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帝国吃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场面看起来很轻松,但状态却是非常诡异。
在不远处玩耍的子婴赤身裸体在几个宫女的保护下,正在水中玩的兴奋不已,笑声在整个小院子里回荡。
“陛下,此处非是谈论储君之所!”陈旭虽然非常想听,但这种严肃的话题在这种地方说出来,恐怕一旦传出去必然引起满城风雨。
因为皇帝竟然对大皇子不满,这才是一直未曾立储的原因。
“儿臣知错,还请父皇责罚!”扶苏惊恐之后哆嗦着给秦始皇行礼。
“哼,你都不知道错在何处,责罚你有何用?朕知你信奉儒学,熟读孔孟经义,朕问你,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是何意?”
“回陛下,此乃是孔子斥责弟子宰予之语,责怪宰予不该大白天学习的时候睡觉。”
“宰予结局如何?”
“结局……结局……”虽然站在清凉的水中,扶苏额头上瞬间又豆粒大的汗珠滚滚而落,身体微微的颤抖着说,“宰予某乱被灭族!”
“宰予虽然随着孔子学习,但言行却并不符合孔子的要求,巧舌善辩,处处不守礼仪,因此孔子说: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对于宰予,孔子自言就是以言取人而看错了,因此直言宰予不配询问五帝之德,认为他德行有亏非是君子……”
秦始皇说到这里直勾勾的盯着扶苏:“我大秦强于法术,处处皆以法绳之,才有今日之一统大局,然六国归一但六国皆都民心不稳,诸侯灭而百姓犹扰乱不堪,此非法术而不能治,你为朕之长子,但却从未思虑法术之利,整日与一群儒家门徒混在一起,若你为储君,将来登基必废强法而尊古礼,而尊古礼则必封诸侯,若此,朕一生操劳焉不毁于你手?天下大势若百川归海,一统乃大势所趋,朕不为,必然还有别人为之,但朕既为之,必然不许乾坤再次反复,大周诸侯争斗数百年,连年战乱导致庶民疾苦不堪,黎民死于刀兵者不计其数,朕恤之,才有灭六国之战。”
秦始皇这一番话犹若重鼓在陈旭耳边擂响,虽然言语不重,但声音却恍若惊雷。
原来秦始皇一直没有立扶苏为储君的原因竟然是因为担心扶苏上台后重用儒家,而儒家尊崇古礼,必然会再提分封,而扶苏信奉儒学厌恶法术,基本上可以确定会分封诸位兄弟和诸多大臣,则秦始皇辛辛苦苦打下的六国江山,一统华夏的格局再次回到大周的诸侯争霸的局面,那样秦始皇一开始想结束诸侯混战而黎民百姓亡命与刀兵的状况将会重新出现。
秦始皇很警惕儒家,因为朝堂之上数次提请分封制度的就是儒家,也因为分封之事朝堂就发生过数次争吵,焚书的起因就是因为儒家名士淳于越在秦始皇的酒宴上和博士周青臣因为尊古分封之事再次起了冲突,秦始皇把两人交给李斯处理,李斯认为要结束这种不断的争吵和冲突,最好的方法就是烧掉诗书和百家典籍,让天下人以后变得愚昧无知,于是提请了焚书。
秦始皇既然认同了李斯的话采用了郡县制来控制整个国家,这样就不会出现因为分封后咸阳失去控制力而导致诸侯争斗的局面,必然不会允许大秦帝国再走老路。
而扶苏亲近儒家让他非常警惕。
或者说其他的皇子或多或少都和扶苏一样对法术治国不太认同或者不感兴趣,而唯有小儿子胡亥自小就给他安排了一个精通法律的老师,那就是赵高,而赵高又是皇族人,完全值得信赖。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数次巡游秦始皇都带着胡亥的原因,或许他认为自幼便学习律法的胡亥是可以继承他的皇帝位置,再加上赵高和李斯的辅佐,大秦必然还是强法而尊,绝对不会走分封的老路。
后世的历史上言说赵高矫诏扶持胡亥上台,但其实想想这其中有两个很不合道理的地方。
第一,秦始皇十多个儿子,为何只带胡亥。
第二,如果说是赵高故意为之,撺掇秦始皇带上胡亥,这也说不通,秦始皇如果不喜欢胡亥,打死他也不会带着出门。
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秦始皇弥留之际,吩咐写下的诏书是让扶苏:以兵属蒙恬,与丧合咸阳而葬。这份诏书没有任何明确指出让扶苏接替帝位,秦始皇明明知道自己要死了,但还是不愿意把接班人明确下来,证明他还在犹豫。
而正是这种犹豫,最终导致了大秦崩溃。
当然,这些都是陈旭知道的另一个平行时空发生的事情了。
因为眼下泡在这个穿越两千年而来的游泳池中,秦始皇用非常明确的语言说出了他不立扶苏的原因,那就是他担心与儒家亲近的扶苏毁掉他一生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大秦江山。
如果有史官在此,这段话当记录下来流传后世,或者……陈旭打算等会儿写下来。
; 场面看起来很轻松,但状态却是非常诡异。
在不远处玩耍的子婴赤身裸体在几个宫女的保护下,正在水中玩的兴奋不已,笑声在整个小院子里回荡。
“陛下,此处非是谈论储君之所!”陈旭虽然非常想听,但这种严肃的话题在这种地方说出来,恐怕一旦传出去必然引起满城风雨。
因为皇帝竟然对大皇子不满,这才是一直未曾立储的原因。
“儿臣知错,还请父皇责罚!”扶苏惊恐之后哆嗦着给秦始皇行礼。
“哼,你都不知道错在何处,责罚你有何用?朕知你信奉儒学,熟读孔孟经义,朕问你,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是何意?”
