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最后的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双方关系和睦的时期,如果适逢对方君主去世或新皇登基,做为盟友的一方是要派使臣前往吊唁和恭贺的,比如大帝孙权去世之后,吴废帝孙亮和景帝孙休登基的时候,蜀国都曾派出使臣前往吊唁或道贺。
不过现在双方关系交恶,此番孙休去世和孙皓登基,蜀国自然也就无须派出使臣前往。不过这并不防碍蜀国的情报人员及时地将事关吴国的重大变故的消息上报到南中。
所有在魏吴两国境内的情报机构都是由中尉左丞杜弼来负责的,杜弼接到报告之后,都要在第一时间内转交给刘胤,再由刘胤上奏朝廷。
刘胤拿到了吴国传回来的情报,如果自己所记无差的话,历史上吴国皇帝孙休就是病逝于蜀亡之后的第二年七月,而孙皓也是在当月登的基。看来历史虽然已经改变了许多,但依然还有不少东西是刘胤所无法改变的,比如和刘胤没有多少利害关系的魏吴两国的事,纵然就是蜀国的事,也是刘胤凭借着一己之力将其改变,如果真没有刘胤的到来,后主刘禅或许就如同历史上一般在洛阳过着乐不思蜀的生活了。
毕竟历史轨迹的惯性≦,依然强大,吴国年轻有为的皇帝孙休挂了,接替他当皇帝的孙皓可是历史上与夏桀商纣齐名的暴君,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将拥有着长江天堑号称固若金汤的东吴政权搞得分崩离析,最终走向覆灭。
历史上孙皓的继位是在蜀国灭亡之后,但由于刘胤的出现,蜀国并没有灭亡,这天下之势并未变成魏吴南北对峙还是继续保持着三国鼎立的格局,历史最终将走向何处。这其中还是充满着变数。
刘胤真的有些期待,明年就应该轮到司马昭寿终正寝了,是否一样会发生呢?刘胤不得而知,但刘胤清楚,司马昭的死对于天下大势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变数。是机遇,也是挑战。
现在的司马昭,也看到了属于他的机遇,吴主孙休病逝,这对于已经准备好南征的司马昭而言,简直就是天降福音,乘着吴国国丧新帝登基之时,司马昭令羊祜杜预出兵襄阳上庸,从临沮南下。攻打吴国重镇西陵。
西陵是荆江段的一座重镇,水陆咽喉要冲,吴国在此一直常设西陵都督镇守,入蜀之前,陆抗就担任西陵都督一职。
而现在吴军十五万大军入川,西陵更是成为其后方重镇,西陵一旦有失,吴境和蜀地将失去联系。将会危及到蜀中大军的粮草供给,所以西陵是吴国的咽喉七寸所在。致命之地,司马昭选择攻击西陵,显然也有打蛇打七寸之意。
孙皓刚刚登基第二天就接到了魏国大举来犯的消息,面对魏国给他送上的这一份登基“大礼”,从来没有参与过军事谋略的孙皓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不过辅佐孙皓登基的这些顾命大臣毕竟也不是酒囊饭袋。很快制定出应急预案,由征北将军陆凯带兵增援西陵,加强西陵的守备,由荆州刺史施绩驻守江陵,加强西陵侧翼的防护。左将军张布驻守武昌,右大都督丁奉驻守阜陵,后将军丁封驻守庐江,准备全面应对曹魏的进攻。
陆抗经营西陵多年,城防坚固,守备完善,陆凯援兵到来之后,西陵的守备力量更为雄厚,虽然羊祜杜预做了充分的准备,但面对坚城,还是短时间内无法攻克,只得转入了围困战,将西陵团团包围,企图将陆凯困死在西陵城内。
为了防止吴国再向西陵增派援兵,司马昭另派十万大军,对武昌和建业方向发起进攻,将战火绵延到整个的长江防线。
魏吴两国的战线从益州绵延到了扬州,三州之地,数十个郡国卷入了战火之中,在近五千里的战线之上,全面交锋,拉开了魏吴两国决战序幕。
刘胤看罢报告,微微地一笑,果然是不出所意料,司马昭有着一统天下的野心,又岂能放弃此次吴国空虚的机会?看来魏吴两国的互撕远不止局限于益州境内,整个长江防线都将成为双方的战场,魏吴两国投入的兵力之多,波及的区域之广,就算是被称为奠定三国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而魏吴两国的全面开战,给南迁偏安到南中的蜀汉朝廷似乎带来了一线的机遇。或许在魏吴的眼中,蜀汉王朝的残存力量就如同是一条咸鱼,但只要捉住机会,咸鱼也未必不能翻身!
