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陈希瑞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良师益友,百度词条上是这样解释的:意为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用于形容和自己亦师亦友的朋友。对我而言,许培良就是这样一位好老师、好朋友。
初识许老师,那是在平度日报副刊上。我也是副刊的作者,便经常在报纸上看到许老师写的一些文采斐然的好文章。他写教学、写亲情、写友情、写爱情,写的那样娴熟,写的自如,写的富有灵性,让人羡慕,让人赞叹。
跟许老师打过一次照面,那还是我俩的名字和照片同时出现在一本书上。那是2010年,一本春华秋实--平度日报复刊三十周年纪念,我的一篇副刊伴我一路成长,跟许老师的一篇天不老情难绝,一前一后,发在了上面。我一下子就被许老师深深吸引了。他,戴着眼镜,正在捧读一本人民教育,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给人一种亲切感。他,文笔朴实无华,亲切感人,读来不忍释卷。同时,从文章中也更详细地了解了他的一些情况。他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一所中学当老师,牺牲了所有的空余时间,读书、写作,在报刊上发表了几十篇文章,充实了精神生活,收获着开心与快乐。
直到2012年,在“瀚月轩”杯茶文化有奖征文中,我和许老师的征文都得了奖,所有获奖作者都参加了这次颁奖大会。我因为有事在身,不能前往,便只好委托一个亲戚前去参加。许老师因我没去参加会议,遗憾之余,从我亲戚那里,要了我的手机号,立刻打电话给我,与我这个从未谋面的朋友做了短暂的交流,快言快语,亲如兄弟,令我大为感动。尽管我未能参加会议,但我后来还是从网上看到了颁奖大会的视频盛况,领导讲话、颁奖、茶艺、歌舞表演,如临其境,受益匪浅。
其实,在人的一生当中,人海茫茫,尽管会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但真正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但,我想,许老师却是个例外,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跟这样的人交往,可谓三生有幸。
真正认识并了解许老师,要算是今年9月27、28日举行的“茶山杯”庆祝春泥诗社成立30周年诗歌大赛的颁奖大会、暨“相约茶山”采风活动中,我与许老师有幸相识,一同参加会议、一同观看“金秋放歌”--刘秀霞演唱会、一同入住茶山欧式别墅、一同游览平度美丽的后花园--茶山盛景。许老师快乐的像个孩子,用手中的相机,发现一处好看的地方就赶紧拍下来,楼台亭阁、飞瀑流泉、奇花异草、奇石珍木无不摄入他的镜头。
茶山之行,我更详细地了解了许老师,了解了他的一些情况。在中学当老师,一当就是27年。他崇拜爱国如家的屈原,崇拜秉笔直书的司马迁,崇拜有着顽强战斗精神的鲁迅先生。他不追逐名利,自愿放弃了多次晋升的机会,反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许老师坦言,他自己扮演着多重角色:操起农具,是农民;走上讲台,是老师;敲击键盘,是作家。
就这样,许老师教学之余,坚持写作,默默耕耘,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包括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200多篇、达4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以及教育教学论文。2012年被评选为青岛市十佳读书人物,在青岛市十余万教师中脱颖而出。先后发表在辽宁青年上的“数坛娇子”陈景润、“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火箭巨人梁守槃,让我们对对中国的科技进步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会大大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在让数学教育充满诗情画意中,在他看来,数学教育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生动有趣的;那不是一个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一个个美妙的音符。
六年前,许老师的父亲去世,他怀着满腔的思念之情,写出了11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无尽的思念,追述了他记忆中的父亲,爱这个家,爱这个社会,爱这个国家,在我们眼前树起了一座丰碑。他的长篇人生传记穿越长长的岁月走廊,已经完成40多集。发表于中国德育以及青岛教育的散文随笔梦之路,追述了作家本人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他深入山区,不畏辛苦,细致采访,撰写出长篇报告文学摇曳在大山深处的红烛——记201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获得者丁万寿同志,先后发表在人民教育和青岛教育上,被人们广泛传颂。针对教育的弊端,他不避讳,写出了教育论文职称评审,造就了什么样的教育名家,发表于国内一家高端学术期刊,同时也引起了网上热议,彰显了一位作家的责任与良心。
茶山的夜晚,是那么静谧,那么迷人。本来采风活动安排在第二天,可我在这个夜晚却先被许老师深深感染并打动了。人生在世,谁不为名利所累?谁不急功近利?谁能免俗?可他,许老师偏偏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人,一个有着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他有一种为人师表、文人相亲的美德。当许老师得知我为碌碌无为、毫无建树,为功不成、名不就而心事重重之时,他引用著名作家叶永烈的话“官场一时红,文章千古在”给我以慰籍,给我以勉励,鼓励我多读、多写、多练,天道酬勤,相信总有成功的一天。
他有一颗善心、爱心。当他得知我已经在网上发表了80多万字的小说、散文和诗歌等文学作品时,大加赞赏之余,他表示,除了要向有关部门领导建言建策外,还觉得社会和企业,应当对那些对文学矢志不渝,孜孜以求,并且有所成绩的业余作者,在出版作品上,应当予以扶持。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当年鲁迅先生送给瞿秋白的一句话,如今我斗胆拿来,送给许老师。我与他仅仅是一面之交,了解的不是很全面,难免挂一漏万。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许老师一席夜谈,足够我受用一辈子。我感慨良多,在心里默默地说,许老师,真是我的良师益友,遇上你,是我的缘。
