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娶妻当娶太上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也只能用职位来分开这两个,而不能一口一个裴爱卿的叫。
裴延今儿个就有点恍惚,他昨儿个身体虚着呢,齐王又来了谋反这么一招,害得他一晚上就没睡好。原本还风度翩翩的样子,现在是扑再多的粉都遮盖不了面上的憔悴。先前来使进金銮殿的时候,他就忍不住盯着太上皇那张面孔瞧,越瞧就越觉得和自己那个男儿媳长得像,越瞧就越觉得两个人眉宇之间的神态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他这么心神恍惚着,冷不丁的就被点了名,被太叔澜点到的时候他还没怎么反应过来,还是裴清泓在他的身上小声的提点了两句,他从慌忙拜了拜,简单的发表了一下自个的意见:“微臣觉得,这反贼自然要诛灭,只是这齐王唐明威性格粗犷,又是忠烈之后,先前正是因为其性格憨厚忠君爱国,才得到陛下的重用。臣虽然未和反贼唐明威有太深的交情,但也知道有些东西做不得假,唐家满门忠烈,臣以为,这唐明威怕是受了什么人的蛊惑。都说擒贼先擒王,臣以为,这仗肯定要打,但还是得活捉反贼唐明威,套出他幕后指使之人。”
“左相大人说的极是,那唐明威肯定是受了贼人的指使。”这文武百官里其实还是有一部分与唐明威交好的,只是先前大军都吵得厉害,他们也不敢随便发言,就怕与反贼扯上了联系,要是到时候别人随便一栽脏,他们的仕途就毁了彻底。现在裴延给了唐明威一个台阶下,他们自然也只是附和几句,不敢妄议。
“裴爱卿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太叔澜先是赞扬了一番那些愿意为抵抗反贼上前线的,又临时给这几个人安排了职位。最后定下来兵马大元帅以及兵马副元帅的位置,担任兵马副元帅的不是旁人,正是小皇帝太叔越的皇后的生父,当今的国丈。
负责记录的公公操着尖细的嗓音宣读太上皇的临时口拟的圣旨的时候,小皇帝脸色很难看地紧紧抓住龙椅的把手。从齐王反叛的消息一传来他就露了怯,原本好不容易的在朝堂上建立了自己的威信,牢牢的抓住了一些权力。可现在想来,那些权力不过是太上皇如施舍般从手心里漏出来的。
反叛的齐王他曾经给予厚望,可以说齐王能够有和朝廷对抗的能力还是他向太叔澜那里争取来的,可现在唐明威这个名字让他感受到了深深的耻辱和挫败感,而岳丈被派上战场还被兵马大元帅压制一事让他越发无力。
太叔澜安排的兵马大元帅和他的国丈有着解不开的结,虽然前者确实是个良将,也是个在军中十分有威信的老臣,绝对不会为了个人恩怨而罔顾大局,但在细节上绝对是不会让对头在军中有多好过的。
太叔越极力的控制着自己的身体的战栗和面上的表情,这种时候他越发痛恨自己的无用,以至于薄薄的嘴唇都几乎被他咬出血来。
等到人选差不多安排完毕,一直沉默着不发一言的裴清泓突然就向右边迈了两步,站了出来:“微臣愿受长缨,必羁齐王而致之阙下。”
第82章御驾亲征
裴清泓作为朝廷重臣,又是小皇帝和太上皇跟前的红人,他这话音刚落,不少人都傻了眼。裴清泓却安安稳稳的站在那,视这些或探寻或怀疑的目光不存在。
他事先没和自家老爹说过,裴延自然也在震惊者之列,要不是因为裴清泓一向理智又有主见,还是个地位不低于他的重臣,他都要冲上去对皇帝说,是自家儿子糊涂了,可千万别把先前裴清泓说的话当回事。
裴清泓给了裴延一个安抚的眼神,便重新回侧过脸,仰着头看着坐在汉白玉高台上的太叔澜。
青年眼角处的淡淡疤痕就在这几日消褪了干净,先前兰珉说对着自己的时候是真的容貌,兴许这话是真的。
不知怎的裴清泓想到这么一句,又在脑海中把回忆的画面甩干净,视线和青年狭长的凤眼碰撞上,又忙移开,凝聚到自早朝初始就不发一言的小皇帝脸上。
太叔越的嘴唇抿得极紧,面色也有些发白,他身后站着的年轻公公虽然低眉敛目,但面上倒是神态自若,从细微的表情看不出半点异样。
朝堂上瞬间安静下来,空气的时间因为这份沉默而变得缓慢起来,虽然只过了很短的时间,这金銮殿上的人却恍然觉得过了很久。
太叔澜看他半晌才开了口:“裴爱卿有心了,可若你去行军打仗,这工部之事又置于何处?裴爱卿为国的这份心孤是领了,但战场上刀枪无眼,每一位百姓兵士的性命都十分可贵,孤不能容你胡来。越儿怎么个看法?”
