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苍海一飞鱼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早春三月,寒风料峭,乍暖还寒,灰暗的天空正像这个春天从大洋彼岸突然席卷而来的金融风暴一样,冷冷地窥视着绵延的秦巴深山。这深山中,鄂西北十堰,一座年轻的城市——东风汽车公司的发祥地,怀揣着旧日的辉煌,而今又经历着怎样的际遇呢?在这场世界罕见的倒春寒中,已换上鹅黄翠装的八百里巍峨武当,庄严的近似冷酷;而春潮涌动的汉江却终于再难按捺她早已沸腾的胸膛,在震天的锣鼓声中,开始了一年的喧闹!这喧闹来自十堰西部,来自十堰人此时尚在构想中的西部新城道路建设开工典礼暨“大战一百天,接通路水电”誓师动员大会;这喧闹来自公元2009年3月31日上午9时,这个对十堰市张湾区来说,永远值得记住的时日;这喧闹来自全球经济最艰难时期,一个让十堰、让十堰人,重新想象的新理由——再造一个东风!西部,在十堰,将永远走出她的宿命,让这春潮涌动得更猛烈些吧!
1、曾经的光荣与伤痛
十堰市因车而建,因车而兴。1967年4月1日,二汽(东风汽车公司)在十堰市张湾区红卫大炉子沟(现在的东风公司动力厂)举行开工典礼大会,拉开了大规模的三线施工建设序幕,1969年9月,二汽建设总指挥部成立,建设大军开进十堰,此后,十堰便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蛮荒小山沟,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大加工厂,一座名扬四海的汽车城!
40年的风雨沧桑,40年的高歌猛进,40年的跌宕起伏,40年的斗转星移,锻造了十堰与东风汽车公司唇齿相依,血肉相连,一荣俱荣,相濡以沫、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而这也正是造成十堰市经济发展过多依赖二汽的客观现实。不错,十堰市伴随着二汽的崛起而腾飞过。曾经,十堰城区在全国的消费水平达到前六;曾经,十堰市被称为“东方的底特律”;曾经,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汽车高端人才纷至沓来可是伴随着1999年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东风公司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东风公司开始了最为深刻的体制变革,东风公司随后开始了新一轮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东风公司开始了走出十堰、走出国门的计划2003年9月,东风汽车公司总部外迁武汉,2006年6月,东风有限总部外迁武汉,两大总部再加众多子公司的出迁效应十堰沉默了,孕育东风公司的西部城区张湾沉默了。当时有人甚至用“废都”一词来形容十堰,尤其是张湾!
十堰的出路在哪里,十堰真的会成为废都?当年建设二汽时,占用了十堰市3万亩良田好地,几乎把十堰城区可用的平地基本用完,难道当年的优势反成为制约十堰现阶段发展的软肋?当年东风公司落户十堰,扎根张湾,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选择;而后,东风公司总部外迁,是现代大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十堰无愧于东风,东风也无愧于十堰。何况十堰已无发展的空间与平台,在无声的滚滚时代车轮中,十堰真的似乎有些落伍了可用的成片平地,再也找不到;机场,先后有三次建设机遇都错过;道路,几十年一个样
土地是工业建设最重要的要素,没有土地,项目无法落户,也就更谈不上发展。一座城市没有了空间的增长,便意味着造血功能的缺失。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只会朝向更优的方向配置!十堰市的西部张湾区,就像中国的西部、美国的西部一样仿佛走进了魔幻的迷雾当中,这个曾代言十堰工业的老城区而今已无异于一头困兽。而这头困兽还受制于仅有一条单行道的交通状况。从交通地图上看,张湾是一个狭长的沟谷,从城区中心到西部出口黄龙镇,316国道是唯一的主干道。这条道上,承载着32万居民的日常出行,近百家汽车工业企业的物流运输,同时还担负着陕西、四川、重庆及十堰南部竹山、竹溪等地的过境车辆,不堪重负。这样的状况,怎能适应现代大企业物流的发展形势!留不住金凤凰,本因巢已旧啊!
