山羊肉是不可想象的。
而山羊好斗的性格落到社会问题专家手里,则有可能被过分渲染。这些人夸大其辞,宣布说,民族性格的形成过程中,食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喜食羊肉的回族人,也象公羊一样好斗。依此类推,喜食猪肉的汉族人,必然象猪一样懒惰成性、蠢笨无知了。说世界上的六十亿人口中有六份之一象猪一样懒惰成性、蠢笨无知,这样的结论也太过骇人听闻了吧。
既然提到了羊肉,我们不妨在此做一番词源学上的探讨。汉语中有两个字“美”和“鲜”与羊的关... -->>
首先,山羊作为家畜,在人类豢养的一切牲畜中是最不驯顺的。关于山羊与生俱来的自由主义倾向,南方人用一句民谚进行了概括:
赶马有骑
赶牛有嬉
赶羊脚底心折脔皮。
这句话的涵义不言自明。远在大漠以西的草原游牧民族,在马背上成长并书写各自部落的壮阔历史,再狂烈的马种一一譬如汗血马也被驯服了;而中原一带的汉族先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涯中与牛群结下深不可测的友谊,以至于把牛所具有的温柔敦厚的性格特征,编织进自己的伦理道德体系。山羊作为家畜,与上述两类牲畜的差距就此拉开了。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提及的不是黄土高原一带习见的绵羊。绵羊还生活在蒙古草原、青藏高原,性情温柔,甚至比牛类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点自有古书可征可稽,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中与恶狼在同一条河边喝水的小羊、希伯莱的新约全书中一再被耶酥基督称扬的羔羊,自然都属于绵羊一类,逆来顺受、任劳任怨。耶酥就十分武断地把世上的众生喻为“迷途的羔羊”南方地区自古以来少见绵羊的踪迹,农家豢养的都是山羊,体格壮硕,性情急躁,性欲旺盛,从形象到精神气质都与“潘”极为相像。山羊体型中等,行动敏捷,跨山越岭如履平地,极难驯服。放羊的过程中,牧羊人一个不留意,贪嘴的山羊就会瞅准机会蹿到农田里糟蹋庄稼,甚至举家逃蹿到荒山野岭上,重新过上祖宗们的生活,死不归圈。牧羊的儿童手捏羊鞭,东奔西顾,一刻不得松懈,脚底心常常被山石割破。至于两只陌生的公羊见面时发生的激烈角斗,实非言语所能细述,强势的一方非把对手的眼珠用尖角挑出来,不肯罢休。而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的草原上牧放绵羊的场面,与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牧羊的少年骑在马背上悠闲地唱歌,歌声引来情人的应和,同时也惊飞了云雀。
山羊作为脊椎动物,食欲最为旺盛,食性最为驳杂。在我有限的一年为生产队放羊的生活经验中,每天清晨山羊一从羊圈中放出来,立刻就会伸嘴去啃咬栅栏边的羊齿藤,从羊圈到放牧地,山羊群一路上不是“走”过去的,而是“啃”过去的。傍晚归圈的路上,腹部滚圆的只只肥羊又一路“啃”回来,晚上投在羊圈里催肥的干草,到天亮时往往一茎不剩,假如投料不够,急躁的山羊极有可能把垫栏的烂稻杆与糊壁的黄泥啃吃一过。在山羊不算短暂的一生中,即使是牧羊人也难得见到它有歇嘴的时刻,这种饕餮的习惯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山羊的体型受到了损害,它臃肿的腹部极不自然地四向凸出,松软的肚皮象一条麻袋挂到了地面上,说是畸型也不为过。
山羊的食性驳杂,这个不算缺点。田埂上的四棱草,稻茬边的水蜜草、稗子,坎坝上的羊齿藤,树荫下的长春藤,墙缝里的海金沙,还有几乎所有的树叶,从甜蜜的柚子叶到生刺的杉树叶,山羊都吃得津津有味。反正是,春天的嫩芽,夏天的肥叶,秋天的落英,冬天的枯枝,都不能使它靥足。到了年寿满足的那一天,说白了就是死期来临之际,所有的山羊(所有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无一例外)会瞪着一双火红的眼睛,仰视苍天,死不瞑目。它死不瞑目的原因非常简单:地上的百草都吃过了,只剩下月亮上那棵桉椤树的滋味没有尝过,总不甘心。这真是一个种族的悲剧啊。
山羊的性欲旺盛得令人吃惊。到了发情季节,母羊的阴部红肿胀大,细水长流;公羊们的眼珠子盯得发红,活象两粒炭火,整天在放牧地的草坪上抵角打架,以死相拼。唯有最强壮的个体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作为对这种胜利的奖赏,它获得了做ài的优先权。我们曾经在某些落后民族的初夜权上看出人类对性权利的这种幼稚的执拗争夺,虽然这样的方式符合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在东方的古代王朝,皇帝后宫的性奴隶则多得无力享用,唐朝诗人元稹在诗中写道: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说明人性中一直存在着强力的动物性因素。然而,公山羊的性欲虽然旺盛,事实上却是一个可耻的早泄者,其自私程度同样令人吃惊,从公羊蹿到母羊背脊上算起,到它幸福地撤离,整个过程不到五秒钟,这种情形要是用一条成语来概括,恰如其分的成语必然是“蜻蜒点水”试想一下,母羊在惊恐之中遭遇激情,如何体会爱的快乐?假如羊群中萌发女权主义意识,毫无疑问这种意识将发端于对平等性权利的争取。
在遥远的古希腊,羊群发情的季节大约是四月,古希腊的恋歌中这样吟唱道:
山羊最肥,酒最美
女人最多情,男人最虚弱。
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觉,这支爱的歌曲中提到了四个概念:山羊、酒、女人、男人。这四个概念在人类的爱情生活中占据什么位置呢?中国人一向把爱喻为干柴烈火,那么我可以负责地这样解释,在干柴烈火一般强烈的爱情的祭坛上,山羊肉是干柴,酒是火种,而爱中的男女是燃烧中的火,最终必将身心俱焚,将自己烧成一捧飞灰。由此看来,山羊肉的壮阳效果是世界上所有民族共同认可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酒色之徒的菜谱上没有山羊肉是不可想象的。
而山羊好斗的性格落到社会问题专家手里,则有可能被过分渲染。这些人夸大其辞,宣布说,民族性格的形成过程中,食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喜食羊肉的回族人,也象公羊一样好斗。依此类推,喜食猪肉的汉族人,必然象猪一样懒惰成性、蠢笨无知了。说世界上的六十亿人口中有六份之一象猪一样懒惰成性、蠢笨无知,这样的结论也太过骇人听闻了吧。
既然提到了羊肉,我们不妨在此做一番词源学上的探讨。汉语中有两个字“美”和“鲜”与羊的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