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笨伯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江城有个传奇人物叫过黄粑。他的本名叫过跃进,家中排行老幺。依名就知道,该人物生于大跃进时代,父母虽然没有文化,却还满有时代感,可惜,父母的愿望虽好,命却不长,还未等到跃进长大,就饿死了。跃进虽然上面还有哥嫂,但是,在那灾荒的年代,人们都自顾不暇,哪里还管得了别人呢。于是,跃进没有读到几天书,就过起了流浪生活。好在他的命大,无论多么艰难的生活,都让他熬过来了。那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好好地吃一顿黄粑。不知是苍天有眼,还是帝感其诚,跃进在做尽了尝遍祖国各到四处的黄粑梦后,终于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自己当起了老板,做起了黄粑卖。并且黄粑做得很有特色,远近闻名,于是“过黄粑”就自然而然的取代了“过跃进”这个大名了。
过黄粑这黄粑业一立,家就自然成了,一位端庄贤淑的姑娘,被他的手艺吸引,与他结成了百年之好。过黄粑也不保守,把他的手艺全数教给了妻子。几年后,过家添了一对儿女,读书虽不行,但是接父业却是好手,功课之余,就在家里帮助妈妈做黄粑。过黄粑没有野心,活得潇洒。没有想过开连锁店,只要够糊口,并略有剩余就满足了。于是这黄粑业,就全数交给妻子打点,自己当起了逍遥派,看看新闻,坐坐茶馆,但是绝无恶习,嫖、赌、毒没有一样与他有缘,日子就这样过着。
不知何时,石文化传到了江城,收藏奇石成了一些文人儒生的雅兴。过黄粑知道后,也想附庸风雅,于是,虚心地向捡奇石的人士学习,得知哪里有奇石交易会,不管路途的远近,无论家里的忙闲,他都会不顾一切地赶去参加,尤其是中央二台的鉴宝节目,他更是每晚必看。久而久之,硬是让他学到了不少。什么画面石、象形石、炭化石、雨花石等一系列名词术语,竟毫不费力地就从他嘴里流落出来了。
江城地处长江边,而且江边多卵石。开始时,过黄粑每天背起背兜,拿起铁钩,提起水壶,把河边凡是有花纹的卵石都背回了家,后来,又嫌背兜装不了多少,改用石棉口袋挑,再后来,把石头捡到河边通车的地方堆起,请的士来运。没有多久,做黄粑的门市前后都堆满了卵石,自认为稍好一点的,就拿上楼收藏在家里。有一天,过黄粑喜滋滋的告诉石友们,说他捡到一块画面石,图案是一个穿长大衣的人,站在河边挥手。但是他还未读出来,他标价两千。石友们去一看,就知道这块石头的读数(即给画面内容取个名字)既可是“某某某看着黄河笑”又可读为“独立寒秋,看湘江北去”但是,就是没有人把此读数告诉过黄粑。不过,有个好心人轻悄点了一句“价格还可高点。”消息一出,一位外地藏家,以五千元的高价购走了此石。
这件事,让过黄粑尝到了奇石的滋味,并且,深深地迷上了奇石收藏。但同时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于是,更加虚心的向资深望重的收藏家学习,邀请他们一起去捡石头,并且抢着开车船费,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发现的捡石基地与大家共享。工夫不负有心人,又过了不到一年,过黄粑的奇石鉴赏水平果真进步了不小,知道奇石要从石质、石像、读数、意蕴等方面去鉴赏。为了增长见识,多与别人交流,过黄粑又加入了奇石协会,知晓哪位石友得了一块好石,便要跑去品头论足一番,提出自己的见解。江城附近的卵石不知被翻了多少遍,于是,过黄粑的背兜口袋又背到了长江沿岸,凡是有卵石的地方,无论几百里、几千里,不管地点的远近,不分时日的好坏,都有过黄粑的身影。有时,一出去就是好多天,甚至半个月,吃、住都在农民家里,被大雨淋得像个落汤鸡,又摔得像个泥猴子,仍乐此不疲,热情不减。回到家里,把奇石一放,再把妻子口袋里的卖黄粑钱收来放到自己的口袋里,又踏上了征程。
过黄粑除了爱好奇石收藏外,还喜欢吹响响(江城的一种民间乐队)。这些年,江城人民的生活提高了,家里若有个婚、丧事,都喜欢请几泼响响来吹吹打打,热闹热闹。于是,在捡石之余(夏天涨水淹没了卵石滩,无石可捡),过黄粑又自购了小号、黑管、萨克斯等乐器、虚心拜师学艺。每天清晨,就来到小城外的树林里,练起了响响的十八般武艺,卖弄起了他那生涩的喉咙。人只要有志,又有什么事情干不成呢?一个夏天过去了,过黄粑居然把响响礼的乐器摸了过遍,虽然算不得精通,但是每样都能充数,成了江城响响队伍里的第一能人,任随那支队伍差了人,他们都来请过黄粑顶上。再加上过黄粑的信条是“虚心拜师学习,广结天下朋友”既没有不良嗜好,又无名人架子,还可以请人们吃免费黄粑,所以,过黄粑成了江城最受欢迎的名人。