2、正确的抉择
伴随着东风公司两个总部的外迁,十堰怎么办?这是个现实而不可回避的话题,十堰人个个在谈论着,一时间,悲观、怨气占了主流,与此同时十堰人也自然把目光投向了十堰高层。
终于,2004年10中旬,市委书记陈天会(时任市长)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谈到东风公司总部外迁对十堰的影响时指出,影响是肯定的,并且是多方面的,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既有短期的,又有长期的;既有经济方面的,还有政治、社会方面的。从一定的角度讲,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影响几乎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这种影响的存在,如果我们忽视了它,或者是对这种影响估计得不足都是有害的。陈天会客观地指出两个总部的外迁不会影响十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他说,东风只是两个总部迁走,东风公司商用车生产基地稳扎十堰“这种影响不会改变十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十堰基地仍然是东风公司的一个主要生产基地。按照东风公司的中长期事业计划,打造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目标,十堰基地发展后劲十足。陈天会还阐述了十堰的应对策略:坚持“两个不动摇”陈天会说,我们该如何应对东风公司总部迁移对十堰的影响?“基本的对策就是坚持‘两个不动摇’,或者说是坚持‘两个坚定不移’!”一个就是至真至诚地服务东风公司不动摇,换句话说叫坚定不移地服务东风公司;第二个就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调整产业结构。他说,至真至诚地服务东风公司是我市的市情决定的。汽车工业占工业经济的80%,而东风公司十堰基地又占了汽车工业的87%。所以东风公司的发展对全市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形象的比喻说东风公司打个喷嚏,全市经济都感冒。所以服务东风是事关十堰发展的大局,离开东风来谈十堰的发展,未免显得幼稚了一些,至少是目前或者相当一个时期内,所以必须坚定不移地服务东风公司。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不动摇,是市委经过多年探索提出来的“一主四大”即以汽车产业为主导,调整产业结构做强做大水电产业、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和旅游等产业,而且这些产业的做强做大,势在必行又任重道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
随后,陈天会在多个场合的公开讲话,尤如剂剂强心针,稳定了十堰干部群众的波动情绪。事实证明,陈天会的坚持“两个不动摇”正是十堰真正的出路和希望。2008年,十堰工业整体实力取得新突破。工业总量进一步扩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169家,总数突破600家,达到611家。结构进一步优化,地方工业占比48%,提高了7个百分点;50家“双亿”企业实现产值160亿元,增长33%;县域工业总产值增长2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2008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9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8亿元、旅游创汇2190万美元,分别是2003年的1。3倍、1。6倍、6。1倍,旅游产业所占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6%上升到现在的8%,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达5。2万人,拉动全社会增加10余万个就业岗位。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十堰市依托东风又不依赖东风,坚定信心实施“一主四大”和“五城”战略(即汽车城、水电城、旅游城、生态城和区域性中心城市),走产业结构调整之路,是何等的正确!何等的重要!
瞬息万变的市场大潮中,要想求得可持续发展,十堰市还必须把目光投向更远的经济增长极和造血功能的增强上。十堰高层在不断地寻找着机会与机遇
3、探寻突围之路
十堰是一座典型的山区城市,全市国土总面积中超过92%的是山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城区规划建设区面积31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为293平方公里,超过91%。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的瓶颈制约日益明显。企业扩展,需要土地;外资落户,需要土地;建设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还是需要土地!十堰人沉默和彷徨过,但那只属于过去。十堰要想寻求新的发展与辉煌,必须打破土地制约的瓶颈,而无地之痛,对于地处城市西部的张湾区来说,更加突出。
十堰的山多,荒山也是资源,可不可以利用部分荒山,使它发挥更大的作用呢,有人想到过,但是没有寻找到“政策支持”
2007年1月19日,时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的周坚卫来到十堰调研。在提到十堰市城区空间发展不足的问题时,市委书记(时任十堰市市长)陈天会提出:“能不能给5000亩指标,让我们整点平地?”
周坚卫回答非常干脆:“5000亩太少,能不能搞到10000亩?十堰那么多山,崩几个山头不就整理出万把亩平地了。”周坚卫的回答,让在座的人“欣喜若狂”不仅如此,周坚卫还作出了“在十堰城区选择1至2个点集中进行工业用地整理”的指示。
得知这个消息,张湾区委书记(时任张湾区区长)刘学华感觉“张湾的机会来了”
就在当天,刘学华迅速组织人马,选址、论证,两天两夜的连续作战,他们拿出了十堰城区西部山地整理项目选址及规划方案,第3天,一套完整的方案摆在了陈天会的面前。
陈天会批示:张湾区见事早、行动快,值得肯定,有关部门请配合落实。
