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5du5.co,三国之群芳寻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司马徽见金良意在藏拙,连说数声:“好!好!”就不再继续评论,而是转身领着众人进了他的茅庐。
金良进了茅庐之后,觉得甚是凉爽,外面的骄阳被茅草挡在外面,茅庐四周的青草绿树和屋后流过的山涧清泉也都让这茅庐降温不少。茅庐里除了摆着几摞书简、一架古琴、一柄宝剑外,几乎是家徒四壁,越发显得是陋室一个。
金良看到书简甚少,心存疑惑,问司马徽:“先生庐中书册怎地如此稀少?”
司马徽只是微笑不语,徐庶抢着答道:“先生博闻强记,堪比写《论衡》之王充,每读过一卷书皆积存心里,历尽数十年却不忘半点,先生读过数万卷书,书简皆分发于颍川学子,而书中精髓亦留存于先生心中。先生的学识智慧深如海,我等即便跟随一生,亦不能学完。”
司马徽笑骂道:“元直,痴儿,莫要拍老夫的马屁,老夫不吃这一套。”原来刚才金良给徐庶等人讲述‘拍马屁’的典故时,司马徽已然听到。
金莲顿时想起后世和谐年间某些附庸风雅的暴发户们搞出的超大书房,书房里摆了千万册书籍。却完全不看,两相对比,金良越发钦佩司马徽居所的简陋质朴中透出的伟大,心有所感,便又把《陋室铭》重新吟诵一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东吴子陵台,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因诸葛亮还是孩童,便把“南阳诸葛庐”改成了“东吴子陵台”,子陵指的是东汉名士严光严子陵。他是光武帝刘秀的好友,却拒绝了刘秀的征召。隐居在富春江,设台垂钓。
虽然金良是应时应景所作,司马徽却以为是金良专门为他而写,而且整篇诗赋里都是对他的推许。还把他比为本朝名士严光严子陵、杨雄杨子云,如此有格调的拍马屁,让司马徽甚是受用,对金良的印象更好上许多。
司马徽原来抱着管你金良再有紫薇之相我也不会为你效力的顽固想法,但现在他的态度有所松动,可见东汉末年的贤才们还是挺憨厚质朴的,只要上位者稍微恭维他几句,他就感情冲动了,像是曹操恭维荀彧‘吾之子房也’。荀彧就无怨无悔地为曹操干了半辈子,若是和谐年间,你再忽悠也没用。大家都盯着钱。
郭嘉见司马徽的表情,就知道这位老师对金良的好感有所上扬,便径直问道:“学生听说先生想避难冀州,不知确否?”
司马徽点点头:“董卓一入京师,司隶地区与临近的豫州兵事必定糜烂,战祸连绵必然殃及颍川。乱世乱地无法摆得一张书桌,吾受老友庞德公相邀。准备前去冀州躲避洛阳战乱。奉孝,元直,你二人可愿随吾同去冀州?哦,吾几乎忘了,奉孝你乃吾贤弟胡昭胡孔明之弟子,你须问过孔明意见。”
书中暗表,这胡昭,字孔明,颍川人,著名隐士、书法家。他比另外那个字孔明的诸葛亮年长20岁,又比诸葛亮晚死16年,终年89岁。胡昭长期隐居深山,终生不仕。后来避乱于冀州,袁绍征之,辞而不就,隐还乡里。曹操多次请之,胡昭无奈,只好应命见曹操,但到了之后,自陈一介野生,无军国之用,仍恳求归去。曹操不得不无遗憾地说:“人各有志,出处异趣,勉卒雅尚,义不相屈。”胡昭便居于陆浑山中,开馆办学,声名远播,很多世家子弟都前来求学。这些人中,最有名的就是河南温县的世家子弟司马懿,胡昭慧眼识人,见司马懿聪慧通达,智计绝伦,胸有雄才大略,料定此人日后必能成就一番大业,于是就竭尽全力,传道授业。
郭嘉笑着摇摇头:“先生欲往冀州,可知冀州刺史已由御史中丞韩馥接任,韩馥此人徒有虚名,既无将略亦无政才,仅靠依附袁氏得此重任,冀州在此人治理之下,必定内忧外患,不得安宁,先生欲将书桌摆在那里,怕是要失望而返。”
司马徽愣住了,他细细一想,便道:“韩馥是颍川人氏,亦曾与吾交友,虽至诚纯良,忠君爱民,怎奈没有权术,无御人之术,生性懦弱胆怯,懦而信人,只可为坐不垂堂之君子,却不可外牧一方百姓,尤其是在这乱世将至之际。如此看来,冀州不可去矣。以奉孝看来,吾该搬往何处?”
