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辞章一封乱都堂(三) (1/2)
吾读小说网 5du5.co,宰执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11章 辞章一封乱都堂(三)
张戬记得韩冈家世并不好,甚至不是书香门第,更不能与种建中那等将门弟子相比,但就是因为如此,才显得不到二十便引动天子颁下特旨的韩冈是如何不简单。
“玉昆你能同时得王韶、吴衍和张守约三人青眼,才学当是不差,怎么不安心下来多读两年,也好考个进士出来?”
“秦州虽大,却也摆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韩冈感慨着,“外有西贼肆虐,内有蕃部不顺,年年烽烟不断,怎能安心读得下书去?”
韩冈的话惹得张戬颔首称是。当年李元昊举起叛旗,张载同样有着投笔从戎的心思,若不是有范仲淹、韩琦一众名臣来镇守关西,动荡的局势也容不得张载、张戬安安心心的读书下去。“既然玉昆你是王韶所荐,那应是为了开拓河湟喽?”
“正是当年子厚先生首倡之议!”
“开拓河湟,钱粮、人马都要千里迢迢的转运过去,秦州百姓便要受罪了。”有个知兵的兄长,张戬当然对开拓河湟的战略有所了解,其利弊亦是心知。
“……总得试上一试!一旦真能收服河湟蕃部,秦州便为腹地,生民也便不用再受战乱之苦,这是一劳永逸。”韩冈年轻的脸上透着坚毅,“其事虽难,若是还没有做过便放弃,心中总是不甘心!”
这话若是由他人说出,张戬必然拍案怒斥,而程颢也要摇头,语重心长地开始劝诫。但韩冈是张载的弟子,并非外人,年轻人的冲劲却是让张戬和程颢看着喜欢。即便他说出的话有些幼稚,但想来也是因为太过年轻,思虑不足的缘故,不是本心上有错。
只不过河湟之事,得王安石之力甚多,张戬和程颢这时又想起称病请郡的王安石。心道‘王介甫若去职,韩玉昆的职司,也许要生变数了。’
中书门下。
也即是政事堂内,一名又高又胖的堂吏脚步匆匆,沉重的脚步声传遍廊中。
曾布听到脚步声,放下手中正在读着的老杜诗卷。他身为检正中书五房公事,总理并督察中书门下吏、户、礼、刑、工五房吏人公事。职位要津,庶务繁芜,但凡发往政事堂的公文都要管着。平日里都是忙得团团转,也只有今天,他自任职以来才第一次这般轻松过。
胖堂吏走到门外,对里面喊道:“都检正,三司方才又来人了,急着要昨日发来待批的公文。”
“让他再等一等!”曾布摇摇头,拿起茶杯啜了一口,“此事需待王大参回来再批。”
“小人明白!”胖堂吏今天已经好几次往返于前院和检正厅,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样等王大参回来再批。但这一请示的环节他不敢省,自以为是,砍头的可是自己。
胖堂吏转身要走,曾布自后面叫住他,把他唤进公厅来:“曾相公、陈相公,昨天可曾说什么?”
胖堂吏是曾布的亲信,既然曾布有问,便不敢怠慢:“昨天王大参从宫中出来就没回政事堂,后来宫里传出消息后,曾相公和陈相公便想立刻下堂札停止推行青苗法,但赵大参却说,是王大参弄出来的事,得让他自己自己回来废除。”
“赵阅道帮了大忙啊!”曾布笑着,心里却对赵抃没半点感激,却在想赵抃一点担当都没有,又不敢做事,难怪总是在叫苦。
曾布昨天一听到宫里传出来的消息,就赶去王安石府。他跟吕惠卿、章惇等一众变法派的中坚官员都在门房候着,待了整一天,也没见到告病的王安石,不过把心意传到就已经够了。只是曾布没想到,他这么一走,昨天在政事堂中竟然发生了这么多事情。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尽管有两只猴子的官职比老虎要高“还真是有趣!”
胖堂吏则在不无忧虑的看着堆满了曾布桌案的厚厚几撂公文,忧心忡忡。“都检正,积压了这么多公文,不会有问题吗?”
“你担心个什么?”曾布站起身,徐步走出门,回头望着北面的宫城,崇政殿就在他视线落下的方向,“不用急!参政很快就会回来!”
