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传古奇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书室中的石柜重新被打开了。
伴着一股特有的霉味,一叠叠被封存了上百年的线装古书得以重见光源,所有人几乎同时伸出手,打算抄出一本看看里面究竟记录着什么。
古傲可急了,用力推开众人,自己张开双臂护在石柜口上,大声喊:“不准乱动!这东西都封了上百年了,稍一用力就会破损,到时候可就不值钱了!”
梁库道:“什么东西还不知道呢,先看看再说。”
说完梁库就把古傲推到一边,用临时做的一个百宝灯凑近一看,放在最上层的每本古书封皮上都写着相同两个字:道藏。不禁疑问:“咦?道藏是什么东西?”
一听“道藏”两字,古傲眼皮子就是一跳。
道藏是汇集收藏所有道教经典及有关书籍的大丛书。道藏之名始见于唐初,有近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道教初期除道德经、太平经之外,其他经典很少,但唐宋金元时期编修的道藏,均已亡佚。当初传说乾隆帝为求道藏全本,曾不惜大清国一年的税捐,却始终未曾得愿。
不算上百年的通货膨胀,几千万两白银的一国之捐换算成今天的货币,已经不知道是多少亿的价值了!
古傲欲知详情,急拿起一本来,翻开首页后的目录一看,可不正是宋版道藏!如果不出所料,这真的很可能就是乾隆大帝当初想以大清国一年税捐换求的道藏全本。
如果真是这样,再加上这里的其他金银财宝,就算按人头分成八份的话,他古傲的身价恐怕也要排名世界前五了。
想到这,古傲顿时眼前一黑,喉头一甜,激动的险些晕了过去。
看到古傲如此表情,众人相信这一叠叠的古书一定价值不菲。
小闯也已经翻开了一本,看的更加激动,他那一本记录的全是些道家内丹行气秘诀,这让他直接联想到武侠小说中的内功大法,一时兴奋得差点跳起来。
室中的气氛也更加的升腾起来,都不管古傲连哭带喊的央求了,你一本他一本,翻完一本再来一本,不消多时,这个石柜中的藏书几乎全被翻过了。这一通折腾后,众人心情颇复杂不一。
虽然老王和蝎子眼,还有吴姨母女、梁库也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但他们并看不懂书里的内容和究竟价值,最兴奋的还属古傲,因为这一柜子藏书的的确确都是道藏绝本。
小闯则很失望,几乎翻遍了古书,才发现里面记载的并不是什么内功心法,而是有关道家内丹成仙的具体方法。
这毕竟离现实太远,让他相信威力惊人的内力气功没问题,但如果要他相信什么羽化升仙,的确还有相当的距离。
一直留意柜中古书的朝歌也有点失望,他的翻书目的是那本神秘的族谱,却并没在此柜中发现。
趁着热情高涨,众人又撬开了一个石柜,里面也还是成叠古籍,不过不再是清一色的道藏,而是名目繁多的佛家禅定止观心要,大多讲的是如何见性成佛、如何了生脱死,很多都是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手抄珍本。
古傲等人就继续兴奋着,同时小闯也就继续失望着。
虽然还是没有发现族谱,朝歌却又有新的疑问,如果说刚才那一柜子的道教藏书,还比较符合原本属于外丹支脉炼烟氏族的风格的话,那现在这一柜子的佛家禅书就有点离得远了。
这其中又有什么隐情呢?朝歌对那本族谱就更加期待。
朝歌把自己的想法简单说给大家听,众人眼前一亮,如果真有这么一本族谱的话,除了能无比详细的了解炼烟氏族的来龙去脉,还可能知道有关这个地下宝室的诸多秘情,更说不定还能发现其他什么宝藏或是通道呢。
尽管众人的热情更加高涨,但一个实际的难题摆在面前,书室中这么多的大石柜,如果逐一打开,那可是件艰钜的任务。
虽说现在众人不知道是精神作用还是真被宝参灵气所染,导致体力充沛,但如果就只是一时兴奋所至,最后很可能把大家都累的虚脱不起。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准确知道最有可能藏有族谱的石柜,直接撬开;当然看着所有一模一样的十几个大石柜,这话听起来有点白日说梦,但葯室中的那一柜宝参,却给了众人一个启发。
在无意中众人发现,葯室中宝参那一石柜位置,不知道是凑巧还是有意,正恰恰摆放在众石柜的中心,因为其他柜中大部分装的是草葯石散类的东西,虽也珍贵,但都无法跟宝参相比。
这自然让人联想到所有地室中的石柜摆放,都有一个不明显却存在的规律,那就是最中心的石柜,一定是众石柜中最重要、最珍贵的一个。
而族谱则属于全族的文献命脉,如果是族人来保存的话,当然要保存在最重要的石柜之中,由此一推,书室中最中心的那一石柜,就很可能藏着那本重要而神秘的族谱。
不用商量,众人已经达成共识,轰然一声,书室中最中心的那个石柜被撬开了。
让众人惊喜的是,这一柜中所藏的东西的确与其他石柜有所不同,里面全都是一个个无题名的书匣,每个书匣都用红胶泥封住,让人看了就有一种无法控制的好奇心。
这里面,会不会就是那本重要的族谱呢?