“杜左丞,关陇方面可有情报报来吗?”刘胤叫住了正欲退下的杜弼。
杜弼摇摇头,道:“关陇远在三千里之外,又有汉中诸道、阳安剑阁隔阻,情报传递极为困难,恐怕短时间内难以传回,如果刘大人真需要关陇方面的情报,卑职可专门差人去联络一下关陇司。”杜弼略微显得有些诧异,毕竟关陇相隔着汉中蜀地,那边的情报并非是急需,现在中尉府传递过来的情报,大多是关于蜀地军情变化的情报以及洛阳武昌方面魏吴两国高层的信息,关陇太过遥远,就算拿到确切的情报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刘胤知道此事急不来,远在三四千里之外的关陇,真要传递消息过来,也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现在的通信手段,还是太落后了,就连信鸽也没有,貌似利用信鸽传信,还是唐代以后才有的事吧。
“那就有劳杜左丞了。”
杜弼拱手称诺,退了一下。
屋内安静了下来,刘胤将所有报告重新地细阅了一遍,凡是重要的地方,他都拿红笔圈了起来,各方提交的情报虽然详实,但也不乏疏漏重复之处,这就需要阅者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许多的时候,真相往往隐藏在表相之下,需要细细地甄别。
不多时,杜弼去而复返,手中多了一卷纸,……(未完待续。)
在双方关系和睦的时期,如果适逢对方君主去世或新皇登基,做为盟友的一方是要派使臣前往吊唁和恭贺的,比如大帝孙权去世之后,吴废帝孙亮和景帝孙休登基的时候,蜀国都曾派出使臣前往吊唁或道贺。
不过现在双方关系交恶,此番孙休去世和孙皓登基,蜀国自然也就无须派出使臣前往。不过这并不防碍蜀国的情报人员及时地将事关吴国的重大变故的消息上报到南中。
所有在魏吴两国境内的情报机构都是由中尉左丞杜弼来负责的,杜弼接到报告之后,都要在第一时间内转交给刘胤,再由刘胤上奏朝廷。
刘胤拿到了吴国传回来的情报,如果自己所记无差的话,历史上吴国皇帝孙休就是病逝于蜀亡之后的第二年七月,而孙皓也是在当月登的基。看来历史虽然已经改变了许多,但依然还有不少东西是刘胤所无法改变的,比如和刘胤没有多少利害关系的魏吴两国的事,纵然就是蜀国的事,也是刘胤凭借着一己之力将其改变,如果真没有刘胤的到来,后主刘禅或许就如同历史上一般在洛阳过着乐不思蜀的生活了。
毕竟历史轨迹的惯性≦,依然强大,吴国年轻有为的皇帝孙休挂了,接替他当皇帝的孙皓可是历史上与夏桀商纣齐名的暴君,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将拥有着长江天堑号称固若金汤的东吴政权搞得分崩离析,最终走向覆灭。
历史上孙皓的继位是在蜀国灭亡之后,但由于刘胤的出现,蜀国并没有灭亡,这天下之势并未变成魏吴南北对峙还是继续保持着三国鼎立的格局,历史最终将走向何处。这其中还是充满着变数。
刘胤真的有些期待,明年就应该轮到司马昭寿终正寝了,是否一样会发生呢?刘胤不得而知,但刘胤清楚,司马昭的死对于天下大势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变数。是机遇,也是挑战。
现在的司马昭,也看到了属于他的机遇,吴主孙休病逝,这对于已经准备好南征的司马昭而言,简直就是天降福音,乘着吴国国丧新帝登基之时,司马昭令羊祜杜预出兵襄阳上庸,从临沮南下。攻打吴国重镇西陵。