良师益友,百度词条上是这样解释的:意为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用于形容和自己亦师亦友的朋友。对我而言,许培良就是这样一位好老师、好朋友。
初识许老师,那是在平度日报副刊上。我也是副刊的作者,便经常在报纸上看到许老师写的一些文采斐然的好文章。他写教学、写亲情、写友情、写爱情,写的那样娴熟,写的自如,写的富有灵性,让人羡慕,让人赞叹。
跟许老师打过一次照面,那还是我俩的名字和照片同时出现在一本书上。那是2010年,一本春华秋实--平度日报复刊三十周年纪念,我的一篇副刊伴我一路成长,跟许老师的一篇天不老情难绝,一前一后,发在了上面。我一下子就被许老师深深吸引了。他,戴着眼镜,正在捧读一本人民教育,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给人一种亲切感。他,文笔朴实无华,亲切感人,读来不忍释卷。同时,从文章中也更详细地了解了他的一些情况。他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一所中学当老师,牺牲了所有的空余时间,读书、写作,在报刊上发表了几十篇文章,充实了精神生活,收获着开心与快乐。
直到2012年,在“瀚月轩”杯茶文化有奖征文中,我和许老师的征文都得了奖,所有获奖作者都参加了这次颁奖大会。我因为有事在身,不能前往,便只好委托一个亲戚前去参加。许老师因我没去参加会议,遗憾之余,从我亲戚那里,要了我的手机号,立刻打电话给我,与我这个从未谋面的朋友做了短暂的交流,快言快语,亲如兄弟,令我大为感动。尽管我未能参加会议,但我后来还是从网上看到了颁奖大会的视频盛况,领导讲话、颁奖、茶艺、歌舞表演,如临其境,受益匪浅。
其实,在人的一生当中,人海茫茫,尽管会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但真正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但,我想,许老师却是个例外,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跟这样的人交往,可谓三生有幸。
真正认识并了解许老师,要算是今年9月27、28日举行的“茶山杯”庆祝春泥诗社成立30周年诗歌大赛的颁奖大会、暨“相约茶山”采风活动中,我与许老师有幸相识,一同参加会议、一同观看“金秋放歌”--刘秀霞演唱会、一同入住茶山欧式别墅、一同游览平度美丽的后花园--茶山盛景。许老师快乐的像个孩子,用手中的相机,发现一处好看的地方就赶紧拍下来,楼台亭阁、飞瀑流泉、奇花异草、奇石珍木无不摄入他的镜头。
茶山之行,我更详细地了解了许老师,了解了他的一些情况。在中学当老师,一当就是27年。他崇拜爱国如家的屈原,崇拜秉笔直书的司马迁,崇拜有着顽强战斗精神的鲁迅先生。他不追逐名利,自愿放弃了多次晋升的机会,反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许老师坦言,他自己扮演着多重角色:操起农具,是农民;走上讲台,是老师;敲击键盘,是作家。
就这样,许老师教学之余,坚持写作,默默耕耘,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包括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200多篇、达4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以及教育教学论文。2012年被评选为青岛市十佳读书人物,在青岛市十余万教师中脱颖而出。先后发表在辽宁青年上的“数坛娇子”陈景润、“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火箭巨人梁守槃,让我们对对中国的科技进步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会大大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在让数学教育充满诗情画意中,在他看来,数学教育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生动有趣的;那不是一个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一个个美妙的音符。
六年前,许老师的父亲去世,他怀着满腔的思念之情,写出了11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无尽的思念,追述了他记忆中的父亲,爱这个家,爱这个社会,爱这个国家,在我们眼前树起了一座丰碑。他的长篇人生传记穿越长长的岁月走廊,已经完成40多集。发表于中国德育以及青岛教育的散文随笔梦之路,追述了作家本人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他深入山区,不畏辛苦,细致采访,撰写出长篇报告文学摇曳在大山深处的红烛——记201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获得者丁万寿同志,先后发表在人民教育和青岛教育上,被人们广泛传颂。针对教育的弊端,他不避讳,写出了教育论文职称评审,造就了什么样的教育名家,发表于国内一家高端学术期刊,同时也引起了网上热议,彰显了一位作家的责任与良心。
茶山的夜晚,是那么静谧,那么迷人。本来采风活动安排在第二天,可我在这个夜晚却先被许老师深深感染并打动了。人生在世,谁不为名利所累?谁不急功近利?谁能免俗?可他,许老师偏偏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人,一个有着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他有一种为人师表、文人相亲的美德。当许老师得知我为碌碌无为、毫无建树,为功不成、名不就而心事重重之时,他引用著名作家叶永烈的话“官场一时红,文章千古在”给我以慰籍,给我以勉励,鼓励我多读、多写、多练,天道酬勤,相信总有成功的一天。
他有一颗善心、爱心。当他得知我已经在网上发表了80多万字的小说、散文和诗歌等文学作品时,大加赞赏之余,他表示,除了要向有关部门领导建言建策外,还觉得社会和企业,应当对那些对文学矢志不渝,孜孜以求,并且有所成绩的业余作者,在出版作品上,应当予以扶持。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当年鲁迅先生送给瞿秋白的一句话,如今我斗胆拿来,送给许老师。我与他仅仅是一面之交,了解的不是很全面,难免挂一漏万。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许老师一席夜谈,足够我受用一辈子。我感慨良多,在心里默默地说,许老师,真是我的良师益友,遇上你,是我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