刘学华“兵贵神速”的行动,现在已成为张湾区干部群众中流传的“美谈”他们都说,刘学华之所以如此“敏感”缘于他对张湾区区情的透彻把握。张湾区是198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市辖县级区,位于十堰市城区中西部,版图面积652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2万人,辖8个乡镇街办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原东风公司总部、东风有限公司总部、东风公司技术中心均座落该辖区,东风公司十堰基地80%的资产分布在张湾,80%的税收产生于张湾,80%的员工生活在张湾。东风公司“两总部、一中心”相继外迁后,辖区内仍有东风汽车有限公司零部件事业部、装备公司、特种商用车公司以及东风实业公司等专业厂50余家,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固定资产270亿元。张湾区是以工业为主导的新型城区,是十堰市着力打造汽车城的核心区,工业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东风公司各专业厂外,境内还有双星东风轮胎有限公司、十堰金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黄龙滩水力发电厂等知名企业。辖区工业年产值约300亿元,占十堰城区工业产值的80%,占整个十堰市(包括各县市区)的60%。张湾区地方工业企业62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76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省级名牌产品6个,工业占gdp的比重为58。5%。当年为建设东风公司,张湾曾贡献了2。5万亩土地,由于没有土地,又受制于交通,张湾区的发展多年来几乎“原地踏步”没有跨越式发展,没有第二轮发展的空间。东风公司总部和一些专业厂的外迁,就是缺乏发展空间的直接后果。
凡事预则立,机遇从来都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早在2005年,刘学华在工作调研中就开始谋划在红卫、花果一带人员分布稀少,众多绵延的山头间寻找城区拓展的空间了。这一带多为散住农户,只需搬迁279户1116人,拆迁面积只有33480平方米,拆迁费用低,人口迁移难度小,并且没有基本农田,林地也多为灌木和野草,符合“耕地少、林地少、拆迁少,无基本农田”的“三少一无”的原则,山地内虽然有50多个山头,但山体石质松软,土石方容易开挖施工。再加上丘陵地形,高差不大,最高海拔322米,最低海拔220米,可以因地制宜,削峰填谷,土石方就地平衡,不需外运,大大节约了建设成本。这片1万多亩的荒山,是山地整理的“天成之地”省委、政府的“许可”终于使张湾区开山整地的愿望有了尚方宝剑的支持。同时,茅箭区、十堰经济开发区也分别获得相应开发工业用地的指标。
十堰城区西部山地整理项目西起东风公司48厂,东至东风公司20厂,南北分别以316国道和福银高速十白段为界。2007年11月6日,十堰城区西部山地整理项目正式开工,首期1096亩山地整理在2008年元月完工。二期3300亩于2008年5月开工,10月完工。而三期工程的2000多亩,将于2009年上半年完工。前期的7000亩边整理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在2009年完成。
山地整理项目,拓展了十堰市的发展空间,为十堰市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极,也为十堰城区发展提供了新平台,更让张湾区寻得了新一轮经济大发展的先机。
4、不信东风唤不回
在十堰实施山地整理开发,是湖北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十堰城区工业发展的土地“瓶颈”问题,是实现十堰集约、节约用地,更好地为招商引资、上大项目打造平台,是十堰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的支撑。十堰西部,这个曾经辉煌又几乎被人遗忘的角落,而今,再次“惹火”了车城,再次勾起了十堰人新的梦想的希望。这希望犹如久旱的土地终于找到了酣畅淋漓的甘霖,可以自由地、尽情地谈论、畅想!
在这美的畅想中,人们始终注意到两个人,那就是十堰市委书记陈天会,张湾区委书记刘学华。这是两个不信东风唤不回的人。一个高瞻远瞩,英明决策;一个脚踏实地,躬身践行。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两个让十堰有了新的振奋和激动的人物。
2008年7月,刘学华担任张湾区委书记。9月,张湾区在区委七届三次、区政府七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通过张湾区加快新一轮经济大发展的决定“决定”出台了包括每年区财政预算安排500万元作为经济发展奖励基金,100万元作为项目协调工作经费,用于招商引资,项目运作,扶持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协调。对引进国内100强或世界500强的引资人,奖金高达10万元;对引进工业投资额在1000万元、服务业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生产经营服务性项目,按项目实施到位资金的1给予有功人员一次性奖励等三十八条决定。这个被媒体称为“38条新政”的决定,是张湾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立足高起点,着眼大发展,强力推进新一轮经济大发展的行动宣言。
2008年11月15日,又是一个令张湾区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在武汉召开的福(州)银(川)高速十(堰)天(水)联络线湖北段会上,专家全票通过了由张湾区政府力荐的“十白高速”张湾段路线方案。这意味着,在今后四年内,国家将在张湾境内投资55亿元,建设一条长31公里、宽24。5米,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的高速公路,并在花果街办、黄龙镇开设两个互通,一个服务站。高速公路将张湾区辖区内的茅坪、梁家湾等17个村“一线穿珠”当得知这个消息时,张湾区委书记刘学华,激动地在电话中连连向给他汇报的交通局局长叶强说“好,太好了,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原来,2008年3月21日,十白高速路南、北、中三个线路走向预选规划方案出炉。此时,万亩山地整理正在全力推进二期工程。刘学华分析发现:初定的三条线路都是借地而过。南线、北线均远离十堰城区,中线虽穿越城西大山,而唯一互通又设在偏远的方滩乡。十白高速与万亩山地擦肩而过。
刘学华设想,如果把十白高速路与张湾万亩山地联系起来,该多好啊。3月26日,刘学华邀请十堰市交通、城建、规划、发改等7部门十几位专家对他提出的构想进行科学论证。4月3日,刘学华风尘仆仆赶往湖北省交通厅争取十白高速在张湾境内走向及互通设置。4月21日,刘学华再次到武汉找省交通设计院专家商讨十白高速张湾境内改线图纸设计方案;5月6日,刘学华又到省交通厅和规划设计院专题汇报十白高速张湾境内走向及互通设置;5月30日,刘学华再下武汉到省交通厅、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做十白高速张湾境内线路走向、互通设置的争取工作
