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吾读小说网 5du5.co,草莽英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总督衙门,罗龙文说知一切经过,胡宗宪自然深感欣慰。不过,对赵文华的了解,他比任何人来得深,在任何情况下,赵文华总是拿个人的利害摆在第一位。如果形势有变,发觉这样做比那样做对自己更有利时,尽管信誓旦旦,亦不惜自食其言;因此胡宗宪认为最好立即会衔出奏。唯有如此,才能让他无法翻悔。

    这样做法,未免操之过急,反易惹起赵文华的怀疑。只是胡宗宪坚持己见,罗龙文亦只好照办;当时拟了一个奏稿,说是东南倭患,仰赖皇上的威福,决定遣派徐海去招抚。同时补叙了徐海卧底的经过,请先交部存记,俟立功回来,赏给官职。

    胡宗宪对这个奏稿,非常满意,因为这一下可以彻底为徐海洗刷清白;只要赵文华同意,便是确认了徐海的身分与功劳,再不怕他出什么不利于徐海的花样了。

    “总督,我有个要求。”罗龙文此时另有个主意,很负责地说:“这个奏稿我有把握,一定可以让天水同意;不过,我要压两天才能送给他看。”

    “只要你有把握,压两天未尝不可。不过,是何缘故,我倒要听听。”

    罗龙文不肯说,实在是不便说。他是想把这件事推在毛海峰头上。这好象堂堂总督,不如远来的一个海盗,说出来会使胡宗宪不快,所以罗龙文故意诡秘地一笑,半开玩笑地答说:“天机不可泄露。”

    到得第三天傍晚,正当赵文华满足罗龙文的请求,由赵忠陪着毛海峰谒见以后,重阳补祝赵老太太寿辰以前,罗龙文在这个时机中见到赵文华。

    “大人,”他满脸欢欣地说“明天气,就要热闹了,大人也要忙了!”

    “是啊!”赵文华也很高兴“多承诸位厚爱,真正不敢当。”“国恩家庆,诸福骈臻,大家也都要托大人的福,理当略表寸衷。我在想,大人辛苦了多时,从明天边,不该再为公事操心,才能敞开来好好乐一乐,所以有件我经手的事,想趁今天办掉它。”

    “好啊!什么事?”

    “毛海峰承大人温言慰谕,兴奋异常,他说,他本来只是他义父叫他干什么,一切主意要汪直自己拿。现在看大人这样宽厚待人,他决定极力劝他义父来投诚;而且听他的口气,大概大人班师回朝的时候,就有好消息来。那真是锦上添花。”

    好个锦上添花!赵文华久在朝中,深知功劳不论大小,只要来得是时候,就有意外的效用,譬如皇帝生日,或者有其他庆典之时,恰好报功,那锦上所添的一朵花,就显得格外艳丽夺目。如果班师回朝,又正逢献岁,而有汪直受抚的消息到京,必然龙颜大悦,有逾格的褒奖。

    这样想着,便即随声答说:“能这样最好,能这样最好!”“不过,这要彼此配合得好。毛海峰的意思,最好有一种表示,能坚汪直之意;在我看,最要紧的是徐海肯卖力。兼顾这两种用意,我拟了个会衔的奏稿,胡总督说是要请大人作主。”说完,罗龙文将奏稿取了出来,双手奉上。

    这一套迂回曲折的说词,一方面投合赵文华的心意,另一方面又很谨慎地避免了他对胡宗宪的猜疑。赵文华不疑有他,毫不考虑地提笔在他的衔名之下,画了两道直杠,是个草书的“行”字。

    看到这个“行”字与赵文华的签名,胡宗宪长长地舒了口气:“今天晚上我可睡得着觉了!”

    “是!”罗龙文欢畅地笑道“我亦云然!”

    原来他们是一样的心事,苦心设谋,将徐海拉了出来,降身辱志,重新“落水”去卧底,大功已建,却几乎害得徐海送掉性命,说起来等于出卖朋友。如今有了这样一个结果,总算可以交代了。

    “事不宜迟,明天一早就要拜疏。”

    于是连夜缮写奏疏,通知驿站,派定专差。第二天一早,辕门大开,设置香案,胡宗宪穿一身簇新的公服,向摆在香案后面的一个黄匣子,恭恭敬敬地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然后,中军旗牌,捧着黄匣子交给跪接驿差;大炮三声中完成了“拜疏”的仪式——那个黄匣子表示盛着奏疏;事实上是空匣子,奏疏另外用油纸包好,外加护板,再打成一个长条形的包裹,在拜疏的仪式之后,另外为驿差缚在背上,这才上马飞奔,限时到京。

