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苍海一飞鱼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关羽其人,大家都不陌生,三国蜀将,字云长,河东解州(今山西临猗西南)人,美须髯,武艺超群,勇猛过人,为蜀国统兵镇守荆州,败死麦城,谥为壮缪侯。然而就是这个赫赫有名的蜀国战将在赤壁大战中却华容放曹,后又败走麦城,大意失荆州。可以说历史中的关羽和三国志中的关羽都还是活生生的人,他有别人无法企及的过人之处,同样也有不可挽回的过错与失误。那么关羽为什么会从一个人被尊为王,推为帝,最后演化为一个神呢?我想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如果我们要找其类似于骨架血脉的东西,却也并不难,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儒、释、道三家鼎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国人的价值观,正是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为主体的引领下,融合了道教、佛教思想的精髓逐渐形成的以儒释道为一体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统一于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重要哲学思想五行学说中。五行学说把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五种元素在天上形成金、木、水、火、土五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这五种德行正散见于儒释道各教主张中(我们仔细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儒家思想中的“礼、义、廉、耻、仁、爱、忠、孝”等价值观,道教提倡的“慈、俭、忍、朴、爱、诚、信、义、真、清、虚、静”等美德,佛教的“尚善,慈悲为怀”等一直是指导绝大多数中国人日常行为的基本意识规则),恰是以儒教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张显出的核心价值观。
关羽生平义气贯乾坤,以“仁、义、礼、智、信”著称:千里寻兄为“仁”华容放曹为“义”秉烛达旦为“礼”水淹七军为“智”单刀赴会为“信”他的人生观正暗合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所以千百年来,倍受各阶层人士的推崇。
关羽受官方的崇祀,始于北宋末期。当时金军不断南进,北宋江山岌岌可危。宋徽宗认为可以关羽的“忠勇义气”激励士气和民心,20余年间,三次追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义勇武安王,由公升为王。南宋时期又分别加封壮缪义勇王、英济王。在宋王朝的褒崇下,关羽成为以忠义气节相号召的人间楷模,同时成为求雨祈晴、拯救生灵劫难之神。到了元朝,元文宗加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遣使祀其庙。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神宗敕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由王晋为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敕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并将关帝庙定为武庙,与崇祀孔子的文庙并称。从此,孔子与关羽并称为文武二圣。清世祖于顺治九年(1652年)在北京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又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至光绪五年(1879年),关羽的封号已长达26个字。
为王朝所推崇的关羽成了国家的保护神,在民间的地位也同时达到了顶峰,关圣帝君被视为神通广大的神灵而受到各阶层的广泛崇祀。广大群众以其信义耿介,奉之为驱邪除恶、扶正保民的大神;士人以其忠义正直,奉之为道德偶像;将士以其神武善战,奉之为克敌制胜的军神;商贾又奉之为招财进宝的褔神。
中国民间宗教自汉以来,渐渐融合儒、释、道三教而为一的民间信仰,然而民间所信仰的神明,大多数可分出其所属的系统,但是,关圣帝君却是儒释道三教共同的神灵,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成就的神明,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并不太多。儒教尊关公为五文昌之一,尊他为“文卫圣帝”或尊他为“亚圣”或“亚贤”道教奉他为玉皇大帝的近侍,尊他为“翊汉天尊”“协天大帝”或“关圣帝君”佛教也以其忠义足可护法,并传说他曾显圣玉泉山,皈依佛门,而尊他为“盖天古佛”、“护法伽蓝”可以说,在淼若星海的历史长河中,关羽就像一个观察点,通过他,人们终于撩开了文化神秘的面纱,找到了美的兴奋点,发现了一位可以信赖、可以依托、可以追求、可以膜拜的完美形象,于是某种可以寄托的宗教情怀,某种可以共同推崇的价值需求便以一个三维立体的神的形象出现了,以至于他的缺点也变成了美德,他的失误也成就了他凄美的人生终结“人无完人,孰能无过”?这正符合大多数人共同的审美要求。所以关羽为统治阶级所用,又为三教所推,为平民所崇。这个时候的关羽,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成为了一个偶像,成为了众多人的一种心灵寄托。所以关羽脱离三国志中的关羽本来面目,而成为具有多元化的神明,就自然不难理解了。
