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东唐再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耶律阿保机听闻韩启阳刚乃是逃出幽州老家来投,打量一番,乃觉此人与其父韩延徽一般气度俨然,想来也是才学之士,便问道:“小韩先生既是刚从幽州而来,想必知晓唐人虚实,如今平州大战在即,不知小韩先生可有良策教我?”
韩启阳简简单单地道:“不可战。”
阿保机虽然心中也觉得不可战,但闻言仍是有些不悦,只是面上还算克制,仅微微蹙眉,问道:“为何?”
韩启阳反问道:“敢问大汗,平生有何志向?”
阿保机道:“我欲一统漠北。”
韩启阳淡淡地道:“只是如此?”他见阿保机沉吟不语,拱手一礼:“既是如此,恕学生搅扰,这便回幽州继续闭门读书了。”
阿保机愕然,看了韩延徽一眼,韩延徽也皱起眉头,训斥儿子道:“小子狂悖,大汗为尔父之君,这岂是你面君的礼数?”
韩启阳叹道:“父亲,恕儿直言,大汗既无统一天下之志,我父子难道便要客居北国一生,乃至子孙万代都流落至此么?”然后转头对阿保机道:“学生观大汗所为,不失为英雄也,然则天下英雄虽多,唯中原天子能被万国共仰,尊为天可汗大皇帝。若大汗无进取中原之心,学生半生所学,还不如葬土埋山,也好过投之荒漠。”
阿保机不但不怒,反而大笑:“小韩先生说得甚是,若无进取中原之心,我又何必要在此一战?那么,小韩先生有何教我?”
韩启阳问:“敢问大汗可有远交近攻之谋划?”
阿保机点头道:“此事正是令尊教我,所谓远交近攻,逐国征服,扫平北方,再进中原。当时令尊之策,乃是先灭两奚,次吞室韦,三吃党项,四并回鹘,五征渤海,最后才是入主中原,我意也是如此。”
韩启阳又问:“那么,此策进行得如何了?”
阿保机道:“先灭两奚,次吞室韦大致已然达成,其后之事,还未来得及办。”
韩启阳叹道:“那大汗却为何来平州与大唐朝廷争锋?”
阿保机再次皱起眉头:“唐军远来疲惫,我在平州依滦河和雄城坚守,又是以逸待劳,如何不能一战?再说,唐军远征,辎重粮草转运艰难,可不似我契丹铁骑来得容易。”
韩启阳摇头道:“大汗看来并未全部理解家父之意。”
阿保机奇道:“为何这般说?”
韩启阳道:“家父此策,另有一层深意,乃是先剪灭唐廷爪牙,使大唐成为无牙老虎,最后才取而代之。大汗,须知大唐威震天下万邦二百余载,党项也好,回鹘也罢,乃至渤海等过亦都同理,俱是大唐盟友、附庸。大汗欲要入主中原,若不抢先将这些大唐的盟友、附庸剪除,反而直接与大唐争锋,则大唐只须一纸诏令,契丹便是四面受敌之局。届时,双拳难敌四手,猛虎架不住群狼,契丹铁骑再如何勇悍,就算没被打败,也得生生累死,大汗的大志,还有达成的一天么?”
阿保机背后猛然冒出一阵冷汗,惊道:“却是忘了这一条!那眼下……却该如何是好?”
韩启阳正色道:“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如今唯有不计一时荣辱,遣使去见大唐秦王殿下,便说契丹仍愿称臣纳贡,并交还平州。”
阿保机面色微微一变,朝二韩望去,韩延徽不好开口,韩知古倒是不必避嫌什么,略微沉吟一下,便点头道:“臣以为可行,如今还不是与大唐正面争锋的时候。”
阿保机吐出一口浊气,问道:“若是如此,倒也可行,只是不知这条件李存曜是否接受。”
韩启阳一脸平静,直接道:“若是秦王出兵之前,大汗这般做了,秦王多半便会答应,但此时……恐怕不够。”
阿保机想想也是,便问:“若他不允,则该如何?”
