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布拉格之夜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
关于万卷楼这个名字,绝大多数人会想到一个叫陈寿的人在那里写完了三国志这部千古流芳的著作。然而此万卷楼绝非彼万卷楼,同名不同地自古使然,然而丽江的万卷楼远远比陈寿的万卷楼要高明许多。惟一所相同的地方,这两个地方都云集了当时最优秀的书生。
万卷楼是整个丽江古城最雄伟的建筑,这个建筑将会因为这个古城的华丽与古朴而声名远播。在这个纳西族与中原文明精神气质联系的纽带上,古往今来的故事似乎在倾诉着书生们的历史童话。
据考证,这栋奢华的藏书楼是元代纳西族自治首领木增父子所建立,至于如何修建以及如何施工,这些都无从可考,惟一所能说明的,就是这栋楼在当时来说,在整个云南省都是首屈一指的藏书楼。
当年的万卷楼里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的牌位,众多被木土司请来的中原通硕大儒们在烟雾缭绕中教授着中原文化的精髓。一栋宏伟的三层楼建筑,按照当时的说法,一楼读书,二楼藏书,三楼写书。如此的设置确实给当时的文化繁荣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硬件设施。
文化的繁荣于是成了整个古城繁荣的最初动力,在木府那座高广气派的石牌坊之前,熙熙攘攘喧嚣的街道上极尽一个时代的繁华,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脚下的青石板路已经变得无比光滑,而参天古树正在晚霞的映射下往游人身上洒下星星点点的光芒。
在那个突然繁荣的时代,所有一切的焦点都集中到了文化人的身上,于是徐霞客、董其昌、顾炎武这些各个时代的大学者们在这栋奢侈的书房里来了又去了,带来了他们的学识和观点,带去了对整座城市的思考和了解。
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我所知道确实是极为少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中原文明对于少数民族文明的极大影响。或许是我个人所受的思想教化,但是这种文明的渗透,在万卷楼我确实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木氏父子在丽江的统治,更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文治。而不是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常用的武治。他们深深懂得社会教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整个木府灵气通透,充满了中原文化的文化张力。而在这个几近宫室之丽的藩王宅第里面,万卷楼高高的矗立在回字结构官邸的正中间,在积累中慢慢的爆发,俯瞰着古往今来的灵魂。
二
似乎所有的读书人都钟爱一个叫做书房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却承担着文化一个过渡。在更多的情况下书生们在这里获取到了文化的内涵,然后再将文化的内涵传播出去。关于藏书的本质,现代学者普遍认为这种藏书实际上处于一种“重藏轻用”的炫耀状态,但是在多数情况下这种私人图书馆供应的是整个地区的知识分子。
范钦晚年做云南右布政的时候,曾经到访过这座恢宏的藏书大楼,并发出“有几家如此奢华,汗牛未能充栋”的感叹,当他回到宁波老家的时候,举全家之力,于是兴建了名垂千史的天一阁,算是满足了当年访问万卷楼时的未了的夙愿。
关于藏书的渊源,在中国似乎无案可查。这个历史是一个极为遥远的历史。但是关于少数民族贵族或是知识分子藏书,万卷楼的规模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但是木氏家族却没有像范钦那样封闭,他们的藏书完全是大众化的一种广义阅读,一种中原文明的高度普及。如是公益的图书馆雏形对于整个世界文化史上都是一个极大的推动,无论是凯撒的书房还是拿破仑的阅览室,抑或是安第留斯的书山卷海,这些弹奏着人文精神的音符的客观个体,在整个历史中都扮演着一如灵魂般的角色。
