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5du5.co,大秦帝国风云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鼎古即便明白了只蜀人的想法,他们有意帮助自只成四大公子”一类的权臣,像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着、楚国春申君一样的权臣,做到这样的权臣,自身实力的强大自不必说了,更影响和主宰着王国的命运,但同时间,这样的权臣也是坐在火山口上,无时无亥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挂兢地过日子。
宝鼎无意成为如此万众瞩目的显赫人物,最起码暂时不会想,除非将来时势使然,否则绝不会拿他自己和子孙后代、甚至三族九族的性命冒这样的风险。
其实在这个时期的历史上,拜侯封君者主要是宗室重臣,或外戚重臣,而以贤才、武功而拜侯封君者并不多,如乐毅、苏秦、白起、张仪、范睢、吕不韦、李牧等等,正是这些人大多没有好下场。
在宝鼎的记忆里,无论是宗室外戚还是功勋卓著的臣子,尤其是权臣,大多得不到善终,这主要是汉唐以后的政治特色,就先秦这段历史来说,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这六百余年的政治风格与后代历朝还是有显著区别,某些地方根本就是迥然不同。宝鼎对此了解甚少,想当然地把后世的一些为官之道处世之术放在了这个时期,结果再次摆了个,大乌龙。
宝鼎神态坚决地一摇手,院藏等三人则再次愣然。
“公子何意?”院藏实在忍不住了,惊讶地问道。
“枪打出头鸟。”宝鼎直言不讳地说道“这种事不能干,还是韬光隐晦的好,免得还没露头,就被一个大浪打死在沙滩上。”
宝鼎这话说得很直白,院藏三人一听就懂了,但他们的神情更显惊愣。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这就是宝鼎对自己未来的设想?他有没有搞错?他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走出了乌氏?
公子宝鼎走出乌氏,显然不仅仅因为秦王的需要,更大的原因是来自于他背后白氏和司马氏的推动,这从白氏和司马氏不惜代价重建虎烈卫就能看出来,也就是说宝鼎事实上背负着重振三姓的重任,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宝鼎自身的实力必须快展,这至关重要。假若宝鼎自身实力不足,无法进入咸阳的权力中枢,在朝堂上没有相当份量的话语权,他根本就无法帮助白氏和司马氏解禁,更不要说帮助武安君昭雪沉冤了。
这次白氏、司马氏利用家族力量给宝鼎重建虎烈卫;乌氏更是慷慨解囊、倾尽全力相助;老秦武人义无反顾,赤膊上阵;关东外系公开跳出来竭力支持,都是冲着这个目的来的,他们要给宝鼎以最大实力,要以最快度把宝鼎送回咸阳,要以最快度把宝鼎送进权力中枢,要以最快度让宝鼎拥有话语权,从而迅打破咸阳的权力格局,推动咸阳政局向有利于己方利益的方向展。
所以,当昨夜咸阳赐封宝鼎的诏书送达之后,王贲在宣读的时候口气就不对了,而一帮对咸阳寄予厚望的人当时就有些失态,蒙恬借酒骂人明显就是在泄不满,至于宝鼎的师傅冯劫更是失望,连恭贺宝鼎的话都没有说。
巴蜀人看在眼里,知道大帐里的人之所以强作欢颜纯粹是因为属于不同的派系,谁也不想给对方抓住痛脚,所以一个个戴着假面具推杯换盏,不过没有坚持多久,王剪便找了个与老朋友述旧的拙劣借口结束了酒筵。
清晨,宝鼎把魏缚打成重伤,王剪连问都没问,老秦人视若无睹,足见他们的愤怒之大,估计就算宝鼎把魏缚打死了,老秦人也毫不在乎,他们就是要籍此向咸阳表明一个鲜明态度,咸阳奖惩不公,宝鼎赏赐太轻。你既然敢把我们当叫化子打,侮辱我们,我们就敢出手报复,这次打伤你一个。人,下次就直接杀人。
巴蜀人对咸阳赐赏宝鼎一个八等公乘爵也是惊讶万分,他们没想到大王在咸阳竟然受制如此,连重赏一个宗室公子都力有不逮,怪不得大王怒不可遏,要和楚系外戚撕破脸了。
大王既然要让宝鼎重返咸阳,宝鼎又立了大功,乘机重赏一下乃是情理之中的事。
