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明末之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十天后,李啸军的台湾拓殖集团,正式准备完毕。
其中,派往台湾的3千兵马,被李啸命名为台湾先遣军,由1000盾兵,1000名枪兵,300名骑兵,700名辅兵组成。
另外,李啸给他们配了60架投石机,五百枚远程投抛震天雷,以及三千多枚步兵手掷震天雷。
这些兵马,军官队伍及骨干力量,由老赤凤卫军兵组成,其他的兵员组成,一半是投降的流寇,一半是新从流民中收纳的军兵。
李啸任命台湾先遣军总指挥官,是赤凤营副营长李定国;副总指挥,则是赤凤卫甲总副总长罗正。
得到任命后,李定国与罗正二人,心下皆十分激动。
李定国今年只有十九岁,原为张献忠四大义子之一的他,自去年三月被李啸劝降后,李啸便刻意栽培他,一路从副总长升到副营长,现在又被任命为台湾先遣军总指挥,足见其殷殷信任。
而罗正,此人从流民起步,最早在辽东不归墩时,只是一名小小辅兵。他随着李啸南征北战,现已升为赤凤营甲总副总长,现在被任命为台湾先遣军副总指挥,一步步凭自已的奋斗,在李啸军崭露头角,成为深受李啸信任的将领。
而这批台湾拓殖集团的移民,则是这段时间内,从河南、南直隶以及山东当地,李啸军收罗的,家口较少的健壮流民两万人。
这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流民,没有任何抛家别业的顾虑,也无甚故土难离的情绪,在听了李啸军所提出的,去了台湾后,有地种,有饭吃,有衣穿的诱人条件后,人人心下欢喜,皆愿乘船前往。
这些移民,全部由台湾拓殖集团团长丁佑负责,丁佑原任赤凤卫农牧司司长,因为人忠厚本份,体恤百姓,特被李啸任命为台湾仔拓殖集团团长,另委派原赤凤卫钱粮司副司长马华兴为副团长。
另外,李啸还各个政府部门抽调了一批吏员,准备到了台湾后,也和赤凤卫一样,组建民政司,农牧司,钱粮司,商业司,监抚司,安全司等部门,让整个移民社会能顺利运转。
除了兵员与移民外,李啸军还从赤凤卫医馆中,让主医官陈麻子,亲自选拔了20名医术不错的徒弟,派往台湾开办医馆,以保证军民生病可以及时得到救治。
另外,李啸还让建筑匠长常大利,选了约100名无甚家口负担,愿意前往台湾的建筑工匠,以便到时给流民们,建造简易房屋和简单的水利措施。
人员安排完后,李啸给台湾拓殖集团,配备了50万石粮食,50万两银子,大批的生活用品和农具等物品,以保证拓殖集团,可以在台湾这荒僻之地,顺利地生产生活。
在拓殖集团登船出发前,李啸把台湾先遣军总指挥李定国,副总指挥罗正,以及拓殖集团团长丁佑,副团长马华兴四人,作了最后的郑重叮嘱。
李啸安排,李定国与罗正二人,皆受拓殖团团长丁佑与副团长马华兴节制,对于这条命令,李定国与罗正二人,皆无异议。
“李大人,我军只有兵马三千,若敌军来势太大,我军会不会难于固守?“生性谨慎的李定国,提出了自已的一点忧虑。
“不会,因为,北部的西班牙人,不过千余兵马,南部的荷兰人,也只有二千兵马,而台东的土著,更是零零碎碎,不足为虑。我军有三千兵马,足以固守。”李啸回答道。
在李定国等人惊愕的眼神中,李啸只是淡淡一笑。
这便是李啸这个穿越者的先知先觉的优势,才能顺利得知台湾各股势力的大致情况,当然,这些事情,李啸无法对李定国等人直说,他只是含糊地告诉他们,是郑芝龙他们提供的一点情报。
不过,接下来,李啸着重强调了一点,那就是,因为先遣军力量薄弱,且千里迢迢难于补充,李啸要求他们,绝对不能主动对北部的西班牙人,南部的荷兰人,东部的台湾土著进行主动进攻,万一真有敌袭过来,只可就地防守,击退敌军便可,以防止先遣军兵力损失过大。
