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我在现代留过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为何?”
“虐妻致死!”文彦博淡淡的说道:“当年苏老泉极为愤慨,公开与程氏割席决裂!”
“如今,苏子瞻得势,最害怕的,就是程氏家族了。”
“然后才能轮得到昔年乌台诗案中的参与者!”
这些人与苏轼只是仇。
但程家却与苏家有着血仇!
“大人……”文及甫道:“这样不好吧……”
“此事传出去,大人名声……”
“嘿!”文彦博看了这个蠢儿子一眼:“老夫什么时候说过,要帮程之才对付苏子瞻了?”
“老夫只是让汝去见一面。”
“剩下的事情,就不是老夫与汝,要关心的事情了!”
文彦博纵横官场数十年,早已熟谙于不脏自己手,而给对手添堵的技术。
一切皆是小人自作主张,与他文太师毫无干系。
并且,在事后,他一定会站在道德的高地,严厉批判这等小人行径。
甚至可能对陷入囹圄的对手,伸出援手,叫其感恩戴德!
……
兴国坊,徐国公张耆旧邸,苏颂所租住的院子之中。
此刻,苏颂家人,正带着下人忙碌着准备着今日的宴席。
沈括与苏颂,则在书房之中手谈着围棋。
不过,很明显,沈括有些心不在焉。
苏颂见了,笑道:“存中不必担忧,子瞻是个宽厚君子,昔年些许芥蒂,也早已忘怀!”
沈括答道:“子瞻固宽厚,但某却实在惭愧……”
其实,他当年只是为了表明立场,踩了一下苏轼,随口给苏轼扣了个帽子。
可偏生后来,发生了乌台诗案。
他也完全想不到,乌台诗案会闹到那个局面!
于是,他沈括沈存中就很尴尬的被人冠以了‘乌台诗案首倡者’的名头。
叫他连个喊冤的地方都没有!
“无妨!”苏颂微笑着:“老夫早已写信,与子瞻说明了情况,子瞻也回信言,早不挂怀当年之事,还嘱托老夫,叫存中不必介怀当年。”
两人说话间,苏颂的小儿子苏携就来禀报:“大人,两位世兄,都已到了。”
“另外,天文局的韩提举,也到了……”
苏颂立刻起身,对沈括道:“存中,且与老夫一起出去见一见苏子瞻昆仲吧。”
“另外,今日还要与存中引荐一位大才!”
“哦?”
“正是提举元祐浑运运公事韩公廉。”
“公廉早仰存中之名,常与老夫言,想向存中讨教……”
沈括对于韩公廉,是有所耳闻的。
他也知道,天文局的元祐浑运仪,乃是当今官家非常关心的重点项目。
甚至亲自视察过浑运仪的工程进展。
自是立刻道:“我亦早闻韩公之名,今蒙苏公抬爱,自当以礼相交!”
于是,两人联袂出了书房,来到院中。
在这里,沈括见到了那个他当年相熟,如今却已陌生的身影。
沈括内心忐忑着,一时不知如何开口。
但,苏轼却已上前一步,大笑着拱手:“存中,经年未见,不想存中风采依旧啊!”
沈括闻言,终于放下心中大石。
因为,苏轼的性格,是非常豪迈的。
他素来有什么说什么。
连官家的决策,也敢公开评论。
自然,他不会是那种口蜜腹剑之人。
所以,他确实已经放下当年的事情!
于是,沈括上前拱手道:“子瞻风采,却是更胜当年!”
苏轼哈哈一笑,道:“怪只怪,登州鱼太过美味。”
“存中兄,若不嫌弃,某明日送上几斤登州上好的鱼干……”
“如此……”沈括拱手拜谢:“多谢子瞻!”
苏颂在旁边,微笑着看着这一切,无比欣慰。
“可惜张邃明去了真定……”他在心中想着:“不然今日就可上演两段佳话了。”
还有什么比一笑泯恩仇,更能彰显苏轼的胸怀的事情吗?
而苏轼要在官场上走的更远,就必须向人们表露自己的胸襟,确实容得下人。
不然,谁敢让一个睚眦必报之人,登上高位?
那会人人自危的。
……
“苏公果然是朕的股肱,社稷之臣啊!”赵煦听了石得一汇报的事情后,就忍不住感慨。
苏颂对他来说,真的是完美的臣子典范!