郭嘉和徐庶相视一笑,徐庶向司马徽行了一个大礼,劝谏道:“不瞒先生,学生已经下定决心,愿追随我家镇南将军将军前往荆州,奉孝亦愿意追随奉先主公。以我等观之,将军非但有出众武略,亦有精妙文采,更难能可贵的是将军有一腔爱民之心,因预感到天下即将大乱,他便散尽家财,搜购粮食,准备招揽各地流民在荆州屯田,此等善举,将为我大汉保留数十万元气。学生相信,荆州在将军治理下,必将是大汉治下唯一一块福地,更兼将军重视教化,为了先生能来荆州教化学子,竟然在董卓压境之际,冒着生命危险前来颍川拜访先生,此赤诚之心,先生怎忍拒之?不如先生随我们一同前去荆州。”
司马徽心有所动,却亦有纠结之处:“吾数年前曾去冀州探望故交,遍看荆州上下,虽然沃野千里,但久经黄巾贼洗劫,已然是满目苍夷、民不聊生,虽然已故荆州刺史贾琮治理有方在前,将军治理得道在后,然荆州若想恢复大汉第一州的富饶气象。亦需要三到五年,可是吕梁山中白波贼、太行山中黑山贼、青州一侧之黄巾、并州北部之南匈奴、幽州北之乌桓鲜卑均纷纷前来骚扰掳掠,荆州怎会得到安宁。吾又怎么安心在那里教书育人?”
金良胸有成竹地说道:“如若我能保证,半年之内平定白波贼,一年之内平定青州黄巾,两年之内平定黑山贼、南匈奴,五年之内平定南蛮五陵,先生可愿随我前去荆州?”
司马徽甚是不信:“此等乱民异族,朝廷征讨十数年。皆不能平定,你区区一州刺史。将一州之兵,又岂能破之,不知你有何智谋可以平定之?”
金良微微一笑道:“首先,这群贼子皆是无精良武器、无严格训练、又素无纪律的乌合之众;再者。他们均是内讧不止、四分五裂,力量无法凝聚,可以各个击破,即便是不可一世的鲜卑,自檀石槐死后,其子于连庸碌无能,无法统御各部,鲜卑各部自相残杀,我等可扶持亲汉之部落。绞杀反汉之部落;其次,对付此游牧蛮族,我可转守为攻。在春季草原上畜生生育之时,不断侵扰之,使其不能休养生息,从而削弱其实力,建城移民,在要害之地建设城堡。屯民驻军,占领其地。减少其生存之地,如此这般,五年内必将使得鲜卑一蹶不振,平定乌桓亦同此理。上面讲的,可总结为‘战略上藐视敌人’,下面讲的是‘战术上重视敌人’,白波贼、黑山贼、青州黄巾皆是黄巾余贼,皆是靠着挟裹贫民而成大势,怎奈他们抢掠成性不事生产,粮食均不敷百万贼众食用,我以粮食诱之,可分化贼众,亦可诱得贼众入我包围圈,被我军缴械收降,精壮之士编入行伍,其余强令屯田,如此这般,便可速破此等贼众;至于南匈奴、乌桓、鲜卑,可在其来攻之时坚壁清野,我军如霍骠骑故事,以精锐之师直捣其水草丰美牲畜繁衍之地,夺其牲畜以为我军之粮,斩杀其老幼妇孺,然后大军回撤,在其水草丰美之地遍洒毒药,尽量灭杀其牲畜,激怒之,我军则以逸待劳,在回军路上选择险要之地埋伏诱歼之。”
金良在说这番话之前,已经示意典韦领赤卫队员守在茅庐之外,避免任何外人听到这些,不然这番话传扬出去,绝对不利自己未来的征缴大业。
司马徽抚掌赞叹:“好一个‘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有将军这样晓畅兵事、通晓战略之盖世武将镇守冀州,吾何怕之有?只是将军想如何扶持我等宣扬教化?”