韩启阳道:“听闻这位秦王殿下名声甚佳,料来其对自家的民望颇为看重,因此大汗不妨交还一些掳来的汉人,想必秦王得了颜面,便会允了大汗所请。”
阿保机虽然有些心疼,因为这些汉人对契丹文明的进化极有帮助,但此时却也顾不得了,必须先躲过这一劫才有将来好说,当下称善。
于是阿保机又与三韩商议了一下具体条件,最后一事不烦二主,干脆命韩启阳为使者,前往秦王中军谈和。
阿保机没有料到的是,三韩辞别他之后,韩启阳见四下无人,乃径问其父:“韩知古为何也赞同退兵?”
韩延徽瞥了一眼韩知古远去的背影,微微摇头:“他与我们,并非同路,其所以主张退兵,只是没有战胜的把握罢了。”
韩启阳若有所思,沉吟片刻,又问道:“人说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父亲深受契丹可汗信重,却仍心为唐臣,有时想想,我们韩家也算对得起大唐了。”
韩延徽轻轻瞥了他一眼,道:“鸡头也好,凤尾也罢,终究是看能力、忠诚、功绩……以及机遇的。”
“那么,我们要在契丹呆多久?”韩启阳问道。
“也许不久,也许很久。”韩延徽看了看远处的滦河,轻声道:“这得看秦王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
李曜刚刚赶来之时,李存勖最担心的事莫过于他会夺去自己的指挥权。他知道,自己手里的这支军队已经是父亲麾下为数不多的精锐了,一旦在这里被秦王耍手段夺去,河东便再不是今日之河东,“晋王”的分量更是再无法与秦王相提并论。
好在秦王此来,虽然挟荡平河北之余威,让所有人——包括河东将领——都心甘情愿听命于他,大有当初项羽巨鹿之战击败秦军之后六国诸侯皆不敢直视的威风。
当然,他有这样的实力,也有这样的地位,自然也就有这样的威望。
契丹使者前来求和之事,大伙儿都已知道,对于战和,众将本身并无太多意见,也许有人觉得打一下好,也许有人觉得既然契丹认罪,愿意交还平州甚至历次被掳的百姓,那么不打也行,但归根结底,没有人有一战将契丹灭族灭国之类的心思。
这其实并不奇怪,大唐的民族政策与别朝不同,对于这些边疆游牧,羁縻和利用其实一直占据着主流,因此就算好战派主张“打一下”,也不过是抱着一种惩戒的心思,换句话说就是后世所谓的“低烈度局部战争”。
但李曜的考虑自然不同,实际上他心底里是希望打上一场的,至于烈度,控制在将契丹打弱一些,最好打到契丹跟渤海国实力接近。
然而现实则是,这一场仗,暂时不打更好。首先是契丹自身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李曜有足够的手段可以使得这些问题在契丹内部爆发得比历史上更严重,继而影响其整体实力,未必需要用战争手段。
其次则是自身实力的问题,虽然现在唐军气势足够,光是李曜自己,就带来了二十万大军,但这支大军中李曜自己的嫡系其实只有一半,还有一半是降军。这些降军归附未久,军心什么的完全靠不住,战斗力也颇为勉强,打打顺风仗虽然不在话下,若是打得激烈了些,结局可就难说了。
李曜一贯擅长用“势”,能以势胜之,绝不以力胜。更何况二十余万大军的用兵可不比他穿越前在电脑面前玩游戏,这样庞大的兵力作起战来,真正摆开架势,战线绵延足有三四十里!对于古代这种效率低下的指挥体系而言,那绝对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这也正是古代时常有几十万大军败于几万精兵之手的一个重要原因。李曜可不想也闹出这么一码事。
克劳塞维茨那句名言李曜记得非常清楚,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如果政治就能解决,何必要战争?更何况这二十万大军,他还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于是,秦王殿下在“经过慎重思考”之后决定接受契丹的认罪,但他非常出人意表地对耶律阿保机做出了惩戒:撤掉耶律阿保机松漠都督之职,改为“权守松漠都督,以观后效”,相当于代理松漠都督,着其戴罪立功的意思。
看起来,这只是中原王朝又一次的要面子大过要里子的表现,但没有人知道李曜这一步棋可绝非这么简单。他这一手棋,在数月之后便将会发挥效用。
阿保机这一次没能看出李曜的手段,他强忍心头不快,领兵北归,让出平州,并释放归还近十万汉民。他劝自己,城让了下次可以再打,俘虏没了下次可以再抓,只要窥见机会,一时进退算不得什么,汉人不是有句话,叫做“大丈夫能屈能伸”么?