在8个月的时间里,刘学华先后13次为十白高速改线和互通设置赴省做工作。
“为了项目,我们不分昼夜往返武汉和十堰”叶强说“为了在第一时间见到专家,刘书记和区交通局干部半夜起床赶赴武汉已成家常便饭。”
为了使“十白”高速张湾境内改线和互通项目争取成功。仅7天,地质图、经济园区图、旅游景点人流及交通流量分布图等涉及“十白”高速张湾境内改线范围的相关资料整理完毕。综合科学论证,张湾区投入20余万元,聘请设计院专家再次现场勘查,重新编制出十白高速张湾境内改线方案图。
“我工作20多年,从未见过一个县市区一把手拿着图纸来争取交通项目的,这是尊重科学的体现。”省交通厅一位负责人对张湾区的做法很感动。
张湾区提出的方案充分考虑到线路中无大中型电力、电信等设施和厂矿企业,涉及征地拆迁少,不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襄渝复线,距国道、乡村道路近,减少施工成本等因素。特别是方案提到张湾区新一轮经济大发展的“六大板块”、“四大商贸圈”的布局,成为交通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省设计专家们开始重新审视张湾区提出的意见。
2008年5月24日,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专家专程踏勘张湾提出的线路走向方案中的主要控制点,并基本同意该区意见。
6月6日,十堰市政府决定将张湾区提出的线路走向及互通设置意见作为第一方案(即a方案)推荐。没到最后,谁也不敢懈怠。刘学华安排区交通局长叶强连续10天吃住在省设计院,跟踪项目;总工程师叶克国带领省交通规划院专家勘查线路一个月未回家。
数据和报告陆续送到省市领导的案头。2008年11月15日,在武汉召开的“福(州)银(川)高速十(堰)天(水)联络线湖北段(十堰——白河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审会上,专家组不仅全票通过了张湾区提出的a方案,而且决定在张湾辖区设置一个高速服务区。
十白改线最终让万亩山地的地位和价值大幅度提升。张湾争取通过的a方案,在张湾区茅坪村与十漫高速对接,穿城而过,在花果和黄龙有两个互通,这样一来,张湾的交通格局就由一条316国道的单一选择,变为与十白高速并存的双向选择。双楼门、花果、黄龙三大高速互通将成为十堰城区西部名副其实的外环线,也彻底打通了张湾区与外部的连接,从黄龙经张湾到六堰城市中心,只需10分钟左右的时间。
好消息接连不断,2008年岁末,十堰人梦想20年的武当山机场,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12月23日,中南民航局等有关部门组成的专家组赴十堰,通过现场踏勘、分析、论证,一致敲定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五指山作为机场首选场址,并确定工程力争2010年动工。
“十堰飞机场建设的构想由来已久,倾注了几代人的心血和努力。”面对有关专家,十堰市市委书记陈天会感慨地说。
先后错过三次机会,做了20多年“机场梦”的十堰人这回终于可以舒心地笑一回了,武当山机场建成后,困扰鄂西北的空中交通“瓶颈”也将一去不复返。届时,十堰与世界的距离更近了,不仅真正形成“一江两山”高端游客通道,而且有利于整合十堰周边旅游市场,连接张家界、三峡、西安古城、武当山、少林寺,打造一个中西部黄金旅游圈。十堰的经济社会必将迎来历史性的空前大繁荣。
未来五年里,十堰市除将投资修建武当山机场外,还将投资修建发展大道、建设大道,北环路等道路,张湾区也将投资数亿元,修建风神大道、三峡路、王(湾)方(滩)路、柏(林)叶(滩)路等城市一二级公路,形成交通经济圈和城市内外部循环通道。
届时,十堰市东有汉十高速、北京路、重庆路、天津路,许白路,西有十白高速,凯旋大道、风神大道、发展大道、建设大道、北环路、三峡路、方山路等主要交通命脉。十堰已经成为全国十大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张湾在这个枢纽城市中成为连接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的重要“节点”困住十堰西部的牢笼将被彻底冲破,阻碍张湾区发展的交通瓶颈迎刃而解,张湾的交通将由原来的狭长走廊带状,变成四通八达的块状网络分布。十堰的西部从此不再寂寞!
5、赶超深圳速度
在2009年3月31日十堰市政府、张湾区政府举行的“大战一百天,接通水路电”誓师动员大会上,主席台两旁一副“发扬深圳精神,赶超深圳速度”对联格外醒目。在西部山地整理项目中,十堰人确实像当年建设深圳时一样,有着一种敢为人先,不争论,大胆尝试,敢于创新,埋头苦干的精神。在山地整理指挥部办公室,笔者见到这样一些记录:
2007年6月,张湾区山地整理项目指挥部成立。
2007年7月,市规划院、投资公司开始踏勘西部山地现场。
2007年8月,开始对拆迁户进行拆迁动员工作。
2007年9月,所有拆迁户同意进行实物核对工作并完成所有拆迁任务。
2007年11月,山地整理一期工程破土动工。
2008年5月,二期开工,10月完工。
2008年11月,山地整理项目开工不到200天,就整理出4300亩土地
2009年4月5日,陈天会在十堰日报等媒体发表领导干部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号召十堰干部群众面对国际国内深不可测的金融风暴,面对十堰市当前各种机遇与挑战,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不断开辟十堰发展新境界。
他在文章中写到,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中,担当和引领十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在这一过程中,要突出一个“闯”字。不说少说“不能办”多思多想怎么办,不论发展条件多困难,都要勇于担当思奋进;不论创业征程多曲折,都要认准目标往前走。认准了的事,就要毫不犹豫地去做... -->>
早春三月,寒风料峭,乍暖还寒,灰暗的天空正像这个春天从大洋彼岸突然席卷而来的金融风暴一样,冷冷地窥视着绵延的秦巴深山。这深山中,鄂西北十堰,一座年轻的城市——东风汽车公司的发祥地,怀揣着旧日的辉煌,而今又经历着怎样的际遇呢?在这场世界罕见的倒春寒中,已换上鹅黄翠装的八百里巍峨武当,庄严的近似冷酷;而春潮涌动的汉江却终于再难按捺她早已沸腾的胸膛,在震天的锣鼓声中,开始了一年的喧闹!这喧闹来自十堰西部,来自十堰人此时尚在构想中的西部新城道路建设开工典礼暨“大战一百天,接通路水电”誓师动员大会;这喧闹来自公元2009年3月31日上午9时,这个对十堰市张湾区来说,永远值得记住的时日;这喧闹来自全球经济最艰难时期,一个让十堰、让十堰人,重新想象的新理由——再造一个东风!西部,在十堰,将永远走出她的宿命,让这春潮涌动得更猛烈些吧!
