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一笔定黜陟(1) (2/2)
吾读小说网 5du5.co,宰执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这是介甫相公解周礼的一段,在相公的《淮南杂说》中有此一节。”陆佃这时开口。
‘大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国之治,掌法以逆官府之治,掌则以逆都鄙之治’,汉末郑玄加上唐初孔颖达的注和疏,已经通行了几百年,但王安石对此却又不同的解释。陆佃是王安石的弟子,当然知至甚深。
得到了叶祖洽和陆佃的回答,上官均将试卷一抖,不用再看了。
静默也随之降临于厅中,视线在空中交错,众官沉默的交换起了眼神。
不同于郑玄的注,也不同于孔颖达的疏,这几题的答案,与如今国子监作为标准教材的《十三经注疏》全然不同,而是来自于张载和王安石。若只是采用其中一家之言,考生身份的可能性还会有很多,但同时出现在一张卷子上,那就不可能会是他人。
不过都没有说破。若是说破了,不论取中,还是舍弃,都会引来外界一场风暴。一旦传扬出去,不是得罪士林清议,就是得罪韩冈,以及他背后那一座座巍峨如五岳的靠山。
他们凭着自己进士高选的身份,可以小觑韩冈,鄙薄韩冈。但又几个愿意毫无缘故的去招惹韩冈这样功绩卓着,同时背景深厚的人物?
来自于南京国子监的教授莫京,此时却皱了皱眉:“真宗景德二年,李迪、贾边有名于京中。举进士,迪以赋落韵,边以〈当仁不让于师论〉以‘师'为‘众',与注疏有别,皆被黜落。时王文正【王旦,真宗朝名相】为参政,道:‘迪虽犯不考,然出于不意,其过可略。边特立异说,将令后生务为穿凿,渐不可长。‘故而收李迪,而将贾边黜落。考于故事,还是将此卷黜落为宜。”
莫京以过去的先例为证据,提议将韩冈的卷子给黜落掉。可是没人理睬他,——时代已经变了!
王旦那是真宗初年,经过唐末五代之变,儒学尚未复兴,当然要以汉唐注疏为宗。但如今各家学派并起,通行已久的《十三经注疏》早就给批成了筛子。而且朝中还有传言,说很快就要设立经义局,重新确立官方性质的经典注疏。
莫京咬起了牙,坚持自己的意见:“无论如何,这份卷子的答案既然不合注疏,就不能判对。若是这一份能放过,其他黜落的卷子又该怎么办?难道也一样放过吗?!既然事前已经规定好按着《注疏》来,就不能随意改变。就算到天子面前,我也是这个说法!”
莫京发狠,众官面面相觑。在这一帮点检官中,只有莫京是个异类,其他人无不是偏近于新党,谁也不想得罪王安石的乘龙快婿。但他已经说要闹到天子面前,就证明他肯定会将此事对外曝光。就算现在能将他的意见压下去,外面士林间的*又有谁能压得下?!
看着莫京怒发冲冠的样子……叶祖洽等人都头疼了起来。
叶祖洽从来不愿与人争短长,更不愿随意的罪人,他提议着,“不如暂且搁置,传到考试和覆考那里问一问他们的意见。”
点检、考试、覆考,是试卷三道关口。三判皆下等,便是黜落无疑,不会送到主考官面前。但若是三份评判争执不下,判卷便会呈给曾布、吕惠卿等四个主考,让他们确定结果。叶祖洽相信考试官和覆考官中,肯定有一方会给出一个与莫京不同的判断。那时就可以将卷子送到主考手中,与自己再无瓜葛。
“那要我辈何用?!”莫京冷笑着,让叶祖洽下不了台来。
一时间,都没了辙。而莫京,则仰起了头,再也看不起这一干人:‘此辈皆庸浅,为己秉正道而不移。’
上官均却在低头看着卷子,仔细的审核每一题的答案。三十题审过,又发现了一处释义有别的地方,但他已经没有心思去根究答案来自于王学还是关学,一股寒意传遍心中。
将卷子展给众人,上官均沉着脸道:“按照今次的法度。墨义帖经一部,三十题若有二十七中,便算合格。而这份卷子……正是二十七题中格,只有三题尚待商榷!”
正沉浸在一股‘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壮感中的莫京,一下目瞪口呆,而叶祖洽、陆佃等人也是心中寒意大起。
‘这就是韩冈的计算吗?!’
韩冈既然能把其他二十七题全数照着注疏做对,另外三题又怎么可能用到了王学和关学的释义。这分明是故意在表露自己的身份。但他竟然敢于行险,故意写上错误的答案,只要错上一点,就是黜落的结果。可见其人胆量之大,心思之深,而且更是对自己才学的自信——自信其他二十七题,没有一条会错。
厅中重新陷入了沉寂,韩冈的胆魄手段心术让人畏惧,这样的情况下谁敢在这里将他的卷子给黜落?谁还能黜落?