平州之战,就在这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情况下和平解决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而更出乎李存勖意料之外的则是阿保机退走之后,李曜并未对卢龙提出任何要求,纵然收复平州的第一大功似乎应该记在他的头上,他却依然故我。
平州仍然控制在河东手里,李曜所率领的官军就这样井然有序地撤回了河北。李存勖所知的只是李曜将暂驻洺州,主持河北废藩镇、编新军两件大事。
洺州,可以算是李曜飞黄腾达的一个起点。当时,在他不算太长的治理下,洺州的生产力发展很快,在被朱温占有之后,也挺乐意发展这个已经逐渐走上康庄大道的地方,因此此时的洺州,无论哪方面的实力,都还是相当不错的。
有蜀中的经验在先,河北的地方安抚、军事整编,从手段上来讲其实相差不大,只是由于河北割据时间更久,某些手段必须更有讲究罢了,但总体而言,仍可以按步推进。为此李曜下令将在蜀中负责安抚整编已有丰富经验的李袭吉、冯道调来河北,搭档负责政务。而他自己,则主要进行军事上的整编。
地盘扩张如此之大,军队自然要扩编,不过说是扩编,实际上相较于各镇原有的兵力,整编之后反而还要缩减一点,只是这些军队换了效忠之人。这次整编,对于李曜手头的实力而言,又是一次相当大的加强。
此次整编,北衙禁军新增左右虎贲卫,编制依照北衙禁军编制,每卫一万九千人,两卫共计三万八千战兵。至此,北衙禁军共计四军八卫,总兵力十五万两千。
南衙禁军的加强则更是令人震惊。按照此前南衙诸军每卫一万一千五百战兵的编制,此次在河北新增左右疾风、左右冲云、左右雷霆、左右闪电、左右捧日、左右拱宸共计十二卫,合计兵力十三万八千,直接将南衙禁军编制和总兵力翻了一番。如今南衙禁军共有二十四卫,合计总兵力二十七万六千!
当然,左右虎贲卫是要随着李曜驻扎京师附近去的,剩下南衙六军十二卫才会留在河北,驻守此前魏博、邢洺、泽潞、易定、成德、横海六镇之地。
十二卫看似总兵力高达十三万八千之多,实际上分驻六镇之后,也就算不得什么了。就好比后世中国gdp总量看似也挺庞大,可一算人均就惨了吧唧的,也是一个道理。
不少将领都有些忧心河北兵力不足,李曜却另有想法,不肯再添河北兵力。这其中其实有两个主要原因:
其一是,他一直希望维持南北二衙禁军兵力均衡,至少差别不会太大,这样的话,北衙驻京,南衙镇外,纵然朝中有什么变故争执,两边也都不能任意胡来。如今的情况,北衙八卫总兵力只有十五万二千,南衙却已经高达二十七万六千,虽说南衙分驻太广,不太可能出现当年安禄山叛唐时,叛军兵力超过中央的情况,但仍是一种不好的趋势。好在,河中的八万多镇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承担相当一部分中枢禁军的责任,这样才让兵力对比没那么失衡。
其二是,他手底下三支主要军队,也就是北衙禁军、南衙禁军以及河中镇兵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五十万之巨,确切的数目是战兵五十一万两千!按他的考虑,这已经足以应付他接下来要进行的统一战争了。
何谓厚积薄发?这就叫厚积薄发,打好经济基础,多次试验整编旧军的办法、建立军事学院培养大批将校军官……一切的一切完备之后,扩军云云,简直就是易如反掌。就算形成战斗力,也不过就是三五个月罢了。
河北这三五个月倒是平静,契丹却平静不了。继上次的叛乱未果之后的数月,一场更大规模的叛乱新鲜出炉。更多的人重在参与,似乎叛乱也成了低风险、高回报的一种投资,比后世某个时间段买房还划算似的,所有人无不希望在叛乱结束后在权力的再分配中得到觊觎的一切。也许,阿保机这一次丢了正经的松漠都督一职,咋一看对契丹可汗影响不大,但实际上对其正统性颇有影响。
这次参... -->>
耶律阿保机听闻韩启阳刚乃是逃出幽州老家来投,打量一番,乃觉此人与其父韩延徽一般气度俨然,想来也是才学之士,便问道:“小韩先生既是刚从幽州而来,想必知晓唐人虚实,如今平州大战在即,不知小韩先生可有良策教我?”
