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大漠孤燕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编者按 大运河是一条文化长河,而临清的文化更是彰显着博大的包容与开放,它渲染了多少文人的慷慨激昂,浸润着多少风雅柔媚。临清的塔影钟声,承载着历史,连接着未来,成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史中的珍品。 运河之畔有个历史小城,它的名字叫临清。和众多的运河风景一样,烟波水色,长堤翠柳。可这里除了诞生抗日武将张自忠,文学泰斗季羡林外,还让更多的生命留下过痕迹。单凭这一点,临清的风景就成了人文的风景,成了具有生命的风景。
(一)水波诗情
文人的情感是丰富而细腻的,这里的运河水最容易触动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部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水波烟雾中的临清就成了积淀情感,承载文化的一方净土。
在明代的一个黄昏,衣冠楚楚的吏部侍郎储瓘地登上鳌头矶。他的脸上可能还带着处理政务的倦怠之色,他的步履可能在登临阶梯的那一刻还有些迟疑;虽然他清楚的知道,此时这座城市独有的贡砖正源源不断地从河上“漂”入京城“漂”入皇宫;这座城市的官设粮仓,正在为兵部储蓄着大量军粮;这座城市鼓铸局的劳工们,正在汗流浃背的买铜铸钱,以让工部支付兵俸;虽然他也知道,这座城市的漕运税收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作为一名政客,他对所有与政务相关的数字应该是耳熟能详了。可是,令他震惊的却是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景。在他登上临清中州,状似鳌头的矶坝之后,眼见白帆点点,商船如梭,不觉口占五律:“烟波汶水灵,平川涵夕景”
政坛上的他已如过眼云烟,但就在那个黄昏,他的生命在瞬间和风景交融,于是,他的诗情将他的名字嵌入了历史。
另一位人的诗情,可不像储瓘那样深沉。他的身形是那样的飘逸超达,他的神情是那样的明媚疏朗。我不知道他在登临鳌头矶吟咏诗歌的时候是否在爽朗的大笑。可却从他的诗中倾听到历史中曾经有过的繁华富庶:“官船贾舶纷纷过,声鼓鸣锣处处闻”这是人间的声响;“折岸惊流此地回,涛声日夜响春雷”则是心灵的震撼。这个人就是明代大学士——李东阳。
(二)禅院栖禅
运河的水浸渍着文人思想的同时,也浸润着临清人和善儒雅平和的灵魂。修塔建寺正好体现了这一心态。
南来北往的人们,不论是锱铢必较,倒买倒卖的商人,还是心急重重,仕途不顺的官员;也不论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的农人,还是寒窗苦读圣贤书的书生。只要码头一靠岸,看见直插碧天的峥嵘宝塔,白云在塔尖驻足,鸟雀在红树林穿梭,就仿佛找到一块沉静的圣洁之地。就如同初春的第一支桃花,摇曳在蓝天之下;就如同久旱的甘霖,撒泼在厚土之上。这是一个暮鼓晨钟的地方,这是一个帆影在眼中隐没的地方,这是一个令所有名利客想栖禅的地方。
文人的情怀往往能影响到一个地域的文化生态,一种文化生态又会滋养人群的自然生命观。普通的临清人就是在这样的文化生态中,变得澹泊而豁达。
“明代七子之首”的诗坛领袖谢榛,就是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本土文人。谢榛一目失明,他从十六岁开始就能作乐府的商调,当时少年人争相传颂。之后,摈除它志,折节读书,并潜心于诗歌创作,不久即以声律闻名于世。后寓居邺下,受到明藩赵康王的热诚接待。嘉靖年间,他携诗卷西游长安,曾仗义营救过学士卢楠出狱,此事颇受世人称颂,名流望族争相与其结交。正当他文声斐然之际,李攀龙、王世贞诸人将谢榛排斥于“七子”之外,并对谢榛予以攻击。谢榛的声望虽未受到影响,大河南北皆称其“谢先生”但却不得不游于燕赵之间。在一个秋风瑟瑟的季节,他面容疲惫,心力憔悴的叩开了大宁寺的院门。院内黢黑静寂,只有佛堂之上的如豆孤灯散发出淡淡的晕黄的光。秋雨的含意已将他单薄的长衫打湿,他的目光似乎也透露着心境的游离与寒意。可就在那一刹那,在看到昏黄的灯光闪烁迷离的一刹那,冥冥之中,他仿佛感觉到一种冷静的力量在温暖着他,他突然明白了,逆境带给智者的不单单是打击,有时还会是超然的思索。他坐在禅床之上,任冷冷的秋雨打着窗棂,耳畔千军过,心里寂无声,他仿佛成了入定之后的高僧。