金良扫视了一下窗外那些摇头晃脑吟诵书经的颍川学子,抑制不住满腔的鄙视:“我知道奉孝、元直皆是百年难得一遇之人才,不敢奢求先生能给我教出成百上千个奉孝元直,但也希望先生能为我黎民教授出历练通达的实干人才,而非摇头晃脑寻章摘句的腐儒。”
司马徽皱起眉头,口气有所不满:“腐儒?吾不是腐儒?吾只知读书,不会变通,不通世事,不是腐儒,又是怎的?余怎能要求吾一介腐儒教授出来的是人情练达之徒,恕吾不能从之。”说完就背着手,转身准备离去。金良一愣,我这个要求很过分吗?他怎么就突然翻脸了。
了解司马徽秉性的徐庶忙上前对金良悄悄说了几句话,金良便走到司马徽面前,施了一个大礼,郑重其事地对司马徽说:“水镜先生以为我是藐视书经礼教、重才不重德,先生误会了,在我心中,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我想在襄阳兴建多所学校,每所学校皆以孔孟之道为主业之一,同时兼教其他术业。”
司马徽听了吕布这貌似肺腑之言,面目顿时爽朗开来:“‘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想将军对孔圣儒道竟如此推崇,真让吾辈汗颜。”
金良见司马徽动容,便乘热打铁道:“我想请先生为荆州典学从事,负责冀州一切学政教化事宜,不知先生可愿屈尊?”
司马徽现年还不到五十岁,还远未看清世情,功名利禄之心也没有十八年之后那么淡薄,见金良的态度诚挚,便顺势应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只是不知将军所设学校除了教授孔孟之道外,还教授何等术业?”
金良想了一下方道:“孔圣人曾教导我们要习得六艺,我所设立之学府以六艺为基础。再让学子精擅一门,或习兵法,或习治民,或习农艺,或习赋算,或习刑律,举凡等等。此等学校有两个原则。一则要让对那术业有兴趣且擅长者深入学习之,这便是孔圣人曾说过的‘因材施教’;一则是让所有学生。不论门第出身、贫富贵贱,皆能接受教育,此所谓孔圣人曾说过的‘有教无类’。”
司马徽点头称是:“君子所见略同,我亦甚为推崇孔圣之‘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之原则。所以收得元直入我门庭,容许奉孝旁听,可不像某些人一样只教授那些出身高贵的世家子弟。”说道这里,司马徽的目光稍微瞟了一下远处的陈群。陈群在司马徽的茅庐边转悠,想一窥吕布与司马徽相商的细节,却被典韦领赤忠卫队员阻拦在外,没有听到任何有用信息。
金良知道司马徽对陈群的祖父陈寔似有不满,陈寔两年前去世,去世前一直执掌颍川书院。向来不愿让寒门庶族入书院就读,司马徽谏之无果,只好自己默默地收取徐庶等寒门子弟为徒。潜心教授。据说陈寔去世时“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衰麻者以百数”,看起来甚是有排场,金良却对此甚有恶感,他跟孙策、曹操等人一样的心思,不愿治下出现比自己这个君主声望还高的人。所以他对那些有名无实或不愿为己所用的名士甚是忌惮,如果有机会。就必定除之而后快,这并非嫉贤妒能,而是帝王心思。
司马徽生平低调处世,却教得许多贤才搅动乱世,这样有名有实的名士才是金良所钦佩而不忍加害的,更何况他已经答应帮助自己。金良和司马徽又商议了一番如何在荆州大兴教育的细节,金良提出让司马徽遍请好友前去冀州教学,司马徽应诺,金良同时又答应以州府的名义遍请名师。
司马徽赞同吕布的断句“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如果黎民百姓掌握了诗礼乐,那就是好事,应该让他们发挥,如果人民还没有掌握的话,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于是乎,司马徽也赞同金良的一个提法,“全民教育。”
“全民教育”的大纲领制定下来以后,初步制定的教育战略是突击培养大批教师,让第一批教师再去突击培养更多的教师,教师们再优先教授士兵、自耕农们文字,让他们会识文断字后再进行系统自学,如此这般,便可以在十年内实现荆州上下人等皆能识字的目标。
