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慈禧全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因此,这天半夜里,内奏事处的总管太监孟惠吉来叩长春宫的宫门,坐更的太监便不肯开,隔着门说:“还有一个时辰就开门了,黄匣子回头再送来。”

    “这是江宁来的‘六百里加紧’的折子,耽误了算谁的?”孟惠吉在门外大声答道:“你找你们有头有脸的来说一句,我就走。”

    这一下,坐更的太监不能不开门。接过黄匣子来不敢看,也不敢问,直接送到寝宫,于是那里的宫女可就为难了。

    “刚睡着不多一会儿,我不敢去叫。”

    “你瞧着办吧!我可交给你了。”那太监说“我劝你还是去叫的好!大不了挨一顿骂,耽误了正事,那就不止于一顿骂了。”

    想想不错,那宫女便捧着黄匣子,到床前跪下,轻声喊道:“主子,主子!”

    声音越喊越大,喊了七八声慈禧太后才醒,在帐子里问道:“干吗?”

    “有紧要奏折。”

    “是甘肃来的吗?”在慈禧太后的意中,此时由内奏事处送来的奏折,必是最紧要的军报,不知是左宗棠打了大胜仗,还是打了败仗,那个城池失守?所以这样问说。

    “说是江宁来的。”

    一听这话,慈禧太后顿时清醒,霍地坐起身来,连连喊道:“赶快拿灯,赶快拿灯!”

    掀开帐门,打开黄匣,慈禧太后映着灯光,急急地先看封口“印花”上所具的衔名,看是江宁将军,倒抽一口冷气,失声自语:“坏了!曾国藩出缺了!”

    京外奏折,只有城池光复或失守,以及督抚、将军、提督、学政出缺或丁忧才准用“六百里加紧”驰奏。江南安然无事,而如果是他人出缺,必由曾国藩出奏,现在是江宁将军具衔,可知定是两江总督出缺。

    不会跟马新贻一样吧?慈禧太后这样在心里嘀咕着,同时亲手用象牙裁纸刀拆开包封,一看果然是曾国藩死了,当然不是被刺,是病殁——二月初四下午中风,扶回书房,端坐而逝。

    “唉!”慈禧太后长叹一声,两行热泪,滚滚而下。

    宫女们相顾失色,但谁也不敢出言相劝,只绞了热手巾来替她擦脸,同时尽力挤着眼睛,希望挤出两滴眼泪,算是陪着“主子”一起伤心。

    慈禧太后当时便叫人把折子送到钟粹宫。慈安太后想起曾国藩的许多好处,建了那么大的功,做了那么大的官,却不曾享过一天的福。为了天津教案,顾全大局,不肯开衅,还挨了无数的骂,想想真替他委屈,忍不住痛哭了一场。

    这时外面也得到了消息,消息是由两江的折差传出来的,江宁驻京的提塘官,送了信给兵部尚书沈桂芬,于是军机大臣全都知道了。这是摧折了朝廷的一根柱石,足以影响大局,料知恭王急着要跟大家商量“应变”的处置,所以纷纷赶进宫去。

    “想不到出这么个乱子!”恭王愁容满面“那里再去找这么个负重望的人,坐镇东南?”

    “王爷,”沈桂芬人最冷静,提醒他说:“一会儿‘见面’,就得有整套办法拿出来,此刻得要分别缓急轻重,一件一件谈。”

    “谈吧!”恭王点点头“我的心有点乱。先谈什么,你们说!”

    “先谈恤典。”文祥说“第一当然是谥法。”

    拟谥是内阁的职掌,而在座的只有文祥一个人是协办大学士,所以恭王这样答道:“这自然该你说话。”

    第一个是“文”字,不消说得;第二个“少不得是忠、襄、恭、端的字样。不过,”文祥把视线绕了一周,徐徐说道:

    “有一个字,内阁不敢拟,要看六爷的意思。”

    大家都懂他的话,文祥指的是“正”字。向例谥“文正”必须出于特旨,内阁所拟,至高不过一个“忠”字。文祥是建议由恭王面奏,特谥“文正”

    “这可以。不过内阁的那道手续得要先做。马上办个咨文送了去。”

    于是一面由军机章京备文咨内阁,请即拟谥奏报,一面继续商谈恤典。主要的是谥法,既谥“文正”自然一切从优,决定追赠太傅,照大学士例赐恤,赏银三千两治丧。赐祭一坛,请旨派御前侍卫前往致祭。此外入把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在原籍及立功身分建立专祠,生平史迹,宣付史馆立传,以及生前一切处分,完全开复,都是照例必有的恩典。至于加恩曾国藩的后人,那是第二步的事。