    “这才真的算是定局了!”胡宗宪不胜感慨地说“做事容易做人难,做人容易做官难。”

    “做事容易做人难”是成语;“做人容易做官难”这句话,在罗龙文还是第一次听说。想一想笑道:“做人容易做官难,是句隽语;不过,官字上面应该要加一个好字。”

    “不然!”胡宗宪摇摇头“做官的经验,你当然不如我深知其中的甘苦。做个好官,只要一念之转,倒还不大难。最难的是,既想做官,又想做事。想做事就得设法揽权,揽权就难了!既不能侵他人之权,又得自守分际,变成弄权,搞得身败名裂!此所以难。”

    绝顶聪明的罗龙文,谈到做官,自然不及胡宗宪;所以听得这番话,有闻所未闻之感。细细咀嚼了一番,点点头说:“其实也不难,只要掌握得住‘守分际’三字,自能立于不败之地。”

    “谈何容易!”胡宗宪摇摇头说“且不去说它了!我们谈正经:明山现在可以出头了,阿狗何以还不来?”

    “听说早来了。只是不愿来见总督。”

    “为什么?”

    “当然是不甘心。”

    “是的!实在愧对此人。’胡宗宪说“如今还要他远涉风涛。我想,我个人应该对他有所报答,替他做件什么事。小华,他家里有什么人?”

    “亲族虽有,早不往来,当然是因为他‘自甘下流’的缘故,如今真相已明,他亦可以重新进祠堂,见祖宗!不过,那是以后的话,总督如果在这方面帮他的忙,要等他来了,问清楚了再说。眼前,有件事,或许要靠总督的大力成全。”

    “你说,只要办得到,我一定尽力。”

    “最好让王翠翘还俗。复归明山的怀抱。”

    胡宗宪一愣,茫然地问:“此事我又何能为力?”接着又说:“那是他们个人之间的感情,两情相悦,愿偕白首;只要王翠翘愿意蓄发,心云老师太莫非强人所难,硬拿链子锁住她,教她青灯黄卷了一生?”

    “原来总督还不知道,王翠翘的出家是情非得已,有托而逃!那就无怪会这样说了。”

    “噢!我倒还不大明白,如何是有托而逃?是因为——”

    胡宗宪终于自我撞开了记忆之门“是因为严公子的缘故?”

    “总督到底想起来了!”

    “我懂了!”

    胡宗宪起身蹀躞,几次望着罗龙文欲言又止,显得踌躇而又焦急的神气。罗龙文知道,他所踌躇的是:第一,为了庇护王翠翘而得罪严世蕃,犯得着,犯不着?第二,即使不惜忤犯严世蕃而愿庇护王翠翘,可是能不能对抗得了严世蕃,亦成疑问。

    这是很难作决定的事。因此,罗龙文虽有办法,却不愿先说;要看他的态度,再考虑是否可言。同时,他也不作任何催促,希望胡宗宪作出毫不勉强的决定。

    终于,胡宗宪开口了,如罗龙文所想到的第二点,他说:“要想个有用的法子,如果没有,那就不止于徒劳无功,而且无益有害,那就一动不如一静了!”

    罗龙文明白,所谓“无益有害”意思是王翠翘还了俗,可能反倒不能保住清白,归入东楼嫔媵之列。这当然也可能的事,但如做得周密迅速,严世蕃即便未能忘情,亦将徒呼奈何!

    这样想着,便即说道:“我有个法子,可行不可行,且说出来请总督斟酌。总督如肯降尊纡贵,收王翠翘为义女,作主嫁与明山,婚后找个隐秘的地方去住。这样,东楼一则碍着面子,再则也找不着人,不就只好算了?”

    话很有道理,可是胡宗宪不愿立即有所决定。因为他觉得这并不算最好的办法。譬如,收名妓为义女这一点,就很容易引起物议。如果还有更好的办法,就可以不这么办。

    “我们再想想。”胡宗宪这样答复“事缓则圆,多算胜少算。”

    罗龙文微感不悦。他一向自负算无遗策。辞别出门,在路上又想,始终觉得这个办法才是最好的办法。既然要为徐海“做件什么事”是胡宗宪自己的许诺,那就不妨此刻便着手进行。

    一向清静的法云庵,出现令人惊奇的情况。终年紧闭的双扉,开得笔直;扶疏的花木中,掩映着彩绣的朱幡,明亮的灯盏,一望而知是有喜庆。

    做寿当然要设寿堂,但不能设在大殿上,大殿上法脾气鸣,佛号响亮,三十六众比丘尼在为赵老太太唪诵消灾延寿的经卷。寿堂另有地方。

    在大殿西面,另有一条甬道,能到一座大厅。这座厅归知客所管,逢到观音诞日,或者菩萨开光之类的盛举,富贵人家的内眷来烧香,便都在这座厅上接待。平时就布置得十分雅致,这天自更不消说得。

