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巴山大地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上世纪的八十年代,通讯不象现在这样发达,短距离有事可以使用电话说,但不是一般人都可以使用的;远距离有紧急的事就发电报。不象现在有程控电话、网络手机、互联网电脑,人们联系交流的主要方式还是通过书信邮寄,现在乃至到今后的人们基本上都不使用书信了,因为通讯发达给人们带来了简单快捷的联系交流形式。我对书信却心存眷念,给其他朋友互相偶尔的书信往来都随时光流逝慢慢淡忘,但在我当兵的四年时间和家里父亲的互写书信,以及后来谈恋爱和现在的妻子的互写书信,也许是一辈子都难已忘怀的记忆。
十八岁那年冬天的我,穿上绿色的军装,告别父母和姊妹,和众多的战友跟随接兵的首长,一闷罐车就来到了西北腹地一个国防建设基地,成为了一名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战士。到部队后望着莽莽高原,看着滴水成冰的寒冬世界,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家里写信,向父母告诉一路和这里的情况。信邮寄走了,就盼望着回信。根本就没有考虑邮寄来回还要近半个月时间,只要连里通讯员到各班送报纸和信件,就急忙凑上去看有没有自己的信件。
啊!父亲终于来信了,父亲知道了我的情况,还嘱咐在部队好好干,字里行间都饱含父亲对我的关爱和希望。立即回信吧,告诉我们新兵的训练情况。父亲回信了,立即又回信吧,告诉我们新兵训练要结束了,马上就要分下老连队了。记忆犹新的是发了帽徽领章,高兴得不得了,马上戴上照了照片,装在信里寄回家,让父母和姊妹一同分享我的喜悦。到了老连队,立即又写信,告诉老连队的情况。就这样循环往复的一封信过去,一封信过来,度过了当新兵的第一年。那时我们部队曾流传这样一句话“新兵的信多,老兵的病多”
第二年了,通信的频率要低些了,但是还是间隔不了几天就要给家里写信,心里总是想着父母和姊妹们,和家里的联系就在相互的书信里。虽然说不是“烽火连三月”但是“家书抵万金”从父亲一手漂亮的字迹里读到了家中的平安,读到了亲人的健康,父亲也在我的信中看到了我对他们思念,看到了我的成长。下到老连队的国防施工中是相当艰苦的,一天施工下来,手被混凝土都咂烂了,洗手时血涌出来染红了一盆水,我写信从不告诉家里,我不想让父母为我操心。我深深知道,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吃苦算不了什么,无怨无悔我自己的选择。
一去四年我记不清给家里写了多少封信,也记不清父亲回了多少封信。每一封信我都是恭恭敬敬的写,父亲也是认认真真的回,我把绿色军营火热的生活和我的进步变化寄回去,父亲把家乡的春种秋收和家人的安然无恙寄过来。就这样一封一封平常的书信,仅仅花八分钱把荒凉的西北和美丽的家乡,把我和家中亲人紧紧连在一起,让我超期完成了人生初始的磨练。
退伍回来写信也停止了,后来和妻子恋爱又开始写信了。那时她在另外一个区的一个乡工作,虽然是一个县辖区,但是相距较远,双方的单位都有固定电话,可电话是公事才用的,我们只有通过写信来联系。从认识她(她不认识我)的那一年春天开始,我就使用书信“攻击”了半年,到年底我们见面,她才真正认识我。后来的一年时间,我们就这样一封接一封地书信往来,任思绪在信纸上发扬,用完了美丽动听的词汇,写尽了甜言蜜语的爱慕。再后来结婚了,她也调动到了一个区工作,写信就没有继续了,有什么事就在电话上说了,现在有了手机,就更方便了。
书信在我人生的历程中已经渐渐远去了,靠书信来联系的时代也许一去不复还。无论是家书还是情书,但我深深感谢书信这特有年代的特殊联系方式,是它使我在遥远的大西北和家乡没有分开一样,是它使我读懂了父亲作为一家之主担当的责任,是它使我有了和父亲单独交流四年的回忆。我感谢书信这特有年代的特殊交流方式,是它让我和妻子相识到相知,是它让我和妻子有了认可才没有丢在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是它让我们现在还有鸿雁传书的回忆。我更感谢父母的养育,送我读书有了文化,能够写信和从事现在的这份职业。我更感谢妻子的理解,了解了我的思想,知道了我微薄的能力,和我共同组建了这个家。