以儒释道为文化背景所产生的以“仁、义、礼、智、信”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在关羽身上,人们找到了契合点,造就了一代神明关圣帝君。千百年来,关圣帝君又给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在传统文化中所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在当今,仍有他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羽其人,大家都不陌生,三国蜀将,字云长,河东解州(今山西临猗西南)人,美须髯,武艺超群,勇猛过人,为蜀国统兵镇守荆州,败死麦城,谥为壮缪侯。然而就是这个赫赫有名的蜀国战将在赤壁大战中却华容放曹,后又败走麦城,大意失荆州。可以说历史中的关羽和三国志中的关羽都还是活生生的人,他有别人无法企及的过人之处,同样也有不可挽回的过错与失误。那么关羽为什么会从一个人被尊为王,推为帝,最后演化为一个神呢?我想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如果我们要找其类似于骨架血脉的东西,却也并不难,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儒、释、道三家鼎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国人的价值观,正是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为主体的引领下,融合了道教、佛教思想的精髓逐渐形成的以儒释道为一体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统一于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重要哲学思想五行学说中。五行学说把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五种元素在天上形成金、木、水、火、土五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这五种德行正散见于儒释道各教主张中(我们仔细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儒家思想中的“礼、义、廉、耻、仁、爱、忠、孝”等价值观,道教提倡的“慈、俭、忍、朴、爱、诚、信、义、真、清、虚、静”等美德,佛教的“尚善,慈悲为怀”等一直是指导绝大多数中国人日常行为的基本意识规则),恰是以儒教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张显出的核心价值观。
关羽生平义气贯乾坤,以“仁、义、礼、智、信”著称:千里寻兄为“仁”华容放曹为“义”秉烛达旦为“礼”水淹七军为“智”单刀赴会为“信”他的人生观正暗合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所以千百年来,倍受各阶层人士的推崇。
关羽受官方的崇祀,始于北宋末期。当时金军不断南进,北宋江山岌岌可危。宋徽宗认为可以关羽的“忠勇义气”激励士气和民心,20余年间,三次追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义勇武安王,由公升为王。南宋时期又分别加封壮缪义勇王、英济王。在宋王朝的褒崇下,关羽成为以忠义气节相号召的人间楷模,同时成为求雨祈晴、拯救生灵劫难之神。到了元朝,元文宗加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遣使祀其庙。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神宗敕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由王晋为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敕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并将关帝庙定为武庙,与崇祀孔子的文庙并称。从此,孔子与关羽并称为文武二圣。清世祖于顺治九年(1652年)在北京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又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至光绪五年(1879年),关羽的封号已长达26个字。
为王朝所推崇的关羽成了国家的保护神,在民间的地位也同时达到了顶峰,关圣帝君被视为神通广大的神灵而受到各阶层的广泛崇祀。广大群众以其信义耿介,奉之为驱邪除恶、扶正保民的大神;士人以其忠义正直,奉之为道德偶像;将士以其神武善战,奉之为克敌制胜的军神;商贾又奉之为招财进宝的褔神。
中国民间宗教自汉以来,渐渐融合儒、释、道三教而为一的民间信仰,然而民间所信仰的神明,大多数可分出其所属的系统,但是,关圣帝君却是儒释道三教共同的神灵,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成就的神明,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并不太多。儒教尊关公为五文昌之一,尊他为“文卫圣帝”或尊他为“亚圣”或“亚贤”道教奉他为玉皇大帝的近侍,尊他为“翊汉天尊”“协天大帝”或“关圣帝君”佛教也以其忠义足可护法,并传说他曾显圣玉泉山,皈依佛门,而尊他为“盖天古佛”、“护法伽蓝”可以说,在淼若星海的历史长河中,关羽就像一个观察点,通过他,人们终于撩开了文化神秘的面纱,找到了美的兴奋点,发现了一位可以信赖、可以依托、可以追求、可以膜拜的完美形象,于是某种可以寄托的宗教情怀,某种可以共同推崇的价值需求便以一个三维立体的神的形象出现了,以至于他的缺点也变成了美德,他的失误也成就了他凄美的人生终结“人无完人,孰能无过”?这正符合大多数人共同的审美要求。所以关羽为统治阶级所用,又为三教所推,为平民所崇。这个时候的关羽,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成为了一个偶像,成为了众多人的一种心灵寄托。所以关羽脱离三国志中的关羽本来面目,而成为具有多元化的神明,就自然不难理解了。
以儒释道为文化背景所产生的以“仁、义、礼、智、信”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在关羽身上,人们找到了契合点,造就了一代神明关圣帝君。千百年来,关圣帝君又给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在传统文化中所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在当今,仍有他的历史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