江城有个传奇人物叫过黄粑。他的本名叫过跃进,家中排行老幺。依名就知道,该人物生于大跃进时代,父母虽然没有文化,却还满有时代感,可惜,父母的愿望虽好,命却不长,还未等到跃进长大,就饿死了。跃进虽然上面还有哥嫂,但是,在那灾荒的年代,人们都自顾不暇,哪里还管得了别人呢。于是,跃进没有读到几天书,就过起了流浪生活。好在他的命大,无论多么艰难的生活,都让他熬过来了。那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好好地吃一顿黄粑。不知是苍天有眼,还是帝感其诚,跃进在做尽了尝遍祖国各到四处的黄粑梦后,终于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自己当起了老板,做起了黄粑卖。并且黄粑做得很有特色,远近闻名,于是“过黄粑”就自然而然的取代了“过跃进”这个大名了。
过黄粑这黄粑业一立,家就自然成了,一位端庄贤淑的姑娘,被他的手艺吸引,与他结成了百年之好。过黄粑也不保守,把他的手艺全数教给了妻子。几年后,过家添了一对儿女,读书虽不行,但是接父业却是好手,功课之余,就在家里帮助妈妈做黄粑。过黄粑没有野心,活得潇洒。没有想过开连锁店,只要够糊口,并略有剩余就满足了。于是这黄粑业,就全数交给妻子打点,自己当起了逍遥派,看看新闻,坐坐茶馆,但是绝无恶习,嫖、赌、毒没有一样与他有缘,日子就这样过着。
不知何时,石文化传到了江城,收藏奇石成了一些文人儒生的雅兴。过黄粑知道后,也想附庸风雅,于是,虚心地向捡奇石的人士学习,得知哪里有奇石交易会,不管路途的远近,无论家里的忙闲,他都会不顾一切地赶去参加,尤其是中央二台的鉴宝节目,他更是每晚必看。久而久之,硬是让他学到了不少。什么画面石、象形石、炭化石、雨花石等一系列名词术语,竟毫不费力地就从他嘴里流落出来了。
江城地处长江边,而且江边多卵石。开始时,过黄粑每天背起背兜,拿起铁钩,提起水壶,把河边凡是有花纹的卵石都背回了家,后来,又嫌背兜装不了多少,改用石棉口袋挑,再后来,把石头捡到河边通车的地方堆起,请的士来运。没有多久,做黄粑的门市前后都堆满了卵石,自认为稍好一点的,就拿上楼收藏在家里。有一天,过黄粑喜滋滋的告诉石友们,说他捡到一块画面石,图案是一个穿长大衣的人,站在河边挥手。但是他还未读出来,他标价两千。石友们去一看,就知道这块石头的读数(即给画面内容取个名字)既可是“某某某看着黄河笑”又可读为“独立寒秋,看湘江北去”但是,就是没有人把此读数告诉过黄粑。不过,有个好心人轻悄点了一句“价格还可高点。”消息一出,一位外地藏家,以五千元的高价购走了此石。
这件事,让过黄粑尝到了奇石的滋味,并且,深深地迷上了奇石收藏。但同时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于是,更加虚心的向资深望重的收藏家学习,邀请他们一起去捡石头,并且抢着开车船费,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发现的捡石基地与大家共享。工夫不负有心人,又过了不到一年,过黄粑的奇石鉴赏水平果真进步了不小,知道奇石要从石质、石像、读数、意蕴等方面去鉴赏。为了增长见识,多与别人交流,过黄粑又加入了奇石协会,知晓哪位石友得了一块好石,便要跑去品头论足一番,提出自己的见解。江城附近的卵石不知被翻了多少遍,于是,过黄粑的背兜口袋又背到了长江沿岸,凡是有卵石的地方,无论几百里、几千里,不管地点的远近,不分时日的好坏,都有过黄粑的身影。有时,一出去就是好多天,甚至半个月,吃、住都在农民家里,被大雨淋得像个落汤鸡,又摔得像个泥猴子,仍乐此不疲,热情不减。回到家里,把奇石一放,再把妻子口袋里的卖黄粑钱收来放到自己的口袋里,又踏上了征程。
过黄粑除了爱好奇石收藏外,还喜欢吹响响(江城的一种民间乐队)。这些年,江城人民的生活提高了,家里若有个婚、丧事,都喜欢请几泼响响来吹吹打打,热闹热闹。于是,在捡石之余(夏天涨水淹没了卵石滩,无石可捡),过黄粑又自购了小号、黑管、萨克斯等乐器、虚心拜师学艺。每天清晨,就来到小城外的树林里,练起了响响的十八般武艺,卖弄起了他那生涩的喉咙。人只要有志,又有什么事情干不成呢?一个夏天过去了,过黄粑居然把响响礼的乐器摸了过遍,虽然算不得精通,但是每样都能充数,成了江城响响队伍里的第一能人,任随那支队伍差了人,他们都来请过黄粑顶上。再加上过黄粑的信条是“虚心拜师学习,广结天下朋友”既没有不良嗜好,又无名人架子,还可以请人们吃免费黄粑,所以,过黄粑成了江城最受欢迎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