宝鼎是兴国君一脉的唯一传承,公子弘谋反一案的内幕只要是个正常人都知道是冤案,大王有充足理由赐给宝鼎一个上卿之位,归还其财产宅院,给予重赏,然后急召回京。
就算宝鼎寸功未立,大王也应该这样赏赐,一来补偿宝鼎,二来拉拢一下其它宗室王孙,暖暖他们的心,谁知竟是这么一个让人失望透顶的结果。这种赏赐影响不好,大王会被冠之以薄情寡义之名,而宗室臣下则由人推己,未免心寒。
当然,宝鼎第一步受阻,并不代表他以后步步受阻,他的前程还是非常辉煌,拜侯封君不过是早晚的事。
此亥大王急需一位对他忠诚的实力雄厚的宗室重臣,有这样一位重再在前面冲锋陷阵,与楚系针锋相对大打出手,大王才能在激烈的权力斗争中稳住阵脚,然后全力反扑。
就现在大王的实力来说,山东外系有先天缺陷,根基不稳,无法替他冲锋陷阵。吕不韦就是个例子,吕不韦都抵挡不住楚系外戚的攻击,更不要说蒙氏和冯氏了。老秦人因为一连串的打击和挫折,与赢姓王族产生了严重的裂痕和隔阂,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双方重建信任的难度很大,短期内大王还难得到他们不遗余力的支持。至于巴蜀人,现在双方还处在对立阶段,此次宝鼎的计策即使成功了,大王接纳了巴蜀人,双方也需要一段时间来消除彼此的成见,建立彼此的信任。
这样一分析,不难现,大王实力太过单薄了,所以,把宝鼎这位宗室公子召回咸阳,对大王巩固和集中自己的王权、对咸阳政局的改变、对整个大秦国的政局走向将起到决定性作用,这恐怕也是大王当初极力坚持最终迫使宝鼎不得不走出乌氏的重耍原因。由此可知。只要宝鼎表明了自己对大王的忠诚,展现了自己凡的实力,那么大王肯定要重用,而且马上就要重用,因为楚系外戚对他的挚肘太多了,他已经被楚系外戚捆住了手脚,不但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更预感到了大秦国所面临的严重危机,他急需打破这种权力的狂掩,急需巩固和集中自己的王权,所以他急需宝鼎这个唯一的可以与楚系外戚正面对垒的宗室重臣。
宗室封君侯有亲疏之分。比如长安君成蛟。他是庄襄王的庶子。庄襄王的生母夏太后是韩国公主。庄襄王从赵国逃回来后,夏太后给冉娶了一位弗国公主,生了成蛟。秦王政回咸阳后,只有这么一位弟弟,所以兄弟感情还是不错的。成蛟弱冠被封长安君,为了给他建功,韩系在背后出力,让他出使韩国,从韩国讨要了十几座城池。这一代宗室王孙,除了成蛟外,再无封君之人。
过去,宗室重臣撑里疾因为扶持昭襄王上位,功劳大,被封严君。然后就是宣太后的两个儿子高陵君和泾阳君。大秦历史上就这四位宗室被封君。宗室封君自宣太后开始,都是先封君,再建功,这算是宗室的特权。
宝鼎目前功劳不大,年纪也不大,还有其父公子弘谋反大罪的污点,和秦王政也仅仅是三代以内的堂弟,所以马上给他封君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凡事都有例外。现在对秦王政来说,其实完全有条件封公子宝鼎为君统
庄襄王是因为华阳太后和楚系外戚的帮助才上位,因此他和秦王政在华阳太后的干涉下,先后把华阳太后的弟弟熊震,两个侄子熊启、熊炽都封君了。若说功劳,这三位君侯中阳泉君有帮助庄襄王上位的功劳,而昌平君和昌文君则有连续平定成蛟兵变和磐毒之乱的功劳。但昌平君、昌文君与宗室君侯一样,因为地位身份特殊,都是先封君,后立。
文信侯吕不韦死后,目前秦国就这三位君侯,阳泉君熊定,昌平君熊启,昌文君熊炽,都是楚系外戚中坚人物,昌平君出任相国,昌文君出任御史大夫,阳泉君出任郎中令,牢牢把持了朝政。
堂堂一个大秦国,赢姓王族子孙竟然没有一个君侯,而楚系外戚不但有三个君侯,还分别担任大秦国的中枢大臣,牢牢控制了朝政,这个,局面对赢姓王族的权威显然是个不小的打击。如果秦王政以此为借口,非要提拔公子宝鼎为君侯,并且不惜代价与华阳太后对抗到底,那华阳太后和楚系外戚最终只有让步。昌平君和昌文君都能先封君,后建功,而宗室王孙宝鼎已经建功了,再封君还不行?这是大秦国,是赢姓子孙的王国,你一个楚系外戚如此压制宗室王族,未免做得太过分了。
过去华阳太后和楚系外戚可以用赢姓王族子孙没有才华出众者、没有大功劳为由,蓄意阻扰秦王政赐封宗室为君侯,那么现在宗室里出现了宝鼎这样一个既有才华又有大功劳的王孙,那还有什么理由阻挠呢?难道当真有篡国的心思?想仿效齐国田氏代齐,用熊氏代秦?