见自家叔父望向自己,太叔越忙开口表态:“皇叔说得极是,裴太傅为我国栋梁,这份心是大岚百姓之幸。但行军打仗之事不容儿戏,太傅若是有心,便安坐于庙堂之上勤恳做事,让三军将士能有个安稳的后方,也比去战场上做个碌碌无为的小兵强得多。”
上面两位都这么说了,即使有巴不得裴清泓去战场送死的也只得连声附和。这里头就数裴延和裴清逸附和的声音最为响亮真诚。
裴清泓却没有就这么放弃,他又一次向前迈了一步,打好的腹稿却因为第二位来报的兵士打断,八百里加急,那汇报之人说完最新的战况就瘫软在朝堂之上。
这一次的战报依旧不是什么好的消息,又一城被攻破,还是守城的官员亲自打开城门放的敌军进去。朝堂上又是一阵激烈的争吵,有些说是要将那守城官员捉到后处死的,另一派的观点则是说城中已然弹尽粮绝,官员开门放人也不过是为了城中百姓,罪不至死。
但这争论的都是小问题上的分歧,在大体上朝臣还是达成了惊人的统一,那就是反贼必须抓,还得花大力气去抓。皇宫是大岚的重中之重,京城的守卫军肯定不能悉数派出去,那调动的便是驻扎在京城外的五万大岚精卫军。
,他也只能用职位来分开这两个,而不能一口一个裴爱卿的叫。
裴延今儿个就有点恍惚,他昨儿个身体虚着呢,齐王又来了谋反这么一招,害得他一晚上就没睡好。原本还风度翩翩的样子,现在是扑再多的粉都遮盖不了面上的憔悴。先前来使进金銮殿的时候,他就忍不住盯着太上皇那张面孔瞧,越瞧就越觉得和自己那个男儿媳长得像,越瞧就越觉得两个人眉宇之间的神态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他这么心神恍惚着,冷不丁的就被点了名,被太叔澜点到的时候他还没怎么反应过来,还是裴清泓在他的身上小声的提点了两句,他从慌忙拜了拜,简单的发表了一下自个的意见:“微臣觉得,这反贼自然要诛灭,只是这齐王唐明威性格粗犷,又是忠烈之后,先前正是因为其性格憨厚忠君爱国,才得到陛下的重用。臣虽然未和反贼唐明威有太深的交情,但也知道有些东西做不得假,唐家满门忠烈,臣以为,这唐明威怕是受了什么人的蛊惑。都说擒贼先擒王,臣以为,这仗肯定要打,但还是得活捉反贼唐明威,套出他幕后指使之人。”
“左相大人说的极是,那唐明威肯定是受了贼人的指使。”这文武百官里其实还是有一部分与唐明威交好的,只是先前大军都吵得厉害,他们也不敢随便发言,就怕与反贼扯上了联系,要是到时候别人随便一栽脏,他们的仕途就毁了彻底。现在裴延给了唐明威一个台阶下,他们自然也只是附和几句,不敢妄议。
“裴爱卿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太叔澜先是赞扬了一番那些愿意为抵抗反贼上前线的,又临时给这几个人安排了职位。最后定下来兵马大元帅以及兵马副元帅的位置,担任兵马副元帅的不是旁人,正是小皇帝太叔越的皇后的生父,当今的国丈。
负责记录的公公操着尖细的嗓音宣读太上皇的临时口拟的圣旨的时候,小皇帝脸色很难看地紧紧抓住龙椅的把手。从齐王反叛的消息一传来他就露了怯,原本好不容易的在朝堂上建立了自己的威信,牢牢的抓住了一些权力。可现在想来,那些权力不过是太上皇如施舍般从手心里漏出来的。