随后李啸对丁佑等人安排,让他们到了台湾,接收郑芝龙部的土地后,可按每户移民授田5亩的规格,进行分派。
李啸这样安排,是有其仔细考虑的。
这是因为,台湾西部平原那些荒地,因长期积累了腐殖质,土壤肥沃,又地处热带,一年可种两季稻。除了前期开发有一定困难外,其产量是相当可观的。
要知道,在永历年间,郑成功在台湾垦殖时,每亩稻田每次产稻可到2至3石,一年便是4至6石的高额产量。
因此,正是因为稻田产量有这般高,与北方那些亩产五六斗的旱地,可谓天壤之别,一户移民分派了5亩田土,便足够缴纳赋税以及养活一家老小了。
其实,李啸给移民安排的这个稻田亩数,是相当优惠的。要知道在当代中国,比如主要的农耕地带湖南,很多农家每户只有一亩多地,也是足以供应全家吃粮,并缴纳粮税了。
随后李啸规定,因为今年这第一年,早稻已过了农时,便只需交晚稻的税赋,每亩稻田今年只交税两斗便可,这样每家只交一石的粮税。
待明年可正常耕作后,每亩稻田一次交5斗,一年交二次,总计一石。这样每户移民一年共交5石粮税,另有15石至20石粮食,可以供自家食用,或转卖给粮商。
“李大人,这些流民,皆是北方人,不懂种植水稻,我军过去,可要再去福建请些老农来指导?”丁佑问道。
李啸笑道:“不必。我军从郑芝龙部手中,接手了近五千的福建移民,他们已在台湾种植水稻多年,这可是现成的老师,到时指导下我军的移民们,种水稻当不会为甚难事。”
丁佑点头,又问道:“那这五千福建移民,收取赋税也如我军移民一般么?‘
李啸叹道:“这些福建移民,因为郑芝龙部不甚重视,拓展土地有限,水利措施亦未跟上,故产量有限。现在他们既已纳入我军,便与我军移民一视同仁,同样每户指派5亩田土,今年也每亩只收2斗水稻,明年再按每亩5斗的粮税征收。”
丁佑笑道:“李大人真是一片仁心,在下记下了。”
崇祯九年五月十五日。
在拓殖集团一切都准备就绪后,李啸安排他们,乘船出发。
... -->>
十天后,李啸军的台湾拓殖集团,正式准备完毕。
其中,派往台湾的3千兵马,被李啸命名为台湾先遣军,由1000盾兵,1000名枪兵,300名骑兵,700名辅兵组成。
另外,李啸给他们配了60架投石机,五百枚远程投抛震天雷,以及三千多枚步兵手掷震天雷。
这些兵马,军官队伍及骨干力量,由老赤凤卫军兵组成,其他的兵员组成,一半是投降的流寇,一半是新从流民中收纳的军兵。
李啸任命台湾先遣军总指挥官,是赤凤营副营长李定国;副总指挥,则是赤凤卫甲总副总长罗正。
得到任命后,李定国与罗正二人,心下皆十分激动。
李定国今年只有十九岁,原为张献忠四大义子之一的他,自去年三月被李啸劝降后,李啸便刻意栽培他,一路从副总长升到副营长,现在又被任命为台湾先遣军总指挥,足见其殷殷信任。
而罗正,此人从流民起步,最早在辽东不归墩时,只是一名小小辅兵。他随着李啸南征北战,现已升为赤凤营甲总副总长,现在被任命为台湾先遣军副总指挥,一步步凭自已的奋斗,在李啸军崭露头角,成为深受李啸信任的将领。
而这批台湾拓殖集团的移民,则是这段时间内,从河南、南直隶以及山东当地,李啸军收罗的,家口较少的健壮流民两万人。
这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流民,没有任何抛家别业的顾虑,也无甚故土难离的情绪,在听了李啸军所提出的,去了台湾后,有地种,有饭吃,有衣穿的诱人条件后,人人心下欢喜,皆愿乘船前往。
这些移民,全部由台湾拓殖集团团长丁佑负责,丁佑原任赤凤卫农牧司司长,因为人忠厚本份,体恤百姓,特被李啸任命为台湾仔拓殖集团团长,另委派原赤凤卫钱粮司副司长马华兴为副团长。
另外,李啸还各个政府部门抽调了一批吏员,准备到了台湾后,也和赤凤卫一样,组建民政司,农牧司,钱粮司,商业司,监抚司,安全司等部门,让整个移民社会能顺利运转。