可让众人失望的是,当把上面一层书匣全部打开后发现,无名书匣内整齐叠满了各种丹丸烟方,每张烟方的结尾落款处,又都标明了此丹方为何朝何代何人所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丹方出自炼烟氏各代祖师,三分之二出自道家外丹的各个不同门派。
从这些丹方落款标明的年代可以大致看出,从远自先秦一直到明清两代,几乎跨越了近三千年,如此长的时间、如此系统的搜集封藏,可以看出修建此室的炼烟氏族,绝对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且耗费之钜,用心之坚,似乎有着很深的用意。
这让众人对那本族谱就更加好奇了,只是越发担心,这本族谱如果一旦由炼烟老太保存着,那可再难得到了。这也同时意味着,可能远比这些宝藏还要珍贵的烟族之谜,将永远失落。
“哦?这底下的一层好像不一样。”
忽然小闯把表层的一个书匣拿出后,发现石柜中间一层书匣里,竟然围着一尊纯金打造的方函,大小尺寸几乎与书匣无异,在一圈深色书匣中熠熠生辉,如同在众人眼中迸出一团金黄火焰。
古傲顿时双腿一软,他知道,在古代无论是地宫或是墓葬中,凡是用金函封存的东西,一定稀罕尊贵至极,最典型的就是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佛骨舍利。当时在众多稀世珍宝簇拥下的金函之中,供奉的就是绝世无二的佛陀指骨舍利。
与此同时,朝歌也感觉到了这个不算大的纯金方函的重要性,从金函的尺寸上看,非常像一个大书匣,这其中即便不是族谱,也一定是炼烟氏中极为重要的东西。
不等其他人上手,古傲已经扑了上去,颤抖着双手,像是捧着自己心脏似的把纯金方函捧了出来。
慢慢打开,金函中又包裹着一层特制锦棉,再仔细揭开,便露出了一叠熟宣线装古书,第一本的封页上端端正正的写着:烟氏族谱。
期待已久的神秘族谱终于出现了。
一时间众人又没了声响,都直愣愣看着金函中年代久远却色泽尚新的线装古谱。
这回翻阅古文族谱的任务没由古傲完成,朝歌第一次先伸出了手。于是,一部横跨三千年的烟氏族史,慢慢展现在众人眼前。
炼烟氏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它甚至比道教的生成时间还要早。那时候,已经出现了通过提炼葯物来使人长生不老、羽化飞升的方士以及神仙家。
在春秋战国时期,造“鼎”极为兴盛。说到鼎,这是古代的烹饪器,也是记载功勋的礼器,传说黄帝造九鼎,鼎就成了传国之宝。
考古发掘的文物,如有名的司母戊大方鼎,说明在当时冶炼青铜和铸造技术都已达到极高水准。周礼考工记中,就已经记载了合金成分不同而性质不同的“六齐”规则。
鼎本是煮肉汤和食品的器具,但这时人们希望在鼎中也能炼出一些别的东西。传说秦穆公的女婿萧史就在宫中炼丹,他曾经炼成“飞雪丹”给秦穆公的女儿擦在脸上。
由于各种金属矿物都是由土中开采出来的,所以在五行生克学说中就有土生金的说法。于是当时有一种设想,认为矿物在土中会随时间而改变。
例如认为雌黄千年后化为雄黄,雄黄千年后化为黄金。朱砂二百年后变成青,再三百年后变成铅,再二百年成为银,最后再过二百年化成金。
能不能加速这种变化呢?
