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穿越之盛世独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新领土的获取有三个层面:第一层是打得进,第二层是占得住,第三层是消化得了。
从神宗执政之初的《开海令》到四夷靖平这二十年功夫,有科技点加持,打打杀杀几乎不费太多力气,势如破竹的占下前所未有的版图。
打天下之后就要守,有句老话叫‘三代出贵族’,让新国民对华夏民族形成归属感,三代是最低的限度,而大虞要做的就是,在爱玩分裂搞‘二八分治’的欧洲人过来之前,完成最基本的政权融合。这需要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汉族能适应当地气候,能在新地域里扎根,二是不能出现足够强大的当地势力,影响中央政权的统治,三是最基本条件,汉族人口足以填入新地区。皇历2760年第一次大朝会,当民部黄册统计的齐民数量很接近四万万时,神宗立刻颁布《定边令》,鼓励汉人开始大规模的海外移民,用人口填满版图。
衡量一种文明是否成功覆盖一个地区,一般有三个标准,即种族、文化、语言,若这三项指标都与文明传播的源头趋同的话,那么这个地区可成功地纳入这个文明体系,比如哥特人、日耳曼人、保加尔人等异族,一旦接受了大公教或正东教,马上摇身一变,被纳入‘欧洲人’的范畴。而如果只符合其中一、两顶标准,只能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例如皈依天方教,自称素丹,却始终不刁海里凡的鄂图曼。现在大虞没有被排斥在大航海时代之外,按先到先得原则,已占稳了许多地盘,需要慢慢消化。所谓‘消化’一地的标准,是新地区的居民有九成以上认可自己是‘大虞人’,这是个文化概念而不是政治概念。用华夏最擅长的人海战术铺过去,以野人或低等文明为主的地区,哪里扛得住这种全方位的人口、文化、经济、政治和军事压制?
现在大半个亚洲、整个澳洲加北美洲,都飘扬着大虞的国旗——九星太极金龙旗,等自以为是世界中心的欧洲人抢完非洲,想染指亚洲时,才会见识到一个真正完整的东方帝国有多恐怖。
为了保持帝国政权对遥远辖区的控制力,除了派遣心腹重臣为布政使,在军中弱化将领的重要性,宣扬‘为国、为民、为君’的新思想,更有赖于交通和报纸的发展。
橡胶轮胎的产生,让目前速度最快的马匹能拉动更重、更大的马车,三轮车的发明,让买不起马的人家有了代步工具,也反过来促进道路质量提升。修路一直是工部重头戏,比之水利工程也不差,至于曾经的修建帝陵大项目,早被神宗扔到角落里。但凡有人上折请修皇陵,没多久就会被调派去某工地当监工,迄今为止,‘神陵’选址或棺木等准备工作都没确定。
报纸是保证政令透明通达的唯一工具,即便阳奉阴违的官员抓不绝,但至少投诉有门,从上京传达出来的政策,不会在斋桑湖或平仪城变个样。但也侧面冲击了提倡‘礼治、德治、人治’的儒家孔孟学说,转为‘依法先治,以礼教之’,任何政令裁夺或案件判定,皆写明所依据的律例条款,而中华书局每年从刑部律例司拿到最新的案例集结,刊印成册。情理与律法之争时常成为报纸主题,但朝野上下已逐渐认可‘违法必惩’这一原则,被削过许多次的皇亲王爵更是不敢再随意挑衅律法之威。
其实这一点并不让人意外,孔孟时代的君臣民一体的体量并不大,信息透明,政策就不会变形,才得以依靠伦理建立纽带。现在一封信从最南边的南洲北部南虞矿山寄到最西北的安仪城,最快也要差不多一年,没有公开、公正的律法,只凭所谓‘礼法’,一旦掌握当地宗族权的土皇帝和外派来的官员勾结起来,一地民生经济都受控制,这对于越来越有钱的跨地域商人来说,可不见得是好事。
在中华产业的强制下,各种新生或旧有的货物都逐步固定一个行业标准,在这种基础上,中华保险公司的业务慢慢从海贸扩大到其他方面。有了‘国字号’为担保,其他中华公司没涉足的民间产业,也自发形成相应区域的大小行会,寻求保险业务,由此学来了‘行业标准’这个玩意。
以农为本、崇拜先祖、道法自然的华夏文明,向来更依赖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经验管理’模式,当标准化、数字化的要求渐渐成为政务、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最主要衡量依据时,这种冲击反映在********上,便是礼教与新法之争。事实总是胜于雄辩,数字又总是最直接最明确地证明事实,所以礼教渐露颓势也在所难免。
苏伊士运河的工程是连接大虞和西方的最重要纽带,往来其间的商人们带来欧洲和大食的历史和经验,每年新付印的《文献大典》译文卷越来越多,西方奇闻异事也时常登上乡间戏台,哪怕是山间小村卖馄饨的文盲都知道地球是圆的,海那边有一群长相、语言不同的‘欧洲人’,随便去个港口就能看到,老祖宗可没见过这么多稀罕事,说不定哪天,他们还会来咱们山沟沟里挖矿呐!