    谈到继任的人选,可就大费踌躇了。两江总督是第一要缺,威望、操守、才干三者,缺一不可。文祥怕京里有人活动,徒然惹些麻烦,所以首先表示,两江的情形与众不同,非久任外官,熟悉地方政务的不能胜任,主张在现任督抚中,择贤而调。

    恭王同意他的见解。一切大举措,经此二人决定,就算决定了。于是先从总督数起,首先被提出来的是直隶总督李鸿章,这固然是适当的人选,但直隶总督的遗缺,又将如何?而且李鸿章正以“全权大臣”的身分,与日本外务大臣柳原前光在天津交涉签订“修好规条”及“通商章程”事实上亦无法抽身。同样地,陕甘正在用兵,左宗棠亦决不在考虑调任之列。此外资望够的操守不佳,人亦颟顸。四川总督吴棠,两广总督瑞麟,决不能调到两江,况且川督、粤督也是肥缺,更是一动不如一静。

    于是话题便移到了巡抚方面。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都是首先想起山东巡抚丁宝桢,但第一念如此,再转个念头,便都不肯轻易开口了。

    就在这相顾沉吟的当儿,只见御前大臣伯彦讷谟诂,出现在军机处门口,因为他也是王爵,所以连恭王在内,一齐都站了起来,他无暇寒暄,匆匆一揖,随即向恭王说道:“上头教问:曾国藩死在任上,是不是该撤引见?是几天?”

    “啊!”恭王被提醒了,看着文祥问“该辍朝吧?而且一天好象还不够。”

    “应该三天。”

    “既然是三天,”沈桂芬说“该奏结的案子,今天得赶一赶!”

    “对了。”伯彦讷谟诂说“上头快‘叫起’了,各位快进去吧!”

    这一下搞得大家手忙脚乱,一面传懿旨,撤去“引见”让各衙门等候召见的官员,回去候旨,一面催问军机章京,把必须奏结的案子,都理出来。反把原来在商量着的,两江总督继任人选的那件大事忘掉了。

    这里还未忙完,养心殿已传旨“叫起”将出军机处,恭王摆一摆手说:“慢着,到底是谁去两江?咱们还是得先谈一谈。”

    “这会儿来不及了。先照规矩办,第二步再说。”文祥又加了一句“得好好儿商量,今天不宜轻易定局。”恭王站定脚,沉思了一会,突然抬头说道:“好!走吧!”

    到了养心殿,只见两宫太后和皇帝都是眼圈红红地,君臣相顾,无限忧伤,慈禧太后叹口气说:“唉!国运不佳!”

    这句话大有言外之意,恭王不敢接口,只是奏陈曾国藩的恤典,提到谥法,恭王这样说道:“曾国藩老成谋国,不及丝毫之私,应该谥忠;戡平大乱,功在社稷,应该谥襄;崇尚正学,品行纯粹,应该谥端;不过臣等几个,都觉得这三个字,那一个也不足以尽曾某的生平。是否请两位皇太后和皇上恩出格外,臣等不敢妄行奏请。”

    其实这就是奏请特谥“文正”不过必须如此傍敲侧击地措词,两宫太后都懂他的意思,皇帝不甚明白,开口问道:

    “是不是说,该谥‘文正’啊?”

    “皇上圣明。”

    “我也想到了!”慈禧太后不容皇帝再发问,紧接着恭王的话说“曾国藩不愧一个正字,就给他一个‘文正’好了。”

    “是!”恭王又说“如何加恩曾某的子孙,等查报了再行请旨。”

    “好!”慈禧太后想了想又问:“曾国藩生前不知道有什么心愿未了?倒问一问看,朝廷能替他了的,就替他了啦吧!”

    “两位皇太后这么体恤,曾某在九泉之下,一定感激天恩。”恭王又说“河南巡抚钱鼎铭在京里,他替曾国藩办粮台多年,一定知道曾国藩有什么心愿未了?等臣找他来问明了,另行请旨。”

    “曾国藩的遗疏,怕还得有两天到。”慈禧太后问道:“不知道他保了什么人接两江?”

    这一问,自恭王以次,无不在心里佩服,慈禧太后真是政事娴熟,才能想到遗疏举贤。不过“曾国藩是中风,”恭王说“不能有从容遗嘱的工夫,遗琉必是他幕府里代拟的。再说,依曾国藩的为人,一向不愿干预朝廷用人的大权,所以,臣断言他不会保什么人接两江。”“那么,谁去接他呢?这是个第一等的要紧地方,一定得找个第一等的人才。”

    “是!两江是国家的命脉,不是威望才德具胜的人干不了。臣等刚才商量了半天,在现任总督当中,竟找不出合适的人,想慢慢儿在巡抚里面找。”

    “丁宝桢怎么样呢?”