需要他做事,他就会埋头去做事,不计较个人得失——去年赵煦拜其为开封府县镇诸公事。
尽管赵煦给了他无数补偿,还在名头和政策上,尽可能的给其优待。
但,大宋的体制下,若换其他资历像苏颂这样的大臣,碰到这种带着贬官性质的任命——哪怕皇帝亲自下场请求。
十之八九,也是屁股一扭,一句话就打发掉了:此岂国朝善待儒臣之制?请恕臣不奉诏。
但苏颂就是肯接受。
真正做到了,将自己视作大宋的一块砖,皇帝让他去那里他就去那里。
不仅仅没有任何怨言反而是全心全意的做事。
在其梳理下,开封府诸县、镇,一切都是井井有条。
韩绛要办的事情,也都是在苏颂的支持下才最终落实下去的。
关键,苏颂做了这么多事情。
却始终是两袖清风,其无论在开封府,还是在翰林院,都是不沾片文。
连合法的用来给官员宴客、招待的公使钱,他也没有动过一文。
在现在的朝堂上,能做到这些的人,除了中司(傅尧俞)外,就剩下苏颂了。
更不要说,如今,苏颂更是主动的出手,做为中人,协调、消弭苏轼、沈括的恩怨。
这可省却了赵煦无数功夫!
于是,即使是赵煦,现在也怪不好意思,甚至有了愧疚的心理。
“司马光去世,张璪出知。”
“都堂之上,如今缺了两位执政。”赵煦对石得一道:“都知啊,我觉得苏公足可堪执政之选。”
石得一哪里敢接这种话?立刻低头,看着脚下的石板。
赵煦也不管这个,只自顾自的道:“都知说得对。”
“像苏颂这样的社稷老臣,国家股肱,若都不能拜任执政,当一任宰相……”
“天下人恐怕都不会服气!”
赵煦毫不犹豫的,代表了天下人,给这个事情下了定论。
石得一则只能躬着身子,他有点后悔今天来汇报了。
可他能怎么办呢?
(本章完)
nbsp; “为何?”
“虐妻致死!”文彦博淡淡的说道:“当年苏老泉极为愤慨,公开与程氏割席决裂!”
“如今,苏子瞻得势,最害怕的,就是程氏家族了。”
“然后才能轮得到昔年乌台诗案中的参与者!”
这些人与苏轼只是仇。
但程家却与苏家有着血仇!
“大人……”文及甫道:“这样不好吧……”
“此事传出去,大人名声……”
“嘿!”文彦博看了这个蠢儿子一眼:“老夫什么时候说过,要帮程之才对付苏子瞻了?”
“老夫只是让汝去见一面。”
“剩下的事情,就不是老夫与汝,要关心的事情了!”
文彦博纵横官场数十年,早已熟谙于不脏自己手,而给对手添堵的技术。
一切皆是小人自作主张,与他文太师毫无干系。
并且,在事后,他一定会站在道德的高地,严厉批判这等小人行径。
甚至可能对陷入囹圄的对手,伸出援手,叫其感恩戴德!
……
兴国坊,徐国公张耆旧邸,苏颂所租住的院子之中。
此刻,苏颂家人,正带着下人忙碌着准备着今日的宴席。
沈括与苏颂,则在书房之中手谈着围棋。
不过,很明显,沈括有些心不在焉。
苏颂见了,笑道:“存中不必担忧,子瞻是个宽厚君子,昔年些许芥蒂,也早已忘怀!”
沈括答道:“子瞻固宽厚,但某却实在惭愧……”
其实,他当年只是为了表明立场,踩了一下苏轼,随口给苏轼扣了个帽子。
可偏生后来,发生了乌台诗案。
他也完全想不到,乌台诗案会闹到那个局面!
于是,他沈括沈存中就很尴尬的被人冠以了‘乌台诗案首倡者’的名头。
叫他连个喊冤的地方都没有!