1、曾经的光荣与伤痛
十堰市因车而建,因车而兴。1967年4月1日,二汽(东风汽车公司)在十堰市张湾区红卫大炉子沟(现在的东风公司动力厂)举行开工典礼大会,拉开了大规模的三线施工建设序幕,1969年9月,二汽建设总指挥部成立,建设大军开进十堰,此后,十堰便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蛮荒小山沟,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大加工厂,一座名扬四海的汽车城!
40年的风雨沧桑,40年的高歌猛进,40年的跌宕起伏,40年的斗转星移,锻造了十堰与东风汽车公司唇齿相依,血肉相连,一荣俱荣,相濡以沫、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而这也正是造成十堰市经济发展过多依赖二汽的客观现实。不错,十堰市伴随着二汽的崛起而腾飞过。曾经,十堰城区在全国的消费水平达到前六;曾经,十堰市被称为“东方的底特律”;曾经,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汽车高端人才纷至沓来可是伴随着1999年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东风公司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东风公司开始了最为深刻的体制变革,东风公司随后开始了新一轮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东风公司开始了走出十堰、走出国门的计划2003年9月,东风汽车公司总部外迁武汉,2006年6月,东风有限总部外迁武汉,两大总部再加众多子公司的出迁效应十堰沉默了,孕育东风公司的西部城区张湾沉默了。当时有人甚至用“废都”一词来形容十堰,尤其是张湾!
十堰的出路在哪里,十堰真的会成为废都?当年建设二汽时,占用了十堰市3万亩良田好地,几乎把十堰城区可用的平地基本用完,难道当年的优势反成为制约十堰现阶段发展的软肋?当年东风公司落户十堰,扎根张湾,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选择;而后,东风公司总部外迁,是现代大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十堰无愧于东风,东风也无愧于十堰。何况十堰已无发展的空间与平台,在无声的滚滚时代车轮中,十堰真的似乎有些落伍了可用的成片平地,再也找不到;机场,先后有三次建设机遇都错过;道路,几十年一个样
土地是工业建设最重要的要素,没有土地,项目无法落户,也就更谈不上发展。一座城市没有了空间的增长,便意味着造血功能的缺失。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只会朝向更优的方向配置!十堰市的西部张湾区,就像中国的西部、美国的西部一样仿佛走进了魔幻的迷雾当中,这个曾代言十堰工业的老城区而今已无异于一头困兽。而这头困兽还受制于仅有一条单行道的交通状况。从交通地图上看,张湾是一个狭长的沟谷,从城区中心到西部出口黄龙镇,316国道是唯一的主干道。这条道上,承载着32万居民的日常出行,近百家汽车工业企业的物流运输,同时还担负着陕西、四川、重庆及十堰南部竹山、竹溪等地的过境车辆,不堪重负。这样的状况,怎能适应现代大企业物流的发展形势!留不住金凤凰,本因巢已旧啊!