许多世家大族下面的私学流派把孔子的话曲解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可以让黎民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以此来垄断文化教育进而垄断仕途,所以他们必定会反对大兴官学反对全民教育。
金良则做好了准备,一旦这些阻碍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王八蛋们跳出来,就要大力声讨之、镇压之,当然声讨镇压的大旗上写着是他们反对孔圣的教化之道,不配做圣人门徒,大帽子先给他们扣得死死的。
司马徽尚有家人在阳翟城中,收拾行李打点行装均需花费时日,金良便拨了十名赤忠卫队员帮助司马徽和徐庶收拾行李并沿路护送。
正待金良领着郭嘉准备走出颍川书院,司马徽却把金良拦住:“将军,以我一人之力管理冀州学政,恐怕力有未逮,我有一人举荐于你,此人姓胡,名昭,字孔明,乃是奉孝之师,奉孝曾从此人学得用间之术。此人有阴阳奇谋,尤其擅长洞悉世态人情,不但可为州之劝学从事,亦可为将军参赞军机。”
胡昭胡孔明,金良听得过此人大名,这家伙门下有两个学生甚是出名,一是郭嘉,二是司马懿,都是玩弄阴谋诡计的高手,都以揣测圣意、洞察人情世态为能,如果再加上贾诩,这三人站在一起,世界将一片阴森,以此观之,胡昭这家伙也必定是一个阴惨惨的家伙。金良最不喜欢跟这种巨有城府的家伙交流了,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他金良都极其不擅长玩弄心眼。于是乎。金良脸上露出一丝犹豫,他实在不想去征召胡昭,但又不想拒绝司马徽的好意。
<胡昭,颍川人,开始时到冀州避乱,辞谢袁绍的任命,归回隐居故乡。曹操任司空丞相后。频频以礼征召。胡昭前往应答任命。到达以后,他自己陈述本是一个在野书生。对军对国都没有用处,归心诚恳,请求离去。曹操说:“人各有志,出仕隐居。各异其趣,勉力完成你高雅的喜好吧,按道理我是不会勉强你的。”胡昭于是移居陆浑山里,亲自耕种,以求道为乐事,以研读经籍自娱。邻里人尊敬并... -->>
司马徽见金良意在藏拙,连说数声:“好!好!”就不再继续评论,而是转身领着众人进了他的茅庐。
金良进了茅庐之后,觉得甚是凉爽,外面的骄阳被茅草挡在外面,茅庐四周的青草绿树和屋后流过的山涧清泉也都让这茅庐降温不少。茅庐里除了摆着几摞书简、一架古琴、一柄宝剑外,几乎是家徒四壁,越发显得是陋室一个。
金良看到书简甚少,心存疑惑,问司马徽:“先生庐中书册怎地如此稀少?”
司马徽只是微笑不语,徐庶抢着答道:“先生博闻强记,堪比写《论衡》之王充,每读过一卷书皆积存心里,历尽数十年却不忘半点,先生读过数万卷书,书简皆分发于颍川学子,而书中精髓亦留存于先生心中。先生的学识智慧深如海,我等即便跟随一生,亦不能学完。”
司马徽笑骂道:“元直,痴儿,莫要拍老夫的马屁,老夫不吃这一套。”原来刚才金良给徐庶等人讲述‘拍马屁’的典故时,司马徽已然听到。
金莲顿时想起后世和谐年间某些附庸风雅的暴发户们搞出的超大书房,书房里摆了千万册书籍。却完全不看,两相对比,金良越发钦佩司马徽居所的简陋质朴中透出的伟大,心有所感,便又把《陋室铭》重新吟诵一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东吴子陵台,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因诸葛亮还是孩童,便把“南阳诸葛庐”改成了“东吴子陵台”,子陵指的是东汉名士严光严子陵。他是光武帝刘秀的好友,却拒绝了刘秀的征召。隐居在富春江,设台垂钓。
虽然金良是应时应景所作,司马徽却以为是金良专门为他而写,而且整篇诗赋里都是对他的推许。还把他比为本朝名士严光严子陵、杨雄杨子云,如此有格调的拍马屁,让司马徽甚是受用,对金良的印象更好上许多。
司马徽原来抱着管你金良再有紫薇之相我也不会为你效力的顽固想法,但现在他的态度有所松动,可见东汉末年的贤才们还是挺憨厚质朴的,只要上位者稍微恭维他几句,他就感情冲动了,像是曹操恭维荀彧‘吾之子房也’。荀彧就无怨无悔地为曹操干了半辈子,若是和谐年间,你再忽悠也没用。大家都盯着钱。
郭嘉见司马徽的表情,就知道这位老师对金良的好感有所上扬,便径直问道:“学生听说先生想避难冀州,不知确否?”