“无妨!”苏颂微笑着:“老夫早已写信,与子瞻说明了情况,子瞻也回信言,早不挂怀当年之事,还嘱托老夫,叫存中不必介怀当年。”
两人说话间,苏颂的小儿子苏携就来禀报:“大人,两位世兄,都已到了。”
“另外,天文局的韩提举,也到了……”
苏颂立刻起身,对沈括道:“存中,且与老夫一起出去见一见苏子瞻昆仲吧。”
“另外,今日还要与存中引荐一位大才!”
“哦?”
“正是提举元祐浑运运公事韩公廉。”
“公廉早仰存中之名,常与老夫言,想向存中讨教……”
沈括对于韩公廉,是有所耳闻的。
他也知道,天文局的元祐浑运仪,乃是当今官家非常关心的重点项目。
甚至亲自视察过浑运仪的工程进展。
自是立刻道:“我亦早闻韩公之名,今蒙苏公抬爱,自当以礼相交!”
于是,两人联袂出了书房,来到院中。
在这里,沈括见到了那个他当年相熟,如今却已陌生的身影。
沈括内心忐忑着,一时不知如何开口。
但,苏轼却已上前一步,大笑着拱手:“存中,经年未见,不想存中风采依旧啊!”
沈括闻言,终于放下心中大石。
因为,苏轼的性格,是非常豪迈的。
他素来有什么说什么。
连官家的决策,也敢公开评论。
自然,他不会是那种口蜜腹剑之人。
所以,他确实已经放下当年的事情!
于是,沈括上前拱手道:“子瞻风采,却是更胜当年!”
苏轼哈哈一笑,道:“怪只怪,登州鱼太过美味。”
“存中兄,若不嫌弃,某明日送上几斤登州上好的鱼干……”
“如此……”沈括拱手拜谢:“多谢子瞻!”
苏颂在旁边,微笑着看着这一切,无比欣慰。
“可惜张邃明去了真定……”他在心中想着:“不然今日就可上演两段佳话了。”
还有什么比一笑泯恩仇,更能彰显苏轼的胸怀的事情吗?
而苏轼要在官场上走的更远,就必须向人们表露自己的胸襟,确实容得下人。
不然,谁敢让一个睚眦必报之人,登上高位?
那会人人自危的。
……
“苏公果然是朕的股肱,社稷之臣啊!”赵煦听了石得一汇报的事情后,就忍不住感慨。
苏颂对他来说,真的是完美的臣子典范!
需要他做事,他就会埋头去做事,不计较个人得失——去年赵煦拜其为开封府县镇诸公事。
尽管赵煦给了他无数补偿,还在名头和政策上,尽可能的给其优待。
但,大宋的体制下,若换其他资历像苏颂这样的大臣,碰到这种带着贬官性质的任命——哪怕皇帝亲自下场请求。
十之八九,也是屁股一扭,一句话就打发掉了:此岂国朝善待儒臣之制?请恕臣不奉诏。
但苏颂就是肯接受。
真正做到了,将自己视作大宋的一块砖,皇帝让他去那里他就去那里。
不仅仅没有任何怨言反而是全心全意的做事。
在其梳理下,开封府诸县、镇,一切都是井井有条。
韩绛要办的事情,也都是在苏颂的支持下才最终落实下去的。
关键,苏颂做了这么多事情。
却始终是两袖清风,其无论在开封府,还是在翰林院,都是不沾片文。
连合法的用来给官员宴客、招待的公使钱,他也没有动过一文。
在现在的朝堂上,能做到这些的人,除了中司(傅尧俞)外,就剩下苏颂了。
更不要说,如今,苏颂更是主动的出手,做为中人,协调、消弭苏轼、沈括的恩怨。
这可省却了赵煦无数功夫!
于是,即使是赵煦,现在也怪不好意思,甚至有了愧疚的心理。
“司马光去世,张璪出知。”
“都堂之上,如今缺了两位执政。”赵煦对石得一道:“都知啊,我觉得苏公足可堪执政之选。”
石得一哪里敢接这种话?立刻低头,看着脚下的石板。
赵煦也不管这个,只自顾自的道:“都知说得对。”
“像苏颂这样的社稷老臣,国家股肱,若都不能拜任执政,当一任宰相……”
“天下人恐怕都不会服气!”
赵煦毫不犹豫的,代表了天下人,给这个事情下了定论。
石得一则只能躬着身子,他有点后悔今天来汇报了。
可他能怎么办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