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5du5.co,倾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到时候只要咱们受到刺激,贸然出兵,十有八九就会落入蒙古鞑子的圈套当中。随着天气转冷,北方河流结冰,蒙古鞑子的骑兵更能轻易的来往,他们想要动手,必然会在河洛!这是唯一能够刺激到我们,但是战争爆发又能够及时把援军调上来的地方!”
叶应武嗯了一声:“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忽必烈一旦挑事,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是想要和大明彻底撕破脸皮,还是只想通过一点儿小事来鼓舞一下前沿将士的士气。”
“怕是后者居多。”文天祥毫不犹豫的回答,“毕竟现在锦衣卫和前线斥候送回来的消息都明摆着说明蒙古鞑子就算是歇息了这三个月,在河北和河洛,依然没有足够的精锐能够阻挡大明的进攻,战争爆发的话,对于蒙古来说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那也不能掉以轻心,不过既然蒙古鞑子一直忍着没有闹事,那我们就不如给他们找点儿借口。”叶应武淡淡说道,“咱们组建的两支新军,现在训练的怎么样了。”
文天祥点了点头:“这个还请殿下放心,新军训练是苏相公亲自主持的,而且兵员也都是从淮南和荆湖遴选,并且里面还有之前荆湖各部的精锐,所要对付的也是山东和东川的蒙古鞑子,自然有几分本事在其中。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成军之前,殿下终归还是要为两支新军赐名,并且派遣四厢都指挥使和四厢都虞候的。”
叶应武在舆图前缓缓踱步:“主将和虞侯的人选某已经有所定计,分别是王安节和杨守明,另外虞侯,便由姚訔和陈炤来负责吧,毕竟这几个人一来是我大明成立时候的有功之臣,而来也确实有几分能力在其中,另外还有是时候整顿之前的襄樊屯驻大军,牛富老将军忠君为国这么多年,一心想着披甲上阵纵横沙场,不能寒了老将军的心。”
文天祥应了一声:“殿下的意思是以后北伐至少要出动六支大军?”
“天武、神策、川蜀、襄樊,再加上新组建的两淮、荆湖,六支大军六十万人强弱搭配,足够对付蒙古鞑子了。”叶应武淡淡说道,“另外川蜀、襄樊、两淮和荆湖这四个名字到底还只是根据军团组建之地所起,难以体现一军之风范,不过寸功未立而赐以雅名,也说不过去。要跟他们说清楚,这一切都要看北伐时候的表现。”
原本有些严肃的脸上流露出一丝笑意,文天祥无奈的摇了摇头:“殿下这是要行激将法啊,到时候这些将军们,说什么也都得为自家的名号争一口气,北伐可就有热闹看了。”
“古来征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叶应武沉声说道,“如果不在现在将士气鼓舞起来,到时候北伐一半将士们难以支撑北上,就此止步,想要再一次北伐,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一旦准备对蒙古鞑子动手,那么就要一战定胜负、横扫天下!留给忽必烈更多喘息的时间,可我们自杀没有太大的区别。”
文天祥也明白个中关键利害所在,冲着叶应武郑重一拱手:“殿下放心。”
————————————————————
安南,谅山。
谅山是安南升龙府在北面最为险峻的屏障,一旦谅山被攻破,一路往南就真的是平原再无阻拦了。所以自安南立国以来,皇位上的皇帝轮流转,但是对于谅山的防卫却是一直重视。
沿着谅山上下,安南修筑了不少营寨,并且在重要关隘更是屯驻了重兵,想要防备的就是在前面交战不利,当时宋军或者如今明军会长驱直下升龙府,毕竟对于安南这样的小国来说,都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本上都城被攻破,就真的意味着整个国家的土崩瓦解,再也没有其余足够的回旋余地能够让他们拖延。
同时升龙府作为整个安南少有的发达都市,也是整个国家财政、文化汇聚闪耀的地方,又是皇权的象征,想要坐稳安南的皇位,就必须要保住升龙府,而想要保住升龙府,就必须要守住谅山。
自从一周之前率领大军北上战败之后,陈国峻就直接退回到了谅山,这一战之后她对于大明的实力已经清楚了不少,明白想要依靠安南现在的军力和国力,根本难以撼动大明分毫,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安南没有自保的能力,现在陈国峻将所有安南主力都集中在谅山,凭借着谅山的高峻和周围山丘的连绵险阻,陈国峻有信心能够阻挡大明至少一年,毕竟对于大明来说,安南终究不是他看得上眼的猎物,对付安南,所动用的还是在广南西路的各支军队,归根结底就是以宣武军和邕州军为主。
而且守住谅山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从钦州、左江道和大理三路出兵的明军,最后还是不得不在谅山脚下汇聚成一个力量,看上去好像是比单独一路强大了不少,但是却从根本上避免了安南分头作战的艰难。
毕竟对于安南来说,良兵良将实在太少,能够依赖的也就只有陈国峻一人,分头作战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不过真正让陈国峻好奇的是,自从安南退守谅山以来,之前打仗向来是高歌猛进的明军,反倒减慢了速度,最先抵达的宣武军和最后抵达的大理军足足差了三天不说,而且他们这几天来的主要事情就是在谅山脚下那连绵的营寨中烧火造饭,或者偶尔派出些斥候。
好像这些人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度假的,甚至中间还有几次操演,吓了谅山守军一跳,最后却发现人家根本不是准备进攻。
不过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大将,陈国峻看着山下那明军的营寨,并没有太多的喜悦,甚至还有些担忧,毕竟“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些明狗这么大摇大摆的杀到谅山脚下,却又一动也不动了,要说这里面没有幺蛾子,或许那些天天脸上带着讥讽笑容的新兵蛋子会相信,但是陈国峻这种但凡在沙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人,都会感到惴惴不安。
这些狡猾的明狗,到底在算计些什么,在等待些什么?
