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清和(晋江5.5万收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建文帝驾崩,不管真崩还是假崩,皇宫都需要一个新主人。
国不可一日无君,天下不可一日无主。
建文四年六月丙寅,群臣上表,叩请燕王入奉天殿,祭祀太庙,继皇帝位。
“为宗社民生,天下岂可一日无君?殿下奉高皇帝遗训,靖难扫除奸臣,功在千秋,当正天位,承太祖万世洪业!”
靖难清君侧的旗帜早被高高挂起,周公辅政的口号也被扔到一边。
皇帝人选中,群臣无一例外的忽略了建文帝的儿子。
国家需要年长的君主,少主容易被奸臣蒙蔽,建文帝就是前车之鉴!燕王殿下是太祖高皇帝嫡子,文韬武略,天生圣人,绝对是皇位的最佳继承人。
文臣的一张口,一支笔,骂人时像锋利的刀子,反过来却能使人通体舒泰。
解缙,胡靖等人笔下生花,劝进的文章一篇接着一篇。不单呈送到燕王面前,还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广发民间,推动强大的舆论攻势,证明燕王继位是顺应民心,是大势所趋,是国家的必须。
舆论已成,文臣再上表,燕王仍不应,并言:“孤为国家社稷,起兵清君侧,不意少主不亮孤心,自绝于天。孤甚愧,伤矣。天子之位当择德才兼备者。孤才疏,岂敢负荷。”
简言之,他起兵造反是为皇帝好,结果皇帝不理解他的良苦用心,自焚死了。他很羞愧,万分的伤心。没心思当皇帝。皇帝谁当,另选吧。
话说得漂亮,姿态也很诚恳,但能当真吗?谁当真谁是傻子。
文臣劝道:“殿下,您就是德才兼备之人,天下还有谁比您更有才?”
燕王摆手,“孤才疏,很是才疏。”
文臣再劝:“殿下,您乃高皇帝嫡嗣,您不负鼎谁来负?”
燕王仍摆手,谁来负他管不着,总之,他不负!
文臣急了,殿下,谦虚两次就行了吧?快点继位,咱们也好恢复生产,重新开工,建设国家不是?
燕王不语,沉默,坚持顽固不化。
文臣没辙了。
天下人都知道燕王起兵就是奔着皇位来的,如今建文帝崩了,登上九五的道路扫清了,他却突然撂挑子,把到手的果实扔出去,可能吗?
当然不可能!
朱棣想当皇帝,一直都想。
朱标死后,洪武帝选了孙子继承大统,朱棣很不服气。
凭什么?
论才干资历,论对国家的贡献,朱允炆哪一点比得上自己?
一个黄口小儿,成日里只晓得同书生为伍,之乎者也,能处理好国家大事?
朱棣心中的火苗一直在烧,加上道衍在一边煽风,建文帝不停递柴,火越烧越旺,一路从河北烧到江苏,烧进南京,阻拦朱棣的所有一切都被烧成了灰烬。
最后,建文帝的执政生涯也在大火中彻底结束。
朱棣辛勤诚恳的造了四年反,为的就是奉天殿中的那张宝座,如今万事俱备,抬腿坐上去就万事大吉,他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完全可以继位,改年号,宣布从今天开始老子就是皇帝,天下都是老子的。跟老子一起靖难的厚赏,和老子作对的一刀咔嚓,新皇帝新气象,这就是老子的风格!
要是真这么个干了,他就不是朱棣,也不会是将大明的国势推向顶峰,震慑海外的永乐大帝了。
大家都知道朱棣是在端着,如何才能架起让他满意的梯子,就是没能找对路。
文臣三次上表,朱棣皆不应,最后,连面都不见了。
站在朱棣的大营前,文臣想哭。当真是没办法了,总不能捆着朱棣推上皇位吧?再说他们也没那能耐啊!
武将们冷眼看着文臣们蹦跶,很是沉得住气。
直到文臣折腾了几个来回,燕王仍是不为所动,才联合勋贵一同上表劝进。奏疏内容很直白,也很实际,主题思想只有一个,殿下是皇位的当然继承人,除了殿下,无人能继承皇位。大家是粗人,只认殿下!便是建文帝活过来也哪凉快哪玩去吧!
最后一句话才是关键,也真正骚到了朱棣的痒处。
当然,奏疏上不会写得这么直白,字里行间表达出的意思却十分清楚。
武将和勋贵对燕王殿下情比金坚,义比海深。
殿下,您就顺应大家的心愿,继位吧!
武将之后,藩王也接连上表,同朱棣结盟的宁王和晋王更是言辞恳切。
燕王推辞不过,肃然道:“公等如此,孤便返回北平!”
众人面面相觑,这还不成?
到底梯子要架到多高,燕王殿下才肯下来?
能不能给个提示?