    想不到是慈禧太后先提及此人!连慈安太后在内,无不有意外之感。自从安德海伏法,她提起丁宝桢,总说他识大体,肯实心办事,大家一直以为她是故意做作,从未把她的话当真。照现在看,竟是真的赏识!这雅量却实在难得。

    因为如此,不免微有错愕。恭王方在沉吟时,看见对面的宝鋆,马蹄袖下的手在摇着,意思是表示反对,却不知他反对的原因何在?便越发无从回答了。

    “宝鋆!”慈禧太后发觉了他的动作“你有话说?”

    “是!”宝鋆从眼色中得到了恭王的许可,预备侃侃陈词,但刚说了句:“大婚典礼,两江有传办事件。”立即为慈禧太后打断了话。

    “啊!这不行!”

    这是说丁宝桢不宜当两江总督。大婚典礼的经费,名为户部所拨的一百万两银子,其实在“天子富有四海”的大帽子下,各省都有报效,或者说是勒派,两江、两广是富庶之地,所派最多,而又不是勒派现银,是采办物品,以助大婚,名为“传办事件”两广被“传办”的是木器与洋货,两江被传办的则是“备赏缎匹”

    “备赏缎匹”一共开了三张单子,总值二百万两银子,此时正在讨价还价。而丁宝桢一直以刚健廉洁著名,如果调到两江,对“传办”事件,不能尽心尽力,有所推托,所关不细。所以作为户部尚书的宝鋆,不能不事先顾虑,而慈禧太后,亦不能不改变主意。

    “沈葆桢呢?”慈安太后说“他丁忧不是快满期了吗?”

    这当然也是一个够格的人选,但是“沈葆桢跟曾国藩不和。”恭王迟疑着说“似乎不大合适。”

    “是不合适。”慈安太后收回了她的意见:“我没有想到。”

    再下来就只有安徽巡抚英翰了。在旗人中,他算是佼佼者,两宫太后也很看重他。但是,他一直在安徽做官,对两江地方虽很熟悉,却跟湘军的渊源不深,或者会成为马新贻第二,所以不是理想的人选。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眼前就只有先命江苏巡抚何璟署理,倒是顺理成章的事。两宫太后接纳了恭王的建议,随即降旨。

    两道上谕,一道是震悼曾国藩之死;一道是派江苏巡抚何璟署理两江总督。经两宫太后裁决,立刻送交内阁明发,顿时震动朝野,也忙坏了那些善于钻营的官儿,都想打听一个确实消息,何璟署理是长局还是短局?倘是短局,那么,到底是什么人接两江?能抢在上谕未发之前,先去报个喜信,便是进身之阶,如无渊源,亦可早早弄一封大人先生的“八行”庶乎捷足得以先登。

    打听的结果,恭王除却在找一个人以外,别无动静,这个人就是河南巡抚钱鼎铭。以他的资望,决不可能升任两江总督,但此人是个有名的能员,而且一向为曾国藩和李鸿章所赏识,因此有人猜测,他将从河南调任江苏。这就不用说,现任的江苏巡抚何璟署理江督是个长局。何璟字小宋,是广东香山人,走门路就要从他的广东同乡中去设法。当然,钱鼎铭就在眼前,求远不如求近,所以他下榻之处的江苏会馆,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钱鼎铭本人却还根本不知其事,这天是“花朝”他应了同乡京官的约请,一大早策驴出西便门,到“西山八大处”访杏花去了。留在会馆的听差,听说是恭王在军机处立等相见,立即带着衣包,赶到西山,寻着了钱鼎铭一说经过,方知曾国藩死在任上,知遇之感,提携之恩使得他不能不临风雪涕。好不容易让同游的同乡劝得住了哭声,随即赶进城去,在西华门内一家酒店暂且歇足,请人进去打听,说恭王还未回府,便即换了公服,到军机处谒见。

    相见自有一番欷歔哀痛,钱鼎铭听说辍朝三日,谥为“文正”油然而生感激之心,以曾国藩亲信僚属的资格,替恭王磕头,作为道谢。

    “调甫,”恭王这才说到正题:“两位太后对曾侯还有恩典。你也是从他幕府里出来的,可知曾侯生前有什么未了的心愿?