当我走到有些看似破败的楼梯上时,一股文化传承的力量袭面而来,东巴文化的冲力和张力再次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浩如烟海的典籍里面数种民族文字的经典之作在里面保存完好,各类教派的经卷都供奉其中,文化的平等性决定了文化的宽容性,而万卷楼正是当时书生们的最佳去处。
万卷楼下面高高的牌坊上有一个字样,天雨流芳。关于这四个字的解释,按照当时典籍的最初记载,最贴切应该是纳西语“读书吧”的音译。天雨流芳,浩然磅礴的王者之气跃然于文字之上,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却被中原文化的浓重与东巴文化的宽容围绕成了一个极为宽厚的城池。零碎的屋舍与濡湿的街道正在慢慢的将这个原本一系的原始文化独立的传承下来。
很多年之前,我曾经迎合着晚来的夕阳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路上,我一直以为有幸造访到这所世界级的名校图书馆而荣耀,然而一切并非我所设想,那是因为中国所有的图书馆都千篇一律的成为了一个放书之所而绝非藏书之所,或许如今的我们在书籍的电子管理上有了祖先没有的进步,而祖先们的文化精神与人文气质我们却望尘莫及。
这种人文气质的损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损失,更是我们这一代文化的缺失,当文化形成断层的时候,我们的时代正在面临着一种极大地威慑和挑战。
三
在读书人的心中,书房毫无疑问是极为重要的场所。特别是对于中国的读书人而言,书房在心目中的地位几乎是无可取代。
而在书房里面,最为重要的就是藏书。
藏书的历史应该和图书馆历史相吻合,最早的图书馆应该是托勒密索特一世在亚历山大城建立的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和雅典的亚里士多德图书馆几乎同年代并且同样雄浑壮观。托勒密二世对于图书馆的成就最大,他完成了一部如何管理图书馆的著作——书论,他当之无愧的是图书馆学的创始人,他在文化史上的辉煌业绩在千年之后受到了英国诗人雪莱的高度赞扬,称其为“众王之王”
据史书记载,这个辉煌的图书馆藏书有七十万卷之多。并且在一开始创刊就带有国际性。不仅囊括了希腊语,而且将许多中东、印度甚至地中海的语言。关于托勒密二世对于书的狂热,希腊历史学家莱拉伦在远古的声音一书中提到了“禁书政策”这个政策... -->>
一
关于万卷楼这个名字,绝大多数人会想到一个叫陈寿的人在那里写完了三国志这部千古流芳的著作。然而此万卷楼绝非彼万卷楼,同名不同地自古使然,然而丽江的万卷楼远远比陈寿的万卷楼要高明许多。惟一所相同的地方,这两个地方都云集了当时最优秀的书生。
万卷楼是整个丽江古城最雄伟的建筑,这个建筑将会因为这个古城的华丽与古朴而声名远播。在这个纳西族与中原文明精神气质联系的纽带上,古往今来的故事似乎在倾诉着书生们的历史童话。
据考证,这栋奢华的藏书楼是元代纳西族自治首领木增父子所建立,至于如何修建以及如何施工,这些都无从可考,惟一所能说明的,就是这栋楼在当时来说,在整个云南省都是首屈一指的藏书楼。
当年的万卷楼里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的牌位,众多被木土司请来的中原通硕大儒们在烟雾缭绕中教授着中原文化的精髓。一栋宏伟的三层楼建筑,按照当时的说法,一楼读书,二楼藏书,三楼写书。如此的设置确实给当时的文化繁荣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硬件设施。
文化的繁荣于是成了整个古城繁荣的最初动力,在木府那座高广气派的石牌坊之前,熙熙攘攘喧嚣的街道上极尽一个时代的繁华,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脚下的青石板路已经变得无比光滑,而参天古树正在晚霞的映射下往游人身上洒下星星点点的光芒。
在那个突然繁荣的时代,所有一切的焦点都集中到了文化人的身上,于是徐霞客、董其昌、顾炎武这些各个时代的大学者们在这栋奢侈的书房里来了又去了,带来了他们的学识和观点,带去了对整座城市的思考和了解。