司马徽点点头:“董卓一入京师,司隶地区与临近的豫州兵事必定糜烂,战祸连绵必然殃及颍川。乱世乱地无法摆得一张书桌,吾受老友庞德公相邀。准备前去冀州躲避洛阳战乱。奉孝,元直,你二人可愿随吾同去冀州?哦,吾几乎忘了,奉孝你乃吾贤弟胡昭胡孔明之弟子,你须问过孔明意见。”
书中暗表,这胡昭,字孔明,颍川人,著名隐士、书法家。他比另外那个字孔明的诸葛亮年长20岁,又比诸葛亮晚死16年,终年89岁。胡昭长期隐居深山,终生不仕。后来避乱于冀州,袁绍征之,辞而不就,隐还乡里。曹操多次请之,胡昭无奈,只好应命见曹操,但到了之后,自陈一介野生,无军国之用,仍恳求归去。曹操不得不无遗憾地说:“人各有志,出处异趣,勉卒雅尚,义不相屈。”胡昭便居于陆浑山中,开馆办学,声名远播,很多世家子弟都前来求学。这些人中,最有名的就是河南温县的世家子弟司马懿,胡昭慧眼识人,见司马懿聪慧通达,智计绝伦,胸有雄才大略,料定此人日后必能成就一番大业,于是就竭尽全力,传道授业。
郭嘉笑着摇摇头:“先生欲往冀州,可知冀州刺史已由御史中丞韩馥接任,韩馥此人徒有虚名,既无将略亦无政才,仅靠依附袁氏得此重任,冀州在此人治理之下,必定内忧外患,不得安宁,先生欲将书桌摆在那里,怕是要失望而返。”
司马徽愣住了,他细细一想,便道:“韩馥是颍川人氏,亦曾与吾交友,虽至诚纯良,忠君爱民,怎奈没有权术,无御人之术,生性懦弱胆怯,懦而信人,只可为坐不垂堂之君子,却不可外牧一方百姓,尤其是在这乱世将至之际。如此看来,冀州不可去矣。以奉孝看来,吾该搬往何处?”
郭嘉和徐庶相视一笑,徐庶向司马徽行了一个大礼,劝谏道:“不瞒先生,学生已经下定决心,愿追随我家镇南将军将军前往荆州,奉孝亦愿意追随奉先主公。以我等观之,将军非但有出众武略,亦有精妙文采,更难能可贵的是将军有一腔爱民之心,因预感到天下即将大乱,他便散尽家财,搜购粮食,准备招揽各地流民在荆州屯田,此等善举,将为我大汉保留数十万元气。学生相信,荆州在将军治理下,必将是大汉治下唯一一块福地,更兼将军重视教化,为了先生能来荆州教化学子,竟然在董卓压境之际,冒着生命危险前来颍川拜访先生,此赤诚之心,先生怎忍拒之?不如先生随我们一同前去荆州。”
司马徽心有所动,却亦有纠结之处:“吾数年前曾去冀州探望故交,遍看荆州上下,虽然沃野千里,但久经黄巾贼洗劫,已然是满目苍夷、民不聊生,虽然已故荆州刺史贾琮治理有方在前,将军治理得道在后,然荆州若想恢复大汉第一州的富饶气象。亦需要三到五年,可是吕梁山中白波贼、太行山中黑山贼、青州一侧之黄巾、并州北部之南匈奴、幽州北之乌桓鲜卑均纷纷前来骚扰掳掠,荆州怎会得到安宁。吾又怎么安心在那里教书育人?”
金良胸有成竹地说道:“如若我能保证,半年之内平定白波贼,一年之内平定青州黄巾,两年之内平定黑山贼、南匈奴,五年之内平定南蛮五陵,先生可愿随我前去荆州?”