    在朱友仁的引导之下,罗龙文瞻仰了寿堂。正中挂一幅大红底子,五彩缂丝的无量寿佛;系着彩绣桌围的长条上,设一幅云白铜的五供,燃着粗如儿臂的寿烛;点起上好檀香制成“寿”字盘香;中供寿桃寿面,另外两盆黄澄澄的佛手。里里外外摆满了菊花,更显花团锦簇,无限生机。

    东西两面壁上,只挂胡宗宪头衔的十六幅寿屏。虽是青壁,只悬挂的地位,配置得宜,一点不显得单薄。罗龙文是行家,只看这一点,便知是高人经营,不由得要动问。

    “这寿堂,是哪位指挥布置的?”

    听这一问,朱友仁脸上像飞了金一样。“一位老太太!”他说“不知道罗师爷见过没有?陆太婆!”

    “原来是她!久仰了。”

    “要不要见一见?”

    “当然!可在这里?”

    “请跟我来。”朱友仁领头,推开西面靠里的一座门。原来这座厅还有后轩,里面又另是一番布置,家具什物都是小一号的,脂粉气也重些,一望而知是特为堂客所备的起坐之处。

    “陆太婆,”朱友仁高声喊道:“我来引见,这位是总督衙门的红人,罗师爷!”

    罗龙文抬头看时,一位老太太飞蓬着一头白发,而脸色红润,精神十足,身上只穿一件青布夹袄,下系一条玄色细裙。真所谓“乱头粗服”却掩不住那大家风范,与精明强干的气质。

    “幸会,幸会!早就想拜见陆太婆了!”罗龙文一面说,一面恭恭敬敬地作揖。

    “不敢当。”陆太婆还着礼说:“早就仰慕罗师爷的大名。请坐,请坐!”

    等坐定了,罗龙文欠身说道:“这次为赵老太太祝寿,原该归我跟赵总管两个人奔走;多蒙你老人家偏劳,而且布置得那样子出色,真正感激不尽。明天赵大人看了,一定会夸奖,让我叨光,有面子。”

    “哪里,哪里!”陆老太平说:“年纪大了,精神不济了,只好将就将就,勉强弄个样子。不教人笑话,已是万幸,哪里还会得赵大人的夸奖?”

    “你老人家太客气了!我不是当面恭维,只看挂那十六幅寿屏,其中就大有学问。”

    陆太婆突然眼睛发亮,仿佛一下子年轻了二十岁,笑的时候,不但露出了还很好的一嘴白牙,而且眼角上有鱼尾纹,可以想见她年轻时也是个风流放诞、颠倒众生的尤物。

    “罗师爷真是法眼!”她在微笑中显得严肃,是一种高贵的表情“不枉了我们半天的功夫。”

    因为用了“我们”的字样,罗龙文自然而然地转头探望,想看一看她的那个助手,想象中自然是兰心慧质的一名青衣侍儿。

    这面看没有,那面看也没有,不等他脸上失望的表情落入陆太婆眼中,她就觉察到了。

    “罗师爷,实不相瞒,这一次我管这桩闲事,倒是心甘情愿,高兴得很。”她略停一下说:“刚才承蒙你奖许,我是受之有愧;布置寿堂,别的都容易,就那两面雪白的粉墙难办。又不能俗气,又不能太素净,更不能失身分,胡乱弄些不相干的东西补壁,只有在那十六七条上打主意;间隔高下,斟酌又斟酌,都亏得有个人帮忙。若说还看得过去,功劳大半是那个人的。这个人是本庵的一位师太,法名悟真。”

    “悟真?”罗龙文觉得这个名字好熟,但就是一时想不起来,只喃喃的念着:“悟真,悟真!”

    “想来罗师爷也听人提起过她?真正是‘出淤泥而不染’——”

    一语未毕,罗龙文失声喊道:“啊!就是王翠翘!”

