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冰涵梦淡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重拾诗词爱好并上网流连,迄今倏忽已近两年。这两年间,我先后受邀做过多家诗词论坛、文学网的编辑、版主,阅读过数万首网络诗词,点评过的也数以千记。现搜拢我撰写的部分评点短文,雪泥鸿爪,聊供红袖同好参考。
一、和梅关雪辘轳体
作者:鲍德珍(渔艇丽人)
(一)
谁道山须仰面看,半峰细浪半泥丸。惊回好雨桃腮润,勾起幽怀柳眼弹。
老树云翻常浩浩,清泉石勒更潺潺。邀三五个知心友,拾趣登临碧落宽。
评:以视泰山若细浪泥丸之豪情总起;中二联环视四野,景致各异其趣,勾起多少幽怀情致,几至物我一体;尾联表有知心好友结伴而登,更觉诗心宽,而天下更宽矣。
(二)
烟波今已退眉间,谁道山须仰面看。、雨解吟酣清万壑,禽知睡浅越千峦。
描摹山月何嫌远,点染莺花莫避弯。看取天边云片片,从容来去未曾难。
评:起句即韵味幽深,多少人生际遇、风雨波澜皆聚于眉间腕底,面对泰岱,遽有数十年往事注到心头之慨。雨清万壑解吟意,禽虽睡浅越千峦,物知我心,而我更解物意矣。后两联已见豪情初涨。
(三)
往返应知卅六盘,恋家结伴雁初还。相邀月每临风出,谁道山须仰面看。
翔凤岭云惊聚散,飞龙岩砾阅悲欢。而今遍写游春履,万绪无端那得闲。
评:月踪雁影,翔凤飞龙,皆拢入诗思笔底,生灵性,伴游踪,阅悲欢,吾羡慕难及矣。
(四)
欣然万里列其班,来到天街觅凤鸾。草若逢春频吐绿,桃如含露更留丹。
应知人莫扶花醉,谁道山须仰面看。未待夕阳呼霁月,芒鞋沾趣下云端。
评:登岱顶,逛天街,觅凤鸾。碧草逢春,丹桃含露,莫要山不醉人人自醉,需得“芒鞋沾趣下云端”不但诗思吞吐,亦且理趣隐然。
(五)
十八云梯不忍还,玉皇顶趣得知难。名山烟雨蜚声远,宦海风波好梦残。
多少繁华迷眼底,纵横忧绪淡心间。慢量泰岱来时路,谁道山须仰面看。
评:首联有高山仰止之慨,有哲思。对仗两联以对比的手法直抒胸臆,山在脚下,思飞山外,短短四句,吐纳了多少人生感慨!尾联既归结本章,又呼应首章,收束有力。
评鉴:本组辘轳体虽为和作,但前后呼应,浑融自然,张弛有度,章法井然,不露琢痕。一首为序章,以气势、豪情起笔;二、三、四首为浓墨重彩描写登山、览胜、寄情、抒怀的中腹;尾章为结章,与首章相呼应,使全组自然融为一体。作者不以险山、峻岭、花草等景致取势,而是景为情用,情为意用,情景交融,情意旷达纯厚。伴随着登山的足迹,更引人入胜的是作者旷阔、苍茫,厚重的情怀。如此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丰厚的人生体验及对物我的深刻认知——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诠释的: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二、野马
作者:我爱诗词
萧萧如响箭,点点入苍茫。
大漠云天合,劲蹄踏夕阳。
评鉴:古往今来,马在人们的认知里被赋予了某种独特的人格,这在诗家无数咏马的诗作里体现得最为充分。唐李贺尝作咏马诗二十三首,其“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句中以骨带铜声形容马的刚强性格,用来比人,正是所谓“硬骨头汉”;其“何当金络脑,快走踏佳秋”句亦借写马表达爱慕自由奔放生活的情怀。当代诗家东遨先生也曾作咏马八题,无不是通过咏马的形态品性来喻人。