上世纪的八十年代,通讯不象现在这样发达,短距离有事可以使用电话说,但不是一般人都可以使用的;远距离有紧急的事就发电报。不象现在有程控电话、网络手机、互联网电脑,人们联系交流的主要方式还是通过书信邮寄,现在乃至到今后的人们基本上都不使用书信了,因为通讯发达给人们带来了简单快捷的联系交流形式。我对书信却心存眷念,给其他朋友互相偶尔的书信往来都随时光流逝慢慢淡忘,但在我当兵的四年时间和家里父亲的互写书信,以及后来谈恋爱和现在的妻子的互写书信,也许是一辈子都难已忘怀的记忆。
十八岁那年冬天的我,穿上绿色的军装,告别父母和姊妹,和众多的战友跟随接兵的首长,一闷罐车就来到了西北腹地一个国防建设基地,成为了一名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战士。到部队后望着莽莽高原,看着滴水成冰的寒冬世界,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家里写信,向父母告诉一路和这里的情况。信邮寄走了,就盼望着回信。根本就没有考虑邮寄来回还要近半个月时间,只要连里通讯员到各班送报纸和信件,就急忙凑上去看有没有自己的信件。
啊!父亲终于来信了,父亲知道了我的情况,还嘱咐在部队好好干,字里行间都饱含父亲对我的关爱和希望。立即回信吧,告诉我们新兵的训练情况。父亲回信了,立即又回信吧,告诉我们新兵训练要结束了,马上就要分下老连队了。记忆犹新的是发了帽徽领章,高兴得不得了,马上戴上照了照片,装在信里寄回家,让父母和姊妹一同分享我的喜悦。到了老连队,立即又写信,告诉老连队的情况。就这样循环往复的一封信过去,一封信过来,度过了当新兵的第一年。那时我们部队曾流传这样一句话“新兵的信多,老兵的病多”
第二年了,通信的频率要低些了,但是还是间隔不了几天就要给家里写信,心里总是想着父母和姊妹们,和家里的联系就在相互的书信里。虽然说不是“烽火连三月”但是“家书抵万金”从父亲一手漂亮的字迹里读到了家中的平安,读到了亲人的健康,父亲也在我的信中看到了我对他们思念,看到了我的成长。下到老连队的国防施工中是相当艰苦的,一天施工下来,手被混凝土都咂烂了,洗手时血涌出来染红了一盆水,我写信从不告诉家里,我不想让父母为我操心。我深深知道,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吃苦算不了什么,无怨无悔我自己的选择。
一去四年我记不清给家里写了多少封信,也记不清父亲回了多少封信。每一封信我都是恭恭敬敬的写,父亲也是认认真真的回,我把绿色军营火热的生活和我的进步变化寄回去,父亲把家乡的春种秋收和家人的安然无恙寄过来。就这样一封一封平常的书信,仅仅花八分钱把荒凉的西北和美丽的家乡,把我和家中亲人紧紧连在一起,让我超期完成了人生初始的磨练。
退伍回来写信也停止了,后来和妻子恋爱又开始写信了。那时她在另外一个区的一个乡工作,虽然是一个县辖区,但是相距较远,双方的单位都有固定电话,可电话是公事才用的,我们只有通过写信来联系。从认识她(她不认识我)的那一年春天开始,我就使用书信“攻击”了半年,到年底我们见面,她才真正认识我。后来的一年时间,我们就这样一封接一封地书信往来,任思绪在信纸上发扬,用完了美丽动听的词汇,写尽了甜言蜜语的爱慕。再后来结婚了,她也调动到了一个区工作,写信就没有继续了,有什么事就在电话上说了,现在有了手机,就更方便了。
书信在我人生的历程中已经渐渐远去了,靠书信来联系的时代也许一去不复还。无论是家书还是情书,但我深深感谢书信这特有年代的特殊联系方式,是它使我在遥远的大西北和家乡没有分开一样,是它使我读懂了父亲作为一家之主担当的责任,是它使我有了和父亲单独交流四年的回忆。我感谢书信这特有年代的特殊交流方式,是它让我和妻子相识到相知,是它让我和妻子有了认可才没有丢在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是它让我们现在还有鸿雁传书的回忆。我更感谢父母的养育,送我读书有了文化,能够写信和从事现在的这份职业。我更感谢妻子的理解,了解了我的思想,知道了我微薄的能力,和我共同组建了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