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我所知道确实是极为少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中原文明对于少数民族文明的极大影响。或许是我个人所受的思想教化,但是这种文明的渗透,在万卷楼我确实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木氏父子在丽江的统治,更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文治。而不是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常用的武治。他们深深懂得社会教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整个木府灵气通透,充满了中原文化的文化张力。而在这个几近宫室之丽的藩王宅第里面,万卷楼高高的矗立在回字结构官邸的正中间,在积累中慢慢的爆发,俯瞰着古往今来的灵魂。
二
似乎所有的读书人都钟爱一个叫做书房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却承担着文化一个过渡。在更多的情况下书生们在这里获取到了文化的内涵,然后再将文化的内涵传播出去。关于藏书的本质,现代学者普遍认为这种藏书实际上处于一种“重藏轻用”的炫耀状态,但是在多数情况下这种私人图书馆供应的是整个地区的知识分子。
范钦晚年做云南右布政的时候,曾经到访过这座恢宏的藏书大楼,并发出“有几家如此奢华,汗牛未能充栋”的感叹,当他回到宁波老家的时候,举全家之力,于是兴建了名垂千史的天一阁,算是满足了当年访问万卷楼时的未了的夙愿。
关于藏书的渊源,在中国似乎无案可查。这个历史是一个极为遥远的历史。但是关于少数民族贵族或是知识分子藏书,万卷楼的规模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但是木氏家族却没有像范钦那样封闭,他们的藏书完全是大众化的一种广义阅读,一种中原文明的高度普及。如是公益的图书馆雏形对于整个世界文化史上都是一个极大的推动,无论是凯撒的书房还是拿破仑的阅览室,抑或是安第留斯的书山卷海,这些弹奏着人文精神的音符的客观个体,在整个历史中都扮演着一如灵魂般的角色。
当我走到有些看似破败的楼梯上时,一股文化传承的力量袭面而来,东巴文化的冲力和张力再次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浩如烟海的典籍里面数种民族文字的经典之作在里面保存完好,各类教派的经卷都供奉其中,文化的平等性决定了文化的宽容性,而万卷楼正是当时书生们的最佳去处。
万卷楼下面高高的牌坊上有一个字样,天雨流芳。关于这四个字的解释,按照当时典籍的最初记载,最贴切应该是纳西语“读书吧”的音译。天雨流芳,浩然磅礴的王者之气跃然于文字之上,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却被中原文化的浓重与东巴文化的宽容围绕成了一个极为宽厚的城池。零碎的屋舍与濡湿的街道正在慢慢的将这个原本一系的原始文化独立的传承下来。
很多年之前,我曾经迎合着晚来的夕阳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路上,我一直以为有幸造访到这所世界级的名校图书馆而荣耀,然而一切并非我所设想,那是因为中国所有的图书馆都千篇一律的成为了一个放书之所而绝非藏书之所,或许如今的我们在书籍的电子管理上有了祖先没有的进步,而祖先们的文化精神与人文气质我们却望尘莫及。
这种人文气质的损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损失,更是我们这一代文化的缺失,当文化形成断层的时候,我们的时代正在面临着一种极大地威慑和挑战。
三
在读书人的心中,书房毫无疑问是极为重要的场所。特别是对于中国的读书人而言,书房在心目中的地位几乎是无可取代。
而在书房里面,最为重要的就是藏书。
藏书的历史应该和图书馆历史相吻合,最早的图书馆应该是托勒密索特一世在亚历山大城建立的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和雅典的亚里士多德图书馆几乎同年代并且同样雄浑壮观。托勒密二世对于图书馆的成就最大,他完成了一部如何管理图书馆的著作——书论,他当之无愧的是图书馆学的创始人,他在文化史上的辉煌业绩在千年之后受到了英国诗人雪莱的高度赞扬,称其为“众王之王”
据史书记载,这个辉煌的图书馆藏书有七十万卷之多。并且在一开始创刊就带有国际性。不仅囊括了希腊语,而且将许多中东、印度甚至地中海的语言。关于托勒密二世对于书的狂热,希腊历史学家莱拉伦在远古的声音一书中提到了“禁书政策”这个政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