2、正确的抉择
伴随着东风公司两个总部的外迁,十堰怎么办?这是个现实而不可回避的话题,十堰人个个在谈论着,一时间,悲观、怨气占了主流,与此同时十堰人也自然把目光投向了十堰高层。
终于,2004年10中旬,市委书记陈天会(时任市长)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谈到东风公司总部外迁对十堰的影响时指出,影响是肯定的,并且是多方面的,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既有短期的,又有长期的;既有经济方面的,还有政治、社会方面的。从一定的角度讲,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影响几乎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这种影响的存在,如果我们忽视了它,或者是对这种影响估计得不足都是有害的。陈天会客观地指出两个总部的外迁不会影响十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他说,东风只是两个总部迁走,东风公司商用车生产基地稳扎十堰“这种影响不会改变十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十堰基地仍然是东风公司的一个主要生产基地。按照东风公司的中长期事业计划,打造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目标,十堰基地发展后劲十足。陈天会还阐述了十堰的应对策略:坚持“两个不动摇”陈天会说,我们该如何应对东风公司总部迁移对十堰的影响?“基本的对策就是坚持‘两个不动摇’,或者说是坚持‘两个坚定不移’!”一个就是至真至诚地服务东风公司不动摇,换句话说叫坚定不移地服务东风公司;第二个就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调整产业结构。他说,至真至诚地服务东风公司是我市的市情决定的。汽车工业占工业经济的80%,而东风公司十堰基地又占了汽车工业的87%。所以东风公司的发展对全市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形象的比喻说东风公司打个喷嚏,全市经济都感冒。所以服务东风是事关十堰发展的大局,离开东风来谈十堰的发展,未免显得幼稚了一些,至少是目前或者相当一个时期内,所以必须坚定不移地服务东风公司。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不动摇,是市委经过多年探索提出来的“一主四大”即以汽车产业为主导,调整产业结构做强做大水电产业、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和旅游等产业,而且这些产业的做强做大,势在必行又任重道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
随后,陈天会在多个场合的公开讲话,尤如剂剂强心针,稳定了十堰干部群众的波动情绪。事实证明,陈天会的坚持“两个不动摇”正是十堰真正的出路和希望。2008年,十堰工业整体实力取得新突破。工业总量进一步扩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169家,总数突破600家,达到611家。结构进一步优化,地方工业占比48%,提高了7个百分点;50家“双亿”企业实现产值160亿元,增长33%;县域工业总产值增长2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2008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9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8亿元、旅游创汇2190万美元,分别是2003年的1。3倍、1。6倍、6。1倍,旅游产业所占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6%上升到现在的8%,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达5。2万人,拉动全社会增加10余万个就业岗位。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十堰市依托东风又不依赖东风,坚定信心实施“一主四大”和“五城”战略(即汽车城、水电城、旅游城、生态城和区域性中心城市),走产业结构调整之路,是何等的正确!何等的重要!
瞬息万变的市场大潮中,要想求得可持续发展,十堰市还必须把目光投向更远的经济增长极和造血功能的增强上。十堰高层在不断地寻找着机会与机遇
3、探寻突围之路
十堰是一座典型的山区城市,全市国土总面积中超过92%的是山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城区规划建设区面积31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为293平方公里,超过91%。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的瓶颈制约日益明显。企业扩展,需要土地;外资落户,需要土地;建设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还是需要土地!十堰人沉默和彷徨过,但那只属于过去。十堰要想寻求新的发展与辉煌,必须打破土地制约的瓶颈,而无地之痛,对于地处城市西部的张湾区来说,更加突出。
十堰的山多,荒山也是资源,可不可以利用部分荒山,使它发挥更大的作用呢,有人想到过,但是没有寻找到“政策支持”
2007年1月19日,时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的周坚卫来到十堰调研。在提到十堰市城区空间发展不足的问题时,市委书记(时任十堰市市长)陈天会提出:“能不能给5000亩指标,让我们整点平地?”
周坚卫回答非常干脆:“5000亩太少,能不能搞到10000亩?十堰那么多山,崩几个山头不就整理出万把亩平地了。”周坚卫的回答,让在座的人“欣喜若狂”不仅如此,周坚卫还作出了“在十堰城区选择1至2个点集中进行工业用地整理”的指示。
得知这个消息,张湾区委书记(时任张湾区区长)刘学华感觉“张湾的机会来了”
就在当天,刘学华迅速组织人马,选址、论证,两天两夜的连续作战,他们拿出了十堰城区西部山地整理项目选址及规划方案,第3天,一套完整的方案摆在了陈天会的面前。
陈天会批示:张湾区见事早、行动快,值得肯定,有关部门请配合落实。
