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清和(晋江5.5万收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领三千步卒和一营火器队,去探个究竟。”
“遵令!”
纵是天险,也休想挡住大军前进之路!
明军过西都,进军天健山时,凭祥县城内聚集起了越来越多的商人。
有广西云南等地的茶马商,也有中原巨贾在西南的分支,还有暹罗占城等番邦的商人,甚至有零星大食商人混杂在队伍里,来到了凭祥。
一时之间,凭祥县城成为了西南边境的焦点。
在回京路上的杨铎也遇上了几支赶往广西的马队。
如此多的巨贾商队赶往同一个方向很不寻常。一名锦衣校尉策马上前,问道:“指挥,是否拦下盘查?”
杨铎探手捏了一下随身的荷包,随即摇头,“不必,继续赶路。”
“是!”
锦衣卫飞驰而去,让路的商队不由得松了口气。没有多做停留,打起呼哨,再次启程。
赚钱的买卖都是宜早不宜迟,本就比旁人晚了,再不快着些,连口剩汤都喝不着了。
凭祥县衙,三堂东厢
孟清和和朱能都是一身便服,两人下首是身着公服的凭祥县令李庆青。
“关于此事,李大令可还有不解之处?”
“回伯爷,下官已牢记在心,没有不解。”
“那好。”孟清和颔首,举起茶杯,“本官同成国公在此静候佳音。”
李庆青拱手,“下官一定不让国公爷与伯爷失望。”
话落,转身,深吸一口气,迈步离开了东厢。
县衙二堂内,已有数十人翘首以待,见到从堂后步入的李县令,立刻笑容满脸。
“见过大令,某等已恭候多时了。”
面对众人仿佛见到金山一般的目光,李大令瞬间亚历山大。
莫非兴宁伯知道情况会是这样,才将如此艰巨的任务交给自己?
不可能,应该不……可能……
擦擦汗,想再多也没用,将伯爷交代的事情办好才更加紧要。
便是被看做金山又如何?
此事一成,才是真正的金银成山,粮食满仓。
“诸位莫急,暂听本官一言……”
李县令同商人们周旋时,三堂东厢内的孟清和又拿起纸笔,当着朱能的面开始给沈瑄写信。
半晌,朱能开口道:“贤弟。”
“国公爷有何吩咐?”
“贤弟是故意的?”
孟清和抬头,咧嘴,“国公爷所言,下官不解。”
朱能端起茶杯,重又放下,最终闭上嘴,什么也没说。至于被孟清和推出去的李县令,只能自求多福了。
虽然事情不太好办,但只要办好了,也是官运亨通,李氏一族至少能福荫三代。
风险和机遇摆在面前,关键要看,李庆青是否真能扛得起来。
第一百七十七章功劳
凭祥县衙,二堂
首批进入县衙的商人,多是出身广西云南本地,经多方核查,身家背景无任何可疑之处,方才得以被请见。
为首的三名大商,自元时起便扎根于此,以中原之物同各番邦土司贸易,渐渐发展出了一定规模,成为当地不容小觑的实力。
不客气点说,以这三家为代表,堂内六成以上的商人都是依靠走私发家。
明太祖朱元璋立朝之后,严禁北方边贸,敢抢?揍得你生活不能自理!多管齐下,硬生生将北元大小贵族的生活水平拉低数个档次,对不服大明管的西南番邦土司自然也不会客气。
茶叶限售,盐铁严禁出口,瓷器丝绸价格翻上几倍,当地三司衙门不给力,更有甚者,同走私商沆瀣一气。洪武帝直接派遣巡按御史,瞪大眼睛,揪出一个办一个。
砍头,扒皮,流放,充军!如此严令,也没能彻底封锁西南各地的走私贸易。
人为利益趋势,敢于涉险。
越是封锁,西南边境的贸易越是红火。
这里同广袤的北部草原不同,山高林密,多是原始森林,走私的商人带队抄小路,往林子里一躲,官军硬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当地的土司豪族不太服管,收取贿赂,对走私商人各种掩护,朝廷把整个都察院派下来也没用。
直到明朝陆续收复境内边寨土司,封赏土官,同相邻各番邦建立友好关系,进行朝贡贸易,情况才有所好转。
走私商人开始到衙门开取路引,按规定缴税,西南等地的商税才有了起色。
不是没有继续带着队伍走小道的商人,可惜躲开明朝的军队,却躲不开番邦土司的黑吃黑,其结果往往是有来无回。
以前同走私商人交易,是没有买卖的途径。如今明朝开放了部分边境贸易,在四川云南和广西部分地区建立了茶马互市,这些没有“营业执照”的找上门,无论抢了还是宰了,理由都是现成的。
维护边境贸易,拥护大明法律!