除了兵员与移民外,李啸军还从赤凤卫医馆中,让主医官陈麻子,亲自选拔了20名医术不错的徒弟,派往台湾开办医馆,以保证军民生病可以及时得到救治。
另外,李啸还让建筑匠长常大利,选了约100名无甚家口负担,愿意前往台湾的建筑工匠,以便到时给流民们,建造简易房屋和简单的水利措施。
人员安排完后,李啸给台湾拓殖集团,配备了50万石粮食,50万两银子,大批的生活用品和农具等物品,以保证拓殖集团,可以在台湾这荒僻之地,顺利地生产生活。
在拓殖集团登船出发前,李啸把台湾先遣军总指挥李定国,副总指挥罗正,以及拓殖集团团长丁佑,副团长马华兴四人,作了最后的郑重叮嘱。
李啸安排,李定国与罗正二人,皆受拓殖团团长丁佑与副团长马华兴节制,对于这条命令,李定国与罗正二人,皆无异议。
“李大人,我军只有兵马三千,若敌军来势太大,我军会不会难于固守?“生性谨慎的李定国,提出了自已的一点忧虑。
“不会,因为,北部的西班牙人,不过千余兵马,南部的荷兰人,也只有二千兵马,而台东的土著,更是零零碎碎,不足为虑。我军有三千兵马,足以固守。”李啸回答道。
在李定国等人惊愕的眼神中,李啸只是淡淡一笑。
这便是李啸这个穿越者的先知先觉的优势,才能顺利得知台湾各股势力的大致情况,当然,这些事情,李啸无法对李定国等人直说,他只是含糊地告诉他们,是郑芝龙他们提供的一点情报。
不过,接下来,李啸着重强调了一点,那就是,因为先遣军力量薄弱,且千里迢迢难于补充,李啸要求他们,绝对不能主动对北部的西班牙人,南部的荷兰人,东部的台湾土著进行主动进攻,万一真有敌袭过来,只可就地防守,击退敌军便可,以防止先遣军兵力损失过大。
随后李啸对丁佑等人安排,让他们到了台湾,接收郑芝龙部的土地后,可按每户移民授田5亩的规格,进行分派。
李啸这样安排,是有其仔细考虑的。
这是因为,台湾西部平原那些荒地,因长期积累了腐殖质,土壤肥沃,又地处热带,一年可种两季稻。除了前期开发有一定困难外,其产量是相当可观的。
要知道,在永历年间,郑成功在台湾垦殖时,每亩稻田每次产稻可到2至3石,一年便是4至6石的高额产量。
因此,正是因为稻田产量有这般高,与北方那些亩产五六斗的旱地,可谓天壤之别,一户移民分派了5亩田土,便足够缴纳赋税以及养活一家老小了。
其实,李啸给移民安排的这个稻田亩数,是相当优惠的。要知道在当代中国,比如主要的农耕地带湖南,很多农家每户只有一亩多地,也是足以供应全家吃粮,并缴纳粮税了。
随后李啸规定,因为今年这第一年,早稻已过了农时,便只需交晚稻的税赋,每亩稻田今年只交税两斗便可,这样每家只交一石的粮税。
待明年可正常耕作后,每亩稻田一次交5斗,一年交二次,总计一石。这样每户移民一年共交5石粮税,另有15石至20石粮食,可以供自家食用,或转卖给粮商。
“李大人,这些流民,皆是北方人,不懂种植水稻,我军过去,可要再去福建请些老农来指导?”丁佑问道。
李啸笑道:“不必。我军从郑芝龙部手中,接手了近五千的福建移民,他们已在台湾种植水稻多年,这可是现成的老师,到时指导下我军的移民们,种水稻当不会为甚难事。”
丁佑点头,又问道:“那这五千福建移民,收取赋税也如我军移民一般么?‘
李啸叹道:“这些福建移民,因为郑芝龙部不甚重视,拓展土地有限,水利措施亦未跟上,故产量有限。现在他们既已纳入我军,便与我军移民一视同仁,同样每户指派5亩田土,今年也每亩只收2斗水稻,明年再按每亩5斗的粮税征收。”
丁佑笑道:“李大人真是一片仁心,在下记下了。”
崇祯九年五月十五日。
在拓殖集团一切都准备就绪后,李啸安排他们,乘船出发。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