“回陛下,此乃是孔子斥责弟子宰予之语,责怪宰予不该大白天学习的时候睡觉。”
“宰予结局如何?”
“结局……结局……”虽然站在清凉的水中,扶苏额头上瞬间又豆粒大的汗珠滚滚而落,身体微微的颤抖着说,“宰予某乱被灭族!”
“宰予虽然随着孔子学习,但言行却并不符合孔子的要求,巧舌善辩,处处不守礼仪,因此孔子说: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对于宰予,孔子自言就是以言取人而看错了,因此直言宰予不配询问五帝之德,认为他德行有亏非是君子……”
秦始皇说到这里直勾勾的盯着扶苏:“我大秦强于法术,处处皆以法绳之,才有今日之一统大局,然六国归一但六国皆都民心不稳,诸侯灭而百姓犹扰乱不堪,此非法术而不能治,你为朕之长子,但却从未思虑法术之利,整日与一群儒家门徒混在一起,若你为储君,将来登基必废强法而尊古礼,而尊古礼则必封诸侯,若此,朕一生操劳焉不毁于你手?天下大势若百川归海,一统乃大势所趋,朕不为,必然还有别人为之,但朕既为之,必然不许乾坤再次反复,大周诸侯争斗数百年,连年战乱导致庶民疾苦不堪,黎民死于刀兵者不计其数,朕恤之,才有灭六国之战。”
秦始皇这一番话犹若重鼓在陈旭耳边擂响,虽然言语不重,但声音却恍若惊雷。
原来秦始皇一直没有立扶苏为储君的原因竟然是因为担心扶苏上台后重用儒家,而儒家尊崇古礼,必然会再提分封,而扶苏信奉儒学厌恶法术,基本上可以确定会分封诸位兄弟和诸多大臣,则秦始皇辛辛苦苦打下的六国江山,一统华夏的格局再次回到大周的诸侯争霸的局面,那样秦始皇一开始想结束诸侯混战而黎民百姓亡命与刀兵的状况将会重新出现。
秦始皇很警惕儒家,因为朝堂之上数次提请分封制度的就是儒家,也因为分封之事朝堂就发生过数次争吵,焚书的起因就是因为儒家名士淳于越在秦始皇的酒宴上和博士周青臣因为尊古分封之事再次起了冲突,秦始皇把两人交给李斯处理,李斯认为要结束这种不断的争吵和冲突,最好的方法就是烧掉诗书和百家典籍,让天下人以后变得愚昧无知,于是提请了焚书。
秦始皇既然认同了李斯的话采用了郡县制来控制整个国家,这样就不会出现因为分封后咸阳失去控制力而导致诸侯争斗的局面,必然不会允许大秦帝国再走老路。
而扶苏亲近儒家让他非常警惕。
或者说其他的皇子或多或少都和扶苏一样对法术治国不太认同或者不感兴趣,而唯有小儿子胡亥自小就给他安排了一个精通法律的老师,那就是赵高,而赵高又是皇族人,完全值得信赖。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数次巡游秦始皇都带着胡亥的原因,或许他认为自幼便学习律法的胡亥是可以继承他的皇帝位置,再加上赵高和李斯的辅佐,大秦必然还是强法而尊,绝对不会走分封的老路。
后世的历史上言说赵高矫诏扶持胡亥上台,但其实想想这其中有两个很不合道理的地方。
第一,秦始皇十多个儿子,为何只带胡亥。
第二,如果说是赵高故意为之,撺掇秦始皇带上胡亥,这也说不通,秦始皇如果不喜欢胡亥,打死他也不会带着出门。
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秦始皇弥留之际,吩咐写下的诏书是让扶苏:以兵属蒙恬,与丧合咸阳而葬。这份诏书没有任何明确指出让扶苏接替帝位,秦始皇明明知道自己要死了,但还是不愿意把接班人明确下来,证明他还在犹豫。
而正是这种犹豫,最终导致了大秦崩溃。
当然,这些都是陈旭知道的另一个平行时空发生的事情了。
因为眼下泡在这个穿越两千年而来的游泳池中,秦始皇用非常明确的语言说出了他不立扶苏的原因,那就是他担心与儒家亲近的扶苏毁掉他一生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大秦江山。
如果有史官在此,这段话当记录下来流传后世,或者……陈旭打算等会儿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