这时就产生了夺天地造化之功的思想,企图在鼎中能做到“千年之气,一日而足,山泽之宝,七日而成。”<... -->>
书室中的石柜重新被打开了。
伴着一股特有的霉味,一叠叠被封存了上百年的线装古书得以重见光源,所有人几乎同时伸出手,打算抄出一本看看里面究竟记录着什么。
古傲可急了,用力推开众人,自己张开双臂护在石柜口上,大声喊:“不准乱动!这东西都封了上百年了,稍一用力就会破损,到时候可就不值钱了!”
梁库道:“什么东西还不知道呢,先看看再说。”
说完梁库就把古傲推到一边,用临时做的一个百宝灯凑近一看,放在最上层的每本古书封皮上都写着相同两个字:道藏。不禁疑问:“咦?道藏是什么东西?”
一听“道藏”两字,古傲眼皮子就是一跳。
道藏是汇集收藏所有道教经典及有关书籍的大丛书。道藏之名始见于唐初,有近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道教初期除道德经、太平经之外,其他经典很少,但唐宋金元时期编修的道藏,均已亡佚。当初传说乾隆帝为求道藏全本,曾不惜大清国一年的税捐,却始终未曾得愿。
不算上百年的通货膨胀,几千万两白银的一国之捐换算成今天的货币,已经不知道是多少亿的价值了!
古傲欲知详情,急拿起一本来,翻开首页后的目录一看,可不正是宋版道藏!如果不出所料,这真的很可能就是乾隆大帝当初想以大清国一年税捐换求的道藏全本。
如果真是这样,再加上这里的其他金银财宝,就算按人头分成八份的话,他古傲的身价恐怕也要排名世界前五了。
想到这,古傲顿时眼前一黑,喉头一甜,激动的险些晕了过去。
看到古傲如此表情,众人相信这一叠叠的古书一定价值不菲。
小闯也已经翻开了一本,看的更加激动,他那一本记录的全是些道家内丹行气秘诀,这让他直接联想到武侠小说中的内功大法,一时兴奋得差点跳起来。
室中的气氛也更加的升腾起来,都不管古傲连哭带喊的央求了,你一本他一本,翻完一本再来一本,不消多时,这个石柜中的藏书几乎全被翻过了。这一通折腾后,众人心情颇复杂不一。
虽然老王和蝎子眼,还有吴姨母女、梁库也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但他们并看不懂书里的内容和究竟价值,最兴奋的还属古傲,因为这一柜子藏书的的确确都是道藏绝本。
小闯则很失望,几乎翻遍了古书,才发现里面记载的并不是什么内功心法,而是有关道家内丹成仙的具体方法。
这毕竟离现实太远,让他相信威力惊人的内力气功没问题,但如果要他相信什么羽化升仙,的确还有相当的距离。
一直留意柜中古书的朝歌也有点失望,他的翻书目的是那本神秘的族谱,却并没在此柜中发现。
趁着热情高涨,众人又撬开了一个石柜,里面也还是成叠古籍,不过不再是清一色的道藏,而是名目繁多的佛家禅定止观心要,大多讲的是如何见性成佛、如何了生脱死,很多都是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手抄珍本。
古傲等人就继续兴奋着,同时小闯也就继续失望着。
虽然还是没有发现族谱,朝歌却又有新的疑问,如果说刚才那一柜子的道教藏书,还比较符合原本属于外丹支脉炼烟氏族的风格的话,那现在这一柜子的佛家禅书就有点离得远了。
这其中又有什么隐情呢?朝歌对那本族谱就更加期待。
朝歌把自己的想法简单说给大家听,众人眼前一亮,如果真有这么一本族谱的话,除了能无比详细的了解炼烟氏族的来龙去脉,还可能知道有关这个地下宝室的诸多秘情,更说不定还能发现其他什么宝藏或是通道呢。
尽管众人的热情更加高涨,但一个实际的难题摆在面前,书室中这么多的大石柜,如果逐一打开,那可是件艰钜的任务。
虽说现在众人不知道是精神作用还是真被宝参灵气所染,导致体力充沛,但如果就只是一时兴奋所至,最后很可能把大家都累的虚脱不起。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准确知道最有可能藏有族谱的石柜,直接撬开;当然看着所有一模一样的十几个大石柜,这话听起来有点白日说梦,但葯室中的那一柜宝参,却给了众人一个启发。
在无意中众人发现,葯室中宝参那一石柜位置,不知道是凑巧还是有意,正恰恰摆放在众石柜的中心,因为其他柜中大部分装的是草葯石散类的东西,虽也珍贵,但都无法跟宝参相比。
这自然让人联想到所有地室中的石柜摆放,都有一个不明显却存在的规律,那就是最中心的石柜,一定是众石柜中最重要、最珍贵的一个。
而族谱则属于全族的文献命脉,如果是族人来保存的话,当然要保存在最重要的石柜之中,由此一推,书室中最中心的那一石柜,就很可能藏着那本重要而神秘的族谱。
不用商量,众人已经达成共识,轰然一声,书室中最中心的那个石柜被撬开了。
让众人惊喜的是,这一柜中所藏的东西的确与其他石柜有所不同,里面全都是一个个无题名的书匣,每个书匣都用红胶泥封住,让人看了就有一种无法控制的好奇心。
这里面,会不会就是那本重要的族谱呢?