巴蜀人正是把咸阳局势看透了,随着宝鼎在晋阳追着楚系穷追猛打,其自身实力逐渐露出真面目,尤其是二十五年前的大秦悍将公孙,豹的出现,让巴蜀人渐渐看到了真相,揣测到了秦王政的真实意图。
这对巴蜀人来说是个绝对不允许错过的机会,掌握这个机会的重要性远远大过此次把院状推上承相公的位子。在他们看来,只要乘着这次三派联手的机会,群策群力把宝鼎推上君侯的位子,那么院状迟早都可以上位做承相公,而更重要的是,因为巴蜀人与宝鼎的亲密关系,巴蜀人就此进入了大秦国的权力中枢。
一个承相公能干多少年?大秦历史上的相国、承相在位时间过十年以上的,凤毛麟角,但放眼看看天下,就以四大公子来说,哪个不是执掌国政几十年,权倾一时?大秦国内的严君擂里疾、高陵君还有泾阳君,也都在中枢干了几十年,所以,如果宝鼎成为君侯,要不了多少年,他的实力就是大秦第一,不但可以与楚系抗衡,与楚系平分权柄,所有攀附于他的派系都能因此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每一个派系都有进入中枢的机会,而且还不是一代人两代人的机会。
这个机会千载难逢啊,巴蜀人如果抓住了,那才叫真正崛起于大来
至于君王。他高高在上,他的御下治国之道从古至今都是一样斗争中求平衡,斗争中求稳定,朝堂之上永远都... -->>
“鼎古即便明白了只蜀人的想法,他们有意帮助自只成四大公子”一类的权臣,像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着、楚国春申君一样的权臣,做到这样的权臣,自身实力的强大自不必说了,更影响和主宰着王国的命运,但同时间,这样的权臣也是坐在火山口上,无时无亥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挂兢地过日子。
宝鼎无意成为如此万众瞩目的显赫人物,最起码暂时不会想,除非将来时势使然,否则绝不会拿他自己和子孙后代、甚至三族九族的性命冒这样的风险。
其实在这个时期的历史上,拜侯封君者主要是宗室重臣,或外戚重臣,而以贤才、武功而拜侯封君者并不多,如乐毅、苏秦、白起、张仪、范睢、吕不韦、李牧等等,正是这些人大多没有好下场。
在宝鼎的记忆里,无论是宗室外戚还是功勋卓著的臣子,尤其是权臣,大多得不到善终,这主要是汉唐以后的政治特色,就先秦这段历史来说,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这六百余年的政治风格与后代历朝还是有显著区别,某些地方根本就是迥然不同。宝鼎对此了解甚少,想当然地把后世的一些为官之道处世之术放在了这个时期,结果再次摆了个,大乌龙。
宝鼎神态坚决地一摇手,院藏等三人则再次愣然。
“公子何意?”院藏实在忍不住了,惊讶地问道。
“枪打出头鸟。”宝鼎直言不讳地说道“这种事不能干,还是韬光隐晦的好,免得还没露头,就被一个大浪打死在沙滩上。”
宝鼎这话说得很直白,院藏三人一听就懂了,但他们的神情更显惊愣。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这就是宝鼎对自己未来的设想?他有没有搞错?他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走出了乌氏?