韩启阳简简单单地道:“不可战。”
阿保机虽然心中也觉得不可战,但闻言仍是有些不悦,只是面上还算克制,仅微微蹙眉,问道:“为何?”
韩启阳反问道:“敢问大汗,平生有何志向?”
阿保机道:“我欲一统漠北。”
韩启阳淡淡地道:“只是如此?”他见阿保机沉吟不语,拱手一礼:“既是如此,恕学生搅扰,这便回幽州继续闭门读书了。”
阿保机愕然,看了韩延徽一眼,韩延徽也皱起眉头,训斥儿子道:“小子狂悖,大汗为尔父之君,这岂是你面君的礼数?”
韩启阳叹道:“父亲,恕儿直言,大汗既无统一天下之志,我父子难道便要客居北国一生,乃至子孙万代都流落至此么?”然后转头对阿保机道:“学生观大汗所为,不失为英雄也,然则天下英雄虽多,唯中原天子能被万国共仰,尊为天可汗大皇帝。若大汗无进取中原之心,学生半生所学,还不如葬土埋山,也好过投之荒漠。”
阿保机不但不怒,反而大笑:“小韩先生说得甚是,若无进取中原之心,我又何必要在此一战?那么,小韩先生有何教我?”
韩启阳问:“敢问大汗可有远交近攻之谋划?”
阿保机点头道:“此事正是令尊教我,所谓远交近攻,逐国征服,扫平北方,再进中原。当时令尊之策,乃是先灭两奚,次吞室韦,三吃党项,四并回鹘,五征渤海,最后才是入主中原,我意也是如此。”
韩启阳又问:“那么,此策进行得如何了?”
阿保机道:“先灭两奚,次吞室韦大致已然达成,其后之事,还未来得及办。”
韩启阳叹道:“那大汗却为何来平州与大唐朝廷争锋?”
阿保机再次皱起眉头:“唐军远来疲惫,我在平州依滦河和雄城坚守,又是以逸待劳,如何不能一战?再说,唐军远征,辎重粮草转运艰难,可不似我契丹铁骑来得容易。”
韩启阳摇头道:“大汗看来并未全部理解家父之意。”
阿保机奇道:“为何这般说?”
韩启阳道:“家父此策,另有一层深意,乃是先剪灭唐廷爪牙,使大唐成为无牙老虎,最后才取而代之。大汗,须知大唐威震天下万邦二百余载,党项也好,回鹘也罢,乃至渤海等过亦都同理,俱是大唐盟友、附庸。大汗欲要入主中原,若不抢先将这些大唐的盟友、附庸剪除,反而直接与大唐争锋,则大唐只须一纸诏令,契丹便是四面受敌之局。届时,双拳难敌四手,猛虎架不住群狼,契丹铁骑再如何勇悍,就算没被打败,也得生生累死,大汗的大志,还有达成的一天么?”
阿保机背后猛然冒出一阵冷汗,惊道:“却是忘了这一条!那眼下……却该如何是好?”
韩启阳正色道:“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如今唯有不计一时荣辱,遣使去见大唐秦王殿下,便说契丹仍愿称臣纳贡,并交还平州。”
阿保机面色微微一变,朝二韩望去,韩延徽不好开口,韩知古倒是不必避嫌什么,略微沉吟一下,便点头道:“臣以为可行,如今还不是与大唐正面争锋的时候。”
阿保机吐出一口浊气,问道:“若是如此,倒也可行,只是不知这条件李存曜是否接受。”
韩启阳一脸平静,直接道:“若是秦王出兵之前,大汗这般做了,秦王多半便会答应,但此时……恐怕不够。”
阿保机想想也是,便问:“若他不允,则该如何?”