反叛的齐王他曾经给予厚望,可以说齐王能够有和朝廷对抗的能力还是他向太叔澜那里争取来的,可现在唐明威这个名字让他感受到了深深的耻辱和挫败感,而岳丈被派上战场还被兵马大元帅压制一事让他越发无力。
太叔澜安排的兵马大元帅和他的国丈有着解不开的结,虽然前者确实是个良将,也是个在军中十分有威信的老臣,绝对不会为了个人恩怨而罔顾大局,但在细节上绝对是不会让对头在军中有多好过的。
太叔越极力的控制着自己的身体的战栗和面上的表情,这种时候他越发痛恨自己的无用,以至于薄薄的嘴唇都几乎被他咬出血来。
等到人选差不多安排完毕,一直沉默着不发一言的裴清泓突然就向右边迈了两步,站了出来:“微臣愿受长缨,必羁齐王而致之阙下。”
第82章御驾亲征
裴清泓作为朝廷重臣,又是小皇帝和太上皇跟前的红人,他这话音刚落,不少人都傻了眼。裴清泓却安安稳稳的站在那,视这些或探寻或怀疑的目光不存在。
他事先没和自家老爹说过,裴延自然也在震惊者之列,要不是因为裴清泓一向理智又有主见,还是个地位不低于他的重臣,他都要冲上去对皇帝说,是自家儿子糊涂了,可千万别把先前裴清泓说的话当回事。
裴清泓给了裴延一个安抚的眼神,便重新回侧过脸,仰着头看着坐在汉白玉高台上的太叔澜。
青年眼角处的淡淡疤痕就在这几日消褪了干净,先前兰珉说对着自己的时候是真的容貌,兴许这话是真的。
不知怎的裴清泓想到这么一句,又在脑海中把回忆的画面甩干净,视线和青年狭长的凤眼碰撞上,又忙移开,凝聚到自早朝初始就不发一言的小皇帝脸上。
太叔越的嘴唇抿得极紧,面色也有些发白,他身后站着的年轻公公虽然低眉敛目,但面上倒是神态自若,从细微的表情看不出半点异样。
朝堂上瞬间安静下来,空气的时间因为这份沉默而变得缓慢起来,虽然只过了很短的时间,这金銮殿上的人却恍然觉得过了很久。
太叔澜看他半晌才开了口:“裴爱卿有心了,可若你去行军打仗,这工部之事又置于何处?裴爱卿为国的这份心孤是领了,但战场上刀枪无眼,每一位百姓兵士的性命都十分可贵,孤不能容你胡来。越儿怎么个看法?”
见自家叔父望向自己,太叔越忙开口表态:“皇叔说得极是,裴太傅为我国栋梁,这份心是大岚百姓之幸。但行军打仗之事不容儿戏,太傅若是有心,便安坐于庙堂之上勤恳做事,让三军将士能有个安稳的后方,也比去战场上做个碌碌无为的小兵强得多。”
上面两位都这么说了,即使有巴不得裴清泓去战场送死的也只得连声附和。这里头就数裴延和裴清逸附和的声音最为响亮真诚。
裴清泓却没有就这么放弃,他又一次向前迈了一步,打好的腹稿却因为第二位来报的兵士打断,八百里加急,那汇报之人说完最新的战况就瘫软在朝堂之上。
这一次的战报依旧不是什么好的消息,又一城被攻破,还是守城的官员亲自打开城门放的敌军进去。朝堂上又是一阵激烈的争吵,有些说是要将那守城官员捉到后处死的,另一派的观点则是说城中已然弹尽粮绝,官员开门放人也不过是为了城中百姓,罪不至死。
但这争论的都是小问题上的分歧,在大体上朝臣还是达成了惊人的统一,那就是反贼必须抓,还得花大力气去抓。皇宫是大岚的重中之重,京城的守卫军肯定不能悉数派出去,那调动的便是驻扎在京城外的五万大岚精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