司马徽甚是不信:“此等乱民异族,朝廷征讨十数年。皆不能平定,你区区一州刺史。将一州之兵,又岂能破之,不知你有何智谋可以平定之?”
金良微微一笑道:“首先,这群贼子皆是无精良武器、无严格训练、又素无纪律的乌合之众;再者。他们均是内讧不止、四分五裂,力量无法凝聚,可以各个击破,即便是不可一世的鲜卑,自檀石槐死后,其子于连庸碌无能,无法统御各部,鲜卑各部自相残杀,我等可扶持亲汉之部落。绞杀反汉之部落;其次,对付此游牧蛮族,我可转守为攻。在春季草原上畜生生育之时,不断侵扰之,使其不能休养生息,从而削弱其实力,建城移民,在要害之地建设城堡。屯民驻军,占领其地。减少其生存之地,如此这般,五年内必将使得鲜卑一蹶不振,平定乌桓亦同此理。上面讲的,可总结为‘战略上藐视敌人’,下面讲的是‘战术上重视敌人’,白波贼、黑山贼、青州黄巾皆是黄巾余贼,皆是靠着挟裹贫民而成大势,怎奈他们抢掠成性不事生产,粮食均不敷百万贼众食用,我以粮食诱之,可分化贼众,亦可诱得贼众入我包围圈,被我军缴械收降,精壮之士编入行伍,其余强令屯田,如此这般,便可速破此等贼众;至于南匈奴、乌桓、鲜卑,可在其来攻之时坚壁清野,我军如霍骠骑故事,以精锐之师直捣其水草丰美牲畜繁衍之地,夺其牲畜以为我军之粮,斩杀其老幼妇孺,然后大军回撤,在其水草丰美之地遍洒毒药,尽量灭杀其牲畜,激怒之,我军则以逸待劳,在回军路上选择险要之地埋伏诱歼之。”
金良在说这番话之前,已经示意典韦领赤卫队员守在茅庐之外,避免任何外人听到这些,不然这番话传扬出去,绝对不利自己未来的征缴大业。
司马徽抚掌赞叹:“好一个‘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有将军这样晓畅兵事、通晓战略之盖世武将镇守冀州,吾何怕之有?只是将军想如何扶持我等宣扬教化?”
金良扫视了一下窗外那些摇头晃脑吟诵书经的颍川学子,抑制不住满腔的鄙视:“我知道奉孝、元直皆是百年难得一遇之人才,不敢奢求先生能给我教出成百上千个奉孝元直,但也希望先生能为我黎民教授出历练通达的实干人才,而非摇头晃脑寻章摘句的腐儒。”
司马徽皱起眉头,口气有所不满:“腐儒?吾不是腐儒?吾只知读书,不会变通,不通世事,不是腐儒,又是怎的?余怎能要求吾一介腐儒教授出来的是人情练达之徒,恕吾不能从之。”说完就背着手,转身准备离去。金良一愣,我这个要求很过分吗?他怎么就突然翻脸了。
了解司马徽秉性的徐庶忙上前对金良悄悄说了几句话,金良便走到司马徽面前,施了一个大礼,郑重其事地对司马徽说:“水镜先生以为我是藐视书经礼教、重才不重德,先生误会了,在我心中,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我想在襄阳兴建多所学校,每所学校皆以孔孟之道为主业之一,同时兼教其他术业。”
司马徽听了吕布这貌似肺腑之言,面目顿时爽朗开来:“‘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想将军对孔圣儒道竟如此推崇,真让吾辈汗颜。”
金良见司马徽动容,便乘热打铁道:“我想请先生为荆州典学从事,负责冀州一切学政教化事宜,不知先生可愿屈尊?”
司马徽现年还不到五十岁,还远未看清世情,功名利禄之心也没有十八年之后那么淡薄,见金良的态度诚挚,便顺势应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只是不知将军所设学校除了教授孔孟之道外,还教授何等术业?”