更或者说,他们之间有了矛盾?
陈国峻的眉毛不由得一挑,这也不是没有可能,古往今来大军踌躇不前,说明十有八九是内部发生了矛盾,而且这一次明军南征,除了宣武军是明王叶应武起家的老底子之外,邕州军、静江军和钦州军常驻广南西路,都是新朝成立前后宣誓效忠的,他们的将领和士卒到底是真心归附还是为形势所迫,那就不得而知了。
更重要的是,在这之外,还有大理军。
作为之前和大理的蒙古驻军打过交道的人,陈国峻很清楚大理的情况,大理军主要都是大明征服大理之后的降卒,统帅他们的正是当初龙首关守将高程,这个带头向大明投降的高家之人,可不是什么好鸟,要说他心中没有一点儿鬼蜮伎俩,陈国峻打死都不相信。
毕竟大理高家做主大理已经那么久了,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就寄人篱下。
要知道当初蒙古征服大理,死伤那么多,大理人却也依旧只是与之貌合神离,背地里没有少想着反叛。
这大明,有何德何能,能够让高程归心?(未完待续。)
到时候只要咱们受到刺激,贸然出兵,十有八九就会落入蒙古鞑子的圈套当中。随着天气转冷,北方河流结冰,蒙古鞑子的骑兵更能轻易的来往,他们想要动手,必然会在河洛!这是唯一能够刺激到我们,但是战争爆发又能够及时把援军调上来的地方!”
叶应武嗯了一声:“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忽必烈一旦挑事,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是想要和大明彻底撕破脸皮,还是只想通过一点儿小事来鼓舞一下前沿将士的士气。”
“怕是后者居多。”文天祥毫不犹豫的回答,“毕竟现在锦衣卫和前线斥候送回来的消息都明摆着说明蒙古鞑子就算是歇息了这三个月,在河北和河洛,依然没有足够的精锐能够阻挡大明的进攻,战争爆发的话,对于蒙古来说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那也不能掉以轻心,不过既然蒙古鞑子一直忍着没有闹事,那我们就不如给他们找点儿借口。”叶应武淡淡说道,“咱们组建的两支新军,现在训练的怎么样了。”
文天祥点了点头:“这个还请殿下放心,新军训练是苏相公亲自主持的,而且兵员也都是从淮南和荆湖遴选,并且里面还有之前荆湖各部的精锐,所要对付的也是山东和东川的蒙古鞑子,自然有几分本事在其中。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成军之前,殿下终归还是要为两支新军赐名,并且派遣四厢都指挥使和四厢都虞候的。”
叶应武在舆图前缓缓踱步:“主将和虞侯的人选某已经有所定计,分别是王安节和杨守明,另外虞侯,便由姚訔和陈炤来负责吧,毕竟这几个人一来是我大明成立时候的有功之臣,而来也确实有几分能力在其中,另外还有是时候整顿之前的襄樊屯驻大军,牛富老将军忠君为国这么多年,一心想着披甲上阵纵横沙场,不能寒了老将军的心。”
文天祥应了一声:“殿下的意思是以后北伐至少要出动六支大军?”