    如能成全,我好奏请加恩。”

    这一层关系甚大,钱鼎铭先答应一声:“是!”然后仔细想了一会,方始答道:“曾文正不慕荣利,生前以持满为戒,所以斋名‘求阙’,如说他有不足之事,就是老二纪鸿,至今不曾中举。”

    “可曾入学?今年多大?”

    “是刚入学的附生。”钱鼎铭想了想又说:“纪鸿今年二十五了。”

    “这容易。”恭王点头答道:“不过也只能给他一个举人,一体会试。如嫌不足,再给一个。曾文正有几个孙子?”

    “三个。都是纪鸿所出。”钱鼎铭说“长孙叫广钧。”

    “这都等何小宋查报了再说。”恭王看着其余几位军机大臣问道“你们有什么话要请教调甫的?”

    “曾文正过去了,有件事我们可以谈了。”文祥问道:“黄昌期这个人怎么样?”

    黄昌期就是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他跟曾家的关系不同,黄翼升的妻子奉曾夫人为义母,算是通家之好,曾国藩一度置妾,就是黄翼升经手办的“喜事”如果说曾国藩有“私人”这个人就是黄翼升。所以此时钱鼎铭听文祥这一问,便知大有文章,不敢轻率答话。

    “请文中堂的示,是指黄昌期那一方面?”

    “自然是说他的治军。”文祥又说:“调甫,此处无所用其回护,亦不必怕负什么责任。”

    这两句话使钱鼎铭悚然而警,憬然而悟,军机处为大政所出之地,一言一语,都须实在。而自己名为约请,实在也等于传唤作证,说了实话,没有责任,倘有不尽不实之处,立刻就可能传旨“明白回奏”惹上不小的麻烦。

    因此,他的答话很谨慎“黄昌期治军,失之宽柔,尽人皆知。”他说“不过文中堂知道的,当初创设水师,就是为了安插立功将弁。”他觉得下面的措词不易,索性不说下去了。

    “立功归立功,将弁到底是将弁。”文祥话中充分流露了对长江水师将官的不满:“立功则朝廷早有酬庸,将弁则不能不守纪律。曾侯在日,还能约束此辈,今后怕就很难了。”

    钱鼎铭听出话风,黄翼升的那个提督靠不住了!然而要动他也还不易,操之过急,说不定就有人会成为马新贻第二。不过这想法只好摆在心里,看看别无话说,等恭王一端茶碗,便即起身磕头告辞。亲王仪制尊贵,跟唐宋的宰相一样“礼绝百僚”恭王安然坐着受了他的头,但此外就很谦和,一直送他到军机处门口,方始回身入内。

    “先回家再说。”恭王打了个呵欠“好在辍朝三日,明天后天都不用进宫,明儿中午在我那里吃饭,尽这两天工夫,咱们把两江的局面谈好了它。”

    话虽如此,文祥忧心国事,不敢偷闲,当天晚上又到鉴园,跟恭王细谈。他是久已想整顿长江水师了。马新贻被刺至今两年,真相逐渐透露,虽还不知道真正主谋的是谁?但可决其必为那些“立功将弁”而且还有跟捻军投降过来的,如李世忠等人勾结的情事在内。同时因为天津教案一再委屈让步,说到头来,是力不如人,了解军务的都有这样一个看法,陆上还可以跟洋人周旋一番,谈到海上,一点把握都没有。现在全力讲求洋务,自己造船造炮,渐有成就,但长江水师如果依旧那么腐败,则虽有坚甲,兵仍不利。以前只为有曾国藩坐镇东南,无形中庇护着黄翼升,不便更张,此刻却是一个整顿的良机,正好与两江总督的人选一起来谈,省得“一番手脚两番做”

    “这倒也是。”恭王深以为然“但是找谁去整顿呢?”

    “自然是彭雪琴。”

    水师的前辈,只有杨岳斌与彭玉麟。杨岳斌解甲归田,早绝复出之想。彭玉麟从问治八年奉旨准回原籍衡阳,为他死去的老母补穿三年孝服,一直不曾开兵部侍郎的缺,此刻服制将满,正该复起。而且长江水师章程,是他与曾国藩会同订定,本旨何在,了然于胸,亦唯有他才能谈得到“整顿”二字。

    “那好!”恭王欣然赞许“这一下江督的责任轻了,人就容易找了,不如就让何小宋干着再说。”

    “我也是这个意思。好歹等过了大婚典礼再来商量,也还不迟。”

    提到大婚,文祥又不免皱眉,叹息表示,十年苦心经营,方有些崇尚朴实,励精图治的模样,经此踵事增华,用钱如泥沙的一场喜事,只怕从此以后开了奢靡的风气,上恬下嬉,国事日坏。