 ... -->>
编者按 大运河是一条文化长河,而临清的文化更是彰显着博大的包容与开放,它渲染了多少文人的慷慨激昂,浸润着多少风雅柔媚。临清的塔影钟声,承载着历史,连接着未来,成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史中的珍品。 运河之畔有个历史小城,它的名字叫临清。和众多的运河风景一样,烟波水色,长堤翠柳。可这里除了诞生抗日武将张自忠,文学泰斗季羡林外,还让更多的生命留下过痕迹。单凭这一点,临清的风景就成了人文的风景,成了具有生命的风景。
(一)水波诗情
文人的情感是丰富而细腻的,这里的运河水最容易触动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部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水波烟雾中的临清就成了积淀情感,承载文化的一方净土。
在明代的一个黄昏,衣冠楚楚的吏部侍郎储瓘地登上鳌头矶。他的脸上可能还带着处理政务的倦怠之色,他的步履可能在登临阶梯的那一刻还有些迟疑;虽然他清楚的知道,此时这座城市独有的贡砖正源源不断地从河上“漂”入京城“漂”入皇宫;这座城市的官设粮仓,正在为兵部储蓄着大量军粮;这座城市鼓铸局的劳工们,正在汗流浃背的买铜铸钱,以让工部支付兵俸;虽然他也知道,这座城市的漕运税收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作为一名政客,他对所有与政务相关的数字应该是耳熟能详了。可是,令他震惊的却是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景。在他登上临清中州,状似鳌头的矶坝之后,眼见白帆点点,商船如梭,不觉口占五律:“烟波汶水灵,平川涵夕景”
政坛上的他已如过眼云烟,但就在那个黄昏,他的生命在瞬间和风景交融,于是,他的诗情将他的名字嵌入了历史。
另一位人的诗情,可不像储瓘那样深沉。他的身形是那样的飘逸超达,他的神情是那样的明媚疏朗。我不知道他在登临鳌头矶吟咏诗歌的时候是否在爽朗的大笑。可却从他的诗中倾听到历史中曾经有过的繁华富庶:“官船贾舶纷纷过,声鼓鸣锣处处闻”这是人间的声响;“折岸惊流此地回,涛声日夜响春雷”则是心灵的震撼。这个人就是明代大学士——李东阳。
(二)禅院栖禅
运河的水浸渍着文人思想的同时,也浸润着临清人和善儒雅平和的灵魂。修塔建寺正好体现了这一心态。
南来北往的人们,不论是锱铢必较,倒买倒卖的商人,还是心急重重,仕途不顺的官员;也不论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的农人,还是寒窗苦读圣贤书的书生。只要码头一靠岸,看见直插碧天的峥嵘宝塔,白云在塔尖驻足,鸟雀在红树林穿梭,就仿佛找到一块沉静的圣洁之地。就如同初春的第一支桃花,摇曳在蓝天之下;就如同久旱的甘霖,撒泼在厚土之上。这是一个暮鼓晨钟的地方,这是一个帆影在眼中隐没的地方,这是一个令所有名利客想栖禅的地方。
文人的情怀往往能影响到一个地域的文化生态,一种文化生态又会滋养人群的自然生命观。普通的临清人就是在这样的文化生态中,变得澹泊而豁达。
“明代七子之首”的诗坛领袖谢榛,就是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本土文人。谢榛一目失明,他从十六岁开始就能作乐府的商调,当时少年人争相传颂。之后,摈除它志,折节读书,并潜心于诗歌创作,不久即以声律闻名于世。后寓居邺下,受到明藩赵康王的热诚接待。嘉靖年间,他携诗卷西游长安,曾仗义营救过学士卢楠出狱,此事颇受世人称颂,名流望族争相与其结交。正当他文声斐然之际,李攀龙、王世贞诸人将谢榛排斥于“七子”之外,并对谢榛予以攻击。谢榛的声望虽未受到影响,大河南北皆称其“谢先生”但却不得不游于燕赵之间。在一个秋风瑟瑟的季节,他面容疲惫,心力憔悴的叩开了大宁寺的院门。院内黢黑静寂,只有佛堂之上的如豆孤灯散发出淡淡的晕黄的光。秋雨的含意已将他单薄的长衫打湿,他的目光似乎也透露着心境的游离与寒意。可就在那一刹那,在看到昏黄的灯光闪烁迷离的一刹那,冥冥之中,他仿佛感觉到一种冷静的力量在温暖着他,他突然明白了,逆境带给智者的不单单是打击,有时还会是超然的思索。他坐在禅床之上,任冷冷的秋雨打着窗棂,耳畔千军过,心里寂无声,他仿佛成了入定之后的高僧。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