公子宝鼎走出乌氏,显然不仅仅因为秦王的需要,更大的原因是来自于他背后白氏和司马氏的推动,这从白氏和司马氏不惜代价重建虎烈卫就能看出来,也就是说宝鼎事实上背负着重振三姓的重任,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宝鼎自身的实力必须快展,这至关重要。假若宝鼎自身实力不足,无法进入咸阳的权力中枢,在朝堂上没有相当份量的话语权,他根本就无法帮助白氏和司马氏解禁,更不要说帮助武安君昭雪沉冤了。
这次白氏、司马氏利用家族力量给宝鼎重建虎烈卫;乌氏更是慷慨解囊、倾尽全力相助;老秦武人义无反顾,赤膊上阵;关东外系公开跳出来竭力支持,都是冲着这个目的来的,他们要给宝鼎以最大实力,要以最快度把宝鼎送回咸阳,要以最快度把宝鼎送进权力中枢,要以最快度让宝鼎拥有话语权,从而迅打破咸阳的权力格局,推动咸阳政局向有利于己方利益的方向展。
所以,当昨夜咸阳赐封宝鼎的诏书送达之后,王贲在宣读的时候口气就不对了,而一帮对咸阳寄予厚望的人当时就有些失态,蒙恬借酒骂人明显就是在泄不满,至于宝鼎的师傅冯劫更是失望,连恭贺宝鼎的话都没有说。
巴蜀人看在眼里,知道大帐里的人之所以强作欢颜纯粹是因为属于不同的派系,谁也不想给对方抓住痛脚,所以一个个戴着假面具推杯换盏,不过没有坚持多久,王剪便找了个与老朋友述旧的拙劣借口结束了酒筵。
清晨,宝鼎把魏缚打成重伤,王剪连问都没问,老秦人视若无睹,足见他们的愤怒之大,估计就算宝鼎把魏缚打死了,老秦人也毫不在乎,他们就是要籍此向咸阳表明一个鲜明态度,咸阳奖惩不公,宝鼎赏赐太轻。你既然敢把我们当叫化子打,侮辱我们,我们就敢出手报复,这次打伤你一个。人,下次就直接杀人。
巴蜀人对咸阳赐赏宝鼎一个八等公乘爵也是惊讶万分,他们没想到大王在咸阳竟然受制如此,连重赏一个宗室公子都力有不逮,怪不得大王怒不可遏,要和楚系外戚撕破脸了。
大王既然要让宝鼎重返咸阳,宝鼎又立了大功,乘机重赏一下乃是情理之中的事。
宝鼎是兴国君一脉的唯一传承,公子弘谋反一案的内幕只要是个正常人都知道是冤案,大王有充足理由赐给宝鼎一个上卿之位,归还其财产宅院,给予重赏,然后急召回京。
就算宝鼎寸功未立,大王也应该这样赏赐,一来补偿宝鼎,二来拉拢一下其它宗室王孙,暖暖他们的心,谁知竟是这么一个让人失望透顶的结果。这种赏赐影响不好,大王会被冠之以薄情寡义之名,而宗室臣下则由人推己,未免心寒。
当然,宝鼎第一步受阻,并不代表他以后步步受阻,他的前程还是非常辉煌,拜侯封君不过是早晚的事。
此亥大王急需一位对他忠诚的实力雄厚的宗室重臣,有这样一位重再在前面冲锋陷阵,与楚系针锋相对大打出手,大王才能在激烈的权力斗争中稳住阵脚,然后全力反扑。
就现在大王的实力来说,山东外系有先天缺陷,根基不稳,无法替他冲锋陷阵。吕不韦就是个例子,吕不韦都抵挡不住楚系外戚的攻击,更不要说蒙氏和冯氏了。老秦人因为一连串的打击和挫折,与赢姓王族产生了严重的裂痕和隔阂,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双方重建信任的难度很大,短期内大王还难得到他们不遗余力的支持。至于巴蜀人,现在双方还处在对立阶段,此次宝鼎的计策即使成功了,大王接纳了巴蜀人,双方也需要一段时间来消除彼此的成见,建立彼此的信任。
这样一分析,不难现,大王实力太过单薄了,所以,把宝鼎这位宗室公子召回咸阳,对大王巩固和集中自己的王权、对咸阳政局的改变、对整个大秦国的政局走向将起到决定性作用,这恐怕也是大王当初极力坚持最终迫使宝鼎不得不走出乌氏的重耍原因。由此可知。只要宝鼎表明了自己对大王的忠诚,展现了自己凡的实力,那么大王肯定要重用,而且马上就要重用,因为楚系外戚对他的挚肘太多了,他已经被楚系外戚捆住了手脚,不但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更预感到了大秦国所面临的严重危机,他急需打破这种权力的狂掩,急需巩固和集中自己的王权,所以他急需宝鼎这个唯一的可以与楚系外戚正面对垒的宗室重臣。