没有盲目的‘崇洋媚外’,没有彻底的‘破除四旧’,华夏民族没有经历狂热无知的红色浪潮,不会全盘否定千年沉淀,保持着文明优越感,吸收西方文化,补充知识空白,在本土文化里增添更多宽容和猎奇的视角。
东方巨人在缓缓转身,尽管动作很微弱,尽管非常不容易,但没有闭上眼睛沉睡。
***********************
《定边令》之后,年已及冠的二、三两位皇子终于得到许可,开春带着十一岁的四皇子前往运河工地,上次没得出远门的顾家余下几位表兄弟都能跟着去。三位皇子拿着艺青发的任命书,顶着中华运河公司外审员的头衔,集体公费旅游。
真正考到外审员资格证的人是最小的四皇子袁望,真正去那儿干活之人是谢戚威,还带上谢家几个族弟,谢廉的儿子谢戚武和谢戚成,谢庞的儿子谢戚戎等。真?领军之人是主动请缨的夏步凡,他将在龙门城上船,他的职务由任硕暂代,陆去海的哥哥陆观海接替任硕,驻守西贡和金兰湾。
送走儿子们的皇后凉凉坐在小书房里,怅然若失地拍着外孙... -->>
新领土的获取有三个层面:第一层是打得进,第二层是占得住,第三层是消化得了。
从神宗执政之初的《开海令》到四夷靖平这二十年功夫,有科技点加持,打打杀杀几乎不费太多力气,势如破竹的占下前所未有的版图。
打天下之后就要守,有句老话叫‘三代出贵族’,让新国民对华夏民族形成归属感,三代是最低的限度,而大虞要做的就是,在爱玩分裂搞‘二八分治’的欧洲人过来之前,完成最基本的政权融合。这需要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汉族能适应当地气候,能在新地域里扎根,二是不能出现足够强大的当地势力,影响中央政权的统治,三是最基本条件,汉族人口足以填入新地区。皇历2760年第一次大朝会,当民部黄册统计的齐民数量很接近四万万时,神宗立刻颁布《定边令》,鼓励汉人开始大规模的海外移民,用人口填满版图。
衡量一种文明是否成功覆盖一个地区,一般有三个标准,即种族、文化、语言,若这三项指标都与文明传播的源头趋同的话,那么这个地区可成功地纳入这个文明体系,比如哥特人、日耳曼人、保加尔人等异族,一旦接受了大公教或正东教,马上摇身一变,被纳入‘欧洲人’的范畴。而如果只符合其中一、两顶标准,只能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例如皈依天方教,自称素丹,却始终不刁海里凡的鄂图曼。现在大虞没有被排斥在大航海时代之外,按先到先得原则,已占稳了许多地盘,需要慢慢消化。所谓‘消化’一地的标准,是新地区的居民有九成以上认可自己是‘大虞人’,这是个文化概念而不是政治概念。用华夏最擅长的人海战术铺过去,以野人或低等文明为主的地区,哪里扛得住这种全方位的人口、文化、经济、政治和军事压制?