几次之后,商人们也回过味来了,... -->>
“领三千步卒和一营火器队,去探个究竟。”
“遵令!”
纵是天险,也休想挡住大军前进之路!
明军过西都,进军天健山时,凭祥县城内聚集起了越来越多的商人。
有广西云南等地的茶马商,也有中原巨贾在西南的分支,还有暹罗占城等番邦的商人,甚至有零星大食商人混杂在队伍里,来到了凭祥。
一时之间,凭祥县城成为了西南边境的焦点。
在回京路上的杨铎也遇上了几支赶往广西的马队。
如此多的巨贾商队赶往同一个方向很不寻常。一名锦衣校尉策马上前,问道:“指挥,是否拦下盘查?”
杨铎探手捏了一下随身的荷包,随即摇头,“不必,继续赶路。”
“是!”
锦衣卫飞驰而去,让路的商队不由得松了口气。没有多做停留,打起呼哨,再次启程。
赚钱的买卖都是宜早不宜迟,本就比旁人晚了,再不快着些,连口剩汤都喝不着了。
凭祥县衙,三堂东厢
孟清和和朱能都是一身便服,两人下首是身着公服的凭祥县令李庆青。
“关于此事,李大令可还有不解之处?”
“回伯爷,下官已牢记在心,没有不解。”
“那好。”孟清和颔首,举起茶杯,“本官同成国公在此静候佳音。”
李庆青拱手,“下官一定不让国公爷与伯爷失望。”
话落,转身,深吸一口气,迈步离开了东厢。
县衙二堂内,已有数十人翘首以待,见到从堂后步入的李县令,立刻笑容满脸。
“见过大令,某等已恭候多时了。”
面对众人仿佛见到金山一般的目光,李大令瞬间亚历山大。
莫非兴宁伯知道情况会是这样,才将如此艰巨的任务交给自己?
不可能,应该不……可能……
擦擦汗,想再多也没用,将伯爷交代的事情办好才更加紧要。
便是被看做金山又如何?
此事一成,才是真正的金银成山,粮食满仓。
“诸位莫急,暂听本官一言……”
李县令同商人们周旋时,三堂东厢内的孟清和又拿起纸笔,当着朱能的面开始给沈瑄写信。
半晌,朱能开口道:“贤弟。”
“国公爷有何吩咐?”
“贤弟是故意的?”
孟清和抬头,咧嘴,“国公爷所言,下官不解。”
朱能端起茶杯,重又放下,最终闭上嘴,什么也没说。至于被孟清和推出去的李县令,只能自求多福了。
虽然事情不太好办,但只要办好了,也是官运亨通,李氏一族至少能福荫三代。
风险和机遇摆在面前,关键要看,李庆青是否真能扛得起来。
第一百七十七章功劳
凭祥县衙,二堂
首批进入县衙的商人,多是出身广西云南本地,经多方核查,身家背景无任何可疑之处,方才得以被请见。
为首的三名大商,自元时起便扎根于此,以中原之物同各番邦土司贸易,渐渐发展出了一定规模,成为当地不容小觑的实力。
不客气点说,以这三家为代表,堂内六成以上的商人都是依靠走私发家。
明太祖朱元璋立朝之后,严禁北方边贸,敢抢?揍得你生活不能自理!多管齐下,硬生生将北元大小贵族的生活水平拉低数个档次,对不服大明管的西南番邦土司自然也不会客气。
茶叶限售,盐铁严禁出口,瓷器丝绸价格翻上几倍,当地三司衙门不给力,更有甚者,同走私商沆瀣一气。洪武帝直接派遣巡按御史,瞪大眼睛,揪出一个办一个。
砍头,扒皮,流放,充军!如此严令,也没能彻底封锁西南各地的走私贸易。
人为利益趋势,敢于涉险。
越是封锁,西南边境的贸易越是红火。
这里同广袤的北部草原不同,山高林密,多是原始森林,走私的商人带队抄小路,往林子里一躲,官军硬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当地的土司豪族不太服管,收取贿赂,对走私商人各种掩护,朝廷把整个都察院派下来也没用。
直到明朝陆续收复境内边寨土司,封赏土官,同相邻各番邦建立友好关系,进行朝贡贸易,情况才有所好转。
走私商人开始到衙门开取路引,按规定缴税,西南等地的商税才有了起色。
不是没有继续带着队伍走小道的商人,可惜躲开明朝的军队,却躲不开番邦土司的黑吃黑,其结果往往是有来无回。
以前同走私商人交易,是没有买卖的途径。如今明朝开放了部分边境贸易,在四川云南和广西部分地区建立了茶马互市,这些没有“营业执照”的找上门,无论抢了还是宰了,理由都是现成的。
维护边境贸易,拥护大明法律!
几次之后,商人们也回过味来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