宗室封君侯有亲疏之分。比如长安君成蛟。他是庄襄王的庶子。庄襄王的生母夏太后是韩国公主。庄襄王从赵国逃回来后,夏太后给冉娶了一位弗国公主,生了成蛟。秦王政回咸阳后,只有这么一位弟弟,所以兄弟感情还是不错的。成蛟弱冠被封长安君,为了给他建功,韩系在背后出力,让他出使韩国,从韩国讨要了十几座城池。这一代宗室王孙,除了成蛟外,再无封君之人。
过去,宗室重臣撑里疾因为扶持昭襄王上位,功劳大,被封严君。然后就是宣太后的两个儿子高陵君和泾阳君。大秦历史上就这四位宗室被封君。宗室封君自宣太后开始,都是先封君,再建功,这算是宗室的特权。
宝鼎目前功劳不大,年纪也不大,还有其父公子弘谋反大罪的污点,和秦王政也仅仅是三代以内的堂弟,所以马上给他封君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凡事都有例外。现在对秦王政来说,其实完全有条件封公子宝鼎为君统
庄襄王是因为华阳太后和楚系外戚的帮助才上位,因此他和秦王政在华阳太后的干涉下,先后把华阳太后的弟弟熊震,两个侄子熊启、熊炽都封君了。若说功劳,这三位君侯中阳泉君有帮助庄襄王上位的功劳,而昌平君和昌文君则有连续平定成蛟兵变和磐毒之乱的功劳。但昌平君、昌文君与宗室君侯一样,因为地位身份特殊,都是先封君,后立。
文信侯吕不韦死后,目前秦国就这三位君侯,阳泉君熊定,昌平君熊启,昌文君熊炽,都是楚系外戚中坚人物,昌平君出任相国,昌文君出任御史大夫,阳泉君出任郎中令,牢牢把持了朝政。
堂堂一个大秦国,赢姓王族子孙竟然没有一个君侯,而楚系外戚不但有三个君侯,还分别担任大秦国的中枢大臣,牢牢控制了朝政,这个,局面对赢姓王族的权威显然是个不小的打击。如果秦王政以此为借口,非要提拔公子宝鼎为君侯,并且不惜代价与华阳太后对抗到底,那华阳太后和楚系外戚最终只有让步。昌平君和昌文君都能先封君,后建功,而宗室王孙宝鼎已经建功了,再封君还不行?这是大秦国,是赢姓子孙的王国,你一个楚系外戚如此压制宗室王族,未免做得太过分了。
过去华阳太后和楚系外戚可以用赢姓王族子孙没有才华出众者、没有大功劳为由,蓄意阻扰秦王政赐封宗室为君侯,那么现在宗室里出现了宝鼎这样一个既有才华又有大功劳的王孙,那还有什么理由阻挠呢?难道当真有篡国的心思?想仿效齐国田氏代齐,用熊氏代秦?
巴蜀人正是把咸阳局势看透了,随着宝鼎在晋阳追着楚系穷追猛打,其自身实力逐渐露出真面目,尤其是二十五年前的大秦悍将公孙,豹的出现,让巴蜀人渐渐看到了真相,揣测到了秦王政的真实意图。
这对巴蜀人来说是个绝对不允许错过的机会,掌握这个机会的重要性远远大过此次把院状推上承相公的位子。在他们看来,只要乘着这次三派联手的机会,群策群力把宝鼎推上君侯的位子,那么院状迟早都可以上位做承相公,而更重要的是,因为巴蜀人与宝鼎的亲密关系,巴蜀人就此进入了大秦国的权力中枢。
一个承相公能干多少年?大秦历史上的相国、承相在位时间过十年以上的,凤毛麟角,但放眼看看天下,就以四大公子来说,哪个不是执掌国政几十年,权倾一时?大秦国内的严君擂里疾、高陵君还有泾阳君,也都在中枢干了几十年,所以,如果宝鼎成为君侯,要不了多少年,他的实力就是大秦第一,不但可以与楚系抗衡,与楚系平分权柄,所有攀附于他的派系都能因此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每一个派系都有进入中枢的机会,而且还不是一代人两代人的机会。
这个机会千载难逢啊,巴蜀人如果抓住了,那才叫真正崛起于大来
至于君王。他高高在上,他的御下治国之道从古至今都是一样斗争中求平衡,斗争中求稳定,朝堂之上永远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