    那忘形的神情,使得陆太婆发愣,不过旋即恢复常态“当然,”她说:“罗师爷不知道悟真的来历。”

    “是!你老人家也是法眼无虚!翠翘真个‘出淤泥而不染’。可惜——”他黯然低首,不忍再说下去。

    这让陆太婆非常注意了。原来对于王翠翘的身世,看样子他知道得比自己多得多。七分关切、三分好奇,她觉得自己不该再多说一句有关王翠翘的的话,应该细细请教人家。

    “罗师爷,”他首先表明态度“悟真我见过几次,都没有在意,这一次跟心云老师太谈起,借她庵里替赵老太太平个寿堂,心云卖我的面子,答应了。又说派个人帮我的忙,唤出来才知道是悟真,谈起来她懂的东西真多,我跟她十分投缘。不过她的身世隐痛,我不便多问,她也不肯多谈。如今倒要请罗师爷细细告诉我。”

    当她说到一半时,罗龙文灵机一动;等她说完,他的盘算也停当了。这样,有关王翠翘的一切就不是闲谈,需要好好地考虑以后,才能出口。

    “王翠翘的身世隐痛,我可以说完全知道;只不过不是象你老人家这样的人,我不必谈她,谈了也没有用。”

    “喔!”陆太婆很沉着地答说“这是罗师爷你看得起我!”

    就在这时候,罗龙文发现门帘闪动,有好些人在张望踟蹰,知道陆太婆由朱友仁代赵忠请托,一手经理这桩喜庆,有许多执事人等着她发落,倒觉得不便因闲谈误了她正事。

    陆太婆也发觉了,道声:“得罪!”起身走到另一边坐下。

    这时朱友仁不知又从哪里钻了出来,趋前低语,只见陆太平口讲指画,朱友仁不断点头。不一会,发落已毕,朱友仁和门帘外面的人影,很快地消失无余。

    “没有事了!”陆太婆走回来很轻松地说“罗师爷想来还没有用午饭,我借花献佛,备一顿斋饭供养。”

    “多谢,多谢!久闻法云庵的香积厨,精致无比,今天托太平的口福了。”

    “精致的素斋,倒多的是。不过——”陆太婆笑笑“回头你就知道了。说实话,请你吃斋是假,要听你谈王翠翘是真。”

    在罗龙文是正中下怀。就刚才陆太婆离座片刻,他已通前彻后想了一遍,筹划好了一个面面俱到的办法,正需要有这样一个能够从容细谈的机会,所以微笑不语,只在脸上表示出欣然接受邀约的神情。

    等斋饭一摆出来,果然精致非凡;尤其难得的是还有一壶酒,色呈微紫,香醇异常。据陆太婆说,这是她自己携来的家酿,而亦唯有她有这份可以在法云庵小酌的特权。

    “‘长者赐,不敢辞’!”罗龙文满饮一杯,为自己斟满了再次举杯:“太平,我敬你老一杯!话说在先,这杯酒不太好喝。我有桩闲事非管不可而实在管不了,想想只有太平你老人家才能管。”

    这又激将又恭维的手法,最对陆太婆的脾胃,矜持地先喝了口酒说:“请先说出来再商量!”

    见此光景,是千肯万肯的了。罗龙文一仰脖子干了酒,笑容满面地说:“真是幸会!我先谢谢太平,这桩闲事一定管得成了。”

    “罗师爷,你不要这样说。我虽是三绺梳头、两截穿衣的妇道人家,倒不喜欢扭扭捏捏,有什么说什么。你托我的事是什么,我不知道,不过你托到我,当然也想过,一定是我办得到的。请快实说吧!”

    “说来话长。我先要谈个人。”罗龙文向左右看了一下;是有顾忌的神气。

    左右有三个人,两个是陆太婆的丫头,一个是法云庵的小尼姑,陆太婆便喊一声:“阿静!这里用不着你们伺候了。”

    年纪较长的那个丫头,答应一声,呶一呶嘴,将她的女伴一起带走,罗龙文方始低声说道:“有个明山和尚,太平想来听说过?”

    “不就是徐海吗?”

    “是的!”罗龙文又问:“你老人家看,徐海是怎么样一个人?”

    徐海是何许人?谁不知道。陆太婆所了解得比他人多些的,亦无非王翠翘有托而逃而已。因此,这时听罗龙文一问,不由得发愣。但她也是阅历极深的人,心知此一问中大有隐情,所以老实答道:“我只不过人家怎么说,我怎么听,没有打听过这个人。”接着又说:“罗师爷怎样问我,想来一定有一番曲折在内?”

    “是的。跟你老人家谈谈不要紧,为了翠翘,也不能不跟太平细谈。”这一谈,纤细靡遗,将徐海的底蕴,尽皆透露;甚至徐海将衔命去招抚汪直,助成器倭的最后一功,亦毫无保留地告诉了陆太婆。

    当然,他还没有提到未来的。原来的打算是变过了,难得陆太婆对王翠翘激赏,事情更有把握,便觉得尽不妨从容陈词,要听对方的感想,再作计较。

    陆太婆不仅止于感想,而是感动,眼圈都有些红了“唱本上常有些红颜薄命,英雄末路的故事。我总在想,红颜薄命,倒是见得多了;象秦叔宝被困天堂州,不见得有那样的事!果然如此,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