我爱诗词的野马也是一篇咏马的佳作。起句以声响渲染野马迅疾的去势,为下句作好铺垫,野马狂嘶,疾如响箭;次句把近镜头推远,野马奔腾不止,身形渐小,直至钻入茫茫的天际;三句承上启下,空旷的大漠上,沙漠、云彩、远天在野马的前方交相汇合,凸显空茫浩渺,为野马继续驱驰铺拓更广阔的空间;结句视角又由大及小,注于“劲蹄”劲气雄溢,收束特别有力,苍茫沉郁的色彩如在眼前,进一步托出境界。这首绝句的主旨如果单纯系于马,那么写得再雄奇也难以真正出神出彩。野马的这种苍茫中雄骏浩烈、奔腾不止的精神,那一种舍我其谁的气概,不正象长江与黄河一样,是我们民族传承、崇尚的宝贵精神!诗中可能蕴涵着作者人生的某种追求、寄慨,不然难以写出如此劲气雄壮之作。
全诗由近及远,又由大及小,声色兼备,苍茫大气,承接紧凑,神完气足。几个动词力度强劲,寥寥20字,凸显了语言的张力。尾句孤平可酌。
三、观海(四首选二)
作者:方伟(濯缨轩主人)
(二)
洪波浩荡拍天来,挺立当风真快哉!欲挽汪洋千尺水,来浇大地数重埃。
浪随海鸟翩跹舞,霞染山花烂漫开。此景倩谁图写取,将来或有出群才。
(三)
大洋深处我能知,美雨欧风处处吹。直欲全球归掌握,尽教万国仰威仪。
五洲任意驰航母,三岛随心建海基。叹我海疆千万里,钓鱼时见太阳旗!
评鉴:读濯缨先生的诗作,每每叹服于他的敏捷的才思,洒脱的情怀,夭矫的大气。这些特点在组诗观海里体现得最为充分。
全组诗四首。第一首出以壮阔的意象,对海上所见的独特景观进行扫描,总起。第四首视野更为宽阔,以景语、情语转度到对“赤县”的安危、命运的忧患上来,抒发深远的感慨,并以奇特的想象作结,兼具全组收束之功。前后连接紧密,很有层次感。这里我们具体欣赏二、三两首。
二首首联从远处着眼,从大处起笔,颔联紧承... -->>
重拾诗词爱好并上网流连,迄今倏忽已近两年。这两年间,我先后受邀做过多家诗词论坛、文学网的编辑、版主,阅读过数万首网络诗词,点评过的也数以千记。现搜拢我撰写的部分评点短文,雪泥鸿爪,聊供红袖同好参考。
一、和梅关雪辘轳体
作者:鲍德珍(渔艇丽人)
(一)
谁道山须仰面看,半峰细浪半泥丸。惊回好雨桃腮润,勾起幽怀柳眼弹。
老树云翻常浩浩,清泉石勒更潺潺。邀三五个知心友,拾趣登临碧落宽。
评:以视泰山若细浪泥丸之豪情总起;中二联环视四野,景致各异其趣,勾起多少幽怀情致,几至物我一体;尾联表有知心好友结伴而登,更觉诗心宽,而天下更宽矣。
(二)
烟波今已退眉间,谁道山须仰面看。、雨解吟酣清万壑,禽知睡浅越千峦。
描摹山月何嫌远,点染莺花莫避弯。看取天边云片片,从容来去未曾难。
评:起句即韵味幽深,多少人生际遇、风雨波澜皆聚于眉间腕底,面对泰岱,遽有数十年往事注到心头之慨。雨清万壑解吟意,禽虽睡浅越千峦,物知我心,而我更解物意矣。后两联已见豪情初涨。
(三)
往返应知卅六盘,恋家结伴雁初还。相邀月每临风出,谁道山须仰面看。
翔凤岭云惊聚散,飞龙岩砾阅悲欢。而今遍写游春履,万绪无端那得闲。
评:月踪雁影,翔凤飞龙,皆拢入诗思笔底,生灵性,伴游踪,阅悲欢,吾羡慕难及矣。
(四)
欣然万里列其班,来到天街觅凤鸾。草若逢春频吐绿,桃如含露更留丹。
应知人莫扶花醉,谁道山须仰面看。未待夕阳呼霁月,芒鞋沾趣下云端。
评:登岱顶,逛天街,觅凤鸾。碧草逢春,丹桃含露,莫要山不醉人人自醉,需得“芒鞋沾趣下云端”不但诗思吞吐,亦且理趣隐然。
(五)
十八云梯不忍还,玉皇顶趣得知难。名山烟雨蜚声远,宦海风波好梦残。