    说到内务府官员的贪壑难填,文祥大为愤慨,声促气喘,衰象毕露。恭王看入眼中,心便一沉,京外一个曾国藩,朝中一个文祥,在他看来就是撑持大局的两大支柱,一柱已折,岂堪再折一柱?所以极力劝他,郁怒伤肝,凡事不必过于认真,忠臣报国,首当珍惜此身。又说曾国藩自奉太俭,事必躬亲,以致不能克享大年,在他固然鞠躬尽瘁,死而无憾,但后死者却会失悔,当时不该以繁剧重任,加之于衰病老翁的双肩。

    文祥亦有同感,然而他无法听从恭王的劝告。这天晚上仍旧谈得很多,从洋务到练兵,他没有一件事不关心,也没有一件事不认真。恭王不愿他过于劳神,一再催他回家,总算在四更天方始告辞。

    第二天中午,军机大臣应约赴恭王的午宴。一年难得几天不进宫,恭王蓄意想逍遥自在一番,取出珍藏的书画碑帖,古墨名砚,同相赏鉴。无奈常朝虽辍,各衙门照常办事,军机大臣都有部院的本职,本衙门的司官纷纷携带公牍,赶到恭王府求见堂官,结果只有恭王一个人在书房里,对着满目琳琅发愣。

    好不容易才能把一大群司官打发走,肃客入席,喝着酒谈正事。恭王把跟文祥商定的办法说了一遍,作为兵部尚书的沈桂芬,首先表示赞成,但认为不必让黄翼升太过难堪,一切都等彭玉麟实地视察过了再作道理。

    “那就让彭雪琴事毕进京,一切当面谈。”

    于是两天以后,根据恭王的意思,拟了旨稿,面奏裁决,分别廷寄:

    “长江设立水师,前经曾国藩等议定营制,颇为周密,惟事属创举,沿江数千里,地段绵密,稍不加察,即恐各营员奉行故事,渐就懈弛。黄翼升责任专阃,无可旁贷,着随时加意查察,务使所属各营,恪守成规,勤加操练,以重江防。原任兵部侍郎彭玉麟,于长江水师一手经理,井井有条,情形最为熟悉,该侍郎前因患病回籍调理,并据奏称,到家后遇有紧要事件,或径赴江皖,会同料理,是该侍郎于长江水师,颇能引为己任。家居数载,病体谅已就痊,着湖南巡抚王文韶传知彭玉麟,即行前往江皖一带,将沿江水师各营,周历察看,与黄翼升妥筹整顿,简阅毕后,迅速来京陛见,面奏一切。并将启程日期,先行奏闻。”

    这道上谕中,有意不说彭玉麟回衡阳补行守制的话,因为恭王对汉人把三年之丧看得那么重,毫无商量的余地,颇为头痛,深怕彭玉麟也要等服满才肯出山,所以干脆抹煞这件事。

    上谕到江宁,正是轰轰烈烈在替曾国藩办丧事的时候,大树一倒,立刻就见颜色,想起荫覆之恩,湘军旧部,越发伤感。

    曾国藩身后的哀荣,在清朝前无古人。禄位之高,勋业之隆,犹在其次,主要的是因为他的故吏门生遍天下。总督当中一个两广的瑞麟,巡抚当中一个云南的岑毓英,算是素无渊源,此外的封疆大吏无不当过曾国藩的部属,或者受过曾国藩的教,此时各派专差,携带联幛赙仪,兼程到江宁代致吊唁。

    督抚的专差,第一个到江宁的是直隶总督李鸿章所派的督标中军副将史济源,送来一副挽联,二千两银子的赙仪。曾纪泽遵照遗命,收下挽联,不受赙仪。那副挽联,上联是“师事三十年,火尽薪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公然以曾国藩的衣钵传人自命,下联却不是门生的口气“威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是为苍生惜斯人,占了宰相的身分。

    但是,使曾国藩的家属幕僚,最感到欣慰的是陕甘总督左宗棠的那副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开头那两句话,左宗棠因为用兵陕甘,曾国藩派刘松山帮他的忙,深为得力,老早就在奏折上说过,此时再用一次,加上“自愧不如元辅”六字,足见倾服之意。下联则解释过去不和,无非君子之争,不碍私交。大家认为左宗棠这样致意,曾国藩死而有灵,在九泉之下,亦当心许。

    开吊的日子商量了好久。因为开过吊就是“出殡”孝子扶柩还乡,得走水路,由水师的炮艇拖带,要等春水方盛时才能启行,同时全眷回湘,也有许多琐碎的家务要料理,所以定在四月十六。挽联素幛,从灵堂挂到东西辕门,只有一副不曾悬挂,那就是湘潭王闿运所送的一副。