金良想了一下方道:“孔圣人曾教导我们要习得六艺,我所设立之学府以六艺为基础。再让学子精擅一门,或习兵法,或习治民,或习农艺,或习赋算,或习刑律,举凡等等。此等学校有两个原则。一则要让对那术业有兴趣且擅长者深入学习之,这便是孔圣人曾说过的‘因材施教’;一则是让所有学生。不论门第出身、贫富贵贱,皆能接受教育,此所谓孔圣人曾说过的‘有教无类’。”
司马徽点头称是:“君子所见略同,我亦甚为推崇孔圣之‘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之原则。所以收得元直入我门庭,容许奉孝旁听,可不像某些人一样只教授那些出身高贵的世家子弟。”说道这里,司马徽的目光稍微瞟了一下远处的陈群。陈群在司马徽的茅庐边转悠,想一窥吕布与司马徽相商的细节,却被典韦领赤忠卫队员阻拦在外,没有听到任何有用信息。
金良知道司马徽对陈群的祖父陈寔似有不满,陈寔两年前去世,去世前一直执掌颍川书院。向来不愿让寒门庶族入书院就读,司马徽谏之无果,只好自己默默地收取徐庶等寒门子弟为徒。潜心教授。据说陈寔去世时“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衰麻者以百数”,看起来甚是有排场,金良却对此甚有恶感,他跟孙策、曹操等人一样的心思,不愿治下出现比自己这个君主声望还高的人。所以他对那些有名无实或不愿为己所用的名士甚是忌惮,如果有机会。就必定除之而后快,这并非嫉贤妒能,而是帝王心思。
司马徽生平低调处世,却教得许多贤才搅动乱世,这样有名有实的名士才是金良所钦佩而不忍加害的,更何况他已经答应帮助自己。金良和司马徽又商议了一番如何在荆州大兴教育的细节,金良提出让司马徽遍请好友前去冀州教学,司马徽应诺,金良同时又答应以州府的名义遍请名师。
司马徽赞同吕布的断句“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如果黎民百姓掌握了诗礼乐,那就是好事,应该让他们发挥,如果人民还没有掌握的话,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于是乎,司马徽也赞同金良的一个提法,“全民教育。”
“全民教育”的大纲领制定下来以后,初步制定的教育战略是突击培养大批教师,让第一批教师再去突击培养更多的教师,教师们再优先教授士兵、自耕农们文字,让他们会识文断字后再进行系统自学,如此这般,便可以在十年内实现荆州上下人等皆能识字的目标。
许多世家大族下面的私学流派把孔子的话曲解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可以让黎民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以此来垄断文化教育进而垄断仕途,所以他们必定会反对大兴官学反对全民教育。
金良则做好了准备,一旦这些阻碍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王八蛋们跳出来,就要大力声讨之、镇压之,当然声讨镇压的大旗上写着是他们反对孔圣的教化之道,不配做圣人门徒,大帽子先给他们扣得死死的。
司马徽尚有家人在阳翟城中,收拾行李打点行装均需花费时日,金良便拨了十名赤忠卫队员帮助司马徽和徐庶收拾行李并沿路护送。
正待金良领着郭嘉准备走出颍川书院,司马徽却把金良拦住:“将军,以我一人之力管理冀州学政,恐怕力有未逮,我有一人举荐于你,此人姓胡,名昭,字孔明,乃是奉孝之师,奉孝曾从此人学得用间之术。此人有阴阳奇谋,尤其擅长洞悉世态人情,不但可为州之劝学从事,亦可为将军参赞军机。”
胡昭胡孔明,金良听得过此人大名,这家伙门下有两个学生甚是出名,一是郭嘉,二是司马懿,都是玩弄阴谋诡计的高手,都以揣测圣意、洞察人情世态为能,如果再加上贾诩,这三人站在一起,世界将一片阴森,以此观之,胡昭这家伙也必定是一个阴惨惨的家伙。金良最不喜欢跟这种巨有城府的家伙交流了,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他金良都极其不擅长玩弄心眼。于是乎。金良脸上露出一丝犹豫,他实在不想去征召胡昭,但又不想拒绝司马徽的好意。
<胡昭,颍川人,开始时到冀州避乱,辞谢袁绍的任命,归回隐居故乡。曹操任司空丞相后。频频以礼征召。胡昭前往应答任命。到达以后,他自己陈述本是一个在野书生。对军对国都没有用处,归心诚恳,请求离去。曹操说:“人各有志,出仕隐居。各异其趣,勉力完成你高雅的喜好吧,按道理我是不会勉强你的。”胡昭于是移居陆浑山里,亲自耕种,以求道为乐事,以研读经籍自娱。邻里人尊敬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