刘学华“兵贵神速”的行动,现在已成为张湾区干部群众中流传的“美谈”他们都说,刘学华之所以如此“敏感”缘于他对张湾区区情的透彻把握。张湾区是198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市辖县级区,位于十堰市城区中西部,版图面积652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2万人,辖8个乡镇街办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原东风公司总部、东风有限公司总部、东风公司技术中心均座落该辖区,东风公司十堰基地80%的资产分布在张湾,80%的税收产生于张湾,80%的员工生活在张湾。东风公司“两总部、一中心”相继外迁后,辖区内仍有东风汽车有限公司零部件事业部、装备公司、特种商用车公司以及东风实业公司等专业厂50余家,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固定资产270亿元。张湾区是以工业为主导的新型城区,是十堰市着力打造汽车城的核心区,工业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东风公司各专业厂外,境内还有双星东风轮胎有限公司、十堰金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黄龙滩水力发电厂等知名企业。辖区工业年产值约300亿元,占十堰城区工业产值的80%,占整个十堰市(包括各县市区)的60%。张湾区地方工业企业62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76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省级名牌产品6个,工业占gdp的比重为58。5%。当年为建设东风公司,张湾曾贡献了2。5万亩土地,由于没有土地,又受制于交通,张湾区的发展多年来几乎“原地踏步”没有跨越式发展,没有第二轮发展的空间。东风公司总部和一些专业厂的外迁,就是缺乏发展空间的直接后果。
凡事预则立,机遇从来都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早在2005年,刘学华在工作调研中就开始谋划在红卫、花果一带人员分布稀少,众多绵延的山头间寻找城区拓展的空间了。这一带多为散住农户,只需搬迁279户1116人,拆迁面积只有33480平方米,拆迁费用低,人口迁移难度小,并且没有基本农田,林地也多为灌木和野草,符合“耕地少、林地少、拆迁少,无基本农田”的“三少一无”的原则,山地内虽然有50多个山头,但山体石质松软,土石方容易开挖施工。再加上丘陵地形,高差不大,最高海拔322米,最低海拔220米,可以因地制宜,削峰填谷,土石方就地平衡,不需外运,大大节约了建设成本。这片1万多亩的荒山,是山地整理的“天成之地”省委、政府的“许可”终于使张湾区开山整地的愿望有了尚方宝剑的支持。同时,茅箭区、十堰经济开发区也分别获得相应开发工业用地的指标。
十堰城区西部山地整理项目西起东风公司48厂,东至东风公司20厂,南北分别以316国道和福银高速十白段为界。2007年11月6日,十堰城区西部山地整理项目正式开工,首期1096亩山地整理在2008年元月完工。二期3300亩于2008年5月开工,10月完工。而三期工程的2000多亩,将于2009年上半年完工。前期的7000亩边整理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在2009年完成。
山地整理项目,拓展了十堰市的发展空间,为十堰市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极,也为十堰城区发展提供了新平台,更让张湾区寻得了新一轮经济大发展的先机。
4、不信东风唤不回
在十堰实施山地整理开发,是湖北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十堰城区工业发展的土地“瓶颈”问题,是实现十堰集约、节约用地,更好地为招商引资、上大项目打造平台,是十堰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的支撑。十堰西部,这个曾经辉煌又几乎被人遗忘的角落,而今,再次“惹火”了车城,再次勾起了十堰人新的梦想的希望。这希望犹如久旱的土地终于找到了酣畅淋漓的甘霖,可以自由地、尽情地谈论、畅想!
在这美的畅想中,人们始终注意到两个人,那就是十堰市委书记陈天会,张湾区委书记刘学华。这是两个不信东风唤不回的人。一个高瞻远瞩,英明决策;一个脚踏实地,躬身践行。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两个让十堰有了新的振奋和激动的人物。
2008年7月,刘学华担任张湾区委书记。9月,张湾区在区委七届三次、区政府七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通过张湾区加快新一轮经济大发展的决定“决定”出台了包括每年区财政预算安排500万元作为经济发展奖励基金,100万元作为项目协调工作经费,用于招商引资,项目运作,扶持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协调。对引进国内100强或世界500强的引资人,奖金高达10万元;对引进工业投资额在1000万元、服务业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生产经营服务性项目,按项目实施到位资金的1给予有功人员一次性奖励等三十八条决定。这个被媒体称为“38条新政”的决定,是张湾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立足高起点,着眼大发展,强力推进新一轮经济大发展的行动宣言。
2008年11月15日,又是一个令张湾区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在武汉召开的福(州)银(川)高速十(堰)天(水)联络线湖北段会上,专家全票通过了由张湾区政府力荐的“十白高速”张湾段路线方案。这意味着,在今后四年内,国家将在张湾境内投资55亿元,建设一条长31公里、宽24。5米,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的高速公路,并在花果街办、黄龙镇开设两个互通,一个服务站。高速公路将张湾区辖区内的茅坪、梁家湾等17个村“一线穿珠”当得知这个消息时,张湾区委书记刘学华,激动地在电话中连连向给他汇报的交通局局长叶强说“好,太好了,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原来,2008年3月21日,十白高速路南、北、中三个线路走向预选规划方案出炉。此时,万亩山地整理正在全力推进二期工程。刘学华分析发现:初定的三条线路都是借地而过。南线、北线均远离十堰城区,中线虽穿越城西大山,而唯一互通又设在偏远的方滩乡。十白高速与万亩山地擦肩而过。