    王闿运一代文豪,但不甘于身后入儒林传或文苑传,他的为人,权奇自喜,知兵自负,以为可以助人成王成霸。这一路性格很配肃顺的胃口,所以奉之为上宾,但在谨饬自守的曾国藩,就决不敢用他。曾国藩延揽人才,唯恐不及,独对王闿运落落寡合,而他亦一向是布衣傲王侯的气概,所以别人挽曾国藩,无不称颂备至,只有他深表惋惜。

    惋惜的是曾国藩的相业与学术:“平生以霍子孟、张叔大自期,异代不同功,戡定仅传方面略;经学在纪河间,阮仪徵之上,致身何太早?龙蛇遗憾礼堂书!”这是说曾国藩,虽想学汉朝的霍光,明朝的张居正,可惜时世不同,际遇各异,只能做到底定东南,勋绩不过方面一隅,以宰相的职位,没有机会能象霍光、张居正那样,有继往开来,笼罩全局的相业。

    下联是用的郑康成的典故,说曾国藩在经学方面的造诣,超过乾隆年间的纪昀和嘉庆年间的阮元,可惜象郑康成那样,因为“岁至龙蛇贤人嗟”合当命终,来不及把他置在习礼堂上,残缺不全的书籍,重新整理,嘉惠后学。换句话说,曾国藩倘能晚死几年,必有一些经学方面的著作传留下来。就事论事,这才是真正的挽联,可是曾家及曾家的至亲好友,不是这么看法,认为王闿运语中有刺。

    多数的看法是,王闿运持论过苛,近乎讥嘲,曾国藩既无相业,又无经术,则“三不朽”的立功、立言,先已落空。这如何是持平之论?也有少数人觉得这副挽联雄迈深挚,实为杰作,但究以措词质直,与当前的场面不称,不便多说什么。

    于是就谈到这副挽联的处置了,当然不能退回,但也决不能悬挂,那就只有搁置,等开吊过后,与其他上千副的挽联,一起焚化。

    开吊的时候,已在曾国藩死后两个多月,曾纪泽、纪鸿兄弟,哀痛稍杀,已能照常读书办事。而黄翼升却是忧伤特甚,一则感于曾国藩的提拔荫庇之恩;二则是担心着彭玉麟复起,一定会雷厉风行,令人难堪!所以日夕所希望的是,一向不喜欢做官的彭玉麟“坚卧不起”那才是上上大吉。

    黄翼升到底失望了,湖南巡抚王文韶奉到上谕,立即整肃衣冠,传轿下乡去拜彭玉麟。此人做官,有名的圆滑,揣摩人情世故,更为到家。如果是别人,他开口一定称“恭喜”而对彭玉麟不同,一见了面便顿足说道:“雪翁,不知是谁多的嘴,不容你长伴梅花,逍遥自在了。”

    “老公祖,”彭玉麟问道:“此话从何而起?”

    “请看!”他把军机处的“廷寄”递了过去。

    “原来如此!倒是避不掉的麻烦。”

    一听这话,王文韶放心了,却还不敢催促“春寒料峭,等天气回暖了再启程,也还不迟。”他说“上头倚畀正深,少不得要严旨催问,归我来替云翁搪塞。”

    “多谢盛情!”彭玉麟拱手答道“即日启程,自然不必,但也不宜过迟,总在三月中动身,就请老公祖照此复奏好了。”

    “是,是!我明天就拜折。”

    “我要请教老公祖一事,”彭玉麟指着“廷寄”问“我这趟简阅水师,是何身分?”

    “那还用说,自然是钦差!”王文韶说“简阅完毕,‘迅速来京陛见,面奏一切’,这就是钦差回京复命。所以过几天雪翁荣行,我照伺候钦差的规矩办理。”

    “不敢,不敢,决不敢惊动老公祖。”彭玉麟又说“朝命要我‘周历察看’,我从荆州开始,一个营、一个营看过去,如果一摆钦差的排场,那就什么都看不到了。”

    “话虽如此,朝廷的体制不可不顾。”

    “不,不!”彭玉麟抢着说:“千万不必费心!饯别、送行那一套,完全用不着。这样吧,老公祖复奏,只说我定三月十六启程好了,或早或迟,差一两天也没有关系。到时候我也不到署里来辞行了。”

    听这一说,王文韶落得省事,但口中还说了许多客气话。告辞回城,又具了一个请柬请彭玉麟吃饭,帖子只发一份,没有陪客。厨子听得消息,到上房来请示,请多少客,备什么菜?王文韶回答,一概不用。果然,彭玉麟回信恳辞,这桌客也就用不着请了。