多少繁华迷眼底,纵横忧绪淡心间。慢量泰岱来时路,谁道山须仰面看。
评:首联有高山仰止之慨,有哲思。对仗两联以对比的手法直抒胸臆,山在脚下,思飞山外,短短四句,吐纳了多少人生感慨!尾联既归结本章,又呼应首章,收束有力。
评鉴:本组辘轳体虽为和作,但前后呼应,浑融自然,张弛有度,章法井然,不露琢痕。一首为序章,以气势、豪情起笔;二、三、四首为浓墨重彩描写登山、览胜、寄情、抒怀的中腹;尾章为结章,与首章相呼应,使全组自然融为一体。作者不以险山、峻岭、花草等景致取势,而是景为情用,情为意用,情景交融,情意旷达纯厚。伴随着登山的足迹,更引人入胜的是作者旷阔、苍茫,厚重的情怀。如此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丰厚的人生体验及对物我的深刻认知——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诠释的: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二、野马
作者:我爱诗词
萧萧如响箭,点点入苍茫。
大漠云天合,劲蹄踏夕阳。
评鉴:古往今来,马在人们的认知里被赋予了某种独特的人格,这在诗家无数咏马的诗作里体现得最为充分。唐李贺尝作咏马诗二十三首,其“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句中以骨带铜声形容马的刚强性格,用来比人,正是所谓“硬骨头汉”;其“何当金络脑,快走踏佳秋”句亦借写马表达爱慕自由奔放生活的情怀。当代诗家东遨先生也曾作咏马八题,无不是通过咏马的形态品性来喻人。
我爱诗词的野马也是一篇咏马的佳作。起句以声响渲染野马迅疾的去势,为下句作好铺垫,野马狂嘶,疾如响箭;次句把近镜头推远,野马奔腾不止,身形渐小,直至钻入茫茫的天际;三句承上启下,空旷的大漠上,沙漠、云彩、远天在野马的前方交相汇合,凸显空茫浩渺,为野马继续驱驰铺拓更广阔的空间;结句视角又由大及小,注于“劲蹄”劲气雄溢,收束特别有力,苍茫沉郁的色彩如在眼前,进一步托出境界。这首绝句的主旨如果单纯系于马,那么写得再雄奇也难以真正出神出彩。野马的这种苍茫中雄骏浩烈、奔腾不止的精神,那一种舍我其谁的气概,不正象长江与黄河一样,是我们民族传承、崇尚的宝贵精神!诗中可能蕴涵着作者人生的某种追求、寄慨,不然难以写出如此劲气雄壮之作。
全诗由近及远,又由大及小,声色兼备,苍茫大气,承接紧凑,神完气足。几个动词力度强劲,寥寥20字,凸显了语言的张力。尾句孤平可酌。
三、观海(四首选二)
作者:方伟(濯缨轩主人)
(二)
洪波浩荡拍天来,挺立当风真快哉!欲挽汪洋千尺水,来浇大地数重埃。
浪随海鸟翩跹舞,霞染山花烂漫开。此景倩谁图写取,将来或有出群才。
(三)
大洋深处我能知,美雨欧风处处吹。直欲全球归掌握,尽教万国仰威仪。
五洲任意驰航母,三岛随心建海基。叹我海疆千万里,钓鱼时见太阳旗!
评鉴:读濯缨先生的诗作,每每叹服于他的敏捷的才思,洒脱的情怀,夭矫的大气。这些特点在组诗观海里体现得最为充分。
全组诗四首。第一首出以壮阔的意象,对海上所见的独特景观进行扫描,总起。第四首视野更为宽阔,以景语、情语转度到对“赤县”的安危、命运的忧患上来,抒发深远的感慨,并以奇特的想象作结,兼具全组收束之功。前后连接紧密,很有层次感。这里我们具体欣赏二、三两首。
二首首联从远处着眼,从大处起笔,颔联紧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