崇政殿。
赵顼现在很烦躁。他低头盯着铺在御案上的王安石的请郡折子。‘臣请辞’几个字一入眼,就像被烫了一下,视线随即便离开了那份辞章。年轻的皇帝并没有料到,只因韩琦的奏章,他犹疑了一下多说了几句,王安石的反应便会这般激烈。
>
第111章 辞章一封乱都堂(三)
张戬记得韩冈家世并不好,甚至不是书香门第,更不能与种建中那等将门弟子相比,但就是因为如此,才显得不到二十便引动天子颁下特旨的韩冈是如何不简单。
“玉昆你能同时得王韶、吴衍和张守约三人青眼,才学当是不差,怎么不安心下来多读两年,也好考个进士出来?”
“秦州虽大,却也摆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韩冈感慨着,“外有西贼肆虐,内有蕃部不顺,年年烽烟不断,怎能安心读得下书去?”
韩冈的话惹得张戬颔首称是。当年李元昊举起叛旗,张载同样有着投笔从戎的心思,若不是有范仲淹、韩琦一众名臣来镇守关西,动荡的局势也容不得张载、张戬安安心心的读书下去。“既然玉昆你是王韶所荐,那应是为了开拓河湟喽?”
“正是当年子厚先生首倡之议!”
“开拓河湟,钱粮、人马都要千里迢迢的转运过去,秦州百姓便要受罪了。”有个知兵的兄长,张戬当然对开拓河湟的战略有所了解,其利弊亦是心知。
“……总得试上一试!一旦真能收服河湟蕃部,秦州便为腹地,生民也便不用再受战乱之苦,这是一劳永逸。”韩冈年轻的脸上透着坚毅,“其事虽难,若是还没有做过便放弃,心中总是不甘心!”
这话若是由他人说出,张戬必然拍案怒斥,而程颢也要摇头,语重心长地开始劝诫。但韩冈是张载的弟子,并非外人,年轻人的冲劲却是让张戬和程颢看着喜欢。即便他说出的话有些幼稚,但想来也是因为太过年轻,思虑不足的缘故,不是本心上有错。
只不过河湟之事,得王安石之力甚多,张戬和程颢这时又想起称病请郡的王安石。心道‘王介甫若去职,韩玉昆的职司,也许要生变数了。’
中书门下。
也即是政事堂内,一名又高又胖的堂吏脚步匆匆,沉重的脚步声传遍廊中。
曾布听到脚步声,放下手中正在读着的老杜诗卷。他身为检正中书五房公事,总理并督察中书门下吏、户、礼、刑、工五房吏人公事。职位要津,庶务繁芜,但凡发往政事堂的公文都要管着。平日里都是忙得团团转,也只有今天,他自任职以来才第一次这般轻松过。
胖堂吏走到门外,对里面喊道:“都检正,三司方才又来人了,急着要昨日发来待批的公文。”
“让他再等一等!”曾布摇摇头,拿起茶杯啜了一口,“此事需待王大参回来再批。”
“小人明白!”胖堂吏今天已经好几次往返于前院和检正厅,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样等王大参回来再批。但这一请示的环节他不敢省,自以为是,砍头的可是自己。
胖堂吏转身要走,曾布自后面叫住他,把他唤进公厅来:“曾相公、陈相公,昨天可曾说什么?”
胖堂吏是曾布的亲信,既然曾布有问,便不敢怠慢:“昨天王大参从宫中出来就没回政事堂,后来宫里传出消息后,曾相公和陈相公便想立刻下堂札停止推行青苗法,但赵大参却说,是王大参弄出来的事,得让他自己自己回来废除。”
“赵阅道帮了大忙啊!”曾布笑着,心里却对赵抃没半点感激,却在想赵抃一点担当都没有,又不敢做事,难怪总是在叫苦。
曾布昨天一听到宫里传出来的消息,就赶去王安石府。他跟吕惠卿、章惇等一众变法派的中坚官员都在门房候着,待了整一天,也没见到告病的王安石,不过把心意传到就已经够了。只是曾布没想到,他这么一走,昨天在政事堂中竟然发生了这么多事情。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尽管有两只猴子的官职比老虎要高“还真是有趣!”
胖堂吏则在不无忧虑的看着堆满了曾布桌案的厚厚几撂公文,忧心忡忡。“都检正,积压了这么多公文,不会有问题吗?”
“你担心个什么?”曾布站起身,徐步走出门,回头望着北面的宫城,崇政殿就在他视线落下的方向,“不用急!参政很快就会回来!”
崇政殿。
赵顼现在很烦躁。他低头盯着铺在御案上的王安石的请郡折子。‘臣请辞’几个字一入眼,就像被烫了一下,视线随即便离开了那份辞章。年轻的皇帝并没有料到,只因韩琦的奏章,他犹疑了一下多说了几句,王安石的反应便会这般激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