    到了三月十六,彭玉麟如期动身,一只小船,一个奚童,另外是两名一直追随左右,已保到都司的亲信卫士。

    一叶轻舟,沿湘江北上,恰遇薰风早至,风足帆饱,渡过万顷波涛的洞庭湖,很顺利地到了“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岳阳。

    岳阳是湘军水师发轫之地,襟江带湖,形势冲要,城北八里的城陵矶,为洞庭湖汇合湘、资、沅、澧四水,注入长江之处,市镇虽小,极其热闹。彭玉麟悄悄到了这里,带着个小书童上岸,找了家茶馆,挑了当门的桌子,坐下喝茶。看他穿一件半新旧灰布夹袍,持一根湘妃竹的旱烟袋,样子象个三家村的老学究,谁也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彭玉麟希望的就是如此,他是学他的本家“彭公案”中三河知县彭朋微服私访的故事。黄翼升的辖区,自湖北荆州到江苏崇明,全长五千余里,下分六泛,设总兵五员,如果要“周历简阅”颇费时日。彭玉麟心里是这样在想,如果由岳阳往西,自荆州从头开始视察,一去一来,又要耽搁,不能早早赶到江宁。因此作了这样一个打算,在岳阳微服私访,打听打听荆州水师的情形,倘或口碑不坏,那就暂且放过,扬帆东去。否则,破费工夫也就无可奈何了。

    坐到日将正中,还不曾听到些什么,正待起身回船,只见行人纷纷走避,接着便听见马蹄声、脚步声,仿佛如春蚕食叶一般。彭玉麟抬头一望,一乘八抬大轿,轿前顶马,轿后小队,四名红、蓝顶子的武官扶着轿杠,缓缓而来,仪从好不煊赫!

    莫非是湖广总督李瀚章出巡到岳阳?彭玉麟正在踌躇,是不是要回避一下,免得为李瀚章在轿中看到,识破行踪,诸多不便,而一个念头不曾转完,已看透了底蕴,士兵穿的是水师的“号褂子”那么,除了黄翼升,还有什么人有此威风?

    他料得不错,八抬大轿中端然而坐,顾盼自喜的正是黄翼升。他自从得到彭玉麟复出的消息,立即从江宁动身,溯江西上,一则是要预先告诫沿江各泛水师官兵,船破了的该修;吃了空额的,设法补足;纪律太坏的,稍微收敛些;训练不足的,临时抱一抱佛脚。二则是曾国藩的灵柩,由炮艇拖带回湖南,沿路接应护送,正好顺便亲自部署一番。就这样,趁一帆东风,在三天前就到了岳阳,正派专差南下,去打听彭玉麟的行踪。

    专差未回,想不到无意相遇。黄翼升赶紧吩咐停下,出了轿子,疾趋而前。茶店里的茶客,茶店外的行人,无不诧异,不知道这位红顶花翎的一品大官,要干些什么?

    “宫保!你老那一天到的?”黄翼升一面说,一面按属下的规矩,当街便替彭玉麟请安。

    这一下四周的闲人,越发惊愕不止!猜不透这个乡下土老儿是何身分?彭玉麟对黄翼升的排场,大为不满,但看千目所视,就不为黄翼升留面子,也要为朝廷留体统,所以客气一句:“请起来,请起来!”

    “是!”黄翼升站起身来,向那四名武官吆喝:“来啊!扶彭大人上轿!”

    “不必!”彭玉麟从袖子里掏出二十文制钱,会了茶帐,起身就走。

    黄翼升知道彭玉麟的脾气,不敢固劝,只好用征询的语气说:“宫保想来住在船上?且先请到我那里歇一歇脚,我派人到船上去取行李。”

    “你的公馆打在那里?”彭玉麟站住脚问。

    “一个姓吴的绅士家。”

    听得这一声,彭玉麟拔步就走,一面走,一面说:“你自己已经是客,再找个客去打扰他,没有这个道理!我还是住我的船,给人家下人的赏钱都可以省掉了。”

    黄翼升没有想到,借住民居也会惹他不满!不过此时此地不宜申辩,更不宜再坐八抬大轿,只好步行跟随。彭玉麟春袍布履,脚步轻捷,黄翼升光是一双厚底朝靴就吃了亏,加以养尊处优,出入驺从,迥非当年出没波涛的身手,所以有些追随不上。路人只见一位红顶花翎的达官,气喘吁吁地仿佛在撵一个清癯老者,无不诧为怪事。

    幸好离码头还不太远,而且有黄翼升的材官带着彭玉麟的小书童先一步赶到,驱散闲人,搭好跳板,让他们毫无耽搁地上了船。

    “昌期!”彭玉麟指着占满了码头的仪卫说:“杨厚庵做陕甘总督,戴草笠,骑驴子,不想你是这么阔绰的排场。”

    做此官,行此礼,节制五员总兵,掌管五千里水路的提督,威权亦不逊于督抚,这样的排场并不见得过分!黄翼升心里这样在想,却不敢直说,唯有表示惭愧:“宫保训诲得是!”“曾文正去世前,可有遗言?”