; “这是介甫相公解周礼的一段,在相公的《淮南杂说》中有此一节。”陆佃这时开口。
‘大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国之治,掌法以逆官府之治,掌则以逆都鄙之治’,汉末郑玄加上唐初孔颖达的注和疏,已经通行了几百年,但王安石对此却又不同的解释。陆佃是王安石的弟子,当然知至甚深。
得到了叶祖洽和陆佃的回答,上官均将试卷一抖,不用再看了。
静默也随之降临于厅中,视线在空中交错,众官沉默的交换起了眼神。
不同于郑玄的注,也不同于孔颖达的疏,这几题的答案,与如今国子监作为标准教材的《十三经注疏》全然不同,而是来自于张载和王安石。若只是采用其中一家之言,考生身份的可能性还会有很多,但同时出现在一张卷子上,那就不可能会是他人。
不过都没有说破。若是说破了,不论取中,还是舍弃,都会引来外界一场风暴。一旦传扬出去,不是得罪士林清议,就是得罪韩冈,以及他背后那一座座巍峨如五岳的靠山。
他们凭着自己进士高选的身份,可以小觑韩冈,鄙薄韩冈。但又几个愿意毫无缘故的去招惹韩冈这样功绩卓着,同时背景深厚的人物?
来自于南京国子监的教授莫京,此时却皱了皱眉:“真宗景德二年,李迪、贾边有名于京中。举进士,迪以赋落韵,边以〈当仁不让于师论〉以‘师'为‘众',与注疏有别,皆被黜落。时王文正【王旦,真宗朝名相】为参政,道:‘迪虽犯不考,然出于不意,其过可略。边特立异说,将令后生务为穿凿,渐不可长。‘故而收李迪,而将贾边黜落。考于故事,还是将此卷黜落为宜。”
莫京以过去的先例为证据,提议将韩冈的卷子给黜落掉。可是没人理睬他,——时代已经变了!
王旦那是真宗初年,经过唐末五代之变,儒学尚未复兴,当然要以汉唐注疏为宗。但如今各家学派并起,通行已久的《十三经注疏》早就给批成了筛子。而且朝中还有传言,说很快就要设立经义局,重新确立官方性质的经典注疏。
莫京咬起了牙,坚持自己的意见:“无论如何,这份卷子的答案既然不合注疏,就不能判对。若是这一份能放过,其他黜落的卷子又该怎么办?难道也一样放过吗?!既然事前已经规定好按着《注疏》来,就不能随意改变。就算到天子面前,我也是这个说法!”
莫京发狠,众官面面相觑。在这一帮点检官中,只有莫京是个异类,其他人无不是偏近于新党,谁也不想得罪王安石的乘龙快婿。但他已经说要闹到天子面前,就证明他肯定会将此事对外曝光。就算现在能将他的意见压下去,外面士林间的*又有谁能压得下?!
看着莫京怒发冲冠的样子……叶祖洽等人都头疼了起来。
叶祖洽从来不愿与人争短长,更不愿随意的罪人,他提议着,“不如暂且搁置,传到考试和覆考那里问一问他们的意见。”
点检、考试、覆考,是试卷三道关口。三判皆下等,便是黜落无疑,不会送到主考官面前。但若是三份评判争执不下,判卷便会呈给曾布、吕惠卿等四个主考,让他们确定结果。叶祖洽相信考试官和覆考官中,肯定有一方会给出一个与莫京不同的判断。那时就可以将卷子送到主考手中,与自己再无瓜葛。
“那要我辈何用?!”莫京冷笑着,让叶祖洽下不了台来。
一时间,都没了辙。而莫京,则仰起了头,再也看不起这一干人:‘此辈皆庸浅,为己秉正道而不移。’
上官均却在低头看着卷子,仔细的审核每一题的答案。三十题审过,又发现了一处释义有别的地方,但他已经没有心思去根究答案来自于王学还是关学,一股寒意传遍心中。
将卷子展给众人,上官均沉着脸道:“按照今次的法度。墨义帖经一部,三十题若有二十七中,便算合格。而这份卷子……正是二十七题中格,只有三题尚待商榷!”
正沉浸在一股‘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壮感中的莫京,一下目瞪口呆,而叶祖洽、陆佃等人也是心中寒意大起。
‘这就是韩冈的计算吗?!’
韩冈既然能把其他二十七题全数照着注疏做对,另外三题又怎么可能用到了王学和关学的释义。这分明是故意在表露自己的身份。但他竟然敢于行险,故意写上错误的答案,只要错上一点,就是黜落的结果。可见其人胆量之大,心思之深,而且更是对自己才学的自信——自信其他二十七题,没有一条会错。
厅中重新陷入了沉寂,韩冈的胆魄手段心术让人畏惧,这样的情况下谁敢在这里将他的卷子给黜落?谁还能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