可让众人失望的是,当把上面一层书匣全部打开后发现,无名书匣内整齐叠满了各种丹丸烟方,每张烟方的结尾落款处,又都标明了此丹方为何朝何代何人所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丹方出自炼烟氏各代祖师,三分之二出自道家外丹的各个不同门派。
从这些丹方落款标明的年代可以大致看出,从远自先秦一直到明清两代,几乎跨越了近三千年,如此长的时间、如此系统的搜集封藏,可以看出修建此室的炼烟氏族,绝对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且耗费之钜,用心之坚,似乎有着很深的用意。
这让众人对那本族谱就更加好奇了,只是越发担心,这本族谱如果一旦由炼烟老太保存着,那可再难得到了。这也同时意味着,可能远比这些宝藏还要珍贵的烟族之谜,将永远失落。
“哦?这底下的一层好像不一样。”
忽然小闯把表层的一个书匣拿出后,发现石柜中间一层书匣里,竟然围着一尊纯金打造的方函,大小尺寸几乎与书匣无异,在一圈深色书匣中熠熠生辉,如同在众人眼中迸出一团金黄火焰。
古傲顿时双腿一软,他知道,在古代无论是地宫或是墓葬中,凡是用金函封存的东西,一定稀罕尊贵至极,最典型的就是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佛骨舍利。当时在众多稀世珍宝簇拥下的金函之中,供奉的就是绝世无二的佛陀指骨舍利。
与此同时,朝歌也感觉到了这个不算大的纯金方函的重要性,从金函的尺寸上看,非常像一个大书匣,这其中即便不是族谱,也一定是炼烟氏中极为重要的东西。
不等其他人上手,古傲已经扑了上去,颤抖着双手,像是捧着自己心脏似的把纯金方函捧了出来。
慢慢打开,金函中又包裹着一层特制锦棉,再仔细揭开,便露出了一叠熟宣线装古书,第一本的封页上端端正正的写着:烟氏族谱。
期待已久的神秘族谱终于出现了。
一时间众人又没了声响,都直愣愣看着金函中年代久远却色泽尚新的线装古谱。
这回翻阅古文族谱的任务没由古傲完成,朝歌第一次先伸出了手。于是,一部横跨三千年的烟氏族史,慢慢展现在众人眼前。
炼烟氏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它甚至比道教的生成时间还要早。那时候,已经出现了通过提炼葯物来使人长生不老、羽化飞升的方士以及神仙家。
在春秋战国时期,造“鼎”极为兴盛。说到鼎,这是古代的烹饪器,也是记载功勋的礼器,传说黄帝造九鼎,鼎就成了传国之宝。
考古发掘的文物,如有名的司母戊大方鼎,说明在当时冶炼青铜和铸造技术都已达到极高水准。周礼考工记中,就已经记载了合金成分不同而性质不同的“六齐”规则。
鼎本是煮肉汤和食品的器具,但这时人们希望在鼎中也能炼出一些别的东西。传说秦穆公的女婿萧史就在宫中炼丹,他曾经炼成“飞雪丹”给秦穆公的女儿擦在脸上。
由于各种金属矿物都是由土中开采出来的,所以在五行生克学说中就有土生金的说法。于是当时有一种设想,认为矿物在土中会随时间而改变。
例如认为雌黄千年后化为雄黄,雄黄千年后化为黄金。朱砂二百年后变成青,再三百年后变成铅,再二百年成为银,最后再过二百年化成金。
能不能加速这种变化呢?
这时就产生了夺天地造化之功的思想,企图在鼎中能做到“千年之气,一日而足,山泽之宝,七日而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