“天武、神策、川蜀、襄樊,再加上新组建的两淮、荆湖,六支大军六十万人强弱搭配,足够对付蒙古鞑子了。”叶应武淡淡说道,“另外川蜀、襄樊、两淮和荆湖这四个名字到底还只是根据军团组建之地所起,难以体现一军之风范,不过寸功未立而赐以雅名,也说不过去。要跟他们说清楚,这一切都要看北伐时候的表现。”
原本有些严肃的脸上流露出一丝笑意,文天祥无奈的摇了摇头:“殿下这是要行激将法啊,到时候这些将军们,说什么也都得为自家的名号争一口气,北伐可就有热闹看了。”
“古来征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叶应武沉声说道,“如果不在现在将士气鼓舞起来,到时候北伐一半将士们难以支撑北上,就此止步,想要再一次北伐,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一旦准备对蒙古鞑子动手,那么就要一战定胜负、横扫天下!留给忽必烈更多喘息的时间,可我们自杀没有太大的区别。”
文天祥也明白个中关键利害所在,冲着叶应武郑重一拱手:“殿下放心。”
————————————————————
安南,谅山。
谅山是安南升龙府在北面最为险峻的屏障,一旦谅山被攻破,一路往南就真的是平原再无阻拦了。所以自安南立国以来,皇位上的皇帝轮流转,但是对于谅山的防卫却是一直重视。
沿着谅山上下,安南修筑了不少营寨,并且在重要关隘更是屯驻了重兵,想要防备的就是在前面交战不利,当时宋军或者如今明军会长驱直下升龙府,毕竟对于安南这样的小国来说,都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本上都城被攻破,就真的意味着整个国家的土崩瓦解,再也没有其余足够的回旋余地能够让他们拖延。
同时升龙府作为整个安南少有的发达都市,也是整个国家财政、文化汇聚闪耀的地方,又是皇权的象征,想要坐稳安南的皇位,就必须要保住升龙府,而想要保住升龙府,就必须要守住谅山。
自从一周之前率领大军北上战败之后,陈国峻就直接退回到了谅山,这一战之后她对于大明的实力已经清楚了不少,明白想要依靠安南现在的军力和国力,根本难以撼动大明分毫,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安南没有自保的能力,现在陈国峻将所有安南主力都集中在谅山,凭借着谅山的高峻和周围山丘的连绵险阻,陈国峻有信心能够阻挡大明至少一年,毕竟对于大明来说,安南终究不是他看得上眼的猎物,对付安南,所动用的还是在广南西路的各支军队,归根结底就是以宣武军和邕州军为主。
而且守住谅山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从钦州、左江道和大理三路出兵的明军,最后还是不得不在谅山脚下汇聚成一个力量,看上去好像是比单独一路强大了不少,但是却从根本上避免了安南分头作战的艰难。
毕竟对于安南来说,良兵良将实在太少,能够依赖的也就只有陈国峻一人,分头作战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不过真正让陈国峻好奇的是,自从安南退守谅山以来,之前打仗向来是高歌猛进的明军,反倒减慢了速度,最先抵达的宣武军和最后抵达的大理军足足差了三天不说,而且他们这几天来的主要事情就是在谅山脚下那连绵的营寨中烧火造饭,或者偶尔派出些斥候。
好像这些人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度假的,甚至中间还有几次操演,吓了谅山守军一跳,最后却发现人家根本不是准备进攻。
不过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大将,陈国峻看着山下那明军的营寨,并没有太多的喜悦,甚至还有些担忧,毕竟“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些明狗这么大摇大摆的杀到谅山脚下,却又一动也不动了,要说这里面没有幺蛾子,或许那些天天脸上带着讥讽笑容的新兵蛋子会相信,但是陈国峻这种但凡在沙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人,都会感到惴惴不安。
这些狡猾的明狗,到底在算计些什么,在等待些什么?
更或者说,他们之间有了矛盾?
陈国峻的眉毛不由得一挑,这也不是没有可能,古往今来大军踌躇不前,说明十有八九是内部发生了矛盾,而且这一次明军南征,除了宣武军是明王叶应武起家的老底子之外,邕州军、静江军和钦州军常驻广南西路,都是新朝成立前后宣誓效忠的,他们的将领和士卒到底是真心归附还是为形势所迫,那就不得而知了。
更重要的是,在这之外,还有大理军。
作为之前和大理的蒙古驻军打过交道的人,陈国峻很清楚大理的情况,大理军主要都是大明征服大理之后的降卒,统帅他们的正是当初龙首关守将高程,这个带头向大明投降的高家之人,可不是什么好鸟,要说他心中没有一点儿鬼蜮伎俩,陈国峻打死都不相信。
毕竟大理高家做主大理已经那么久了,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就寄人篱下。
要知道当初蒙古征服大理,死伤那么多,大理人却也依旧只是与之貌合神离,背地里没有少想着反叛。
这大明,有何德何能,能够让高程归心?(未完待续。)