现在大半个亚洲、整个澳洲加北美洲,都飘扬着大虞的国旗——九星太极金龙旗,等自以为是世界中心的欧洲人抢完非洲,想染指亚洲时,才会见识到一个真正完整的东方帝国有多恐怖。
为了保持帝国政权对遥远辖区的控制力,除了派遣心腹重臣为布政使,在军中弱化将领的重要性,宣扬‘为国、为民、为君’的新思想,更有赖于交通和报纸的发展。
橡胶轮胎的产生,让目前速度最快的马匹能拉动更重、更大的马车,三轮车的发明,让买不起马的人家有了代步工具,也反过来促进道路质量提升。修路一直是工部重头戏,比之水利工程也不差,至于曾经的修建帝陵大项目,早被神宗扔到角落里。但凡有人上折请修皇陵,没多久就会被调派去某工地当监工,迄今为止,‘神陵’选址或棺木等准备工作都没确定。
报纸是保证政令透明通达的唯一工具,即便阳奉阴违的官员抓不绝,但至少投诉有门,从上京传达出来的政策,不会在斋桑湖或平仪城变个样。但也侧面冲击了提倡‘礼治、德治、人治’的儒家孔孟学说,转为‘依法先治,以礼教之’,任何政令裁夺或案件判定,皆写明所依据的律例条款,而中华书局每年从刑部律例司拿到最新的案例集结,刊印成册。情理与律法之争时常成为报纸主题,但朝野上下已逐渐认可‘违法必惩’这一原则,被削过许多次的皇亲王爵更是不敢再随意挑衅律法之威。
其实这一点并不让人意外,孔孟时代的君臣民一体的体量并不大,信息透明,政策就不会变形,才得以依靠伦理建立纽带。现在一封信从最南边的南洲北部南虞矿山寄到最西北的安仪城,最快也要差不多一年,没有公开、公正的律法,只凭所谓‘礼法’,一旦掌握当地宗族权的土皇帝和外派来的官员勾结起来,一地民生经济都受控制,这对于越来越有钱的跨地域商人来说,可不见得是好事。
在中华产业的强制下,各种新生或旧有的货物都逐步固定一个行业标准,在这种基础上,中华保险公司的业务慢慢从海贸扩大到其他方面。有了‘国字号’为担保,其他中华公司没涉足的民间产业,也自发形成相应区域的大小行会,寻求保险业务,由此学来了‘行业标准’这个玩意。
以农为本、崇拜先祖、道法自然的华夏文明,向来更依赖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经验管理’模式,当标准化、数字化的要求渐渐成为政务、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最主要衡量依据时,这种冲击反映在********上,便是礼教与新法之争。事实总是胜于雄辩,数字又总是最直接最明确地证明事实,所以礼教渐露颓势也在所难免。
苏伊士运河的工程是连接大虞和西方的最重要纽带,往来其间的商人们带来欧洲和大食的历史和经验,每年新付印的《文献大典》译文卷越来越多,西方奇闻异事也时常登上乡间戏台,哪怕是山间小村卖馄饨的文盲都知道地球是圆的,海那边有一群长相、语言不同的‘欧洲人’,随便去个港口就能看到,老祖宗可没见过这么多稀罕事,说不定哪天,他们还会来咱们山沟沟里挖矿呐!
没有盲目的‘崇洋媚外’,没有彻底的‘破除四旧’,华夏民族没有经历狂热无知的红色浪潮,不会全盘否定千年沉淀,保持着文明优越感,吸收西方文化,补充知识空白,在本土文化里增添更多宽容和猎奇的视角。
东方巨人在缓缓转身,尽管动作很微弱,尽管非常不容易,但没有闭上眼睛沉睡。
***********************
《定边令》之后,年已及冠的二、三两位皇子终于得到许可,开春带着十一岁的四皇子前往运河工地,上次没得出远门的顾家余下几位表兄弟都能跟着去。三位皇子拿着艺青发的任命书,顶着中华运河公司外审员的头衔,集体公费旅游。
真正考到外审员资格证的人是最小的四皇子袁望,真正去那儿干活之人是谢戚威,还带上谢家几个族弟,谢廉的儿子谢戚武和谢戚成,谢庞的儿子谢戚戎等。真?领军之人是主动请缨的夏步凡,他将在龙门城上船,他的职务由任硕暂代,陆去海的哥哥陆观海接替任硕,驻守西贡和金兰湾。
送走儿子们的皇后凉凉坐在小书房里,怅然若失地拍着外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