韩启阳道:“听闻这位秦王殿下名声甚佳,料来其对自家的民望颇为看重,因此大汗不妨交还一些掳来的汉人,想必秦王得了颜面,便会允了大汗所请。”
阿保机虽然有些心疼,因为这些汉人对契丹文明的进化极有帮助,但此时却也顾不得了,必须先躲过这一劫才有将来好说,当下称善。
于是阿保机又与三韩商议了一下具体条件,最后一事不烦二主,干脆命韩启阳为使者,前往秦王中军谈和。
阿保机没有料到的是,三韩辞别他之后,韩启阳见四下无人,乃径问其父:“韩知古为何也赞同退兵?”
韩延徽瞥了一眼韩知古远去的背影,微微摇头:“他与我们,并非同路,其所以主张退兵,只是没有战胜的把握罢了。”
韩启阳若有所思,沉吟片刻,又问道:“人说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父亲深受契丹可汗信重,却仍心为唐臣,有时想想,我们韩家也算对得起大唐了。”
韩延徽轻轻瞥了他一眼,道:“鸡头也好,凤尾也罢,终究是看能力、忠诚、功绩……以及机遇的。”
“那么,我们要在契丹呆多久?”韩启阳问道。
“也许不久,也许很久。”韩延徽看了看远处的滦河,轻声道:“这得看秦王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
李曜刚刚赶来之时,李存勖最担心的事莫过于他会夺去自己的指挥权。他知道,自己手里的这支军队已经是父亲麾下为数不多的精锐了,一旦在这里被秦王耍手段夺去,河东便再不是今日之河东,“晋王”的分量更是再无法与秦王相提并论。
好在秦王此来,虽然挟荡平河北之余威,让所有人——包括河东将领——都心甘情愿听命于他,大有当初项羽巨鹿之战击败秦军之后六国诸侯皆不敢直视的威风。
当然,他有这样的实力,也有这样的地位,自然也就有这样的威望。
契丹使者前来求和之事,大伙儿都已知道,对于战和,众将本身并无太多意见,也许有人觉得打一下好,也许有人觉得既然契丹认罪,愿意交还平州甚至历次被掳的百姓,那么不打也行,但归根结底,没有人有一战将契丹灭族灭国之类的心思。
这其实并不奇怪,大唐的民族政策与别朝不同,对于这些边疆游牧,羁縻和利用其实一直占据着主流,因此就算好战派主张“打一下”,也不过是抱着一种惩戒的心思,换句话说就是后世所谓的“低烈度局部战争”。
但李曜的考虑自然不同,实际上他心底里是希望打上一场的,至于烈度,控制在将契丹打弱一些,最好打到契丹跟渤海国实力接近。
然而现实则是,这一场仗,暂时不打更好。首先是契丹自身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李曜有足够的手段可以使得这些问题在契丹内部爆发得比历史上更严重,继而影响其整体实力,未必需要用战争手段。
其次则是自身实力的问题,虽然现在唐军气势足够,光是李曜自己,就带来了二十万大军,但这支大军中李曜自己的嫡系其实只有一半,还有一半是降军。这些降军归附未久,军心什么的完全靠不住,战斗力也颇为勉强,打打顺风仗虽然不在话下,若是打得激烈了些,结局可就难说了。
李曜一贯擅长用“势”,能以势胜之,绝不以力胜。更何况二十余万大军的用兵可不比他穿越前在电脑面前玩游戏,这样庞大的兵力作起战来,真正摆开架势,战线绵延足有三四十里!对于古代这种效率低下的指挥体系而言,那绝对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这也正是古代时常有几十万大军败于几万精兵之手的一个重要原因。李曜可不想也闹出这么一码事。
克劳塞维茨那句名言李曜记得非常清楚,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如果政治就能解决,何必要战争?更何况这二十万大军,他还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于是,秦王殿下在“经过慎重思考”之后决定接受契丹的认罪,但他非常出人意表地对耶律阿保机做出了惩戒:撤掉耶律阿保机松漠都督之职,改为“权守松漠都督,以观后效”,相当于代理松漠都督,着其戴罪立功的意思。
看起来,这只是中原王朝又一次的要面子大过要里子的表现,但没有人知道李曜这一步棋可绝非这么简单。他这一手棋,在数月之后便将会发挥效用。
阿保机这一次没能看出李曜的手段,他强忍心头不快,领兵北归,让出平州,并释放归还近十万汉民。他劝自己,城让了下次可以再打,俘虏没了下次可以再抓,只要窥见机会,一时进退算不得什么,汉人不是有句话,叫做“大丈夫能屈能伸”么?