西陵是荆江段的一座重镇,水陆咽喉要冲,吴国在此一直常设西陵都督镇守,入蜀之前,陆抗就担任西陵都督一职。
而现在吴军十五万大军入川,西陵更是成为其后方重镇,西陵一旦有失,吴境和蜀地将失去联系。将会危及到蜀中大军的粮草供给,所以西陵是吴国的咽喉七寸所在。致命之地,司马昭选择攻击西陵,显然也有打蛇打七寸之意。
孙皓刚刚登基第二天就接到了魏国大举来犯的消息,面对魏国给他送上的这一份登基“大礼”,从来没有参与过军事谋略的孙皓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不过辅佐孙皓登基的这些顾命大臣毕竟也不是酒囊饭袋。很快制定出应急预案,由征北将军陆凯带兵增援西陵,加强西陵的守备,由荆州刺史施绩驻守江陵,加强西陵侧翼的防护。左将军张布驻守武昌,右大都督丁奉驻守阜陵,后将军丁封驻守庐江,准备全面应对曹魏的进攻。
陆抗经营西陵多年,城防坚固,守备完善,陆凯援兵到来之后,西陵的守备力量更为雄厚,虽然羊祜杜预做了充分的准备,但面对坚城,还是短时间内无法攻克,只得转入了围困战,将西陵团团包围,企图将陆凯困死在西陵城内。
为了防止吴国再向西陵增派援兵,司马昭另派十万大军,对武昌和建业方向发起进攻,将战火绵延到整个的长江防线。
魏吴两国的战线从益州绵延到了扬州,三州之地,数十个郡国卷入了战火之中,在近五千里的战线之上,全面交锋,拉开了魏吴两国决战序幕。
刘胤看罢报告,微微地一笑,果然是不出所意料,司马昭有着一统天下的野心,又岂能放弃此次吴国空虚的机会?看来魏吴两国的互撕远不止局限于益州境内,整个长江防线都将成为双方的战场,魏吴两国投入的兵力之多,波及的区域之广,就算是被称为奠定三国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而魏吴两国的全面开战,给南迁偏安到南中的蜀汉朝廷似乎带来了一线的机遇。或许在魏吴的眼中,蜀汉王朝的残存力量就如同是一条咸鱼,但只要捉住机会,咸鱼也未必不能翻身!
“杜左丞,关陇方面可有情报报来吗?”刘胤叫住了正欲退下的杜弼。
杜弼摇摇头,道:“关陇远在三千里之外,又有汉中诸道、阳安剑阁隔阻,情报传递极为困难,恐怕短时间内难以传回,如果刘大人真需要关陇方面的情报,卑职可专门差人去联络一下关陇司。”杜弼略微显得有些诧异,毕竟关陇相隔着汉中蜀地,那边的情报并非是急需,现在中尉府传递过来的情报,大多是关于蜀地军情变化的情报以及洛阳武昌方面魏吴两国高层的信息,关陇太过遥远,就算拿到确切的情报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刘胤知道此事急不来,远在三四千里之外的关陇,真要传递消息过来,也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现在的通信手段,还是太落后了,就连信鸽也没有,貌似利用信鸽传信,还是唐代以后才有的事吧。
“那就有劳杜左丞了。”
杜弼拱手称诺,退了一下。
屋内安静了下来,刘胤将所有报告重新地细阅了一遍,凡是重要的地方,他都拿红笔圈了起来,各方提交的情报虽然详实,但也不乏疏漏重复之处,这就需要阅者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许多的时候,真相往往隐藏在表相之下,需要细细地甄别。
不多时,杜弼去而复返,手中多了一卷纸,……(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