    “没有。”黄翼升答道:“一得病就不能说话了。”

    接着便细谈曾国藩的生前死后,以及当初平洪杨艰险困苦的往事。这时岳阳知州及水师营官,已得到消息,纷纷赶到码头,递手本秉见,彭玉麟一概挡驾,却留客小酌叙旧。谈到日落西山,一直不及正事!这使得黄翼升无论如何忍不住了。

    “宫保,”他问“你老什么时候到营里去看?我好教他们伺候。”

    “我要先看纪律,听舆论,不一定到营里去看,如果要看,我自己也会去,不必费事。”

    “是!”黄翼升踌躇着又说:“宫保好象没有带人,我派两位文案来,有什么笔墨要办,比较方便。”

    “这也不必。”彭玉麟说“倘有奏折咨札,我自己动手,交驿站送别督署,借印代发就可以了。”

    见此峻拒的语气,黄翼升大为担心,上谕上原说会同“妥筹整顿”现在看样子是他要独行其是,连自己也在被“整”之列。既然如此,多说无益,只好走着再看。

    彭玉麟是预备先到湖口迎祭曾国藩,算算日子将到,沿途不敢耽搁,兼程赶路。一过田家镇,将入江西境界,是属于湖口总兵的辖区。长江水师四镇,岳州、汉阳、湖口、瓜州,以湖口最大,其他三镇,都只有四营,独有湖口五营,这时派了一名参将,特地赶来迎接。

    这名参将名叫何得标,原是彭玉麟的亲兵,积功保升,也戴上了红顶花翎。见了彭玉麟犹是当年光景,礼数虽恭,态度亲切,见面磕了头,不提来意,先致问起居,然后替他倒茶装烟,仿佛忘掉自己是客人的身分,更不记得他的官衔品级。

    彭玉麟却有极多的感慨,对他那一身华丽的装束,越看越不顺眼,到底忍不住要说话了。

    “何得标,”他说“你这双靴子很漂亮啊!”何得标微带得意地笑了,抬起腿,拍拍他那双乌黑光亮的贡缎靴子,答道:“这还不算是好的。”

    “这还不算好?噢,噢!”彭玉麟又问:“你还记不记得当初穿草鞋的日子?”

    “怎么不记得?”何得标答道“那时都亏大帅栽培,我不记得,不就是忘恩负义吗?”

    “我并非要你记着我。我想问你,那时穿草鞋,现在穿缎靴,两下一比,你心里总有点感想吧?”

    “感想?”何得标不解“大帅说我该有什么感想?”

    “那要问你,怎么问我?”彭玉麟为他解释“你没弄懂我的意思,我是说,你现在穿着缎靴,回想到当初穿草鞋的日子,心里是怎么在想?”

    “噢,这个!”何得标不暇思索地答道“不是当初穿草鞋吃苦,那里会有今天的日子?”

    彭玉麟语塞,觉得他的话不中听,却驳不倒他。本来也是,说什么“天下之志”原是读书有得的人才谈得到,此辈出生入死,无非为了富贵二字。但从功名中求富贵,犹有可说,富贵自不法中来,则无论如何不可!转念到此,觉得对这些人不必谈道理,谈纪律就可以了。

    于是他又指着何得标的右手大拇指问:“你怎么戴上个扳指?”

    “噢!”何得标说“这两年的规矩,上操要拉弓,不能不弄个扳指。”

    “拉弓在那里拉?”

    何得标一愣“自然是在营盘里。”他说。

    “营盘在那里?”彭玉麟问:“是江上,还是岸上?”

    “岸上。”何得标说:“在船上怎么拉弓?”

    “哼!”彭玉麟冷笑“水师也跟绿营差不多了。”

    何得标不知道彭玉麟为何不满?见他不再往下问,自然也不敢多问,只奉侍唯谨地陪到湖口。

    湖口码头上高搭彩绸牌楼,两旁鼓吹亭子,等彭玉麟一到,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