刘学华设想,如果把十白高速路与张湾万亩山地联系起来,该多好啊。3月26日,刘学华邀请十堰市交通、城建、规划、发改等7部门十几位专家对他提出的构想进行科学论证。4月3日,刘学华风尘仆仆赶往湖北省交通厅争取十白高速在张湾境内走向及互通设置。4月21日,刘学华再次到武汉找省交通设计院专家商讨十白高速张湾境内改线图纸设计方案;5月6日,刘学华又到省交通厅和规划设计院专题汇报十白高速张湾境内走向及互通设置;5月30日,刘学华再下武汉到省交通厅、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做十白高速张湾境内线路走向、互通设置的争取工作
在8个月的时间里,刘学华先后13次为十白高速改线和互通设置赴省做工作。
“为了项目,我们不分昼夜往返武汉和十堰”叶强说“为了在第一时间见到专家,刘书记和区交通局干部半夜起床赶赴武汉已成家常便饭。”
为了使“十白”高速张湾境内改线和互通项目争取成功。仅7天,地质图、经济园区图、旅游景点人流及交通流量分布图等涉及“十白”高速张湾境内改线范围的相关资料整理完毕。综合科学论证,张湾区投入20余万元,聘请设计院专家再次现场勘查,重新编制出十白高速张湾境内改线方案图。
“我工作20多年,从未见过一个县市区一把手拿着图纸来争取交通项目的,这是尊重科学的体现。”省交通厅一位负责人对张湾区的做法很感动。
张湾区提出的方案充分考虑到线路中无大中型电力、电信等设施和厂矿企业,涉及征地拆迁少,不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襄渝复线,距国道、乡村道路近,减少施工成本等因素。特别是方案提到张湾区新一轮经济大发展的“六大板块”、“四大商贸圈”的布局,成为交通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省设计专家们开始重新审视张湾区提出的意见。
2008年5月24日,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专家专程踏勘张湾提出的线路走向方案中的主要控制点,并基本同意该区意见。
6月6日,十堰市政府决定将张湾区提出的线路走向及互通设置意见作为第一方案(即a方案)推荐。没到最后,谁也不敢懈怠。刘学华安排区交通局长叶强连续10天吃住在省设计院,跟踪项目;总工程师叶克国带领省交通规划院专家勘查线路一个月未回家。
数据和报告陆续送到省市领导的案头。2008年11月15日,在武汉召开的“福(州)银(川)高速十(堰)天(水)联络线湖北段(十堰——白河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审会上,专家组不仅全票通过了张湾区提出的a方案,而且决定在张湾辖区设置一个高速服务区。
十白改线最终让万亩山地的地位和价值大幅度提升。张湾争取通过的a方案,在张湾区茅坪村与十漫高速对接,穿城而过,在花果和黄龙有两个互通,这样一来,张湾的交通格局就由一条316国道的单一选择,变为与十白高速并存的双向选择。双楼门、花果、黄龙三大高速互通将成为十堰城区西部名副其实的外环线,也彻底打通了张湾区与外部的连接,从黄龙经张湾到六堰城市中心,只需10分钟左右的时间。
好消息接连不断,2008年岁末,十堰人梦想20年的武当山机场,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12月23日,中南民航局等有关部门组成的专家组赴十堰,通过现场踏勘、分析、论证,一致敲定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五指山作为机场首选场址,并确定工程力争2010年动工。
“十堰飞机场建设的构想由来已久,倾注了几代人的心血和努力。”面对有关专家,十堰市市委书记陈天会感慨地说。
先后错过三次机会,做了20多年“机场梦”的十堰人这回终于可以舒心地笑一回了,武当山机场建成后,困扰鄂西北的空中交通“瓶颈”也将一去不复返。届时,十堰与世界的距离更近了,不仅真正形成“一江两山”高端游客通道,而且有利于整合十堰周边旅游市场,连接张家界、三峡、西安古城、武当山、少林寺,打造一个中西部黄金旅游圈。十堰的经济社会必将迎来历史性的空前大繁荣。
未来五年里,十堰市除将投资修建武当山机场外,还将投资修建发展大道、建设大道,北环路等道路,张湾区也将投资数亿元,修建风神大道、三峡路、王(湾)方(滩)路、柏(林)叶(滩)路等城市一二级公路,形成交通经济圈和城市内外部循环通道。
届时,十堰市东有汉十高速、北京路、重庆路、天津路,许白路,西有十白高速,凯旋大道、风神大道、发展大道、建设大道、北环路、三峡路、方山路等主要交通命脉。十堰已经成为全国十大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张湾在这个枢纽城市中成为连接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的重要“节点”困住十堰西部的牢笼将被彻底冲破,阻碍张湾区发展的交通瓶颈迎刃而解,张湾的交通将由原来的狭长走廊带状,变成四通八达的块状网络分布。十堰的西部从此不再寂寞!
5、赶超深圳速度
在2009年3月31日十堰市政府、张湾区政府举行的“大战一百天,接通水路电”誓师动员大会上,主席台两旁一副“发扬深圳精神,赶超深圳速度”对联格外醒目。在西部山地整理项目中,十堰人确实像当年建设深圳时一样,有着一种敢为人先,不争论,大胆尝试,敢于创新,埋头苦干的精神。在山地整理指挥部办公室,笔者见到这样一些记录:
2007年6月,张湾区山地整理项目指挥部成立。
2007年7月,市规划院、投资公司开始踏勘西部山地现场。
2007年8月,开始对拆迁户进行拆迁动员工作。
2007年9月,所有拆迁户同意进行实物核对工作并完成所有拆迁任务。
2007年11月,山地整理一期工程破土动工。
2008年5月,二期开工,10月完工。
2008年11月,山地整理项目开工不到200天,就整理出4300亩土地
2009年4月5日,陈天会在十堰日报等媒体发表领导干部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号召十堰干部群众面对国际国内深不可测的金融风暴,面对十堰市当前各种机遇与挑战,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不断开辟十堰发展新境界。
他在文章中写到,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中,担当和引领十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在这一过程中,要突出一个“闯”字。不说少说“不能办”多思多想怎么办,不论发展条件多困难,都要勇于担当思奋进;不论创业征程多曲折,都要认准目标往前走。认准了的事,就要毫不犹豫地去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