京城的文武闹得沸沸扬扬,藩王们也没闲着,有心人会发现,无论闹腾得多厉害,其中都没有沈瑄朱能的影子。
燕军中,只有房宽,邱福,何寿等人参与了上表,真正被朱棣视为心腹的将领自始至终保持沉默。
朱能奉命督造皇陵,沈瑄奉命捉拿出逃的奸臣,徐忠负责京城的安全保... -->>
建文帝驾崩,不管真崩还是假崩,皇宫都需要一个新主人。
国不可一日无君,天下不可一日无主。
建文四年六月丙寅,群臣上表,叩请燕王入奉天殿,祭祀太庙,继皇帝位。
“为宗社民生,天下岂可一日无君?殿下奉高皇帝遗训,靖难扫除奸臣,功在千秋,当正天位,承太祖万世洪业!”
靖难清君侧的旗帜早被高高挂起,周公辅政的口号也被扔到一边。
皇帝人选中,群臣无一例外的忽略了建文帝的儿子。
国家需要年长的君主,少主容易被奸臣蒙蔽,建文帝就是前车之鉴!燕王殿下是太祖高皇帝嫡子,文韬武略,天生圣人,绝对是皇位的最佳继承人。
文臣的一张口,一支笔,骂人时像锋利的刀子,反过来却能使人通体舒泰。
解缙,胡靖等人笔下生花,劝进的文章一篇接着一篇。不单呈送到燕王面前,还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广发民间,推动强大的舆论攻势,证明燕王继位是顺应民心,是大势所趋,是国家的必须。
舆论已成,文臣再上表,燕王仍不应,并言:“孤为国家社稷,起兵清君侧,不意少主不亮孤心,自绝于天。孤甚愧,伤矣。天子之位当择德才兼备者。孤才疏,岂敢负荷。”
简言之,他起兵造反是为皇帝好,结果皇帝不理解他的良苦用心,自焚死了。他很羞愧,万分的伤心。没心思当皇帝。皇帝谁当,另选吧。
话说得漂亮,姿态也很诚恳,但能当真吗?谁当真谁是傻子。
文臣劝道:“殿下,您就是德才兼备之人,天下还有谁比您更有才?”
燕王摆手,“孤才疏,很是才疏。”
文臣再劝:“殿下,您乃高皇帝嫡嗣,您不负鼎谁来负?”
燕王仍摆手,谁来负他管不着,总之,他不负!
文臣急了,殿下,谦虚两次就行了吧?快点继位,咱们也好恢复生产,重新开工,建设国家不是?
燕王不语,沉默,坚持顽固不化。
文臣没辙了。
天下人都知道燕王起兵就是奔着皇位来的,如今建文帝崩了,登上九五的道路扫清了,他却突然撂挑子,把到手的果实扔出去,可能吗?
当然不可能!
朱棣想当皇帝,一直都想。
朱标死后,洪武帝选了孙子继承大统,朱棣很不服气。
凭什么?
论才干资历,论对国家的贡献,朱允炆哪一点比得上自己?
一个黄口小儿,成日里只晓得同书生为伍,之乎者也,能处理好国家大事?
朱棣心中的火苗一直在烧,加上道衍在一边煽风,建文帝不停递柴,火越烧越旺,一路从河北烧到江苏,烧进南京,阻拦朱棣的所有一切都被烧成了灰烬。
最后,建文帝的执政生涯也在大火中彻底结束。
朱棣辛勤诚恳的造了四年反,为的就是奉天殿中的那张宝座,如今万事俱备,抬腿坐上去就万事大吉,他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完全可以继位,改年号,宣布从今天开始老子就是皇帝,天下都是老子的。跟老子一起靖难的厚赏,和老子作对的一刀咔嚓,新皇帝新气象,这就是老子的风格!
要是真这么个干了,他就不是朱棣,也不会是将大明的国势推向顶峰,震慑海外的永乐大帝了。
大家都知道朱棣是在端着,如何才能架起让他满意的梯子,就是没能找对路。
文臣三次上表,朱棣皆不应,最后,连面都不见了。
站在朱棣的大营前,文臣想哭。当真是没办法了,总不能捆着朱棣推上皇位吧?再说他们也没那能耐啊!
武将们冷眼看着文臣们蹦跶,很是沉得住气。
直到文臣折腾了几个来回,燕王仍是不为所动,才联合勋贵一同上表劝进。奏疏内容很直白,也很实际,主题思想只有一个,殿下是皇位的当然继承人,除了殿下,无人能继承皇位。大家是粗人,只认殿下!便是建文帝活过来也哪凉快哪玩去吧!
最后一句话才是关键,也真正骚到了朱棣的痒处。
当然,奏疏上不会写得这么直白,字里行间表达出的意思却十分清楚。
武将和勋贵对燕王殿下情比金坚,义比海深。
殿下,您就顺应大家的心愿,继位吧!
武将之后,藩王也接连上表,同朱棣结盟的宁王和晋王更是言辞恳切。
燕王推辞不过,肃然道:“公等如此,孤便返回北平!”
众人面面相觑,这还不成?
到底梯子要架到多高,燕王殿下才肯下来?
能不能给个提示?
京城的文武闹得沸沸扬扬,藩王们也没闲着,有心人会发现,无论闹腾得多厉害,其中都没有沈瑄朱能的影子。
燕军中,只有房宽,邱福,何寿等人参与了上表,真正被朱棣视为心腹的将领自始至终保持沉默。
朱能奉命督造皇陵,沈瑄奉命捉拿出逃的奸臣,徐忠负责京城的安全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