平州之战,就在这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情况下和平解决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而更出乎李存勖意料之外的则是阿保机退走之后,李曜并未对卢龙提出任何要求,纵然收复平州的第一大功似乎应该记在他的头上,他却依然故我。
平州仍然控制在河东手里,李曜所率领的官军就这样井然有序地撤回了河北。李存勖所知的只是李曜将暂驻洺州,主持河北废藩镇、编新军两件大事。
洺州,可以算是李曜飞黄腾达的一个起点。当时,在他不算太长的治理下,洺州的生产力发展很快,在被朱温占有之后,也挺乐意发展这个已经逐渐走上康庄大道的地方,因此此时的洺州,无论哪方面的实力,都还是相当不错的。
有蜀中的经验在先,河北的地方安抚、军事整编,从手段上来讲其实相差不大,只是由于河北割据时间更久,某些手段必须更有讲究罢了,但总体而言,仍可以按步推进。为此李曜下令将在蜀中负责安抚整编已有丰富经验的李袭吉、冯道调来河北,搭档负责政务。而他自己,则主要进行军事上的整编。
地盘扩张如此之大,军队自然要扩编,不过说是扩编,实际上相较于各镇原有的兵力,整编之后反而还要缩减一点,只是这些军队换了效忠之人。这次整编,对于李曜手头的实力而言,又是一次相当大的加强。
此次整编,北衙禁军新增左右虎贲卫,编制依照北衙禁军编制,每卫一万九千人,两卫共计三万八千战兵。至此,北衙禁军共计四军八卫,总兵力十五万两千。
南衙禁军的加强则更是令人震惊。按照此前南衙诸军每卫一万一千五百战兵的编制,此次在河北新增左右疾风、左右冲云、左右雷霆、左右闪电、左右捧日、左右拱宸共计十二卫,合计兵力十三万八千,直接将南衙禁军编制和总兵力翻了一番。如今南衙禁军共有二十四卫,合计总兵力二十七万六千!
当然,左右虎贲卫是要随着李曜驻扎京师附近去的,剩下南衙六军十二卫才会留在河北,驻守此前魏博、邢洺、泽潞、易定、成德、横海六镇之地。
十二卫看似总兵力高达十三万八千之多,实际上分驻六镇之后,也就算不得什么了。就好比后世中国gdp总量看似也挺庞大,可一算人均就惨了吧唧的,也是一个道理。
不少将领都有些忧心河北兵力不足,李曜却另有想法,不肯再添河北兵力。这其中其实有两个主要原因:
其一是,他一直希望维持南北二衙禁军兵力均衡,至少差别不会太大,这样的话,北衙驻京,南衙镇外,纵然朝中有什么变故争执,两边也都不能任意胡来。如今的情况,北衙八卫总兵力只有十五万二千,南衙却已经高达二十七万六千,虽说南衙分驻太广,不太可能出现当年安禄山叛唐时,叛军兵力超过中央的情况,但仍是一种不好的趋势。好在,河中的八万多镇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承担相当一部分中枢禁军的责任,这样才让兵力对比没那么失衡。
其二是,他手底下三支主要军队,也就是北衙禁军、南衙禁军以及河中镇兵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五十万之巨,确切的数目是战兵五十一万两千!按他的考虑,这已经足以应付他接下来要进行的统一战争了。
何谓厚积薄发?这就叫厚积薄发,打好经济基础,多次试验整编旧军的办法、建立军事学院培养大批将校军官……一切的一切完备之后,扩军云云,简直就是易如反掌。就算形成战斗力,也不过就是三五个月罢了。
河北这三五个月倒是平静,契丹却平静不了。继上次的叛乱未果之后的数月,一场更大规模的叛乱新鲜出炉。更多的人重在参与,似乎叛乱也成了低风险、高回报的一种投资,比后世某个时间段买房还划算似的,所有人无不希望在叛乱结束后在权力的再分配中得到觊觎的一切。也许,阿保机这一次丢了正经的松漠都督一职,咋一看对契丹可汗影响不大,但实际上对其正统性颇有影响。
这次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